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从球拍的厚度来谈单桧

shijian 2007-9-18 14:09:00
的确,对手对我的发球处理得很好。K兄能不能谈得具体些?比如,单桧发球如何更好地为抢攻创造机会?发急长的奔球好发吗,合适吗?
ltv976669 2007-9-17 15:55:00

楼主的困惑我也有,我用的韩金弹性很大,脱板快,即使配较软的套胶,速度也不慢,但是对控球的要求比较高,我曾经用过别人的尤拉KOOL 配41度省狂,和我现在的配置(韩金加霸道中软)相比,KOOL的容错性要强一些,不少打错的球也能上台,所以韩金的确是催人奋进的一块好板子,用了它,水平不进则退,不提高基本功,水平只会比以前的七夹板还要差,所以桧友们在技术上只能不断进步才能找到更多的乒乓乐趣.

EGT五夹-----JOOLA K3(备板)-----------韩金(主板) 正面曾用胶:729-----霸道----729FAST-------729-40S---------普狂-----省狂40度 拍里奥霸道42度 克拉克SP 40度 2.3mm 省狂40度 现用胶: SRIVER—L 2。1 YASAKA MARK V
cnge 2007-9-17 15:44:00

现在的cl,确实比较好拉弧圈,而且力量很大,但借力的效果较老版本的cl有所下降。

夹板+狂系的组合,摩擦充分,拉出的球感觉非常扎实和实在,而单桧+外套的组合,拉球则是有“喷”的手感。说实话,这两种手感,是各具特色的,都很令人享受。前者特别适合完成下旋到上旋的转换,而后者则适合上旋之后的相持。某种程度上讲,夹板的手感可能更适合从国内习惯从搓球中寻找抢拉机会的打法,而单桧也有打单桧的套路。。

薄板善于制造曲度较大的弧线,因此容易“起”下旋,而厚板则有压制弧线的效果,因此更不容易“吃”上旋。

至于为什么要用桧木做材料,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在保证足够弹性的基础上,它非常的轻。因此做到10mm以上的厚度,仍然能挥舞自如。

其实,乒乓球拍本来就不是越贵越好,过分地迷信单桧当然是一个误区,以为拿着单桧就能打好球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其效果还不如贴一块长胶来的更快,呵呵。

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kevinyu 2007-9-17 20:35:00

看来楼上的兄弟体会越来越进步,可喜可贺

QQ:295186416 欢迎单桧球友交流之!
mahous 楼主 2007-9-17 22:59:00

乒乓世界上的解释:

单桧释疑(J) 姚坚 乒乓世界 2005.09.NO.155 P106

桧木的特性于众不同,用它做成的单桧板,能够刚柔并济,兼顾脱板和"底劲",即有独特的"咬球感",又极端有威慑力,在单桧板的发源地日本,历史上许多优秀选手都是用单桧取得世界冠军的,韩国的奥运会冠军柳承敏...................

这样的解释能服众吗?

主战配置:Darker90(特厚)+克拉克SP 40 2.3 备用:Butterfly韩金
kevinyu 2007-9-17 23:17:00
QUOTE:
以下是引用shijian在2007-9-17 23:12:00的发言:

楼主太有深度了,看来物理学得特棒!K兄离开几天终于回来了,希望把这个关于单桧的理论问题深入探讨下去!

此外,请问K兄,我最近吃发球较多,与把CYPRESS S换成吕林10MM有关吗?

吃发球与本身球感比较有关系,单桧更换之后极不容易影响接发球的

QQ:295186416 欢迎单桧球友交流之!
kevinyu 2007-9-17 23:16:00

楼主很用心的写了这么多,相信这是你的困扰,大家一起交流很不错的,

我觉得理论化过度会造成自己的困扰,这是很多业余球友常发生的问题,其实你可发现今天突然换了器材感觉球感相当好,打了几天而已,球技不管是否进步,会突然球感不好了,明明很舒服很敏锐的球感消失了,或是瞬间力量很大的感觉消失了,或是突然咬不住球,不管是单桧或是夹板,都有这样的微妙变化,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我常听到很多球友在网络上咨询我:“到底怎么了?”

只要你不停止地进行乒乓的实际运动与进步之中,就会有所谓的高低潮,专业选手更不用说了自然也是,但是专业选手能凭着极为刻苦与持续不懈的系统训练来弥补与掩盖这些不好的感觉,如果系统训练之后还会这样的,基本就比赛会表现不好,自然就会从专业队被t下来,更别说我们业余了,之前楼主因为对90感觉一定很好才使用直到sp胶皮坏。这肯定打了一段时间了,接下来重新拿了cl,在经过90的洗礼之下手感不同了重新用了cl感觉很好,弧圈很舒服,尽管推挡挑拨还是有天生的缺陷,但是认为cl的力量与球感不输给90,我建议如下:

1)楼主再尝试一段时间,自然感觉又会不同,毕竟cl单面的话多少会振手,背面还得加块胶皮就能弥补,然而为顶级单桧的Darker90总归是单面是不会振手的。

2)其次说到喷的问题,单桧应该是说“弹”,比较恰当,不然推挡挑拨怎么能胜过夹板呢?喷的话我们不妨转移到胶皮上面的性能,底板只是辅助用,而不是分析在底板身上为佳。

3)业余选手进口量把球感的体会单纯化,过度分析数据容易徒增自身困扰,充分享受乒乓的乐趣。

4)互相交流是好事情,任何器材包含单桧的魅力也就在此。共勉!

QQ:295186416 欢迎单桧球友交流之!
shijian 2007-9-17 23:12:00

楼主太有深度了,看来物理学得特棒!K兄离开几天终于回来了,希望把这个关于单桧的理论问题深入探讨下去!

此外,请问K兄,我最近吃发球较多,与把CYPRESS S换成吕林10MM有关吗?

mahous 楼主 2007-9-17 22:43:00

回K斑竹,我是90+40SP2.3 CL+天极39

对于到底是先打还是先磨的问题,高的我肯定是以打为主的前冲,低下旋的球那肯定是要以摩擦为主.前者我能体会到,但后者实在体会不到单桧的吃球.更何况没有绝对的打(撞击),也没有绝对的拉(摩擦),多少是个比例问题,说白了就是你的挥臂角度的问题.而单桧吃不吃球,却是球拍本身的物理性能问题,两者并不相关.

回5楼的,谢谢你回了那么多字的帖,但我说实话,你别生气,你写了那么多,等于什么都没说.

"而单桧+外套的组合,拉球则是有“喷”的手感"

首先这个"喷"的到底有什么依据,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当大力击球的时候,单桧产生了明显的型变.加上高弹海面,有了喷的感觉?

但如若这样,我们用夹板加以同样大的力气去击球,夹板的形变率肯定更高,应该喷的感觉更明显才对.又有人可能会说,夹板一般都是海运海绵,单桧一般都是日本高弹海绵,国产海绵体会不了喷的感觉,晕,那让人就更纳闷了,到底是底板在喷,还是海绵在喷?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左手拿球,右手持拍,左手的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体,右手分别持单桧和夹板以同样的角度和力量去击打落下的球,哪一种情况球会弹的更高更远,我没做过,但想象应该是单桧(不知道是否有人反对),或者在同一平面高度平放着单桧和夹板,球以同一高度自由落体分别落在夹板和单桧上,看看哪个底板会使球弹的高,这我做过,是单桧.这说明在撞击完成后,用单桧时球的脱板初速度更快,单桧在完成这一撞击时损失的能量更少.MV=FT物理定律告诉我们,单桧完成这一撞击过程的用时必定更少,这就说明球在单桧板上停留的时间必定更少,而在夹板上停留的时间侧相对的长,话再说的明白点,就是这一试验告诉我们夹板比单桧更吃球!

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释单桧的"喷",那就单桧的发生形变的基数(既能够使球拍发生形变的最小撞击速度)要比夹板高,就好比油的沸点比水高一样.但一旦达到形变基数以后,再增加同样大小的速度分别作用于夹板和单桧时,单桧的形变效果更明显.那就说单桧的形变率更高.如:使夹板产生形变的最小速度为6M/S,而单桧是10M/S.但单桧的形变率是夹板的2倍,也就是说当撞击速度到14M/S的时候,单桧和夹板的形变幅度相等,小于14M/S,夹板的形变效果更明显,而当撞击速度大于14M/S后,单桧的形变幅度更大.如果这一速度达到了20M/S,或者25M/S,于是单桧喷的效果就出来了.但这也是我个人的假设,现在还找不到任何支持这一假设成立的文字依据.

单桧到底是真的会喷.还是众人在小心翼翼维护的一个神话,我不知道,但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单桧真的不如夹板吃球.当然了,每个球友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其眼中的乒乓球往往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要赢,而有的人却更喜欢打球动作漂亮.现在我说单桧不如夹板吃球的时候,不管对不对,其实我心理明白,这是在向技术难度低头.单桧对乒乓时身体动作的要求太苛刻了.所以提出,练球用单桧,打球用夹板的呼吁,没办法,我挑剔,我既想动作漂亮,又想比赛赢球,呵.

主战配置:Darker90(特厚)+克拉克SP 40 2.3 备用:Butterfly韩金
wang6630 2007-9-18 00:27:00

我用的是达克90了  单桧  很好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