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09: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十、台内球的处理

处理台内球的手法应该来说是最丰富的了,包括从远台扑救台内短球,快搓/慢搓,摆短/劈长,搓加转球/不转球,撇,挑,拱,刮,拧,弹,磕......等等,在此限于版面恕不能一一细述,我会挑一些我认为削球手比较常用的台内技术加以说明。

扑救台内短球需要良好的意识,准确的判断,迅速的移动和细腻的手感。

首先要说意识,这点非常重要,你要能预判出对手的意图,你要能提前预知对手何时要放短球。因为有时削球手离台已经非常远了,如果看见对手放短球了再向前移动,这时其实已经晚了,必需要在对手将出手未出手时就要向近台移动。一般来说,当对手进行了一连串的猛攻,或削球弧线较低,落点在中台或近网时,就要提防对手放短球了。同时由于扑救短球时,削球手们一般是在移动中接球(从远台跑到近台时的惯性作用),而且击球点有时已经不是非常合适了,这就要求要有细腻的手感,才能稳定地控制住回球的弧线,落点,速度等因素,控制好这些因素,才能遏制对手下一板的进攻。

扑救短球时要用交叉步迅速向近台移动,以右手为例,来到近台后右脚伸到台下,右手伸进台内,触球时手腕用力要柔和,根据球的旋转来决定板型。切记手腕一定要放松,柔和触球,如果手腕僵硬发死力的话,很容易接出高球或直接失误!

另外在用反手长胶扑接质量很高的短球时,我建议最好用搓或磕回接,尽量少用拱,刮,挤,拧等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对击球点要求很高,最好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才能保证最大的威力,可很多时候,削球手们来到近台时,球已经开始下降了,已经错过了使用这些技术的最佳时期,这时如果硬要使用的话,不但没有很好的效果,还会增加失误的几率。除非你有一双飞毛腿,能抢在高点期击球,或是你有超强的手感,可以自如地在下降期进行高质量的拱,刮,拧,并且自己不失误,否则我建议大家不要冒险。

当然,面对台内短球,如果机会合适的话一定要起板反攻,这是最好的方法。

快搓/慢搓,快搓要在球的上升期击球,回球速度快;慢搓是在球的下降前期击球,回球较慢。交替运用快搓/慢搓可以在节奏上扰乱对手。

摆短/劈长,这两种技术在来球上升期或下降前期都可使用,但我一般在上升期使用较多,感觉效果更好一些。摆短时手腕要放松,轻柔触球,一般不发力,视来球下旋强度来调节拍型,拍子有一个很轻微的上抬的动作,借来球的下旋力将球回到对方近网处;劈长时,也要视来球下旋强度来调节拍型,触球时手腕瞬间发力,加速向前下方抖动,将球切向对方底线。

交替运用摆短/劈长,并控制好落点的话,可以充分利用球台宽度调动对手,遏制对手的攻势并为自己创造得分机会。

搓加转球/不转球时,手法其实和削加转/不转球是非常相似的,搓加转球时,拍型水平,用球拍中下部触球,击球瞬间加力磨擦;搓不转球时,拍型稍竖直(不能太竖直了,否则容易回球下网,并且因为拍型反差较大易被对手识破),用球拍中上部触球,不要发太大力磨擦,要有一个“碰”的动作,将球送到对手台面上。

以上说的是反胶的技术,其实长胶也可以运用这些技术。没有海绵的长胶,回台内短球时旋转差别不是很大,加了海绵的长胶,如果击球时控制好发力的话,回球的旋转差别也是很大的。我的长胶有1MM海绵,在处理台内球时,随手上的发力变化,同样可以控制出加转球和不转球。

,这是个长胶技术,我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其他的长胶技术大家可以参考置顶帖中的技术文章。

刮多用于反手长胶的选手接近网短球,在反手,中路和正手均可使用。在接正手位近网短球时要侧过身来用反手刮(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在接正手位球时要多用正手接,不要太依赖长胶而侧过来用反手接),具体大家可以参考陈卫星和福冈春菜的比赛,他们使用这项技术很频繁。

使用刮这项技术时,可根据来球旋转调节拍型,从水平到接近竖直都可以,刮下旋球时拍型水平,刮不转球时拍型竖直(不过我建议大家对不转球最好还是直接弹打或挑,不要为了球稳而一味刮接),以右手为例,发力方向可以水平从左向右,也可以从左下向右上方发力,第二种发力手法回球的侧旋要更强一些,球体的晃动也更明显一些。

以上是一些我觉得比较常用的台内球技术,供大家参考。我在实战中的体会是,熟练运用这些技术并配合倒板,会给对手带来非常大的干扰,有时甚至还没来得及形成“他攻我削”的局面时,对手已经失误了,或回出机会球被我反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09: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十一、攻球技术

我这里所说的攻球技术,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并不是单单指弧圈球,扣杀,弹打等狭义上的攻球,我认为只要是带有攻击性的击球手法,比如长胶加力推拱,台内短球挑打等,都可以算作广义上的攻球技术。

下面我挑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常用攻球技术加以说明。

反手长胶加力推拱,这个技术多用于回接反手位或中间位的下旋短球,或不转球。击球时手腕一定要放松,接不是特别转的下旋球时,拍型一般呈45度角,在高点期触球中下部,向前上方发力将球击出;接比较转的下旋球时,拍型后仰角度可更大一些,约30度左右,在下降前期击球中下部,向上发力要大于向前发力;接不转球时拍型要竖直,接近90度,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部,以向前发力为主。击球时手腕要有一个发力后瞬间停滞的动作,这样回过去的球会更加飘晃,落台后下坠更明显,比一般的拱有更强的攻击性。

这个技术多在接发球,或自己发球后对手回到反手位短球时使用。

/反手台内短球挑打,这个技术反胶长胶都可以使用,但反胶挑打时较易控制,长胶挑打难度较高,需要很好的手感才可以。

从来球旋转上说,上旋球,不转球,下旋球均可挑打,但较常用于挑打上旋和不转球,挑打下旋球难度较大,对业余爱好者来说较难掌握,特别是来球下旋较强时,我建议大家采用别的手法回接。

来球上旋时,将手伸到台内,拍型前倾,在上升期击球中上部,手腕向前下方发力击球。反胶击球时,向下的力要大于向前的力;长胶击球时,可适当增加向前的力,减小向下的力。

来球不转时,将手伸到台内,拍型稍前倾或竖直,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部或中上部,手腕向前下方发力击球。反胶击球时,向下的力和向前的力基本持平;长胶击球时,可适当增加向前的力,减小向下的力。

来球下旋时,将手伸到台内,拍型后仰,在下降前期击球中下部,发力时有一个翻腕的动作,形象点说,即先托住球向上发力,将球托起后再翻腕向前发力挑打,但注意不要再向下发力压球了,否则容易下网。这是个很细微的动作,请仔细体会。反胶击球时,向上托球的力要大一些;长胶击球时,向上托球的力要小一些,向前的力要大一些。

注意:不论正反手挑打时,均以手腕发力为主,小臂稍发力即可。不过很多业余爱好者反手挑打尚可,但正手挑打时,由于不是很顺手,经常会连同小臂一起挥动发力,这样的话,一方面影响挑打的速度和突然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击球失误。改善方法除了要多练习并体会发力部位以外,还要加强腕部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手腕的力量和灵活性会直接影响挑打的质量。

其实常用的攻球技术,如快带,拉高吊/前冲弧圈,对拉弧圈,盖打弧圈等,在教科书中均有详细说明,限于版面我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我说一些书上不常见的攻球技术的个人体会。

正手突击下旋球,这个技术削球手使用较少,不过我在实战中经常在发球抢攻这个环节中使用,感觉效果还不错。

当来球呈下旋且出台时,正手拍头保持水平,拍型竖起(注意拍头一定要水平而不能上翘,很多业余爱好者在正手攻球时都习惯于拍头翘起,这是错误的,这样的拍型攻球,特别是攻下旋球时失误奇多,不信可以试试),击球中部,击球时要吃住球,以撞击为主。来球下旋不是很强时,拍型竖起角度不用太大,可稍前倾,向上向前发力;来球下旋很强时,拍型竖起角度增大,以向上发力撞击为主。

正手用长胶突击下旋球,要向上发力要更多,以撞击为主。不过横拍正手长胶突击下旋很难控制,建议大家以反胶突击为主。

反手突击下旋球:这是反手使用正胶/生胶的削球手需要掌握的重要技术,抓住很多攻球选手往往把球送至削球手反手而少给正手的规律,多加练习效果往往不错,它的动作小,突然行强,横板只要一抬,发力集中,球速较快,威胁较大。

反手长胶弹打,这项技术可用于弹打弧圈球,力量不是很大的扣杀球和下旋球,不转球较比难于弹打,这是由长胶的性能所决定的。

弹打时拍头水平不能上翘,根据来球旋转决定拍型角度。弹打高吊弧圈时,要赶在上升点击球中上部,拍型前倾压住来球,以手腕发力向下向前弹打,向下压球的力要大于向前的力,否则回球易出界;弹打前冲弧圈或扣杀球时,要在高点期击球中上部,向前向下发力弹打,向前的力要大于向下的力,否则回球易下网;弹打下旋球时拍型稍前倾或竖直,在最高点击球中部,向上向前发力弹打,向上的力要大于向前的力。

注意:长胶在弹打时,一定要以撞击为主,特别是在弹击下旋球时;另外,长胶虽然不像反胶那么易吃转,但在弹击高质量的弧圈时也一定要有向下压球的动作,否则一样会把球弹出界外。

而且我在这里还有个建议,我觉得削球手们不要一味总是看削球运动员的比赛,有时看看攻球运动员的录像也可以帮我们提高自己的攻球技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攻球时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观看。

绝大多数削球手都是两面异质胶皮,所以可以看一些快攻运动员的比赛。以正手攻球为例:正手以快带,盖打为主并辅以高吊弧圈的人,可以看看邓亚萍的比赛;正手以封堵,扣杀为主并辅以轻拉球的人,可以看看白杨的比赛;正手以拉弧圈,快带为主的人,可以看看王涛的比赛;正手拉打均衡的人,可以参考陈静的比赛。

如果想模仿现在比较好的削球手的反攻技术,对绝大多数业余削球爱好者来说,金景娥的打法比较实用;对正手攻击力很强的人,可以参考丁松,朱世赫,陈卫星的打法;两面倒板频繁,正手能用反胶拉打,也能用长胶扣杀,反手能用长胶弹击,也能用反胶拉冲的人,就要看看俄罗斯的加尼娜和白俄罗斯的帕芙洛维奇的比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1: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简单为为以下几种。

纯反胶弧圈打法 这可能是削球手们最常遇到的一种打法了。由于反胶比较易吃转,所以削球时一定要有旋转变化,会倒板的朋友一定要多倒板。对付这种打法我想削球手们应该都会有自己的心得,我在这里就不多啰索了。

直拍正胶/生胶快攻打法 这样的对手多以轻拉球过渡,伺机扣杀,所以面对他们时,可以有两种战术,第一,不去和他打相持,从第一板球就搞旋转变化,或死转或不转,这样对手扣杀命中率不高,就不敢轻易下手了;第二以单一加转为主,用落点调动对手,和他死磨,但注意一定要控制好弧线,如果你的球很转,弧线又低,即使旋转变化不多他扣杀时也不会很顺手。还有一点就是削球时注意离台近一些,因为正胶生胶的拉球不是很冲,如果你退台太早,对手拉球很轻很短,你削出高球了,那就很被动了。如果你离台近一些,削球质量高一些,对手是不可能轻易扣杀的。所以不要因为害怕对手扣杀而早早退台,要想着怎样在中台去遏制对手扣杀。

横拍两面异质胶皮进攻型打法 面对这样的对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盯住一面打,具体盯住哪一面要根据对手特点而定。举个例子,我的球友里有一个是右手横拍,正反反生的打法,反手生胶技术很好,正手弧圈很冲,两面实力比较均衡。一般来说面对这种对手要以逼反手为主,因为生胶很难连续进攻下旋球,可他的反手生胶对我的削球,可搓可挑,可撇可弹,质量都很高而且落点刁钻节奏突然,让我很难判断。相比之下他的正手虽然杀伤力也很大,但他的线路我判断很准,回接时难度要小一些,所以和他打我是以逼正手为主,不让他反手发挥威力。有一次别人问我“他的正手那么暴,你怎么还往他正手送?”我说“他正手的球我接起来舒服一些,成功率高,虽然也会有被冲死的时候,但总的来说他正手给我的压力要小于反手。我宁可被他正手冲死,也不想被他反手弹打弄的措手不及。”

直拍长胶倒板打法 我面对这种对手时也是以逼正手为主,一般来说,直拍长胶正手的变化和进攻的质量都比反手差,虽然长胶打的好的高手,正手一样也可以用长胶进行高质量的进攻,但总的来说,正手的变化还是要比反手少一些。如果逼反手的话,直拍长胶连推带拱,再加上刮撇拧弹,足够削球手受的了。逼正手时也是有两种套路,一个是以低平的加转球为主,这种球长胶在正手位很难连续突击,如果你削球足够转而且比较低的话,长胶最多也只能轻托过来;第二,如果你控制不好回球弧线,总是削球偏高,那就用不转球逼住对方正手,这种高而慢的不转球也是长胶最难攻的一种球,因为借不到力量和旋转。当然,比赛时还要注意对手倒板,要当心连续逼正手被对手倒板用反胶拉冲。

搓攻型或削球手 面对这种对手时没有更多的选择,大家都擅长防守,那就看谁的控制能力更好,相对进攻能力更强。多逼角,多倒板,看准时机一定不能手软,要大胆进攻。

因为乒乓球的打法种类繁多,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所以在这里限于版面,我无法很详细地一一说明,以上我只是就一些比较常见的打法,简单说说我的战术体会,不足之出还请大家谅解。

不论你用什么战术,最后不外乎出现四种情况:

第一,自己打的很舒服,特长可以完全发挥出来,而对手打的很被动,他完全被你压制住了,特长无从发挥,等于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这显然是最成功的战术;

第二,这种情况正好相反,自己越打越别扭,而对手越打越顺,这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这肯定是最失败的战术;

这两种情况可以算是球路相克了

第三,自己打得很舒服,对手也觉得很舒服。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就是在拼实力,拼基本功了,谁的功夫更深谁就能占据上风;

第四,自己打得别扭,对手也很别扭。当自己的特长拼不过对手的特长,而自己的特长也无法对上对手的特短时,索性就用自己的特短去拼对手的特短,这就叫“短兵相接”。这是一招险棋,用这种战术时,一定要胆大心细,出手果断。在这里建议心理素质和手感不是很好的人不要轻易使用这个战术,否则还没伤到对手,自己已经自伤了。

总之,技术是相对固定的,而战术是非常灵活的,它是依据自己和对手的特点而变的,制定怎样的战术全凭每个人的头脑和灵气了。如果有人非要总结出面对某种打法,一定要用什么战术的话,那我只能说,这样打球太死板了,很难打到较高的层次。

好了,写了这么多,终于把我想写的都写完了,希望我写的这些文字能对业余削球爱好者们有点帮助,再次感谢大家捧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1: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十二、战术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技术也说的差不多了,现在该说说战术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战术比技术更为重要。技术是手上的功夫,通过练习是可以练出来的(当然也有天赋和手感在影响着技术),但战术是头脑所控制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

有再好的技术,没有合理而灵活的战术去运用它们,这个人永远只能是个练球专家;技术上有所欠缺,但是通过战术可以做一定程度上的弥补,这样的话,这个人也许很难达到顶尖,但是也足以挤身前几名了,帖亚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指出战术的重要性,但是我在这里绝对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我不是想辩论技术和战术哪个更重要,其实我认为两者都很重要,只是对我们业余削球手来说,根本没太多时间去一一精雕细刻那些种类繁多的削球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战术去弥补我们技术上的不足了。

废话到此结束,现在转入正题,呵呵~

削球的战术有很多,大体分两种,一种是“以我为主”,另一种是根据对手的打法特点去制定战术。

以我为主的战术,在面对第一次交手的对手时,对对方的技术特点不是很了解,无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战术,这时就要尽量从自己擅长的技战术打起,“以我为主”说白了其实就是尽量用自己的特长去对付对手。

这点其实也没有太多可说的,因为每个削球手的技术风格都不一样,所以我在这里无法一一说明,但是简单来说,如果你削球的旋转变化不多,那就尽量多控制落点,去调动对手;如果你擅长进攻下旋球,那你的发球就应该多发下旋短球,以控制对手,争取自己能先上手抢拉。

请大家仔细想想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这样才能在比赛中真正做到“以我为主”制定出有效的战术。

根据对手的特点制定的战术,这个其实也很复杂,因为每个对手的特点都不一样,即使使用的器材一样,每个人的球路都可能完全不同。我的体会是,先弄清对手的基本情况,是直拍横拍,左手右手,用什么胶皮......弄清楚这些,大体上就能知道对手可能会有哪些特长和弱点,这样在制定战术时才有针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3: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十三、其他相关问题 

(一)关于左手削球VS右手进攻

 

左手削球在和右手攻球交手时,当对手侧身攻左手的正手大角度时,削球的确不是特别顺手,这时就要靠步法来调整。

正手在削角度不是很大的来球时,一般只用单步和并步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正手来球角度很大,仅仅靠单步和并步就不行了,一定要用跨步调整。

正手削大角度来球,离台较近,感觉来球很顶时,左脚要先向左后方跨出一步(移动距离和角度视来球情况而定),然后右脚紧接着也向左后方移动;离台较远,感觉来球有点够不着时,右脚要先向左前方跨出一步(移动距离和角度同样视来球情况而定),然后左脚紧跟着也向左前方移动。这时身体已经侧过来了,左脚在后右脚在前,如果判断准确,脚步移动位置合适的话,正手削时就比较舒服了。

至于正手攻削衔接不太好,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步法问题。我想可能你用单步比较多,特别是在远台削正手大角度来球时,仅仅是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而右脚几乎没怎么动,这样肯定会造成够着削。这种位置,可能勉强能把球回过去,但却搞不了旋转变化,也无法控制落点,因为你的左臂的挥动被迈出的左腿挡住了,就算左臂的挥动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这种站位正手是很难发出力的,而拉弧圈一定要有转腰发力的动作。不信你可以试试,左脚前右脚后,同时身体左转,左臂向左后下方引拍是不是很别扭?感觉腰快扭伤了吧?呵呵,这样的姿势别说拉弧圈了,就算接球都很别扭,因为无法发力。

你可以仔细看金景娥的比赛,为什么她正手攻球比较差?不能像范瑛一样反拉而只能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她正手接球时,总是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手),这样的姿势根本发不出力来。

2、击球位置/击球时机。削球一般要在下降期削,而攻球为了保证威胁最好在上升后期或高点(这是仅对削球手而言,因为削球手离台远,已经不可能赶到上升前期攻球了),两者击球点差别很大,只有选好击球位置和击球时机才能衔接流畅。而如何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击球位置,把握最佳击球时机?其实还是要靠步法调整。

3、手感/反应。这个其实很简单,削和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板型,挥拍轨迹,发力方向都是完全相反的,没有敏捷的反应和出色的手感是很难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的。

4、意识。这个也很简单,有的削球手削起来就是一味死削,攻起来就是一通猛攻,却不管时机是否适合,缺乏一种综合的意识。其实攻球应该是有“预谋”的,通过旋转落点的控制造成对手回球质量不高,寻机反攻。削是为攻创造机会,攻是为了向对手施压,打乱他的节奏或直接得分。只有把两种意识综合起来,才能做到攻削自如。不能削不住想攻,攻不上了又想削,这样只能让自己越打越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3: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二)关于削中反攻打法与近台全攻打法

从理论上说,业余圈里,男子的弧圈球不论从旋转还是速度上都与专业男子选手相去甚远,甚至比专业女子选手都要差一大块,这就给了长胶全攻型打法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具体选择怎样的打法,还要依据自身特点而定。

反手长胶稳守,正手以攻为主,这样的打法要求你有快速的步法。反手削正手攻,本身从动作上来说就是完全相反的,而且击球点也差别很大,需要你不断用灵活的步法调正站位---或退后反手削,或迎前正手攻,或侧身攻---没有敏捷的步法是无法做到这些的。

两面全攻型打法,因为站位近台,所以就要求你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良好的手感,比较强的两面摆速以及一定的暴发力。首先,因为离台很近,基本在上升期击球,来球速度很快,这就要求你必须迅速判断出来球的线路,位置,旋转,以决定是用正手还是反手回击;同时由于正反手胶皮性能差别很大,击球时要靠手感调整拍型和发力;在相持阶段,两面摆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你的回球质量及相持能力,快速的两面摆速可以使你的正反手击球更加流畅;最后,近台全攻打法一定要有暴发力,不能一味两面挡,带,看准时机要有正手发力前冲或盖打,以及反手发力弹击,看看邓的正反手发力你就明白了。

我有时为了练攻球,会刻意不去削,而采用两面全攻打法(当然成绩比我打削中反攻要差一些),我主要就是靠两面摆速,正反手快带,正手发力盖打及反手突然的弹击,我并不觉得业余圈里的弧圈球让我难以招架。所以不要担心近台全攻会顶不住弧圈,如果你两面全攻成绩不理想,那可能是你的摆速,手感,发力等因素还有待加强。

在业余圈里,这两种打法都可以打到不错的水平。所以选择怎样的打法,是反手削正手攻,还是两面全攻,全看你自己的特长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4: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十四、削球问题解答

1、

以下是引用烂长胶2006-8-1 22:17:00的发言:

我比较喜欢倒影版主的技术文章,主要是因为我也是左削右攻的打法吧。在实践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本营的众多高手来说可能不是问题,对我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请指教:

我的左手削球一般来说比较稳。当对方发力时,我削球又稳又低,正因为这样,对方常常会搓我一个反手短球(右手我弧圈很稳对方一般也不给),其目的就是要我拉回近台削一板,稍一冒高,他就在高点时给你一击。我就是这种球处理不好,在削这种球时常常出问题,因为我不是很会削对方的下旋球或是那些软不啦叽的球,我感觉就是削下旋球时常常有吃不住球的感觉,有时球在胶粒上打滑就会冒高。对这样的球,本营多数球友主张反手弹拨一板,比如lii兄,其实在实战中对方搓你一板下旋球很多时候质量也是很高的,并不象众多帖子里说的那样可以让你随心所欲反手弹打,贴着网子过来,第二弧线几乎贴着你的台面飞行似出台不出台的,反手弹拨十分勉强,即使过去质量也不高,常常被打回头。对我们左削右攻的打法来说,本来可以稳稳的回台反削过去,再重新开始找机会进攻,就像电视上那些长胶削球的打法,无奈我对这种下旋球或软球的反削掌握不好,常常冒高,有时就只好采用拱的方法回球,但从中远台跑回来拱球容易出台,线路也容易被识破攻击。这种球对我们左削右攻来说该怎样处理更好呢?

其实这种球应该也是攻球手对付削球的一个常用套路了,利用反手位的短球把削球吸上来,而削球手用长胶回搓短球时不易加转,如果再控制不好冒高的话很容易挨打。

从技术角度来说,我觉得首先你应该从前一板的削球上做些改变,要加快削球的节奏和速度,做到这一点对长胶来说不是很难。如果你回球的速度加快了,对手的步法和板型的还原也要加快才行,否则他是很难放出质量较高,如你所说那种“软不拉几”或是下旋很强的短球的。一般在回接这种速度较快,有些冲力的削球时,攻球手放的短球也不会太短,都会出台,在上步接这种出台球时脚下步法要快,如果球下旋比较强时,削球时拍型要平,以小臂带动手腕向前发力将球削回,如果来球下旋不太强,拍型可稍竖起一些,同样以小臂带动手腕向前发力将球削回(但注意相比前一种情况时,这时的发力不要太大,因为来球不是很转,如果发力过大容易将球削出界)。这样回球,如果你击球时吃球好,发力够集中的话,回球的速度一样会很快,而且不易出高球,再加上逼角的控制,就算长胶的回球不太转,对手也很难发力突击。

退一步说,要是真的遇到高手了,你削球的速度已经比较快了,可他还是能放出短球,那要看他的手法来确定你回接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1)他在触球时有一个向上轻托的动作,这样的回球是借了你削球的冲力和旋转,回球会有反旋转的情况出现,来球多为不转或略带上旋,差不多就是你所说的那种“软不拉几”的球。我在接这种短球时,如果球高了肯定就直接弹打,如果球很低,我通常会用“刮”来回接,具体技术细节你可以翻看我前面的帖子,我就不在这里罗琐了,呵呵

(2)他在触球时瞬间加力搓,这样回球会比较转,我接这种球时通常会加力搓,或是拱。你说你不太会削下旋球,其实长胶削或搓下旋球并不是很难,主要是拍型要平,多向前发力就行了。接下旋长球要靠小臂带动手腕发力,接下旋短球主要是靠手腕发力,多练习就好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看清来球的旋转性质和旋转强度,这是基础,如果看不清这两点的话,控球就很困难了。

另外,如果你会倒板的话,建议你可以偶尔倒板用反胶搓或削一下用以扰乱

再说点题外话,你说反手长胶接短球时不好控制,我觉得不全是技术上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原因出在器材上。388D本身是细软表面光滑的长胶,这种长胶会比较怪,但是也难于控制,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容易打滑。特别是当削球手从远台跑向近台的过程中,击球位置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这种长胶控球会更难一些。我不知道你的388D是否有海绵?如果有海绵的话,控制会稍好一些,如果是单胶的话会更难控制。

也许进攻型的人并不觉得388D不好控制,但是别忘了,攻球手大部分时间是守在进台,移动范围很小,选择击球点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而削球手移动范围就要大多了,很多球都是在位置不好的时候去回击的,难度要大很多,所以对器材的控制性要求也高的多。

现在很多削球手用的都是国外的长胶,这并不是因为国外的长胶就比国产的好多少,而是因为进口长胶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易于控制,可能它们不如国产长胶怪,但是控球性能都很出色。这一点对削球手来说至关重要。想想看,削球手击本上都是在相对被动中去击球,而且击球点变化非常大,如果使用的器材再是那种“野性难驯”的长胶,对自身的手感要求就太高了,难度也太大,还没等把对手怪死,自己就先失误了。

说了一些器材方面的看法,并不是说388D不好,我是觉得,对削球手来说,不管你用什么器材什么战术,控制永远是第一位,你控制旋转也好,控制落点也好,用尽所能去扰乱他也罢,总之是要去遏制对手的攻势,掌控他的节奏。表面上看起来是他一直在进攻,但他的节奏完全是在你的控制之中的,那么这球不管怎么打,最后也是你赢,是不是这个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兵乓好友 楼主 2010-9-15 21:15:00

[转帖][分享]业余削球必看的经典文章

2、

以下是引用西部削球手在2006-8-12 13:23:00的发言:

近几日在实战中遇到一个难题,希望版主倒影老师能够指教:我换防弧后,防守、削接弧圈球能力得以提高,但是,不论正胶(因为没钱了只能暂时用正胶换不起反胶且拉功不行)、还是防弧胶在削接速度比较快的突击球和扣杀球时都感到很困难,一是来不及反应只能借力兜一板或者挡一板(到反手就更困难了),二是削球时对于速度比较快的扣杀球经常下网。这种情况经常是对搓时或者上步接短球时,由于搓球控制不好,经常被对方正手位突击斜线,我来不及退台。只能勉强把球接过去,既没有旋转又没有速度、落点,还易出现中、近网高球,造成被动局面。那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战中应该怎样解决呢?

上步接短球由于控制不好而被突击,这是削球手的通病,就连世界顶级削球手都不能幸免。想改善这种情况,只有多练习,提高反应灵敏度和脚步的移动速度,同时也要加强手感训练,接短球时频繁倒板,摆短劈长,尽可能地去干扰对手,不让他有机会突击。

远台顶重扣时板型要水平,多向前发力。板型竖起太多是最容易削球下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乓—好友 2010-9-16 06:37:00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爆破王 2010-9-16 17:31:00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