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谈“先打后摩”的根本性错误

okwwyy 2006-7-26 15:00:00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中中 楼主 2006-7-26 15:12:00
探讨者朋友: 看了你的帖子,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讨论的焦点是弧圈技术是否为“先打后摩”?如果你同意这样的观点,请在帖子的前面明确的给予肯定。如果你认为你的说明缺乏力度,那么,你还可以引经据典,举例某专业人士或学者同意“先打后摩”。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很好的开展讨论。 至于弧圈怎么样发力用力的问题,以及其它关于弧圈技术的问题,都是在解决“先打后摩”之后的具体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6 15:13:24编辑过]
中中 楼主 2006-7-26 15:15:00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7 14:27:51编辑过]
风刀霜剑 2006-7-27 20:26:00

在经典的弧圈球动作要领中,能够对拉好弧圈球起到决定作用的挥拍动作其实只有两个:一是向前发力为主,适当向上发力(前冲弧圈);一是向上发力为主,适当向前发力(高调弧圈)。根据力学中力是可以分解的原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由我们的从右下向左上(以右手持拍为例)挥拍轨迹所决定的向前上发的力(合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是垂直向上的力,一个是水平向前的力。两个分力可以是同等大小,也可以是一大一小,主要由发力的方向决定。在拉弧圈球的实践中,由于挥拍轨迹跟台面形成的夹角的不同(在这里不考虑拍面的倾斜角度),就造成了两个分力大小的相应改变,向前的发力多了,水平分力变大,垂直分力就变小,导致球速加快,弧线变低变长;向上的发力多了,水平分力就变小,垂直分力就变大,导致旋转加强,弧线增高变短,球速变慢。以上举例能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在发力拉冲弧圈球的动作中,由于挥拍轨迹始终是由右下向左上运行的(以右手持拍为例),所以,当球板接触球的一瞬间时,球体受到了水平向前分力的击打和受到垂直向上分力的摩擦,可以肯定的说,“打与摩”是同时存在的!然而,我想阐明的观点是:尽管“打”和“摩”同时存在,但是,在拉球动作中,任何人是不可能将“打”和“摩”来分开实施的!更不可能先“打”后“摩”!所以“先打后摩”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先打后摩”只能是人们想象中的虚拟动作,根本不存在可操作性!不管球友们下多大的工夫,到头来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白练)!

实际上,我们在平时的拉球练习中,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打摩结合”,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果要实现象专业选手那样拉出质量很高的弧圈球,其实并不难,只要是在掌握了正确的拉球要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来球的旋转、落点、节奏等因素,选择好合适的击球点(身前)、击球部位(球的中部、中下部、中上部)、发力方向(向前多一点或向上多一点)和发力方法(全身的协调发力)以及发力的技巧(手腕和手指的运用),再加上勤学苦练,是完全可以实现又冲又转(既所谓的“打摩结合”)之效果的。

强烈呼吁,大家千万别再企图体验“先打后摩”之手感,更不要再去钻“先打后摩”的死牛角尖了。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探讨者 2006-7-27 20:41:00
以下是引用中中在2006-7-26 15:12:00的发言: 探讨者朋友: 看了你的帖子,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讨论的焦点是弧圈技术是否为“先打后摩”?如果你同意这样的观点,请在帖子的前面明确的给予肯定。如果你认为你的说明缺乏力度,那么,你还可以引经据典,举例某专业人士或学者同意“先打后摩”。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很好的开展讨论。 至于弧圈怎么样发力用力的问题,以及其它关于弧圈技术的问题,都是在解决“先打后摩”之后的具体问题。
中中朋友:所有将球打过球网的动作,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向对面发力,这就是打,所以弧圈技术也是“先打后摩”。
flyxb 2006-7-27 23:52:00
呵呵,看了中老的blog,佩服ing......敬礼!
lanyu9527 2006-7-28 18:30:00
不是吧..有点个人意见...如何有磨擦力/....磨擦力=正压力*磨擦系数,,打...只是为了增大正压力..并不是版主所说的单纯的打!....没有打..既无压力...摩擦有从何谈起呢...两者是统一,辩证存在的
adzxj 2006-7-28 20:32:00
中中老师讲的真是精辟!!值得好好学习1!
乒乓情节 2006-7-30 10:24:00
打就是打磨就是磨两者独立不可统一力的发力机制只有摩擦与撞击两种你岂听说过方的圆圆的方
duanpu 2006-7-31 22:37:00
各位是不是把问题复杂化了?!拉暴冲只要拍面与水平面夹角在30度左右就行。发力的关键在于与球接触的一瞬间就开始摩擦,但摩擦刚开始就需一定的力量(靠腰部力量),这样球自然吃进去。然后进一步发力(靠手臂和腰部力量),当加速度下降时,球就会弹出。这样拉旋转极强,第一弧线较短,第二弧线较长,横拍反手长胶都会接飞(向上飞出),对手说球明显有砸板。但我个人受自身发力影响,只能用中软英杰精品,所以中台不借力都拉不回去。[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