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乒乓》杂志改版? 读后感征集评选帖

zb199361 2013-8-6 16:25:00

 ffice:office" />

因为住在偏远的地区,还是有一些快递是到不了的。当看到其他人的读后感纷纷上传,而我还在担心快递的问题的时候,《乒乓》到了。

拿到快递我就迫不及待的拆开,正如其他网友所说一般,里边有贴心的海报和小扇子。不清楚这是针对这次活动寄送的还是每一期杂志都会有额外的小礼品。

拿到这本书,真是一种惊喜。本以为这本杂志会像《读者》、《青年文摘》一般,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可能是我不看杂志的缘故,我的记忆中还没有遇到一本杂志的质量能达到这般,拿到手中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翻开之后,书中不觉散发出一种新书特有的墨香味,不知不觉的让人有了继续读下去的欲望。我听别人抱怨过这本书的价格,世间万物,唯书无价。不说内容,单讲质量,《乒乓》的价格完全对得起它的价格,而读完之后亦可转增他人或长期收藏,这就是质量好的好处。

《乒乓》给我的惊喜不仅在于它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的博、精、专。也许是因为第一次看到《乒乓》,第一次我就它所吸引。除去那些器材和装备不说,关于乒乓球的发展历史、新的发展方向等也都是我们这些关注乒乓球的人所没有关注到的。爱乒乓,不仅关注最新技术,更留意乒乓球的发展。wilson让我们看到了早起的成品球拍,前几年韩国网游公司已研发出了网络乒乓球游戏《X-SPIN》。1902年,古德第一次利用颗粒胶皮,开创了“削球”这一新打法,而现在,乒乓球却有了正胶、反胶、生胶、长胶等多种胶皮。乒乓球从诞生之日就用赛璐璐做原材料,而一年之后赛璐璐乒乓球的时代将过去。1926年,英格兰的贵族伊沃·蒙塔古当选国际乒联主席,担任辞职41年,而在今年,沙拉拉打败博西连任国际乒联主席...这些都是这期的《乒乓》告诉我的。仅仅一本杂志就让我了解到数不胜数的乒乓球历史,我满怀期待,不知道下一期的《乒乓》又会带给我多少惊喜。

国球乒乓,乒乓国球。向来我认为乒乓球只是在中国和其他几个亚洲国家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没曾想通过《乒乓》,我了解到乒乓球在其他国家的发展也很不错。英国酒吧里有“社交乒乓”,爱喝酒的美国人也有“啤酒乒乓”。法国乒协更是组织了乒乓球环法巡游。我们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国外的这些知识,真是通过《乒乓》,这个广阔的平台,我们对沙拉拉完成他的梦想“把乒乓球推广提升成为奥运会影响力前五的大项目”有了更多的信心。

深处小城市的我很少有机会了解到最新的乒乓球最新的器材,也无法以专业的眼光来评测各款器材,而《乒乓》杂志真好弥补了我这处缺陷。这期的“TEST”栏目中,共有两款胶皮和两款底板出现,而各位专业评测者和编辑更是给出了使用的合适的打法,对非专业球手作用很大。而杂志的各赞助商也在书中推出了自己的主打器材和装备,对发烧友们更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机会。而好几篇的equipment也介绍了不少的器材知识,在盘点中将好几款底板和套胶分别比较,让我们对几款中意的器材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搭配版块更是将纤维拍的优略点完全分析出来。这对非专业运动员帮助会很大。

转眼间,国家队那些耳熟能详的国手有的已经过了当打之年,有的还奋斗在最前线。“千年老二”王皓很快也要初为人父、虽然平时很关注体育,却也不小心漏掉了这个消息,也正是在《乒乓》上,我才知道了王皓举行婚礼这一消息。看得出来这期的《乒乓》也把王皓的婚礼作为了一个乒乓届的一件大事。诚然,这些乒乓球迷看到在赛场上拼搏的国手结婚的喜讯,也会跟着开心的。

《乒乓》也顺带介绍了其他国家的乒乓球杂志上的要闻。不出家门,便知天下《乒乓》事。一本小小杂志,胜过便捷的互联网。无可否认,《乒乓》的这个栏目无疑在给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加分、它将国内外的《乒乓》杂志都统一到一条战线上,它们都是为了推广乒乓球而努力。

《乒乓》的定性是一本专业的乒乓球杂志,只做和乒乓球有关的文章。它的专业性毋庸置疑。虽然这本书介绍器材很多,但是不可否认,关于技术方面的指导还是占了很大的篇幅。当大致浏览一遍时,你会很清楚的看到SKILL版块。国手教室、技术课堂、发球、名将欣赏、经典赛事、纠错已经POINT专栏的玩球有道,无一不吸引着众多乒乓球爱好者的眼光。国手教室用来配图的的是大满贯得主张继科。众所周知,张继科的球迷比较多,在国手中也算技术较强的。球迷们对张继科的技术较为信赖,因此更会好好的学习。就那我自己来说,在了解了正确的脚步和技术要点之后,我对于摆短的要点理解明显加强。小碎步,降重心。中下部,速还原。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摆短的能力会有明显提升。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纠结自己的发力进攻,总是归结于自己的手感不好。而看了国手教室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为了追求进攻的突然性,很多技术动作变形,自然效果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国手教室中讲的“犀利的三角形”,在张继科身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不知道我们这些业余选手能不能打出这样的效果,还需要多加练习。后边又说了“下盘”的要点,提出来必须要蹬地,将下盘的爆发力金聚在一起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将力量由下向上转移。而之后看到了张继科对战陈建安的实战应用,更是受益匪浅。国手的技术功底是我们万万所不及的,但是如果我们能从国手对战中习得一点经验,对我们打球也是有莫大的帮助。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还是介绍的奥恰洛夫的砍式发球。当看比赛的时候总是觉得这种球让别人捉摸不透,但是看了技术要点之后就觉得砍式发球业余选手也可以发出来的。这一期的名将分析选的是马龙和日本选手庄智渊的对决,通过核心得分点和线路分析,加上详细动作的配图,就好像慢动作的摄像机,让我们从实战比赛中学得一些技巧。

真的,值得赞赏的地方数不胜数,要一点点都说过来有点强人所难,我还是说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的小问题吧。由于对《乒乓》的喜爱,翻看几遍之后,前几页几乎已经散架了。《乒乓》采用硬纸的胶定本,多翻看几次之后自然会出现这种现象。希望以后可以加强装订的质量。在翻看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一些排版和印刷上的问题,看到其他网友已经列举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整本杂志容量非常少,要每次都刊登无误有点不切实际,所以《乒乓》的编辑们每次尽量减少错误就可以了。关于首页的纸面设计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可能是《乒乓》的特色吧,上下封面采用折叠式,我觉得可以把折叠式的放在封面之后的一页。但是不可否认,采用封面折叠式的设计,对于封面之后的一大页的赞助广告有很大的宣传作用。

一本小小的杂志的内容或许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可是,它就像肥料一般,如饥似渴的植物无法一次性得到足够的养分。而此时,我们就像是那一棵棵植物一样,迫不及待的想从《乒乓》中得到想要的知识。读《乒乓》,仿佛要被它融入一般,情不自禁的投入其中。

爱乒乓,唯爱《乒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4 23:38:0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弧圈反冲手机认证 2013-8-6 23:16:00

《乒乓》杂志读后感

收到乒乓杂志2013.07期后,我第一时间将其阅读完毕,内容很丰富,图片很华美,完全触动了我的视觉和感觉,乒乓杂志改版后,变成了一本乒乓球书,一本厚重的书,全铜纸彩色印刷,160页。定价20元,香港地区30元港币。

看点:出于乒乓,高于乒乓。

我初学乒乓球之时,常常想起庄则桩的小球带动大球的故事。这是长辈教予我的话,乒乓球虽为小球,但在中国起到的历史作用恐怕是三大球望尘莫及的,中美建交使得中国政治、经济上得到飞跃发展,重要的是改变了自闭自封自固的思维方式。

目前,《乒乓》杂志带给我们的不纯是体育项目乒乓球,足以让人们看到业余生活之精彩。非常精彩,面面俱到。意想不到的是乒乓杂志有多名海外记者,犹如一个跨国团队;意想不到我唯一加入的精英乒乓球网是全国最受欢迎的乒乓球网;意想不到发生在乒乓球界是有如此多的故事和内情;意想不到器材是有如此复杂的科技含量,甚至于里面一则广告我都揣摩着看好长时间,回想该款器材的前代和当代。图片实在太精美,每个细节,犹如亲眼目睹。文字精彩,令人目不暇接。

      一期杂志,我看了三天,一口气的看,甚至在上班时间偷偷的看,满有回味感。对比起来,现在杂志办得更成熟,有跨界和突破。


 

生活本是重点,这期我看到王皓结婚专访,非常吸引的报道。

封面是西装王皓,很帅气,看封面我知道内容有王皓结婚一事,果不其然。难以想像的是没有桌号的婚宴,为了平等,为了不丢客人面子,也只能如此,亏王皓想得出来,看来中国的官本位思想真是深入人心啊……

王皓的娘子闫博雅真漂亮,杂志的相片比起新闻网站多了许多,闫博雅清秀亮丽,如果不是一头黑发,我以为就是一外国美女呢。好是好,但恐怕会娇气,估计王皓婚后得多陪老婆了。

另一亮点是吴为主持,快人快语,主动报料,为长春体育界的大腕主持了数场婚礼,原来大腕之间也是惺惺相惜的。

 

装备专家答疑:国手答问
本期马琳,回答了很有参考价值的技术问题。特别是那点:直拍选手选正手套胶,一般贴在球拍的什么位置合适?马琳答:这是根据自己的握法,有些人喜欢下一点,有些人喜欢上一点,有些人贴满。而马琳会贴在比较中间的位置上,主要是习惯。这么巧,跟我的习惯一样啊,我也喜欢这么贴,许多人说怕是浪费胶皮,先贴满,下次换板裁也好裁。以往我也总贴满,但觉得手感不好,于是往中间贴,变换大小贴的话更会影响击球重心,经马琳一说,我坚定了不少,呵呵,有句话说得好,过犹不及。

专栏

 

直横大战结束后的后直横时代

张子敬

非常专业的一篇文章,从骨子里头一针见血地描述直横的发展现实,预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深刻而充满道理。横板来临,但我觉得这些归于中国的横板运动员打得超级好,代表是张继科、马龙,从而带动了世界的横板,反过来看,即使中国只派直板选手打世界赛,不算马琳,王皓、许昕也一样能把冠军夺回来,国外的数块横板目前还难以战胜中国仅有的两块直板,而且从几大比赛看来,直板进决赛的比率是高得很。

 

以下也是本期的看点:

65页易于上手的直板纤维产品,很动人的产品描述,特别是那些未曾打过的,让我燃起烧的热情,下一目标,多尼克瓦碳。

110页纠错相当不错的一个版块,看到小朋友的姿势,我都笑了,我自己一样有这些毛病啊。对症下药,想必球友们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动作毛病,看看,是不是有顿然醒悟感。真好。

146页赛事速递,乒超赛事回顾,刚过去的6月乒超赛事,你可能错过了很多场,在这里可以捕捉到被漏掉的赛况,各俱乐部主力状态,充实又全面,如果你错过了直播,赛事速递里的精彩的点评使你身临其境。

还有很多很多,文字难以言传,特别是国手教室、名将赏析、经典赛事,让人一看再看,即使三四次还不能完全透彻,要好好复习功课,以利于巩固。

感谢精英网给予这么好一次机会,非常开心的阅读。


 


LVBUW4Lz.jpg


 

EdrwMFW1.jpg
wf8bCB2H.jpg
GjJtJHu4.jpg
4xmeE5dd.jpg
ED4VHeAq.jpg

7PyfbJf8.jpg
jfei0U7D.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9 23:09:15编辑过]
1IkRcydh.jpg
au7vorEV.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ai旅游01 2013-8-7 12:0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尛賸手机认证 2013-8-7 12:28:00
收到了乒乓杂志.“纠错”版指出容易犯的错误,图文并茂,并有名师指导.很受启发.受益良多.希望在技术上有更多篇幅.讲些基础实际些技术.可以是连载的.会吸引读者一路追下去.如从准备姿势讲起.重心是如何变化..重心高低如何.再到预动有几种形式?每次击球后如何实现快速还原.此时重心高低及在那一脚上?正手攻球小臂向那个方向折?怎样才能有极强爆发力击球?相信好多爱好者一知半解.祝乒乓杂志办的越来越好,让乒乓之路更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熊宝 2013-8-7 12:45:00
    乒乓杂志读后感

    今天上午收到杂志后,打开袋子,发现杂志印刷精美,还送了一个乒乓的小扇子,彭总想得真周到!O(∩_∩)O哈哈~
     我在武汉,在这里想对《乒乓》的小编们说:希望《乒乓》杂志越办越好;杂志厚一点儿,编辑们的工作量就大一点儿;小编们辛苦一点儿,球迷就更满意一点儿;杂志销量多一点儿,编辑们的效益好一点儿,大家一起开心一点儿。
拿到杂志本期杂志首先是新的印刷技术,磨砂的质感,时尚、有档次、不容易留指纹。给人感觉是上档次了!
    本期中最喜欢的文章是名将赏析——粗中又细 落点的魅力,因为这篇文章通过几个马龙与庄智渊的比赛中,双方斗智斗勇的实战按列来加以分析,让我们爱球之人能够通过了解对他们比赛中的技战术的运用。通过向他们的学习,对我们以后在自己的业余比赛又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希望这样的文章更多一些。
本期感觉不太喜欢的文章是《到欧洲去畅饮》,这篇文章虽然看似是个旅游风情的篇幅,但却把归到《啤酒与乒乓》的一部分。个人觉得,阐述了啤酒和乒乓之间的“利害”关系后,就可以收尾了。后面如果要写,可以加进乒乓球与白兰地、乒乓球与马爹尼、乒乓球与二锅头的关系了……觉得实在没有必要。
    新杂志有很多新的板式,其中最喜欢的版式是《国球教室》张继科的技术全分析。通过图片的连续,能够让人看清楚明了地弄明白技术的运用和技巧。张继科技术特点,很贴近与读者的视线,非常清楚,就好像近距离学习,很身临其境的感受。非常不错!继续加油!
    但在是50、51页的器材搭配,讲解的说明文字和乒乓器材图片都是独立的,没有任何关系的,虽然有个方块作了阅读说明,还搭配了符号和箭头指示,很花哨啊。但我翻到此页的时候,第一感觉还是图片搭配错了,但想到小编都是专业级的器材大师,。我想有很多读者应该和我一样,翻到此页第一眼绝不是先看阅读说明,而是先看问答。难道这个是运用了现在流行的混搭和错位吗?这是会让读者容易引起“误解”。
    我如果10分为满分,我会给本期杂志打8分。
    对于新版的《乒乓》杂志,我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器材部分,乒乓球技术,我觉得小编们已经做得很好。我知道像这么大的文字和图片搭配是很需要时间和花功夫的。但作为一个读者,我还是想说下,在文字校对时,希望能够再仔细一些,有很多地方的语句都不通顺,还有错别字和漏字的问题。再就是那个关于器材介绍的版块,图、文不相符,运用的混搭不是很好,让读者不太明白,编辑用那些胶皮和球板放在一些是想说,这些胶皮是用这个球板试打中得出的试打结果吗?好像不是的吧。这样让读者产生误会。再有在《国手答问——器材》,我怎么看里面有些问题问得不关痛痒。我们很想了解这些国手都用什么样的球板和胶皮,在他们更换球板和胶皮时,不同的感受?他们为什么要更换?换了以后对他们的球技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再比如小李飞刀专栏,这次文字的篇幅很多,写得也很详细具体,但如果能够像之前的讲接发球技巧那几遍一样,能够引用进示意图或小插图,就更加完美了啊……最好还是希望《乒乓》杂志把更多更新的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和乒乓球器材的变化告诉我们,让我们加以学习!《乒乓》杂志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贴近我们球友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晓渔FZ 2013-8-7 13:11:00

浅谈乒乓与健康
--读201307期当代体育《乒乓》有感

                                                          章鱼 2013年8月于福州

      因为痴爱乒乓球运动,按惯例,拿到《乒乓》杂志之后,便迫不及待地翻看其中的技术贴了。“十分钟学会发下旋”使我忍不住拿起身边的球拍比划起来;“玩球有道:两板球套路最可靠”使我对发球抢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粗中有细,落点的魅力”则让我的心情亢奋起来,仿佛自己已经掌握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一般。但是当我看到“啤酒与乒乓,小心痛风”时,我的激情突然不再,心底还涌起了强烈的担忧。我们有一个球友,夏天打球时必定要喝冰啤酒,我自己也经常在打完球后猛喝冰镇啤酒,曰:解暑。孰不知:危在其中!

      是啊,我们经常走到半路就忘记了最初想干什么了。我们打乒乓球的初衷,不就是为了健康和快乐吗?我们经常花了无数的业余时间(其至业内时间)选器材,学技术,但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失去健康之后才发现,所有的技术其实都苍白无力,所有的器材都形同废物。因为,我们仅仅是业余的乒乓球爱好者而已。

      我身边就有好几个球友,“不是运动员的命,却得了运动员的病”。两个腰伤、一个腕伤、一个小臂伤、另一个肘伤无法再打乒乓了。我自己则为食指骨裂。为什么“伤兵满营”呢?我觉得一是无知,二是漠视。

      我们只知道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发球如何旋转、弧圈如何暴力、挑打如何完美,盲目模仿、一心学习,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我们经常在球台前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粗暴”地使用我们的腰、腿和手,之前没有任何的热身,中间没有适度的休息,之后没有合理的放松。我们的运动强度有时绝对超过专业运动员,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体质体能跟他们的差距有多么地大。专业运动员要学习一项技术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我们却经常认为自己在一两个月内就能做到,于是只好身体遭罪了。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每晚练习两个小时的发球,中间基本不舍得休息,连水都喝得少。手指就是在那时碰到球台造成骨裂的,手腕也疼痛难受,只好戴上紧绷的护腕。一个球友拼命大动作拉球,肘部就拉废了。一边打球一边喝冰啤的那个球友,估计不知道他可能离痛风很近了。此为无知。

      太多的时候,我们一坐在电脑屏幕前就是一整日,学习乒乓视频、阅读技术资料、挑选底板胶皮,聊乒乓、侃人生,因此得了肩周炎抑或坐骨神经痛。太多的时候,我们一泡在球馆就是大半天,遇短球强拧、遇长球发力拉、不出台球奋力挥拍迎击,常常皮开肉绽甚至伤筋动骨。此谓漠视。

      从现在起,赶紧告别无知与漠视,重回追求健康快乐的初衷。马上与球友分享“啤酒与乒乓”这篇文章,以后坚持适度的锻炼与科学的热身,愿自己和身边的球友减少伤病。

 

      感谢《乒乓》让我有缘领悟,享受乒乓带来真正健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7 13:13:4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an755 2013-8-7 20:34:00
支持精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an755 2013-8-7 20:34:00
学习了![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an755 2013-8-7 20:34:00
精英越来越强大了!由衷地表示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an755 2013-8-7 21:08:00
 
       杂志印刷精美,顺应现代潮流杂志的趋势,既有延展深度,又主题鲜明。封面是非常好看,养眼。令人眼前一亮。基本上脱离以前乒乓杂志封面太花的模式,而且以前封面放的内容太多,往往喧宾夺主,令人无暇顾及主题表达,反而不利于吸引读者。另外此次的封面设计改用折页刊登了艾迪达斯的广告,看起来这个创意不错。这个位置应该有选择的预留给那些有品牌号召力的器材商。一是能够提醒读者,二是表明杂志的品味和严格谨慎地态度。并不是谁想花钱在首页做广告都可以的。
  评测依旧延续着以前的风格,对底板套胶的评价中肯真实。本期对优拉底板的的评测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跃跃欲试!其实评测最本质就是帮助大家了解器材,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兵器。
  解密版块算是新开设的板块,但是并没有达到解密的初衷,还是类似于评测之类的文章。因而建议用一些乒乓圈里大家最喜闻乐道的话题进行分析解读。哪怕是解读业余高手,这样的文章的可读性也远比这样的类似于评测的更准确。
  旧闻本期的旧闻一古德这一老话题,选题可以更精一些,毕竟这本杂志的主要读者群体并非普通的读者,而是拥有一定乒乓球基础的读者。因此提提那些历史上“中国队0.5个冠军”或者其他事件,则可读性更强。
  搭配这个栏目不错,还可以适时展开细化几类打法。
  观察本期以社会热点话题,总体来看还是很切合时事的。但是依旧是大家习以为常的话题,并未有多少热度。
  国手教室此栏目非常好,可读性极强强。这也是乒乓球迷和爱好者最喜欢的栏目。内容也很丰富,图文并茂,通过视频截图(或者是记者连拍)与文字说明,分解国手的技术动作,配以文字解说,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学习,最重要的加以分解要点,这些关键点业余的如何领悟学习,多一些配合指导就更好了。不然总是看套路,打落点。对于转换的要领或者迎前反带这些技术基本上还是叹为观止。
  人物开辟这个栏目的我觉得以后每期都可以这么做,更加吸引读者的粘度。毕竟打乒乓的爱好者关注的还是打球的人。
      综合评价总体的入手感觉就是比以前更厚重了,更有分量了。封面很好,以后每期都可以这么干,专业的拍完了拍业余的,业余的拍完了拍国外的。并配以封面人物与乒乓的故事或者打法分析。绝对有看点。铜板纸彩印160多页,定价20元,物有所值。
   杂志里面附送一张海报(夹送海报的创意不错)。内容较丰富,还是要合理安排广告位置。不然生填硬塞了,遭读者反感。
     祝《乒乓》越来越好!读者越来越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