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乒乓日记(连载)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4-22 16:21:00
小心地从正下方轻轻接触球,不要逼球。 这个球过去后是不转的吗?不要逼球就是不要发力吗? 今天又和阿华打了两局,全输了。整个感觉手脚被捆绑住了,完全施展不开。所有的进攻都失误,并且她也没有进攻。失败的原因就在这儿,是自杀,非他杀。郁闷死我了。我得分全靠发球直接得分,还有看准了送她的空当。老师,怎么会这样啊?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4-22 16:32:00

(128)在老年乒协技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07.03.28 周三 一、乒乓球技术

乒乓球技术有很多,无论何种握拍法,都可以从攻、防和过渡这样三个角度来认识乒乓球的技术。一共有多少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最基本的,比如正、反手近台快攻,正反手弧圈,应该属于进攻。正反手推档,正反手削球,放高球,这些应该是属于防守。搓球、台内小提拉,应该是一种过渡。另外,发球和接发球应该是一大技术,发得好,极具进攻性,接得好,有可能直接得分,再不济也能给对方制造困难,为自己创造机会。以上是手上的技术。

还有脚上的技术,那就是步法。

随着乒乓器材的不断研发,不同的器材,还有不同的技术。比如,长胶的拱、嗑、挤、切。当然,反胶也有这些技术,但长胶用这些技术有特别的效果。我对这些也不懂,这就是我要向王教练请教的问题了:什么是长胶的拱、嗑、切、挤?

二、乒乓球战术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改打横拍还不到三年,除了上回去上虞打了一场球,杭州老干部队来打了一场球,就剩下在乒协内部的比赛以及平时的计分练习,实在谈不出什么战术。不过在接到这个发言要求后,我也思考了一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我想,技术和战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是互相作用,相互依赖的。

首先,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如果没有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就是把世界冠军的战术拿来给你,也是对牛弹琴,没有用的。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掌握乒乓球技术越全面,执行战术就越彻底,越有效。好比巧媳妇摆宴席,手上的材料越齐全,那宴席自然也越精彩。

当你的乒乓球技术掌握得十分过硬时,那么,如果你能制定一份恰当的战术,就能够使你的技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

至于乒乓球战术的制定,我想,一要根据自己掌握技术的实际情况,而是要根据对手的特点。

联系我自己,大约从去年的赛远杯比赛之后开始吧,对于如何与朋友们打计分练习,有一点思考,不知道这点思考算不算战术,说出来和大家交流,向王教练请教。

我给自己制定了十六字口诀,每次计分练习,我都会在心里默念几遍,来强化记忆。这十六字口诀是:站位中间、左右起板、调动对方、伺机扣杀。

稍作解释:站位中间——护住左右两边;左右起板——无论球到自己的哪一边都设法起板;调动对方——讲究落点,令对方跑动起来,以致顾此失彼;伺机扣杀——有了机会就扣杀对方咯。

冒昧地请王教练点评我的十六字口诀,希望得到王教练对我的帮助。 以上发言,一定有许多谬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谢谢大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2 22:19:37编辑过]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4-23 15:18:00
谢谢老师鼓励。我只是说点皮毛,可能连皮毛都没能说及,见笑了。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4-23 16:13:00

(129)要注意脚步微调 07.03.29 周四 晴

球馆里人少得出奇。在门口碰到阿秀,她问我是怎回事,我说可能有人去萧山了吧。她居然不知道去萧山的事,我就告诉她省里比赛的消息。她说,应该我去。我笑了笑,说,哪里哪里。

我俩练习对攻。她从来都是不喜欢练习到台率的,连续两三板后,便要重力扣杀。虽然知道她的这个特点,但还是防不胜防,有好长时间,都不能顶住她的重力扣杀。不是我没有盯她的球,而是她的力量很大,我在手感上有些问题。感觉是拍形太仰,立马纠正。以后,她的重板扣杀就不能一板定乾坤了。

站在距离桌子50厘米左右的位置,和阿秀对攻,不知为什么,球不是出界就是触网,擦网后出界的也很多。我开始注意自己的击球过程,发现除了老师说的挥拍速度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自己没有用脚打球,就是缺乏脚步的微调。站位略微靠后,并不意味着就永远站在那个略微靠后的位置上了,而应该根据来球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站位略微靠后,应该是在比赛开始准备接球时的站位,一旦对打起来,就要不断调整位置,而不能站定位置不动。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弄不明白呢,真是笨得可以啊。今天有好几次,很明显就是球在前面,人没有上去,结果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命中率就没有了。

最后和阿秀打了七局。6:1胜。练习的内容:站位靠后,盯球,发左侧转球,反手长胶搓球和提拉结合。打阿秀比打阿珍、阿菁和阿琴要轻松很多,阿秀发球失误多,接发球失误也不少(吃加转和不转球)。我打她反手,她全无准备,不能推出直线球。比赛中,又打不出练球时的重板扣杀,无论到我正手位还是反手位,板头不重,我就全都推过去,对准她的空当,她就来不及了。下次再和她练习时,要用不顾脸面的打法。打她的正手位,让她打回头,再和她相持,练习自己的弱项。

liangsi 2007-4-23 19:14:00
要用脚来反应、思想,凌波微步。
凉思的马甲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4-24 21:45:00
以下是引用liangsi在2007-4-23 19:14:00的发言:要用脚来反应、思想,凌波微步。
对这一点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感觉加深判断是前提,所以一切的练习中都注重盯球练习,以期加深判断,加快脚的反应。 谢谢老师的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7 15:08:35编辑过]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4-24 21:52:00

(130)盯球练习有效果了 07.03.30 周五

气温高达31摄氏度,热得不得了!

球馆里倒是静悄悄,只有七个人。傅教练坐着,找他打球,说非那张桌子不打,我只好坐在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赵">赵老师和潘师傅对练的桌子边,看他们一拉一削。潘师傅拉球,完全靠小臂和手腕发力,并且摩擦球督,拉球的效果不好,不是出界就是下网,好像以出界为多。对于台内小球,他都不敢将拍子伸进台内去处理,所以每次都将球拉漏了,或者就触网了。我没有将这些想法说给他听,潘师傅是很有主见的人,说给他听了未必能接受。他一边拉球一边告诉我,书上说拉球要拉球的高点期。那是对的,但高点期却是最不容易拉的。我看他拉球,拉的倒是高点期,但摩擦少而击打多,一旦球的弧线比较低时,自然就拉下降期了。如果真能拉高点期,那就爆冲了吧。

后来,陈师傅来找我打球了。陈师傅人最好了,每天来开门,把球馆打扫干净,没有任何报酬的啊。我和他打了三局:3:0。我基本不打他正手,万不得已时,比如他送了我正手直线大角度,我奔过去救球,怎么也打不到他的反手位了,才把球抽到他的正手大角度。陈师傅吃亏在不适应我的反手长胶,搓过去,他会出高球,甚至出界,拉过去,推过去,他会触网。我曾经告诉他反胶搓球和推挡的特点,他好像并不十分想弄明白,说是锻炼身体嘛。这样我也就不说了。不过,今天计分练习,最大的感受,就是他送我正手大角度直线球,全都被我救起来了,已经没有从前那种被突然袭击束手无策的感觉。这真是太好了。全都可以拿来证明盯球的好处。

接着和阿琴打了三局,3:0,我觉得她应该输得没有脾气。我现在知道自己的计分练习是怎样的留有余地了。和老陈打和阿琴打,我都没有用尽全力。原先和阿琴打计分,总是担心她的推挡直线球,被她推死的几乎不计其数,今天她推直线球,没有一个能推死我,真是令人欢欣鼓舞啊。主要有两点与从前不一样:一是盯球,虽然不知道究竟提前了判断的多少时间,但是我不再感觉出乎意料,所以回击就变得从容不迫;二是回击的方法,今天用的是“挂”,有点像正手推挡,但又不全是,自己理解可能就是“挂”球,把球挂住然后送过网去。她连续推直线,我就连续将球挂过网去,直到她推挡发生失误。她推过来的球,弧线笔直,球向下窜,我不敢进攻,仿佛会下网似的,所以就挂了。没想到还真管用呢。阿琴不能用直线球得分,她就没有别的法子可以胜我了。

最后和潘师傅打了五局。就是和潘师傅打,我也知道自己是没有用全力的。五局球,2:3我输了。我先胜一局,11:5吧,第二局,6:0领先,自己却放松了,被他追平,11:13输了。第三局,坚持不搞发球变化,又输了一局,10:12。第四局,我不想输了,一开始就长胶奔球到他中路,连连得分,正手发球,也搞一点转和不转,于是11:4轻松赢了第四局。第五局,我想还是不顾脸面吧,就是要和他相持,正手反手都相持,发球又只发不转球。不过,他在发球上搞了些变化,我的盯球还不到家,被他用发球骗去好几分,正手进攻的无谓失误也有好几个,于是就8:11输了。

问题:反手长胶推挡相持,节奏跟不上,总被对方推死。接发球盯球,还要下苦功练习。最好能到老干部活动室去实践一下,明天就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4 21:57:19编辑过]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4-26 21:32:00

(131)距离还不小 07.04.01 周日 雨转阴

今天在老干部活动室试验自己的盯球和站位偏靠后,感觉不好。所定的目标苹果想要摘到,困难重重。最主要的问题有两点:一是相持,尤其是反手长胶相持,最后总以我推挡出界告终,很有把握的球也要推出界,真是郁闷!仔细想来,好像在于相持中连续推挡或正反手切换过程中,动作变形。特别是反手长胶推挡,总有点翻拍的感觉,没有摆好角度直接将球推过网去,就是福源爱的那个动作,做得不到家,做着做着就走形了。二是台内小球,特别是搓球,经不起连续三板搓球,到第四板,搓球一定出问题。另外就是反手长胶提拉或弹击直线球,出界多。

盯球有感觉,对自己帮助很大。突出的表现在接发球上,接发球再没有仓促感。但阿勇的正反手拉球,盯不住球,不能在一霎那看清球的动向。自己的水平还太低。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4-27 15:10:00
全都有道理还是某一点有道理?请老师明示啊。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7-4-27 16:34:00

(132)长胶切球顶重板 07.04.02 周一 中雨

昨晚老高一联系打球,说地点由我定。我想他可能希望去老年活动室看看,那儿离他家很近。今天我就带他去活动室了。

老李早在那儿等我们。我到时,老高一还没有来。不过,才打了一会儿,他就来了。今天老高一可是玩开心了,我安排他和老李、小方、老宋玩,长胶老吴也主动找老高一练球比赛。结果,就是没有和我打球。

我和老李、小方、老宋练球,也打了几局。长胶老吴今天主动邀请我练球,这可是破天荒啊。

仍然练习盯球,发现只要忘了盯球,马上就会手忙脚乱。最值得记录的是和老宋的练习。老宋右手直握拍,两面反胶。他平时都和长胶老吴练习。他的反手,是切球,而非推挡,且过来的球,可以搓回去。正手进攻动作极怪:弓着背脊,人向前扑,伸直手臂,笔直的将拍子向前挥动,小球飞行的弧线极低,球的力量很大,速度很快。他可以在反手位侧身打,有时似乎没有侧开身子,但照打不误,可以打斜线也能打直线;也可以向正手位猛扑过去打,杀伤力很大的。开始,我完全接不住这个球。我一边不断的发球让他打,一边紧张的思索着解套的法子。最后想到了他和长胶老吴的练习,老吴如何接他这个球呢?明白了,用长胶往下切,在球的上升期击球。就是这个法子了。立刻试验!咳,真灵,果然球被接住了,如果拍子垂直,切过去的球线路可以很低,应该不下沉的。老宋也很了得,球虽然很低,但他还可以打第二板,我就再切一次,哈,也成功了,但球却比第一个高了。不过,老宋的动作限制了他,对于高球,他好像反而不行了,总也打不到。今天其实和老宋练了顶重板。

记住了,顶重板可以用长胶切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