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xr8155726 2012-5-17 14:27:00

感觉楼主好像是个纯理论派,没有实践一样,这样的空谈,让人很费解,当你自己去打球,你就知道了,根本不可能做到“大脑指挥,肌肉做功,关节为纲,依序运作”!人体是最“精妙的机器”,但是同样,他也是最粗糙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发力总是一气呵成,从来不会说分节运作,所以,您的观点我认为只能是理论上行的通,实际可能有点坑爹!!再一个,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肌肉反射神经调节块,那么他能体会到最细微的力量变化,但是有的人神经反应慢,那他还没来得及体会,力量就发完了,怎么可能做到“大脑指挥,肌肉做功,关节为纲,依序运作”!!所以,不要拿专业的东东,来糊弄业余的爱好者,我们只是想打好球,而不是做理论研究,我认为业余选手还是多做实践,因为一些专业性太强的理论可能会把你带入练球的误区,反而限制了你水平的增长!!

 

 

业余的爱好者啊,还是多练吧,俗话说的话“一招鲜,吃遍天”,所以,你不用掌握那么多,只要把你该掌握的练好,你就是最强的那一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7 14:28:4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素我行 2012-5-20 15:02:00
也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avis_dai 2012-5-23 11:08:00

支持楼主的研究精神,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文章很长,缺乏说服力,都是一些很浅表的东西,拿不出分析数据来支持。虽然很用心,但是整篇文章找不到逻辑衔接,继续加油研究吧!

主板:BTY TBS FL 90克
        FH-DHS 狂3 40度 2.2MM
        BH-TIBHAR EVOLUTION EL-P
备用:BTY HADRAW SR FL,94克
        FH-DHS 狂3 39度 2.2MM
        BH-DHS 狂3 39度 2.2MM
技术是王道,苦练真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5-24 10:38:00

      辨宝路线图57
      辨宝趋向实质8----聊聊吴佳多的自锁大臂 3

 

      教练与发力认知?
     

      我在这里聊吴佳多,仅仅只是聊她发力动作上的欠缺,探讨乒乓球的发力理论,并不是说要否定曾经指导过她的教练。事实上,吴佳多能打到现在,能让我们大家都知道乒坛还有她这样一位美女运动员,这本身就说明指导她的教练确实有水平,确实教给了她很多让她能立足的好东西。不然的话,我们今天也不可能在这里聊这位美女运动员。
      我觉得,教练之所以教给她这样一个自锁大臂的发力动作,是因为这位教练当学生的时候,老教练就是这么教的。又可能老教练在当学生的时候,更老的上一辈老教练也是这么教的。所以,吴佳多这一自锁大臂的动作,真不能说她的教练一定有多大责任,这的的确确有它的历史原因。如果一定要说相关教练有哪儿还不够到位的话,我看是不是在这样一个方面可以省视:一代一代的教练们在发力技术问题上,都是笃信师承、笃信经验,根本没想过、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所学过、所掌握的发力技术之外还有什么发力原理。是不是这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这就是----知其然,未究其所以然。 

 

      什么是所以然?就是道理,就是事物的内在因由道理。那么,发力有什么道理呢?有,发力原理就是整个儿发力的内在因由道理。
      当然,许多人是不屑大道理的,“太虚!”。单从打球来说,行,老师怎么教就怎么打,不懂发力原理有什么关系,十几岁的孩子照拿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再说呢,学不好打不好没关系,淘汰了还可以再来别的,也不会影响别人,耽误别人。可是,对于当教练的来说,教孩子,不懂发力原理合适吗?以己懵懵,使人昏昏,不合适吧?
      许多人不愿意讲大道理,“太复杂!”。确实,发力原理说复杂也是复杂,把环环节节头头脑脑都搞清楚确实也需要动很多脑子,花很多心血。但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不费功夫就能做得好的容易事呢?话又说回来,发力原理说简单也可以简单,你就想想这个动作顺不顺?相关的全部关节是不是都充分利用上了?是不是真使上劲儿了?这个关键就只要抓住一个字----“顺”。就像为人,做好臣民抓住一个“忠”字,做好朋友抓住一个“义”字。发力原理也是一样,动作“顺”了,自然就协调流畅,自然就符合原理,自然就出得来力量。看看吴佳多自锁大臂的动作,顺吗?到了大臂这里得强憋着,那能出得来力量吗?

 

      乒乓球项目发力原理的认知,真不像许多人所说的那么复杂、那么不可知。围绕吴佳多自锁大臂动作,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可确定认知点:
      1. 人体自有一套完整的发力结构,这是一个先天存在事实。
      2. 教练有一整套发力的实际经验体会,这也是一个事实,但这是一个后天客观事实。
      3. 这个先天存在与后天客观之间不存在必然矛盾,二者完全可以相融并轨。
      4. 教练员、运动员的一些好的发力经验体会、发力认知,肯定都符合发力原理。因为不符合发力原理的动作,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力。
      5. 各方面正常的运动员出现发力不好、发力欠缺情况,那一定不是人体自有发力结构的问题,而一定是当事人对人体自有发力结构在认知以及利用上出现了问题。
      6. 教练员拥有好的经验体会,并不等于他她的发力认知就一定正确。经验体会是经历的感受积累,是一种客观存在。教练员的发力认知是其在认识能力范围内,对自己经验体会及相关情况的判断、取舍,是一种主观行为。所以,经验体会与认知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某教练资历高,某运动员球好,他她的发力认知就一定正确?这种划等号的看法,显然是一个善良的误会。
      7. 正确的认知来自正确的解读,而正确的解读需要有相应的思维能力、文化程度,还有更为重要的、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8. 教练员不是研究员,教练的主业是教学生打球,认知原理只是其专业方面的一种需要。由于认知这样一件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存在角度、深度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所以,教练对发力原理存在认知欠缺或认知偏差,事属正常。
      9. 正确认知发力原理,对教练员的主业一定无穷裨益,其学生将直接受益。

 

      现代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暴力弧圈、以暴制暴的力量弧圈年代,发力问题的重要性日见突出。因此,以吴佳多自锁大臂为代表的这一动作无疑将成为历史,教人“不能动大臂”的教练也无疑会越来越少。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专业教练的发力认知从此就没问题了。只知师承,只重经验,认为“以腰控臂”就是发力宝典的发力认知,依然是绝大多数专业教练头脑里根深蒂固的发力思想主体。专业教练们要拐这个弯,要从“以腰控臂”走向正确认知发力原理,这路且长着呢!
      接下来,我将聊一聊距现代打法更近一点的杨子,聊聊他的拉球动作。

                                                                                                             2012/5/24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五十四篇总目录(2011/9/1----2012/5/8)位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5-24 10:47:00

      辨宝路线图57
      辨宝趋向实质8----聊聊吴佳多的自锁大臂 3

 

      教练与发力认知?

 

      我在这里聊吴佳多,仅仅只是聊她发力动作上的欠缺,探讨乒乓球的发力理论,并不是说要否定曾经指导过她的教练。事实上,吴佳多能打到现在,能让我们大家都知道乒坛还有她这样一位美女运动员,这本身就说明指导她的教练确实有水平,确实教给了她很多让她能立足的好东西。不然的话,我们今天也不可能在这里聊这位美女运动员。
      我觉得,教练之所以教给她这样一个自锁大臂的发力动作,是因为这位教练当学生的时候,老教练就是这么教的。又可能老教练在当学生的时候,更老的上一辈老教练也是这么教的。所以,吴佳多这一自锁大臂的动作,真不能说她的教练一定有多大责任,这的的确确有它的历史原因。如果一定要说相关教练有哪儿还不够到位的话,我看是不是在这样一个方面可以省视:一代一代的教练们在发力技术问题上,都是笃信师承、笃信经验,根本没想过、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所学过、所掌握的发力技术之外还有什么发力原理。是不是这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这就是----知其然,未究其所以然。

 

      什么是所以然?就是道理,就是事物的内在因由道理。那么,发力有什么道理呢?有,发力原理就是整个儿发力的内在因由道理。
      当然,许多人是不屑大道理的,“太虚!”。单从打球来说,行,老师怎么教就怎么打,不懂发力原理有什么关系,十几岁的孩子照拿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再说呢,学不好打不好没关系,淘汰了还可以再来别的,也不会影响别人,耽误别人。可是,对于当教练的来说,教孩子,不懂发力原理合适吗?以己懵懵,使人昏昏,不合适吧?
      许多人不愿意讲大道理,“太复杂!”。确实,发力原理说复杂也是复杂,把环环节节头头脑脑都搞清楚确实也需要动很多脑子,花很多心血。但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不费功夫就能做得好的容易事呢?话又说回来,发力原理说简单也可以简单,你就想想这个动作顺不顺?相关的全部关节是不是都充分利用上了?是不是真使上劲儿了?这个关键就只要抓住一个字----“顺”。就像为人,做好臣民抓住一个“忠”字,做好朋友抓住一个“义”字。发力原理也是一样,动作“顺”了,自然就协调流畅,自然就符合原理,自然就出得来力量。看看吴佳多自锁大臂的动作,顺吗?到了大臂这里得强憋着,那能出得来力量吗?

     

      乒乓球项目发力原理的认知,真不像许多人所说的那么复杂、那么不可知。围绕吴佳多自锁大臂动作,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可确定认知点:
      1. 人体自有一套完整的发力结构,这是一个先天存在事实。
      2. 教练有一整套发力的实际经验体会,这也是一个事实,但这是一个后天客观事实。
      3. 这个先天存在与后天客观之间不存在必然矛盾,二者完全可以相融并轨。
      4. 教练员、运动员的一些好的发力经验体会、发力认知,肯定都符合发力原理。因为不符合发力原理的动作,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力。
      5. 各方面正常的运动员出现发力不好、发力欠缺情况,那一定不是人体自有发力结构的问题,而一定是当事人对人体自有发力结构在认知以及利用上出现了问题。
      6. 教练员拥有好的经验体会,并不等于他她的发力认知就一定正确。经验体会是经历的感受积累,是一种客观存在。教练员的发力认知是其在认识能力范围内,对自己经验体会及相关情况的判断、取舍,是一种主观行为。所以,经验体会与认知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某教练资历高,某运动员球好,他她的发力认知就一定正确?这种划等号的看法,显然是一个善良的误会。
      7. 正确的认知来自正确的解读,而正确的解读需要有相应的思维能力、文化程度,还有更为重要的、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8. 教练员不是研究员,教练的主业是教学生打球,认知原理只是其专业方面的一种需要。由于认知这样一件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存在角度、深度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所以,教练对发力原理存在认知欠缺或认知偏差,事属正常。
      9. 正确认知发力原理,对教练员的主业一定无穷裨益,其学生将直接受益。

 

      现代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暴力弧圈、以暴制暴的力量弧圈年代,发力问题的重要性日见突出。因此,以吴佳多自锁大臂为代表的这一动作无疑将成为历史,教人“不能动大臂”的教练也无疑会越来越少。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专业教练的发力认知从此就没问题了。只知师承,只重经验,认为“以腰控臂”就是发力宝典的发力认知,依然是绝大多数专业教练头脑里根深蒂固的发力思想主体。专业教练们要拐这个弯,要从“以腰控臂”走向正确认知发力原理,这路且长着呢!
      接下来,我将聊一聊距现代打法更近一点的杨子,聊聊他的拉球动作。

                                                                                                               2012/5/24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五十四篇总目录(2011/9/1----2012/5/8)位于第8页112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5-27 11:26:00

      辨宝路线图58
      辨宝趋向实质9----聊聊杨子的“死锁大臂拉弧圈”

 

      杨子与吴佳多不同,吴佳多是近台快攻,主要是击打。杨子是左手弧快打法,正手还有一板弧圈。我今天要聊的,就是杨子的弧圈。
      拉弧圈,执拍手一侧后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向后下方引拍,引拍到位,折返迎球,加速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甩动上体,展开执拍手臂,半径加速摩擦击球。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弧圈球大都是这样,身体灵动,手臂舒展,动作优美,气势酣畅。可是杨子呢?看他的弧圈,让人憋屈。
      杨子拉球,虽说上体的再转动(用腰)不明显,但转动转移身体重心的总体动作还是都有的。我所要说的是,当他身体重心转过来,到了该甩臂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这时的大臂始终是夹着的。他的大臂就是憋着不展开,只是前臂挥着球拍,完全由身体带着前臂,歪斜着身子举着拍子够着去拉这个球。不知道这时他自己是什么感觉,我看着心里酸酸的,我总觉得他一定很累并难受着。
      我注意看了杨子的这个憋屈动作,他并不是某一个球这样子,并不是因为对方某一个球落点特刁、速度特快,自己的时空被挤压,因为来不及才被迫做出这样一个勉强的动作。他在发力拉弧圈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动作:大臂是夹着的,完全由身体转着带着前臂,歪斜着身子去够着拉球的。(可参看今年世锦赛新加坡队对白俄罗斯队杨子打第三单打这场球。)这说明他这不是一个偶然动作,而是他的一个正常发力技术动作。

 


      我之所以要说杨子这个动作,并不是要说他这动作不好看,主要还是要聊这个动作的发力问题。前面辨宝路线图第55期聊了吴佳多,吴佳多也是自锁大臂。杨子虽然和吴佳多打法不同,一个是拉,一个是打。但在发力原理上,甩开了大臂就一定会加大击球力量,不用大臂就必然缺失这份可观的力量,这一点是绝对没错的。杨子呢?他和吴佳多是一样一样儿的,自锁大臂,坚持不用大臂。效果呢?当然也和吴佳多是一样一样儿的----
      1. 肩关节被基本闲置,使得原本可以伸展、应该伸展的手臂得不到伸展,无端地放弃、损失了本可以得到的更大加速半径。
      2. 没有充分利用原本可以利用的、应该利用的大臂肌肉群做功加速,无端地放弃、损失了本可以得到的一份可观的力量。
      3. 这一段加速半径的损失,这一份可观的力量的损失,并不是因为规则、场地、器材气温、或对手等任何外因的限制或影响,而完全是自毁于自锁大臂的技术动作。
      为什么要这样?或者说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可以肯定,杨子的自锁大臂动作,也不会是娘胎里带来的,也一定是教练教出来的。
      或许有人疑问,按照“小、快、灵”近台快攻打法思想,可能教练会教学生“不能动大臂”。可杨子这是拉弧圈,教练怎么还可能叫他死锁大臂呢?我分析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死锁大臂,这无疑是教练教的。而这个死锁大臂拉弧圈,可能不一定是教练教的,有可能是杨子自己后来加练的。但后来加练弧圈的时候,因为前面“小、快、灵”的时候已经把大臂锁死了,已经习惯了。所以,后来加练弧圈时,由于他思想里的主要追求是要把这个球拉起来,尽快让自己也拥有这一弧圈技术,以丰富自己,以尽早配合其它已有技术一起投入比赛使用。在此期间,他并没有想过要怎样去打开大臂。他根本就没考虑过拉弧圈一定要打开大臂,一直就按照自己已定型的死锁大臂的用臂习惯来练弧圈。他自己没想过一定要打开大臂,当然大臂不可能自己不开,所以也就一直这样了。

 

      看着杨子的死锁大臂拉弧圈,我不得不又想起了吴敬平先生的“一定要用腰控制手臂,是腰上发力,不是用手臂发力”,是不是很像?
当然,我相信杨子这个弧圈不是吴先生教的,我也完全相信吴先生这话的原意并不是这个样子。但是,这话明明白白在教人要“控制手臂”,特别告诫人“不是用手臂发力”。看看:杨子夹着大臂,完全由转动的身体带着前臂,歪斜着身子去够着拉球的这个动作,这像不像就是用吴先生的话为模版印刷出来的活体范例?像不像这话的直接接受效果?这让人不产生联想都很难,太像了。
      1. 不知道杨子对自己这个死锁大臂拉弧圈的畸形动作有没有认识或感觉?
      2. 不知道杨子自己是不是知道,教练教给自己的发力知识以外还有发力原理?
      3. 不知道杨子会不会、是不是也带学生?
      4. 不知道杨子带学生会……

                                                                                                                     2012/5/27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五十四篇总目录(2011/9/1----2012/5/8)位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够暴力 2012-5-27 17:21:00

胡搅蛮缠,纯属扯淡。

自己什么水平,事实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rsy 2012-5-27 22:26:00
 哈哈哈哈,我哈哈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6-3 12:03:00

 

      辨宝路线图59
      辨宝趋向实质10----从陈梦的发力聊起1

 

      首先必须肯定,陈梦能够成为国家乒乓球队队员,这可以说是她天赋的证明、汗水的结晶,是她一生的骄傲。同样,也可以说是她的启蒙教练、和所有相关原籍地方教练的成绩和骄傲。
      陈梦的球,精神面貌方面,很执着,很要球。技术上也比较全面,没有什么明显漏洞。总体上好像是该有的都有了,接下去好像只是一个继续努力,怎么样精雕细刻、磨练积累的问题了。是这样吗?其实不然,我要说一句不中听的话,陈梦的球,有一个很大的隐忧,就是正手的发力。因为我正在探讨发力,恰好陈梦的发力就跳进了我的视野,我就来聊聊陈梦的发力问题。
      记得是2011年5套播出的一个赛事,陈梦碰一个削球手,多次很好的机会球,她人也到位,时间也充裕,看陈梦的样子,也确实像是竭尽全力抓住这一机会杀大板了。要按一般正常情况,这种球基本上就是一个死。可是,陈梦发力打过去的这个球,总好像对对方没什么威胁,就是能回得来。为什么?很明显这个球没打出什么力量。主持人杨影当时也生诧异:陈梦的发力可能有问题?

 

      什么叫“发力可能有问题”?
      比如说吧,一个人的实际动能发力可以在100公斤。当他想发全力作用的时候,他发不出100斤力,甚至90斤、80斤也达不到,他只能发出70斤,甚至都不到70斤,这就叫发力有问题。什么问题?不能够充分调动、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潜能。
      以陈梦的个头、体质,她的整个儿身体作出了这样一个发力大动作,这应该是足够产生一个把这个球打死的杀伤力的。当然,这个球打死打不死,不完全是力量够不够的问题,其中有多种技术因素及各种复杂因素。但是,这个出球速度快慢、飞行状态,对对方的威胁程度,把这些能看得见的状况,作为判断击球力量大小程度的参考依据,这是基本符合客观,不会有大偏差的。正是依照陈梦当时这样一个击球状况,并依据她同样多次应该能打死的球就是打不死这样一个实际效果,所以,连主持人杨影也禁不住生发诧异之声:陈梦正手的发力可能有问题?

 

      陈梦的发力有问题吗?
      陈梦的发力,看过去很正常,没什么问题。但是,动作很正常,实际上却不给力,这就不是什么一般的“有问题吗?”,而是一定有问题,而且还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大问题。
      发力动作不正常,一看就知道有问题,这并不可怕,因为看得见,看得见就好对症下药,好治呀,对不对?像陈梦这样,有动作,但缺力量,这个动作也看不到什么明显毛病,但实际上力量就是出不来,这是不是就有点可怕了?号不上脉,没地儿下药呀!
      对于现代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发力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了,而已经是一个事业生命攸关的大问题了。即使是女线,以力量为杀伤力构成主体的趋势也已经越来越明显。过去的女子比赛,一般都是来来回回相持球比较多,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比谁多一板。近几年变化大了,虽说现在相持球还占有相当成分,但在技术思想、战术思想及力量方面,都已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强化趋势。前几年中国女队就提出了打法思想男子化,也强调快、凶、狠了。这中间,力量就是快、凶、狠的重要核心因素。所以一定要明确,力量至要,这也是女线的大势,而且必将愈演愈烈。一姐张怡宁在张怡宁时代末两年,也都忙着赶紧的给自己“加东西”,加什么?加一点正手。其时她已经感到了压力,她也觉得必须要让自己的正手提高一点杀伤力。所以我说陈梦的发力,有动作,但缺力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隐忧。

 

      那么,陈梦这个发力的问题在哪儿呢?
      这个问题又有点复杂了,像吴佳多、扬子那样自锁大臂,死锁大臂,那种错误太明显了,一看就能看得出来。陈梦这种情况像谁呢?我觉得像郝帅,他也是有动作,但缺力量。对不对?郝帅不是到现在还没找到发力欠缺的原因吗?所以说,陈梦的发力问题如果不找到原因,不解决问题,那么,她会不会延循“郝帅之痛”,接着演绎“陈梦之痛”呢?
     

 

      关于这个问题,陈梦的教练----启蒙教练、原籍地方教练,还有现国家队陈梦的主管教练,你们各位专业教练应该比我更关切吧?你们说说,陈梦这个发力的问题在哪儿呢?

                                                                                                             2012/6/3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五十四篇总目录(2011/9/1----2012/5/8)位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zz28 2012-6-3 12:24:00
假如没个人都会自然发力,那可怎么办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