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板叟 楼主 2012-8-12 10:40:00

      辨宝路线图68
      辨宝趋向实质19----伦敦 丁宁 正手 发力 1

 

      直播奥运女单半决赛丁宁对冯天薇时,主持人杨影有过这样一段话,她说丁宁反手用多了,应该多用正手。我们应该注意到,杨影说这话时,并不是因为丁宁多用反手而导致了自己劣势落后,丁宁当时还在比分上占优,而且最终丁宁还拿下了这场球。杨影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杨影说了,虽然现在丁宁用反手也没什么问题,但是,作为运动员在场上还是应该多用正手,因为毕竟正手的杀伤力更大(大意如此,以原话为准)。
      杨影同时还特别提到,蔡振华副局长不久前就提出来,女子也要加强前三板的战术打法(大意)。蔡副局长的话,既是对女线的希望,也是为今后中国女乒技术打法指出了一个努力方向。
      前三板:发球有战术思想、接发球直接进攻、发球后即抢攻强攻。打前三板,实际上就是要抢先上手,就是打杀伤力,就是打正手。很明显,蔡副局长这话的意思就是,女线还需要加强杀伤力,也要打正手。所以杨影说,一名运动员,一定要把正手打出来,才能成为一名具有真正实力的高水平运动员,所以说丁宁应该多用正手。
      毋庸赘言,丁宁的球非常好,旋转比张怡宁好,正手比张怡宁强,跑动范围也比张怡宁大,不然的话,这两年怎么能成绩显赫声名鹊起,怎么能直指大满贯?可是,为什么她又会 泪洒伦敦呢?其中虽然有诸多因素,包括偶然因素。但是,还必须要承认,丁宁有欠缺。她的球虽然比张怡宁又丰富了些,可现在女线的杀伤力都在提高,连张怡宁自己后期也感到了压力,也十分努力地给自己加正手。可丁宁呢,直到今天都一直只是在完善自己“到处都有球”的粘球打法,而在真正能彰显杀伤力的正手方面,还只是捞球多攻球少。这对于一个世界NO1来说,无疑是一处大欠缺。
      当然,丁宁也不是完全没用正手。决赛对李小霞时,我们都看见她也努力用过正手。但是,奈何李小霞的力量硬比她大一号,她发力打过去的球,李小霞能发力给她打回头,而且是想回斜线回斜线,想变直线变直线。这怎么打?
      这就提示我们,这个正手,不是指一般方位上的正手,而是特指对对方有威胁、有杀伤力的正手。说白了,这个正手还一定要发力好。
      就一般正手击球技术来说,哪个专业运动员都有。但正手确有杀伤力的,在女线确实不多。好的正手击球技术,还必须要加上好的发力技术,才可能构成强大的杀伤力,才可能构成一个好正手。所以,没有好的发力技术,正手杀伤力免谈。没有杀伤力,也就不是好正手,也等于没有正手。
      如果有好正手,像张继科打朱世赫,任你防守最好、世界第一,我就用正手跟你说话,我就用正手拿下你。一个运动员,有了这样的好正手,他她还愿意东跑西颠前俯后仰时时危机板板险象疲于奔命到处救球吗?就因为女线能打天下的正手太少太少。既然正手不容易打死人,粘球却能粘死一大片,你想想,那傻子也会算这个账呀!当然还是粘球划得来,还是多一板最实惠。所以,才成就了张怡宁的一姐,才成就了丁宁的奥运种子NO1,反手较好正手较差的相持住现象才会在女线遍存在,长期存在。是不是这样? 
      一般情况,在人家刀枪还不够锋锐、力量还不够强大时,金盾可以得逞于一时、或得逞于一方。但当对手刀刃磨砺得足够锋利,力量积蓄得足够强大时,任何防守都无可阻挡。历史不是明明白白就这样写着的吗?当乒乓球运动的进攻技术基本成熟,西多之后,还有过防守型运动员问鼎乒坛的吗?当进攻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进攻威力越来越威猛,孔令辉之后,还见过仅靠技术比较全面、正反手比较均衡,就可以称霸乒坛的吗?历史长河一直都在翻滚演绎的新旧交替进程中,再强大的旧守,最后不都溃败消亡了吗?当然这扯远了些,但世界上不存在永远的金钟罩铁布衫,这是规律。

 

      当然,并不是因为丁宁眼下大满贯梦断伦敦,我就来大嘴巴一撇把她贬得一无是处,没这意思。今天的丁宁,依然是世乒超女,依然不是每个天才都能够比肩企及的超一流球员。我们现在说的,是一个怎样使得明天的丁宁、更多的丁宁更好、更强大的问题。所以,
      正如蔡副局长所说,要打前三板。
      也正如杨影所说,应该多用正手。
      而要想让前三板真正打起来,让正手真正用起来,这里我还要加一句,还一定要有好的发力。

 

      下篇接着聊。

 

                                                                                                       2012/8/12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六十篇总目录(2011/9/1----2012/5/8)起始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8-16 15:21:00

      辨宝路线图69
      辨宝趋向实质20 ---- 伦敦 丁宁 正手 发力 2

 

      我们来回头想一想:
      1. 中国乒乓的前三板战术思想建立有多少年了?半个世纪了吧?
      2. 中国乒乓女子打法男性化的提出有多少年了?也至少五、六年了吧?
      3. 为什么等到现在还要让蔡副局长来提出“女队也要打前三板”?
      4. 为什么这期间防守打法的张怡宁能成为一姐?
      5. 为什么之后基本相同打法的丁宁还能荣登世界排名NO1,并直指大满贯?
      6. 为什么国乒女线至今鲜见突出前三板的打法?
      7. 为什么国乒女线至今鲜有用正手技术说话的运动员?
      8. 所有教练都知道前三板是得分制胜最好的战术打法,为什么不让运动员打前三板?
      9. 所有教练都知道好正手是最最有效的得分技术,为什么不教运动员掌握好正手?
      10. 是教练一直拒教前三板、拒教好正手吗?
      11. 教练一直都愿意教,但是运动员一直都拒练前三板、拒练好正手吗?
      12. 女线一直存在的远离前三板、普遍正手较差的情况,是运动员原因?是教练原因?还是纯技术原因?或者是三者的综合原因?或者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13. 理论上认可前三板,大家都颂扬、都心仪心动前三板,但一线实际情况却是普遍都远离前三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领导希望看见队伍中多有前三板、多有好正手,教练自己也都认可推崇前三板、好正手,运动员更是个个做梦都想拥有最具杀伤力的前三板、最棒最爽的好正手,上上下下愿望一致。但现实呢?所有直接相关人都像是在海聊妖猴金箍棒一样只是说说而已好像并没有自己什么事,绝大多数最想拥有的运动员也都只是像犀牛望月一样远羡远眺前三板、好正手。这,算不算是一个怪圈?
      当然,圈里头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正常怪圈,我没见圈里对此有一丝丝正视、或疑问的声音。好像所有圈里人都在这一不正常怪圈里乐得其所,正常,且惬意地一直孜孜努力着,从不见有人挠头。
这不是问题吗?!
      一般来说,这样一种情况,要么确实是真没问题,要么就一定真有问题,而且一定是大问题。所有圈里人都身陷怪圈仍笃笃定定毫不为怪,这问题还不大吗?

 

      天地良心,这怪圈可不是曹红宇凭空捏造、杜撰出来的。这一点一滴铁铁的百分百完完全全都是乒乓圈自己演绎出来的事实。我现在做的,只不过是依照事实把这些罗列起来,依序排排开,便于了然。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我想试着找找这里面的原因,看看能不能整整明白。虽然这事极难,吃力不讨好,还明摆着有狗拿耗子之嫌。但极富挑战性,我喜欢。
      我知道,一定会有专业教练、有专家对此不以为然、不悦,甚至义愤填膺:
      什么怪圈?这是无限上纲!前三板,好正手是高精尖端技术,高精尖的东西当然比较难,能掌握的人少,不能掌握的人多。不懂不要胡说,不懂装懂!
      这恐怕是专业教练、专家们卫道怪圈最铿锵最有力的论据说法了。
      是,前三板,好正手是高精尖端技术,高精尖的东西当然比较难。但是,这个难究竟难在哪里,我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想过了,如果我们努力搞清楚了这个难,我们解决、掌握了这个难,这个难还能成其为难吗?我们的情况是不是就会因而得到改变,就会反过来变成能掌握的人多,不能掌握的人少呢?我觉得这才是我们重事业、爱乒乓、有责任、有良心的人应该做的事。像这样以难为由推诿搪塞,不说别的,至少有不思进取之嫌,是不是?

 

      前三板、好正手难,确属事实。我们就先来找找看,这个难,难在什么地方?

 

                                                                                                         2012/8/16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六十篇总目录(2011/9/1----2012/5/8)第一篇起始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8-20 00:17:00

      辨宝路线图70
      辨宝趋向实质21 ---- 伦敦 丁宁 正手 发力 3
      前三板、好正手的难,难在哪里? 1

 

      前三板、好正手的直接相关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人。我们先聊技术方面。
      前三板所牵涉到的技术有发球,有步法,有拉打等多个方面。但这些对我们的国手来说都不是问题,这些基本技术她们都相当娴熟。我们要探讨的是“难”的问题,所以这里我们就简略纷繁,直奔主题。

 

      1. 前三板的核心思想就是抢先上手,抢攻强攻,对不对?
      2. 抢攻强攻就不是左来左打,右来右回,而是尽一切可能强行使用正手技术,对不对?
      3. 强行使用正手就一定需要常常强行侧身。
      4. 强行侧身用正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同时也就会目的性暂离防守。这时本方整个球台、至少正手位半个台子就成了防守缺失的空档,对不对?
      问题出来了,
      1. 如果说你强行侧身这一板能把球打死的概率大,对方回来的概率就小。
      2. 如果说你强行侧身这一板能把球打死的概率小,对方回来的概率就大。
      3. 所以,你强行侧身抢攻这板球的成功概率大不大?就成了全部问题的关键。
      4. 如果你这板球打不死,对方回过来的球大都是走她的直线你的大空档。
      5. 你强行侧身已经失位,再加又是大动作还原难,成功回防救球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

 

      前三板看成功率。成功率看什么?看质量,看侧抢正手这板球的质量。质量看什么?看力量。这板球的质量无疑由多种元素构成,突然性强,速度快,线路贼,落点刁,但这里面最最重要的核心元素还是要力量大。
      1. 力量一大,这就上了质量,这个突然性就更强;
      2. 力量一大,这个速度就更快,就更有质量;
      3. 力量一大,这个线路就更贼,质量就更高了;
      4. 力量一大,这个落点就更刁,质量当然也更高,就会让对方更难反应过来。
      什么叫摧枯拉朽?什么叫无可抵挡?这就是力量。有了力量,一切技术方面都会体现出更有质量。所以,张继科点评波尔的球说:他应该加质量。加什么质量?就是要加力量。

 

      问题比较明朗了。我们已经明确----
      1. 前三板是一种目的性技战术打法;
      2. 前三板技战术打法能否成立的关键在正手杀伤力;
      3. 正手杀伤力强不强主要看力量大不大,是不是实现了自己的最大发力;
      4. 力量大不大,是不是实现了自己的最大发力,主要就看发力技术好不好;
      正手发力技术好,杀伤力强,得分多于失分,这个前三板就谁都愿意打,谁都会经常主动设法想着打,这个前三板自然就得以成立。正手发力欠佳,往往对方能回来,她失分多于得分,这个前三板她就不愿打。发力欠缺还抢侧身?那对方一回来,还不等于自己抢死自己!发力较差,抢侧身就有后顾之忧。有后顾之忧就不敢抢侧身。不敢抢侧身就打不起来前三板。当然这个前三板也就无法成立,当然就会形成大家都左来左打右来右回相持住变变线最后比谁多一板的状况。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打前三板不是说你会发球、会侧身、会拉打,就一定可以打得起来的,不是这样想当然就可以的。要想把前三板技战术打好,还一定要相应掌握好发力的技术。从整个乒乓球运动竞技来讲,有足够的、理想的发力打出来的技术球,才是真正高质量的球,才能体现出一个高水平运动员的真正实力。从这个意义讲,我们可以大胆地归纳出这样一个定式:力量==质量,力量就是质量。
      依据力量==质量这样一个定式,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女线前三板难、好正手难,虽然一定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但是,在技术方面体现出来的难,最最主要的就是难在正手没有掌握好发力技术、发力较差。因为正手发力较差,侧抢这一板不够质量,难以构成有效杀伤,当然女线的前三板就很难打得起来。

 

      所以我认为:发力较差,是女线前三板打不起来的主要难点,也是女线大多数人共同的最大技术难点。

 

                                                                                                          2012/8/20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七十篇总目录(2011/9/1----2012/5/8)位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军歌嘹亮 2012-8-21 14:34:00
学习了,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需要深入好好地研究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宝铁粉 2012-8-21 14:40:00
这个楼主,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stiga黑檀5,正——butterfly T05,反——butterfly spin ar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nbuzhao 2012-8-29 04:47:00

基本同意楼主的观点。

 

国家队教练当然不是吃干饭的,但是很可能他们注意了一点(绝对力量和绝对旋转),忽视了其余(比如速度)。

 

弹击的突然性很强,球的绝对速度也并不慢太多,得分率往往很高,但是弹击用腰的成分很小,说明乒乓球发力并不一定要用腰才行。

 

乒乓球的四大要素,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

 

用腰腿的大动作击球,有可能是力量最大、旋转最强的,但是从突然性方面,也就是速度或者给对方反应速度造成的威胁方面,通常会有降低。太正规的动作,往往意图太明显,变线相对困难,对方很容易判断你的线路和落点。

 

另外,也不能说国家队教练在认识上就一定能够不能挑战。比如我很小接触乒乓球的时候,就思考过直拍横打,而国家队教练是什么时候才提出的呢?还有台内挑和台内拧,不就是拉球的台内版本吗?(正手位台内挑球有了,能否台内侧拉呢?也就是说台内正手拧呢?我前面思考和练习过这个技术,而且在水谷的比赛中已经出现了)还有格林卡和奥恰诺夫的反手拉球,不就是正手拉球的反手拷贝吗?以前推崇反手位用正手侧身攻,现在从柳承敏马琳等对张继科马龙的完败不久体现出恶果来了吗?所以也不能过度迷信教练。

 

我练球的时候,反手拉球转体而不是掘腚(就是反手体侧而不是体前)教练说不对,听着就是了,这只是另一种反手位的拉球方式,不存在对不对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29 4:55:1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nbuzhao 2012-8-29 05:11:00

有些看似专业的文章,一方面说乒乓球很轻,不需要太大力量,并且用经过力量的小孩也能击出快速有力的球来说明。一方面又强调动作的正规性,强调用腰的重要性,本身就是矛盾的。

 

个人看法是:击球无力,不是有没有用到腰部,不是绝对力量的问题,而是击球的力量释放时间出了问题。击球时力量释放时间不对,力量都用在自己身体上了,自然就没有了爆发力。用的身体部位越多,浪费的力量也越多。用的部位越大,还原也就越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nbuzhao 2012-8-29 05:52:00
QUOTE:
以下是引用板叟在2012-8-20 0:17:00的发言:

      辨宝路线图70
      辨宝趋向实质21 ---- 伦敦 丁宁 正手 发力 3
      前三板、好正手的难,难在哪里? 1

 

      前三板、好正手的直接相关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人。我们先聊技术方面。
      前三板所牵涉到的技术有发球,有步法,有拉打等多个方面。但这些对我们的国手来说都不是问题,这些基本技术她们都相当娴熟。我们要探讨的是“难”的问题,所以这里我们就简略纷繁,直奔主题。

 

      1. 前三板的核心思想就是抢先上手,抢攻强攻,对不对?
      2. 抢攻强攻就不是左来左打,右来右回,而是尽一切可能强行使用正手技术,对不对?
      3. 强行使用正手就一定需要常常强行侧身。
      4. 强行侧身用正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同时也就会目的性暂离防守。这时本方整个球台、至少正手位半个台子就成了防守缺失的空档,对不对?
      问题出来了,
      1. 如果说你强行侧身这一板能把球打死的概率大,对方回来的概率就小。
      2. 如果说你强行侧身这一板能把球打死的概率小,对方回来的概率就大。
      3. 所以,你强行侧身抢攻这板球的成功概率大不大?就成了全部问题的关键。
      4. 如果你这板球打不死,对方回过来的球大都是走她的直线你的大空档。
      5. 你强行侧身已经失位,再加又是大动作还原难,成功回防救球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

 

      前三板看成功率。成功率看什么?看质量,看侧抢正手这板球的质量。质量看什么?看力量。这板球的质量无疑由多种元素构成,突然性强,速度快,线路贼,落点刁,但这里面最最重要的核心元素还是要力量大。
      1. 力量一大,这就上了质量,这个突然性就更强;
      2. 力量一大,这个速度就更快,就更有质量;
      3. 力量一大,这个线路就更贼,质量就更高了;
      4. 力量一大,这个落点就更刁,质量当然也更高,就会让对方更难反应过来。
      什么叫摧枯拉朽?什么叫无可抵挡?这就是力量。有了力量,一切技术方面都会体现出更有质量。所以,张继科点评波尔的球说:他应该加质量。加什么质量?就是要加力量。

 

      问题比较明朗了。我们已经明确----
      1. 前三板是一种目的性技战术打法;
      2. 前三板技战术打法能否成立的关键在正手杀伤力;
      3. 正手杀伤力强不强主要看力量大不大,是不是实现了自己的最大发力;
      4. 力量大不大,是不是实现了自己的最大发力,主要就看发力技术好不好;
      正手发力技术好,杀伤力强,得分多于失分,这个前三板就谁都愿意打,谁都会经常主动设法想着打,这个前三板自然就得以成立。正手发力欠佳,往往对方能回来,她失分多于得分,这个前三板她就不愿打。发力欠缺还抢侧身?那对方一回来,还不等于自己抢死自己!发力较差,抢侧身就有后顾之忧。有后顾之忧就不敢抢侧身。不敢抢侧身就打不起来前三板。当然这个前三板也就无法成立,当然就会形成大家都左来左打右来右回相持住变变线最后比谁多一板的状况。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打前三板不是说你会发球、会侧身、会拉打,就一定可以打得起来的,不是这样想当然就可以的。要想把前三板技战术打好,还一定要相应掌握好发力的技术。从整个乒乓球运动竞技来讲,有足够的、理想的发力打出来的技术球,才是真正高质量的球,才能体现出一个高水平运动员的真正实力。从这个意义讲,我们可以大胆地归纳出这样一个定式:力量==质量,力量就是质量。
      依据力量==质量这样一个定式,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女线前三板难、好正手难,虽然一定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但是,在技术方面体现出来的难,最最主要的就是难在正手没有掌握好发力技术、发力较差。因为正手发力较差,侧抢这一板不够质量,难以构成有效杀伤,当然女线的前三板就很难打得起来。

 

      所以我认为:发力较差,是女线前三板打不起来的主要难点,也是女线大多数人共同的最大技术难点。

 

                                                                                                          2012/8/20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七十篇总目录(2011/9/1----2012/5/8)位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发力如果动作太大,即便球的力量很大,但如果对方防守好,反应很快或者运气很好,给你挡回来,你还原太慢,也同样不敢打了。

 

所以说乒乓球是个综合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提高,一方面要减少漏洞,不能高质量接的,起码也要用低质量但安全的方法想办法接回去,即便对方力量很大,如果你反应快,或者及时退台放高球,都未必丢分。

 

相反,比赛中很多丢分,都是在对方的球力量不大(也就是你说的质量并不很高)的情况下丢掉的,都是因为反应的时间和方向出了问题。你说的侧身后对方轻推(不高的质量)你正手你就很难受就是典型。前三板中一板子打死对方,在当今高水平对决中,是要不得的想法,除非对方跟你水平差距太大。

 

现实比赛中的统计也是如此,前三板得分比重比较大,进入相持的回合并不太多,尤其是男子。但是前三板的得分中,发球接发球的旋转落点估计错误造成的丢分比例很大,而力量大的高质量球得失分比例差不多,一半打死得分,四分之一失误自杀,四分之一被对方防回后自己下一板来不及造成失误。因此力量大是一把双刃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那一板弧圈 2012-8-29 08:58:00
楼主,这只是你腰力用的不好,不代表这个理论是错的。
事实上不用腰也能拉出弧圈球,但是用腰拉出的球更快更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nbuzhao 2012-8-30 02:02:00

一个纯技术性的回复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审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