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板叟 楼主 2012-9-6 21:51:00

      辨宝路线图71
      辨宝趋向实质22 ---- 伦敦 丁宁 正手 发力 4
      前三板、好正手的难,难在哪里? 2

 

      前面说了,前三板、好正手在技术方面的难,主要难在发力技术上。但我们都知道,任何技术,包括发力技术,都是由人来掌握使用的。所以,这个发力技术上的问题,实际上还都是人的问题,还都是发力动作当事人运动员,特别是直接相关人----教练的问题。
     

 

      首先来看看我们的当事人运动员,
      1. 从一张白纸开始学乒乓,这是没有疑问的。
      2. 完全听从教练的指导,并一直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这也是没有疑问的。
      3. 百分之二百的愿意学习,并希望掌握、拥有一切好技术,这也是没有疑问的。
      4. 如果不够天赋,不可能成为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一员,这应该也是没有疑问的。
      5. 成了国手,常常遭遇强敌,方才感到力不从心:自己的发力不够杀伤力。
      6. 虽然一直有教练主管,但这个问题也一直得不到帮助解决。
      7. 自己苦恼,不知道问题在哪儿,不甘心、也无奈,只能暗自怨尤天分不济。
      8. 如果只是少数几个人有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个体差异角度来认识解读。
      9. 像现在不少人都是这样一个情况,呈普遍现象,那是不是应该拓宽思路展开一下,考虑考虑她们的共同获得性问题?
      10. 必然,我们的目光只能是投向运动员技术的共同获得源、投向直接相关人----教练。

 

      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问题,当然根源在教练。我们再来看看教练----
      1. 教练本身的愿望,一定是想将自己认为的最好的东西传授给运动员,这没有疑问。
      2. 但运动员学到的发力技术动作,是一个存在欠缺、发不出大力、不可能实现理想发力击球的发力动作,这亦是不争之事实。
      3. 一个身体健全的运动员,被教练“教”得不会,不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自身完备的发力结构实施发力,这是这一事实的真实本相。
      4. 所有教练都不认为这里面有自己的问题,或者说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5. 实际上这无从辩驳,教练与运动员之间没有中间商,没有物流倒换过程,所以这里不存在第二种解释,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问题,百分百就是教练问题。
      6.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可以认同:教练绝非本意。
      7. 但对于这样一个情况,教练应该有义务、有责任省视自身。
      8. 当然,任何形式的省视自身,都一定只会在有认识,或有压力的情势下才可能去做。
      9. 教练现在对这一问题的毫不自省,一方面当然是毫无压力,更主要的我认为还是教练们对此毫无认识。
      10. 你想把发力动作给她教好,你的主观愿望没有问题。但教出来的实际效果并不好,这就可以考虑,你教的这个东西并不好、这个发力动作一定有问题。
      11. 把不好的东西当成好的东西教给别人,主要有故意与非故意两种情况。
      12. 按照我们认同教练绝非本意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教练的错教属于非故意行为。
      13. 非故意行为有两个主要构成可能:一是因为疏忽,二是认识问题。

 

      教练错授发力动作,并非偶然、个例、或极少数,而是非常普遍。这就不是用疏忽一词可以解释得了的事,而一定是发力认知上出现了集体性问题,因而可视为认识问题。
      所以我说女线前三板、好正手的难,一是难在发力技术方面,二是难在人,难在直接相关人教练的发力认知上。教练的发力认知有问题,教练们用有问题的发力认知来指导发力动作,而且毫不自知,当然女线正手发力欠缺的情况就会沦为一个普遍现象。
      这就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教练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果只是个例、只是极少数教练发力认知有问题,这可以不足为虑。但如此众多的教练,都在把不好的发力动作,当成好的发力动作来教给运动员,以致造成众多运动员发力欠缺难以再造,甚至抱憾终生,这我们当然就无权淡定,当然应该要转一转自己的脑子了。
      稍微想一想,这个问题还是不难寻踪觅迹的。像运动员技术的共同获得性一样,教练们在发力认知问题上惊人的一致性就是最好的线索,那就是,教练们的发力认知也存在一个共同获得性问题。这问题虽然表现在教练身上,但这些一线教练还远不是问题的根源。我们的众多教练,他们既是传播有问题发力认知的误人者,而实际上,他们也是受害者。

 

      那么,根源在哪儿呢?

 

                                                                                                          2012/9/6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七十篇总目录(2011/9/1----2012/5/8)第一篇始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6 22:04:3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nbuzhao 2012-9-6 23:18:00

楼上问题提得好!

勤奋+动脑,才能进步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6 23:19:3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9-11 10:27:00

      辨宝路线图72
      辨宝趋向实质23----这里暂且搁置“腰论” 我们换一个说法

 

      上一篇里我说了:我们的众多教练,他们既是传播有问题发力认知的误人者,而实际上,他们也是受害者。
      这个害源在哪儿呢?

 

      我知道,我现在说这就是因为“腰论”作祟,我们身受“腰论”之害,但又深信“腰论”,已被“腰论”融进血液渗入骨髓的众多教练肯定会对我怒目相向一致反对。所以,我想暂避锋芒,换一个说法。我们来这样想想,

 

      如果----
      1. 一开始。家长送小孩来学球的时候,小孩能接受到的发力知识就是:人体的发力主要是大脑中枢给与肌肉神经信息让肌肉做功,实现理想发力击球主要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关节和怎样充分、合理地实施力量作用,加大发力主要是依靠加速度以及加速距离等等这样一些基本的科学发力原理?
      2. 小孩基础训练时期,即可基本完成并获得发力动作必须具备的相关关节从零到尽可能最大的灵活转向自由度?
      3. 小孩小的时候,看不到最大力量,但教练能帮助他她建立一个从三分力到九分力的完整发力动作框架。这样子小孩大了,肌肉锻炼发达了,力量是不是就自然出来了?是不是就避免了临了临了到大了才发现这孩子发力欠缺很难再找补回来的终身遗憾了?
      4. 教练能告诉小孩:一定要把身体上的肌体与关节明确区分认知。脚、小腿、大腿、臀胯、腰、上体、大臂、前臂、手都属于肌体。踝、膝、髋、腰、肩、肘、腕则都是各两个相连肌体部位间的关节。肌体与关节的各自功能作用截然不同,肌体主事向目标运动作用,关节专事支持肌体向目标方向运转作用。
      5. 教练能告诉小孩:一定要建立力道概念,打什么球用什么力量都需要完全按照人体自有发力结构的工作程序自然依序运作,无论大发力小发力,人体自有发力框架的工作程序都是自支撑端启动开始,各部位无隙衔接依序运作直至最后作用端实施作用。
      6. 教练能告诉小孩:支撑端的认定----天定的人体支撑端是脚,发大力时一定是从脚开始启动依序运作直至最后作用端手实施作用。而小发力时,支撑端则视发力强度需要而定。反手弹打时,主要是前臂利用腕关节甩动执拍手,所以,此时的局部支撑端可以是大臂。正手挑打时,主要是伸出大臂利用肘关节提甩前臂执拍手,所以,此时的局部支撑端可以是含肩的上体等。
      7. 教练能告诉小孩:即使是用同样一种技术击球,特别是拉球,用五分力与用七分力、九分力的引拍距离、挥拍轨迹、所需拍形、入球角度、触击点位、出球弧线等等,那都是不一样的。而所有这些区别、这些细微效果形态,全都是由大脑给与肌肉神经信息,让肌肉做功驱动肌体,并依靠全部相关关节(包括支撑端的趾关节与作用端的指关节)灵活转向功能的支持,才能够最后得以完成的?
      8. 教练能告诉小孩:侧身后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向后下方引拍,是为了拉大挥拍加速半径,制造加速距离。
      9. 教练能告诉小孩:此时,腰关节的充分合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下体前转动的基础上,紧接着上体肌肉继续做功,利用腰关节转向功能的支持继续向后转动,这可以再增大挥拍加速半径,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条件。当折返再加速挥拍迎球时,就可以利用这段再扩大的加速距离,获得更好的加速度,发出更大的击球力量。
      10. 教练能告诉小孩:在已经有了后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的基础上,上体不利用腰关节的转向功能继续向后转动,就不能获得本应该可以获得的,通过利用腰关节再转动上体所能创造的这一段加速距离,因而形成腰关节无谓闲置,也必然使得该次发力大打折扣。
      11. 教练能告诉小孩:加速距离对于发大力至关重要。关键比赛、关键球,只要挥拍加速半径再大一点点或小一点点,身体、上体多转动或少转动3度、5度,挥拍半径就可能有二、三十公分的加速距离差别。这样一段加速距离对发力弥足珍贵,它极有可能影响到这一分球的得失,关系到这一场球的胜负,甚至可能决定到这一个人的一生。

 

      这样一些科学发力基本知识对于乒乓球项目的教发力、学发力,是不是都非常重要?
      我们的乒乓球运动员是不是从我们这里得到了这样一些本应该得到的科学发力基本知识?
      我们自己当运动员的时候,是不是也从我们的教练那里得到过这样一些本应该得到的科学发力基本知识?

      如果教练从一开始就能以纯朴的科学发力基本知识示人,如果小孩从一开始接受的就是科学发力基本知识,这样的一片土壤,还会有可能让发力欠缺动作滋生?

 

      夜阑更深、万籁俱静时,我们的教练员能不能将心向月,能不能想一想 ……

 

                                                                                                      2012/9/11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七十篇总目录(2011/9/1----2012/5/8)第一篇始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春天的读者 2012-9-12 10:36:00
[em1002]震撼!楼主大作给乒坛吹来一屡清新的空气,一扫尘埃,值得庆贺!新思维让我找到自然发力的真谛,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9-15 11:26:00

      辨宝路线图73
      辨宝趋向实质24---- 教练 专家心目中的腰……

 

      我们的教练教小孩发力的时候究竟是怎么说的?因为没有现场录音,也没有现场记录,无据可查。不过,从我们能看得到、听得到的,一些国家队教练、省、市级教练,各种层次的乒乓球教练及相关专家人士所表述的发力认知与解读中,我们可以知道,占据他们发力思想里最最重要位置的是腰。

 

      我们来看看他们所描述的腰

 

      1. 现国家队教练吴敬平先生说:“一定要用腰控制手臂,是腰上发力,不是用手臂发力”。(见百度文库《吴敬平教练谈正手拉球》
      2. 济南市某教练说:“国家队教练的控指的是,让大臂与身体成为一个整体”。(见乒乓小匠精英帖文2011/10 )
      3. 齐齐哈尔市某教练说:“我曾经几次尝试过用手臂与背阔肌,然后配合腰部来实现重心转移,结果发现这样的学员在侧身扑正手后,很难再回到反手位,他们的步法严重受到阻碍”。“也就是说腰控臂是专业所必须走的路线”。(见乒乓小匠精英帖文2011/10 )
      4. 黑龙江省队某前任教练说:腰控就是用腰带动手臂,这个控制不是绝对控制,是相对控制。在控制的同时,我们的上肢同时还要“解放”出来。这里面没法用非专业的词来解释。这个解放是指肌肉放松下来。让肌肉具备发力的前提。(见乒乓小匠精英帖文2011/10 )
      5. 现国家队领队黄飚先生说:“还是腰部的力量大”。(见2011年9月10日傍晚中央5 套直播乒超冠亚军决赛,浙商银行队对灞州海润队第三场比赛时,主持人杨影点评时说胯部的力量大,黄飚先生不同意杨影的观点。黄先生说:还是腰部的力量大。)
      6. 江苏镇江俞真正先生在他的“乒乓球运动技术和徒手表象训练”一文中说:“本文从人体解剖学,骨骼力学角度.专家观点和实践所得剖析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微观结构。认为在40mm~11分制下.运动员应建立精确步法,以腰为轴心,带动仝身各关节肌肉协调用力,充分利用人体、球拍杠杆力在最佳击球点击球的最佳化技术。”。(见《体育科研》2005年第3期、‘第九届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科学大会’论文、。)

 

       从这些腰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教练、专家们之所以如此高调弘腰,是因为他们觉得:
      1. 发力时一定要以腰控臂;
      2. 主要是腰上发力;
      3. 腰部的力量最大;
      4. 用腰能把手臂与身体控成一个整体;
      5. 腰是带动全身各关节肌肉协调用力的轴心;
      6. 腰控臂是专业所必须走的路线等等。

      把腰看成发力首要的说道还有很多,在央视5套节目中,主持人杨影与国家队黄领队等数位嘉宾都多次说过发力一定要用腰控臂。再到全国乒乓各个犄角旮旯,乒乓腰就更是传得神乎其神了。
      我相信,他们如此弘腰炫腰决没有忽悠人的意思,而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因为他们觉得腰确实是发力首要,他们是想把自己认为的最好的东西呈现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也同意,发大力时用了腰比闲置腰确实要好得多。但是,我们身上的腰,真有如许功能?这说的,是我们人身上的腰吗?

 

 

      很废话!中国国家乒乓球队领队、教练,世界冠军资历的央视专业乒乓球节目主持人,国际乒联科学大会上发表的论文,许许多多的专业教练都一致认同并无限推崇的“腰”,它怎么可能还存在疑问呢?曹红宇烧坏了!要不脑子进水了!
      面对这样一个阵势,没办法,我还需要退一步避其锋芒,再换个角度。我想这样:先绕开我们中华文明的结晶汉语概念,再试着用比地球小,好像又比地球更大的乒乓球概念,来摸着乒乓过河,潜入“腰论”世界,力争用乒乓思维近距离,最好是零距离来细细端详、认识“腰论”。我准备这样子
      1. 先学习、并力求尽可能认识清楚吴敬平先生出此“腰论”的真实原因----也就是教练、专家们想用“腰论”表达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或情况?
      2. 接下来,再来探讨他们所弘扬的“腰论”,是不是真正表达了他们所想表达的真实思想?
      3. 万一,我是说万一“腰论”与科学发力原理不相符合,我要找一找,这个不相符合表现在一些什么地方?

 

      来这样一个读腰三部曲,舒缓级的。这应该可以吧?

 

                                                                                                2012/9/15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七十篇总目录(2011/9/1----2012/5/8)第一篇始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9-19 10:16:00

      辨宝路线图74
      辨宝趋向实质25---- 读腰三部曲 1

      先学习,理解教练 专家的“腰论”真要

 

      要想弄懂专业教练、专家们的“腰论”,他们究竟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思?我觉得还是从吴敬平先生“一定要用腰控制手臂,是腰上发力,不是用手臂发力”这句话入门比较合适。但是,这句话的这样几个方面,我们有必要用乒乓腰概念提前理解一下(乒乓腰概念----乒乓腰,既是生理概念上的腰,也可以依乒乓概念需要,等同于人体其它特定部位。):

 

      1. “一定要用腰控制手臂”里的“腰”,照专业乒乓腰概念释读,我们要把它等同于“身体”理解,所以我要把这理解为“一定要用身体控制手臂”。
      2. “不是用手臂发力”,这显然不是吴先生骨子里的意思。我们同样照多位专业教练的解释,把这个“不是用手臂发力”理解为不是不发力,而是要先用“乒乓腰”、用身体发力,之后才使用手臂发力。所以,要把这理解为“尔后才用手臂发力”。
      3. 用提前理解办法理解后,这句话就是“一定要用身体控制手臂,是身体发力,尔后才用手臂发力”。这应该基本准确反映了吴先生这句话的本来面目。
      4. 由于吴先生这句话的重点是“一定要用腰控制手臂”、“是腰上发力”,他就是要突出强调“腰”。所以,这里还又不能简单地用“身体”来完全取代“腰”。在涉及乒乓腰概念的时候,我们还必须要按“一定要用腰控制手臂,是腰上发力,不是用手臂发力”的原话来理解、来认知,这样子才不违背吴先生的真实本意。

 

      需要把腰当身体的时候就把腰当身体,需要把身体当腰的时候就把身体当腰,这都好操作,互换一下就行了,反正警察不管。但是,吴先生“不是用手臂发力”这句话的原始表述,是任怎样解释也说不通的。打乒乓球,无论哪里不发力,都还是一定要用手发力击球作用的,要不怎么叫打球呢?吴先生把话说成这样,可能有文化水平、表达能力,表述习惯或其它原因。但无论何种原因,“不是用手臂发力”这样一句话都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现在我们用“尔后才用手臂发力”这样一个提前理解,既表现了吴先生的原意,话也通顺了,这就有利于我们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接着往下交流。是不是这样?

 

      “一定要用身体控制手臂,是身体发力,尔后才用手臂发力”。我们以提前理解的这句话为据,就可以理解吴先生的本意,他这句话是针对打球时只知道用手发力,不知道利用自己身体发力的人说的,对不对?他是想告诉人,一定要懂得、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力,不要一味的光知道用手发力。如果我的这一理解能和大家一起取得共识,那么,我们的探讨又可以继续深入一步。

 

      必须承认,要懂得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力,要懂得是身体先发力手臂后发力,还有要懂得利用腰这样几个认知点,确实都是发力的宝贵经验,是吴先生这句话里的精华亮点。
      1. 从发力原理上讲,用身体发力就是强调利用大肌肉群做功。人体的大肌肉群大都聚集在腿臀胸背大躯干,所以,人想发大力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
      2. 这也与“一、六自然发力方法”把大躯干定为能量体的思想一致,认定大肌肉群为能量主体,只有尽量多的动用大肌肉群参与才可能发得出大力。
      3. 先是身体发力,尔后才用手臂发力,这也完全正确。用专业教练的话讲,就是体现发力动作的协调性需要。
      4. 这也就是“一、六自然发力方法”所强调的前后环节延循衔接,按照人体自有发力结构的发力程序依序运作。手臂是该次整个发力作用目的的具体作用端,所以,手臂只有获得整个儿大躯干能量体的能量支持,才可能理想地发出大力作用于目的。
      5. “是腰上发力”这句话,如果按照民间口语“转腰发力”的原始本意来理解,这也是一个极好的经验点。这实际上是指在下体前转动基础上,上体继续做功利用腰关节转向功能再加速,延循前轨迹继续转动。上体通过转腰可以合理扩大执拍手的加速距离,可以有效加大该次击球的杀伤力。
      6. “一、六自然发力方法”指出:转动转移身体重心,是乒乓球运动技术的不二发力方法。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是乒乓球运动技术的极致发力方法。这中间的原理就是:在极为有限的特定时空条件下,利用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利用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的办法,可以合理扩大执拍手的加速半径,可以制造更大的加速距离,因此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以上就是我对吴先生“一定要用腰控制手臂,是腰上发力,不是用手臂发力”这句话的学习和理解。不敢说一定到了位,但我自认可能还属于基本客观。

 

                                                                                                             2012/9/19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七十篇总目录(2011/9/1----2012/5/8)第一篇始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剑横绝0610 2012-9-19 12:31:00
就照楼主这么练力量才出不来呢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中于 2012-9-19 14:21:00
对于初学者太重要了,用腰发力有时力合不到一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ctvwy手机认证 2012-9-23 12:57:00
[em1003]波尔、水谷 ,郝帅 都比较内向不爱使用暴力,性格问题,打球要转体转体就一定要用腰,用身体去找球和以腰控臂应该是一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ntxxd 2012-9-23 14:33:00

国手的动作协调性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是教练的表述 强调 “腰” 的问题。

实际上是个合力的问题, 如果要我表述的话 :像一个人从高空跳下,如此强大的地球引力靠什么可以不受伤? 靠缓冲,第一主力 下肢的屈缩 第二主力 具有天然缓冲曲线的 脊椎柱和组合肌群的保护  第三 上肢的和躯干的协调平衡 

乒乓球 发力 与上述情况有一小点不同 就是不需要承受巨大的冲击力 也就不需要全身发出举重那样的力 但乒乓球需要的是速度 因此需要瞬间的爆发力 这个爆发力建立在全身协调的合力上,第一主力仍然是下肢,是启动的基本点,也是最暴力的加速来源。第二主力是具有组合肌群的躯干,主要肌肉群在背阔肌 三角肌 腰肌 腹肌 ,中心是脊椎柱 使所有的肌肉群发力自然协调不会乱跑。第三 上肢的发力实际也很重要 作为输出终端 要把这个合力精确的输送到球体上,并按大脑意图产生需要的弹道 。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人体精密协调的运动, 上面表述的是 发力暴冲的 状态, 其他状态由于控制的需要会停用或少用 某些部件,并不是什么球都要如此发力,请各位初学者注意分辨[em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