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衣带渐宽终不悔——我的乒乓之路(连载之一~之七)

泰格手机认证 2006-5-22 13:03:00
强烈要求所长也写本自传!
失败是成功之母! QQ:630997335
泰格手机认证 2006-5-22 13:05:00
牧歌所有连载中的照片都极其珍贵!保留下来真不容易! 当年的他,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呆”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2 13:06:37编辑过]
失败是成功之母! QQ:630997335
牧民新歌 楼主 2006-5-22 13:08:00
所长提到“我的独奏保留曲目是《波尔卡》”,是《单簧管波尔卡》吗?每次吹奏时的手风琴伴奏是谁?(据推算应该是一个极其漂亮的美眉?我这里给所长出个点子:所长首先用单簧管把这首曲子完整地吹下来(好在这首曲子是一气呵成,基本上没有“过门”的问题),并同时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再边放这个录音边用手风琴演奏曲子的伴奏部分,然后在此同时把手风琴的伴奏也完整地录下来。最后在电脑上进行合成。这样就制作出一首所长演奏、所长伴奏的完整的单簧管独奏曲《波尔卡》了,(单簧管演奏:所长;手风琴伴奏:所长)依照所长在这两件乐器上的专业级的演奏水平,这支独奏曲绝对具有保留价值!我这里先提前预订一盘,定金下次活动时补交,哈! [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2 13:29:02编辑过]
快乐乒乓
所长 2006-5-22 11:24:00
牧民兄大意了吧,其实伴随我长大的除了上学(18年)和足球外(30年)外,还有音乐(15年)。我从7岁起拉手风琴(当时可是一只32贝斯的琴),35617656221653。。。是我独奏的保留曲目。上中学时报考校乐队,老师说队里拉手风琴的太多了(加我有5人之多),他建议我改练单簧管(黑管),当时我们学校有一只舞蹈队,经常有迎宾任务,管乐队负责伴奏,我想加入管乐队可以去迎宾,于是就非常委屈的答应了。要说我们管乐队的参加活动真不少,到机场迎宾是常事(第一个外宾是加拿大总督夫人,迎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江青、姚文元),迎接过的重要外宾还有金日成、铁托等。演奏的曲目是《月琴舞曲》,531761567132。。。最大的一次活动是朝阳区中学生运动会,在开闭幕式上,十所中学的管乐队承担了《运动员进行曲》、《迎宾曲》、《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的演奏。上大学后我是北邮乐队和足球队的主力,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我们管弦乐队演奏了《土尔其进行曲》、《多脑河之波圆舞曲》、《杜鹃圆舞曲》。我的独奏保留曲目是《波尔卡》、《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11233233231233。。。现在还是那样的亲切!工作后局里也有一只小乐队,经常出现在局里举办的舞会上。乐队的领导建议我改萨克斯,这次我没同意,于是我的音乐生涯就此宣告结束了!但是我对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的偏爱始终没有改变,CCTV音乐台是我的衷爱。从过去的帖子里感觉到牧民兄对音乐也有很深的造诣,改天跟牧民兄切磋完乒乓,再切磋一把音乐。
优秀是一种习惯 生命是一个过程
牧民新歌 楼主 2006-5-22 10:24:00
以下是引用小梦梦在2006-5-18 15:33:00的发言: 看得出牧民叔叔是个人品很高尚而且有童心的人,精英俱乐部卧虎藏龙,又一位数学天才出现了!
猛一看到“又”字,还稍有些纳闷,从字面分析咱们俱乐部应该是已经潜藏着至少一位“数学天才”才合乎语言的逻辑。那这位“数学天才”是谁?昨天才无意中得知:Zball当年参加高考,数学满分是150分,Zball居然拿了148分!我的天,原来Zball不光乒乓球打得好啊!看来我在乒乓之路中提到的“我如果那时认真弄弄数学的话,说不定将来还就真能成点事儿哪!”的憧憬纯属异想天开,梦里“开杠”。这么说吧,有Zball在,您想鼓捣数学?没戏! 哈……[em01] 没想到所长把当年的歌曲记得如此之真切,真的是高山流水觅到了知音耶。看来我将来还得找寻些更加古老的歌曲来考考大伙儿哦,哈。
快乐乒乓
牧民新歌 楼主 2006-5-22 09:12:00

衣带渐宽终不悔——我的乒乓之路 (连载之三) 三、北大荒时代

1967年11月20日(那时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还没发出),随着北京站的一声汽笛响,文革号角吹响后的首批北京知青满怀着青春的理想,手捧红宝书开赴了北大荒。 WgDBWwBH.jpg 一路上,“世界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语录背诵声此起彼伏;“热血沸腾,红心激荡,毛主席的儿女志在四方”的现场创作歌曲的合唱声响彻着每一节车厢。而我也正是这极其激进、极其理想化的知识青年队伍中的一员。畅想着“人换思想地换装”的革命实践,憧憬着“为人民开出那万代幸福泉”的美好未来。但无论再怎么样的憧憬,有一点我并没有忘记,那就是把心爱的乒乓球拍子打在了我那沉甸甸的背包里…… 22号我们在虎林站下了车,随后我被分配到了和平农场种畜队(后改叫16连)。先是干大田,然后上机务(开康拜因)。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正是这片黑黝黝的土地,成为了当年我们这些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知识青年们劳动和生活的地方。麦田里、场院上、排水渠、养猪场,多少个日日夜夜闪动着我们战天斗地的身影,多少辛勤的汗水洒在了这块养育着我们的土地上。为的是这片蓝天更加晴朗,为的是这片沃土绵延无疆。穆陵河水日夜流淌,庆丰山麓洒满阳光。面对着它,我们青春无悔;回望着它,我们自豪欢畅!”(以上引号内的文字引自今年五一节一次聚会上我作为北大荒知青代表的朗诵稿) 农忙的时候,早起贪黑,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偶尔休个星期天,赶紧洗洗衣服、整整内务、缝缝补补。队里倒是有一台破旧的乒乓球案子,但那时我却苦于找不到打球的对手。在那片既要斗私批修、又要狠抓生产的黑土地上,大家伙儿都一门心思地战天斗地、屯垦戍边去了,哪儿像我似的还忙里偷闲地想打乒乓球呀! 后来我被抽调到抚远参加修建二抚公路,然后又调到虎林后库当搬运工,70年再调到5连。但无论调到哪儿,总的看都是时令不对,环境也不对,结果我心爱的球拍子被整整雪藏了6年! 在1971年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上,中国队时隔六年再次参赛,一举获得了男团、女单、女双、混双四块金牌。消息传来,国内的乒乓球热又一次开始萌动。但真正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却是73年在我国举办的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特别是记录那次比赛盛况的纪录影片《银球飞舞花盛开》在全国公演后,乒乓球热才又一次在全国升腾了起来。这部影片的插曲也格外的动人:“歌如潮,花如海,小小银球连四海,亚非拉人民心连心,友谊花儿遍地开……”

W5PEQK7a.jpg

用鼠标点击上图的播放键,即可在线收听这部纪录片的原声插曲“银球飞舞花盛开” 73年我在5连入了团,随后当选为连队团支部的宣传委员,负责策划和组织文体活动。我记得先后组织了团员和青年们的节日联欢会、马列主义读书小组以及全连的田径运动会等等业余活动,同时也没忘了借势发力,鼓动连长安排木工班自制了一台乒乓球案子。自此我才又让心爱的乒乓球拍子派上了用场。 案子支上后立马儿开干。几天功夫和连里的高手们差不多都过了招。还是那个老问题,对手们偏弱。这当口又一位人物神秘登场,他就是大田二班的班长黄凌泽,原石景山区古城中学的知青。此前就听过他的校友们盛赞他的乒乓球技,于是绞尽脑汁约他打了一盘,我倒是小比分获胜了,但总感觉对手并没有真正发力,要说是故意让着我吧,似乎也犯不着啊。总之让我极为困惑。而且最奇怪的是,此类情况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乒乓生涯,直到现如今,我打球时还偶尔会碰上故意让我球的。哎,真是郁闷得不行啊!……呜呜…… 黄凌泽个头不高,但绝对是我在5连的第一号竞争对手。乒乓球不用提了,谁更强确实还两说着呢。有一次我把16连的乒乓球队约来打友谊赛。排兵布阵后我碰上了16连的二把,我虽然赢了,但费了一身的力气。黄凌泽恰好对决16连的一把,黄凌泽施展出了他的拿手好戏——先发反手侧旋球,对手回球稍高后,立即用正手暴打中路,凌厉的攻杀一锤定音,令人拍案叫绝,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就打扫战场了。对手直到输掉最后一个球时都没醒过闷儿来。 黄凌泽还擅踢足球,盘带灵巧,抽射凶猛,至少比我高出两个段位;篮球场上更是风光无限。别看他个头那么矮,可中距离投篮极为精准,运球、传切样样在行。参加团里篮球锦标赛时四周观众满场尽看他了。还一样更绝——跳高。一米六左右的小个头,愣参加我们连田径运动会的跳高比赛!跑百米时他就脱缰而出,一路领先,和连里的飞毛腿小朱并列了决赛第一。跳高则与身高一米八的曹云庆争冠军。老曹用俯卧式跳到了1米45,黄凌泽用剪式居然跳到了1米48!最终拿下了金牌。直到现在,我做梦凡是梦到北大荒的岁月时,梦到最多的荒友就是——黄凌泽。您瞧吧,仿佛冥冥之中全都做了安排,想拔尖儿?没门儿!小学时碰上个朱身正,中学时赶上个朱汝骥,北大荒又摊上了个黄凌泽!今后的路上还有没有?您猜着了,还真是一路都有!不信您接着往下瞧。…… 74年,忽然听到消息说我们师(4师)要举办全师乒乓球比赛,并且比赛地点设在了我们团,并且我们团还因此组建了临时脱产的乒乓球队准备参赛。这个消息如惊雷在我心中震响。第二天我怀揣着拍子就借故上团部了。历尽曲折找到了球队的训练场,上去和球队的第四把手打了一盘比赛,结果是败下了阵来。我原以为没戏了,谁知球队一把认为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最终还是把我收留在了球队里,从此开始了我在北大荒期间的唯一一次脱产一周的乒乓球生涯。

AmD3HLGZ.jpg 注:中排右起第一人为笔者。

球队一把李玉树(后排右起第一人),天津知青,老高中的。打球经验老到,基本功扎实。二把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张及余(前排左起第一人)。球风犀利,动感十足。三把是一名削球手洪卫东(后排左起第二人)。我在集训期间和洪卫东对练了一两次,那也是我头一次和削球手打球。感觉极不适应,削一个吃一个。 四师当时已经有一支脱产的乒乓球队了,对外号称师直代表队,都是从各团抽调的乒坛高手。其中那位一把也是北京知青,据他讲他在回京探亲时常找在北京队打球的昔日老朋友过招儿,似乎也是互有胜负。他是左手直拍反胶快攻加弧圈打法,既凶狠又稳健,球技确实厉害。记得他发奔球时手腕子有一个侧抖的动作,球过来后又拱又拐弯,我当时的感觉真是惊叹不已。顺便说一句,当时兵团各个师都开展了乒乓球活动,五师的乒乓球冠军是黄志军,后来抽调到黑龙江队打专业,现在在青年阳光乒乓球俱乐部任教。 团体赛师队没上场(也是,他们要上场还有别人什么事儿吗),全是各团的代表队火拼。最后34团获得冠军,我们团获得亚军。当然,我作为第五把手一场未上,完全是作为陪练的角色“友情客串”了。 团体赛打完就是单项。我虽然参加了男子单打比赛,但第一场就被淘汰下来了。其实对手实力并不强,但我天生就怵新对手。球打熟了我和谁都敢招呼,可一旦初次相碰,我基本上是逮谁输谁。这个毛病一直延续至今!各位师兄弟姐妹们,只要您的球路我还不太熟,您就把心放得宽宽的,我保证是以“挑滑车”开场,以“失街亭”谢幕。用文革对联的词儿就是——基本如此! 全师的乒乓球赛刚赛完,我们团就趁热打铁,接茬儿搞了全团的乒乓球赛。而且是和全团的篮球赛一同举行。当时我们连的篮球队很有冲顶的希望,黄凌泽作为篮球队的主力队员自然是分身乏术,导致我们连的乒乓球实力大打折扣,团体赛小组都未能出线。单打我倒是拿到了第五名。但这也是因为黄凌泽顾不上乒乓球比赛的缘故,否则恐怕这牌就还得重新洗。 此后知青的回城风骤起,此乃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万万不可马虎。心爱的球拍子也就只好暂时让它“金屋藏娇”了。也甭管有病没病,先搅尽脑汁办个病退回北京再说吧。……

(未完待续)

快乐乒乓
所长 2006-5-22 10:10:00
“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在开放。朋友们来自远方,来自远方。亚非拉的朋友们手拉手。友谊的歌儿高声唱,高声唱。”“如潮花如海,万紫千红迎春来。。。”多么熟悉而动听的歌!
优秀是一种习惯 生命是一个过程
joymzh 2006-5-21 19:28:00
期待牧民老兄的第三部......
随心而行、率性而为
牧民新歌 楼主 2006-5-18 11:02:00

衣带渐宽终不悔——我的乒乓之路

(连载之二)

二、中学时代

1963年我以第二志愿考入了北京师大二附中初一(4)班,当时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男四中(按照录取分数线的排名,当年师大女附中排名第一,男四中排名第二),略显张狂了一些。我的数学成绩没问题,只是由于语文成绩未达标而名落孙山。到二附中报到的头一天,我就被大礼堂西南侧的十张水泥乒乓球台吸引住了。哇,好壮观呀。于是从第二天起,我的书包里就总装着个球拍子。每天约好打球的同伴,抓住课间十分钟的机会飞速跑到楼下来打会儿乒乓球。等下节课的预备铃一响,再返身往教室跑。就这么玩儿命,有时还抢不着球案子,为什么,喜欢乒乓球的人太多了呗。为抢案子有时还和其他班的同学发生争执,火药味儿十足。但这种争分夺秒的战斗很受制约,比如下课铃虽然响了,可老师还有几句话没讲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拖堂),迟迟不下课,眼前满是邻班大少们百米冲刺抢案子那龙腾虎跃般的画面,哎哟给我们急的哟!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我们这一票荒疏学业只想着打球的不听话学生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88hZAGvZ.jpg

注:当年二附中的水泥球台照片已经难以找到。后来全都升级为石板面的球台了。见上图。

记得有一次教语文的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孟子的名篇——“学奕”,侯老师讲的是神采飞扬,可我对那些缺主谓、少动宾的古文实在是提不起兴趣。估算着快到下课的时间了,我又早早地就把拍子抄在了手中,心思也满在水泥台子上了。侯老师此时大概早就看穿了我那点儿鬼心思,很自然地慢慢踱到我的课桌前,他左手捧着书本面向全班同学继续和蔼地朗读着:“……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同时右手指悄悄地在我的课桌上轻叩了两下。那个时候师道绝对尊严啊,侯老师的暗示对我来说那就是给足了面子了耶!事已至此,我当然只好“见好就收,就坡下驴”,把球拍子又轻轻塞了回去……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小学的时候坐井观天,以为自己的乒乓球技十分了得。升到 “初一(4)班后不久,就听到不少同学传我们班的朱汝骥打乒乓球多棒多棒,于是我急切地想会会这位乒坛高手,但在水泥台子上打了好多天球了,各路高手也都会了,就是没见着朱汝骥的身影。后来才得知,一入学朱汝骥就被体育老师内定到校乒乓球队去了,训练地点在二楼过道的一个摆放着两台标准案子的乒乓球室里。原来朱汝骥上小学时就在少年宫乒乓球班训练,教他们乒乓球的老师里面就有庄则栋的启蒙老师——庄正芳。此后不久我终于找到机会与朱汝骥交了一下手,嗨,没法打,差着行市呢。他那一板正手的攻球绝对够得上“快、准、狠”,再加上姿势也漂亮,这一下对我的刺激相当大。在小学吧有个朱身正,好容易熬到上中学了又出来个朱汝骥!这不没有的事儿吗。说什么也没用,向人家学吧。此后我连正手攻球的姿势也都完全照抄朱汝骥了。也别说,后来在北大荒遇到了少年时代的球友张及余,发现他的攻球姿势也特有特点,于是又照着他的姿势改。结果现在弄得是四不像。看来干什么都不能朝三暮四啊,哈。

只要归在体育类里,各个项目可能都是相通的吧。比如张斌就号称——是球就不含糊。泰格从踢足球改打了乒乓球,照样也是有板有眼。当年朱汝骥不光乒乓球打得好,在其他体育项目上也令人刮目相看。一个是跳高。我们上体育课学的是一水儿的“跨越式”,姿势简单,也跳不了多高。朱汝骥也不知什么时候掌握了一手“剪式跳”,过杆动作那叫一个漂亮!凭借着良好的弹跳力和先进的跳高技术,朱汝骥随后还参加了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您瞧瞧人家。当然,我也没闲着,在下面悄悄地照猫画虎,也试着学“剪式”。刚感觉有点意思了,没成想“剪式”这种左脚起跳左脚着地的方式对左腿的施压极大,结果是某次过杆落地时,我忽然感觉左腿被重重地“墩”了一下,当时就疼得站不起来了。此后不久左膝下鼓出一个硬硬的小包,这个伤痛折磨了我好长时间,此后我再也不敢轻易地模仿“剪式跳”了。

再就是游泳,我们那时班上能够游蛙泳、自由泳、仰泳的人很多,但能玩儿蝶泳的就两位,其中一位就是朱汝骥,“蝶”起来水花翻溅,十分抢眼。再就是悠双杠,全套动作潇洒飘逸。让人叹服。还有中长跑,不仅速度相当之快。而且途中跑的姿势非常规范,甚至可以说是很优美(我们邻班的一位女生——校女子200米、400米冠军张文英做过如上评价)。您说,赶上这么一位同窗,对于我这种一贯喜欢“拔尖”的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

同班有一位朱汝骥就够受了吧,邻班还有一位卢昆。左手直板反胶快攻打法,与朱汝骥同为少年宫乒乓球班的学员。直线扣杀凶狠无比,侧身滑板神鬼难防。水平也明显高出我一大块。唉,还是那句老话:既生瑜,何生那么些个亮啊?!

光懊恼总不是个办法,还是得想办法好好学球。为了学球,我可真是没少浪费机会。

先说第一个机会——打篮球。记得是刚开学不久的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一改平常规范的教学流程,居然大发菩萨心肠,让我们先在篮球场自由地打会儿篮球。嗬,我们这个开心哟,撒了欢儿地满场乱飞,我当时虽然是全班个子最矮的三个男生之一(入校时只有一米三六的个头儿),但灵巧劲儿应当还算比较突出,哪儿热闹往哪儿挤,哪儿有缝往哪儿钻。一会儿来个带球突破三步上篮,一会儿模仿个底线勾手投篮(当然是没进去)。总之表现欲特强。过了一会儿,体育老师叫我到场外来一下,说什刹海体校篮球班的老师要和我聊聊,我马上就猜到了是要动员我进什刹海体校学打篮球,果然两位个子高高的老师非常和蔼地和我唠了唠家常,然后就直接转入正题,问我愿不愿意去什刹海业余体校学打篮球?我很诧异的问:“我个子这么矮,能打篮球吗”?两位老师回答说:“没问题,打篮球小个子有小个子的优势。怎么样?愿意来吗”?我当然知道什刹海业余体校的篮球是顶级的棒,两位老师能在几十名男生里先选择一名个子最矮的男生,这面子可真的不小啊。但我那时候一门心思地想打乒乓球,所以干巴利落脆地把不准备去学篮球的想法直接告诉了两位老师。当时两位老师的失望神情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哎,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对不住两位老前辈,只好再一次表示我的深深的歉意吧。

随后两位老师又把我们班两位个子最高的男生叫了过去,此后这二位就成为了什刹海体校篮球班的成员了。

再说第二个机会——下象棋。象棋的启蒙老师是我爸爸,他教会我走棋后不久,就不再和我下棋了,为什么?下不过我了。那时我好像也才9岁左右,在院里颇有些下象棋的小名气。每次我爸爸的老同事们来串门聊天,提出和我爸爸下盘棋时,我爸爸都会让我代他出战,而我的战绩也总是让老前辈们大吃一惊。我的一位童年伙伴的家里有“桔中秘”、“梅花谱”等古代棋书,我看起来津津有味,照谱摆棋,颇像回事。上中学后新街口活动中心办少儿象棋班,我和班上另一位象棋爱好者报名参加,在学棋期间曾有某国手到我们那里现场指导,摆了一个车轮大战,一对二十多。不知别人的战绩如何,反正我那盘是很快就稀里哗啦了。说起来,象棋班的老师教的应该算是不错的,我在动脑筋类的项目上也应当算是很有灵气,但学了一个多月后,我还是毅然“挂靴”了——因为更喜欢打乒乓球!

再说第三个机会——数学。小学时我就以数学拔尖闻名于全校。我可能是属于天生对数学就能融会贯通的主儿,听课从没费过劲儿,一听就懂。升学考试考数学,我一节课的时间就把卷子全做完了,举手要交卷,监考老师(打钟庙小学派过来的)认为我是跟他开玩笑,坚决拒绝我交卷。无奈之下我又从头至尾细查了一遍卷子,还是没有查出问题,于是再次举手要求交卷。老师一边看着手表一边用极其疑惑的眼光上下打量了我好半天,不得已收走了我的卷子。在二附中开学第一天的课堂上,班主任为了让全班同学相互熟悉一下而在讲台上开始点名。当点到我的名字时,我的同桌王淑芳大吃一惊:“原来是你呀”?!“怎么,你听说过我”?“当然,你是不是升学考试考数学的时候要求早交卷”?“是啊,怎么啦”?“你们的监考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他回来后就在我们学校讲:实验小学六年级有一小男孩儿,那数学,神了!考试刚45分钟就全做完了,非要交卷不可,还全对”!嘿,名气在外啦!您看我这数学功底还行吧。当时在二附中有各式各样的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可我都是先报了名,学了几次之后就为了乒乓球而放弃了。我如果那时认真弄弄数学的话,说不定将来还就真能成点事儿哪!

第四是文艺。小学就曾因为专爱乒乓球而放弃了少年宫话剧团的演艺生涯,直到上中学了以后,少年宫话剧团还给我发过几次信通知我去参加活动,可我那时候居然就那么的义无反顾。上中学后在班上一直是音乐课上的领唱,还参加过我们年级联排的舞蹈“学大庆”的排练和演出。初二时总政歌舞团来我校慰问并与师生同台演出,各班学生也都准备节目参加选拔,我与同班同学朱浩排演的数来宝“美帝必败,越南必胜”通过了审查,得以入围。在全校演出时,我们这个节目中有一个小“包袱”,就是我扮作美国兵说的一句台词。在我的搭档说完“你这不是找挨骂吗”的插白之后,我打着竹板接着说数来宝的词儿:“我们美国有句老俗话——不挨骂就长不大”。其实现在看来,这个“包袱”真的没啥味道,能不能逗得人笑也还是个问题。可这个包袱也得分你用什么样的语调去说!就我当时这句话一出口,整个大礼堂笑声鼎沸,那真是可着全场的哄堂大笑呀。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没有一个不是仰着头笑的。而且还不是笑一下就完,而是持续了好一会儿时间。我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因为我后面还有好多词儿哪,可生生接不下去,满场全是嘎嘎的笑声。你在这茬口往下说词儿?别说台下观众听不见,连自己都听不见!害得我们俩在台上看着大伙儿一个劲的发愣。因为不知该干点什么呀!您说这动静闹的。自我评价应该算是有那么点艺术天分吧。但我的心思却始终在乒乓球上。比如音乐老师点名要我参加二附中合唱团的活动,可我去了几次之后就溜号了。不为别的,为了打乒乓球!

提高球技怎么也得想办法参加个班呀。说起来,朱汝骥其实对我挺不错的,根据我当时的球技水平,推荐我去参加新街口活动中心的乒乓球班。我心里虽然感觉有点掉价儿,但好处是新街口离我们家比较近,交通方便,因此我最终还是去了。还别说,就在这么个街道办的小业余班里,我都不是打得最好的。至少还有三四位压在我前头。其中有一位叫张及余。后来也去了北大荒,恰巧和我在同一个团。73年、74年前后团里举办乒乓球比赛,他拿了个单打亚军,我仅仅排名第五,此是后话。

这个班的指导老师横握球拍,是打削球的,说实话球打得并不是太好,动作也蛮难看的。倒是有几位师兄弟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张及余是其中之一,因为他的攻球动作很有特点。再一个是张宏,小胖子,个子虽不高,但打球有板有眼,杀球很准。还有一位是新型技术的探索者,那时已在学拉弧圈球了。我曾和他练过一次球儿,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接弧圈球。球一过来后沾拍子就往起窜,弄得我一头雾水,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再有一位是女队的第一主力,球技十分了得,多次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奖。有一次可能是又要准备参加某重要比赛,教练安排我和她打几局计分球。我虽使出了浑身解术,但还是败在了她的拍下。我当时纳闷,为什么教练不安排比她水平还高的男队员和她打呢?那不是更能起到练兵的作用吗?不过现在想来也不奇怪,那个年代人们的心理状态都不是特别能够抗击打型的。连韩玉珍这样曾经一度站在世界女子乒乓球巅峰上的国手不也曾临阵不能自持而使世人扼腕吗。那位少年女将赛前赢了球,心情豁然开朗,不就更有利于赛场的发挥吗。乒乓小小子在咱们华腾园月赛前夕不也曾用故意放水的办法来激励我的比赛斗志吗!哈。

自从升到初三后,开始面临毕业考试的严峻压力,我不得不很不情愿地退出了新街口的乒乓球班。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为打乒乓球,真是没少浪费宝贵的时间。二附中的木制球台只有那么两台,爱好者们却是那么的多,为打球只好去排长队。算下来排队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打球的时间,时间的白白流失是多么可惜啊。今昔对比,现在的打球环境不知比我们那个年代强多少倍。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朋友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好时光呀!……

1966年,文革的风暴席卷全国,乒乓球也就没人打了。水泥台子变成了红卫兵批斗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会场。我多次亲眼看到一些老师们挂着木牌戴着高帽被揪到台上批斗然后又被揪下球台送回劳改队,有的老师甚至血洒球台。这惨烈的一幕幕怎不令人仰天长叹!

聊以自慰的是,文革期间,我本人尽全力“洁身自好”,没有碰过老师们一下,而且自始至终对那些开口骂人、抬手打人的得志者们予以蔑视。从小到大,我从来就看不惯那些仗势欺人的新贵,看不惯某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少。我同情蒙受冤屈的弱者,我始终钦敬为真理而战的勇士……

望着二附中的水泥球台,有多少话儿想要讲啊……

(未完待续)

快乐乒乓
泰格手机认证 2006-5-18 10:55:00
所长的描述让我想起,不少钓鱼爱好者还用废弃的球,做成鱼饵播撒器,固定在鱼竿的顶部,播撒鱼饵!
失败是成功之母! QQ:6309973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