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sunyong72 楼主 2013-4-14 13:50:00
QUOTE:
以下是引用firedphoenix在2013-4-14 13:27:00的发言:
俺是学理工的,自认为,高中物理成绩与实用分析能力,应该算是比较好的。

楼主的“只要不打滑”之类前提条件,就是理想、静态分析。而事实上,为什么长胶、防弧不太容易吃转,就是因为,球在这种胶面上是很容易打滑的;为什么用不同硬度胶皮拉弧圈手感区别那么大,就是因为,要达到同样的摩擦力,这些胶皮与球之间的正压力也需要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不同的板子拉弧圈,手感区别也那么大,就是因为,不同板子,回弹速度、出球速度区别很大,要使摩擦力发生同样的作用力,就必须控制好击球作用时间、作用力大小、作用角度等等。

而楼主把把这些都重要参量,都假定成理想不变条件,自然产生了与现实不符的结果。

理想分析是需要有的,但是要看你关注的是什么,你关注了摩擦力,恰恰必须,动态分析影响摩擦力的这些重要条件,而不是把它们理想定值化。

不错,你的回复还是有专业含量的,下面我要说的话你很容易看懂

 

当我们比较两个物质某一(单一)性能的时候,必须要在其它因素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这是物理学(包括化学、生物学、医学、军事等领域)常用、惯用的方法,为了便于比较、排除外界干扰。

 

这就好比昨天的公务员考试,考生水平各有千秋,为了排除干扰,大家都在同一张卷纸上答题,这样最公平,对成绩没有争议。如果你答一套题、我答另外一套题,那就乱套了,即使你的分数比我高,也不能说明你的水平比我高,我会不服气的。如果你在海南、我在黑龙江,在同一时间答的同一张考卷,你被录取了,我落选了,我会心服口服。

 

所以,我将其它客观因素理想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yong72 楼主 2013-4-14 14:03:00
QUOTE:
以下是引用物理老师在2013-4-14 13:29:00的发言:

实在受不了了,长期以来我没有注册,也不爱说话。但一直很关注sunyong72的文章。

看完这你个sb(来打球啊)的回复,身为物理老师的我,立刻注册要骂你几句。

楼主的论点、论据、论证无懈可击!是一位有着深厚理论基础并会灵活运用的人。

相比之下来打球啊就是个sb,拿个破裤衩子把眼睛一蒙就说世界上没有泰山,还你mb大言不惭的说人家楼主错了。

虽然此事与我无关,我为什么如此愤慨,你否定了楼主就相当于否定了我!!侮辱了我,也侮辱了我的智商。你个sb才是文盲,别与物理教授相提并论,你真是欠骂!!!

做为同僚的我,必须要顶楼主,否则这个世界上就听不到真理声音,到处是疯狗的乱咬乱叫。

还有,你个sb,不打滑必定吃转!!不吃转必定是因为打滑!!你傻不傻呀你?就是因为这句话我才想骂你,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知道还在这里汪汪叫唤。你他妈b的如果是我学生,我会当面抽你两记耳光!!当年教你的物理老师也是个白痴,教出这么个sb学生。你明天就去毛主席那找那个球拍吧,我估计毛主席听了也会给你两个耳光。

 

请管理员谅解我的冲动,不冲这种傻子发泄一下我会憋出病的。

 

楼主,遇到白痴、疯狗的时候必须要骂,别装的那么绅士,这点我就瞧不起你。

 

 

兄弟,别因为这点小事动了肝火。

一个新事物出现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很正常,物理学不是那么容易搞懂的,否则你班里每个学生不都考100分了吗?

非常感谢你支持我。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否则人人不都成了牛顿、爱因斯坦了吗?哥白尼的“日心学”和“相对论”刚面世的时候不也是受到过抨击和质疑吗?

还有,如果我见到你所说的“疯狗、白痴”我就骂,那我不用研究问题了,光骂人就能把我累死,回过头人家还会骂我,冤冤相报何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gjdhb手机认证 2013-4-16 11:33:00
如果楼主单论胶皮的话,完全赞同。如果再加上海绵的话,可能会复杂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xmchess 2013-4-16 11:38:00
QUOTE:
以下是引用fgjdhb在2013-4-16 11:33:00的发言:
如果楼主单论胶皮的话,完全赞同。如果再加上海绵的话,可能会复杂一点

版主,相同海绵不同胶皮的套胶,你感觉拉球效果是否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xmchess 2013-4-16 11:31:00

早说过,理工科的千万别说自己是理工科的物理好,那种人基本都是物理菜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yong72 楼主 2013-4-16 11:1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jxmchess在2013-4-16 9:50:00的发言:

你连拉球主要依靠是啥摩擦都没搞清楚,还说啥呢...既然假设不打滑,那当然你默认是静摩擦,后面又说滑动摩擦,这有个球的关系,而且不同胶皮最大静摩擦力不同,最大静摩擦力直接限制了会不会打滑,你说我假设不打滑,那所有的胶皮都一样,那就同前面的球友让你拿着玻璃球拍拉球,最大静摩擦力小怎么可能不打滑?你的不打滑假设根部站不住脚!先想问问你打过球没有,理论不明白先不讨论,你难道没有体验过不同胶皮拉球旋转的不同?发现楼主是个自以为是的人...别人跟你解释半天,就是你假设不打滑是错误的,你这样的假设会得出玻璃,木头,胶皮,嘴巴,舌头,脑袋拉球的效果都一样,然后你说这些东西打球都一个效果...你不觉得很荒谬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16 9:51:01编辑过]

这样吧,你多看点书,多看看专家学者们是怎么说的,网上的论文多的是,都是现成的

 

你坚持1+1=3我不反对,但别总否定别人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xmchess 2013-4-16 11:20:00

楼主的思维真够混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xmchess 2013-4-16 09:50:00
QUOTE:
以下是引用sunyong72在2013-4-16 9:35:00的发言:

兄弟,我们用的反胶不存在打滑的现象(硬化老化的胶皮除外)。既然不打滑,讨论摩擦系数根本没必要(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扯远了)。比如摩擦系数是100和10的两款反胶,系数虽相差10倍,但作用于球体的摩擦力是一样的,前提还是同一动作挥拍且都不打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购买反胶的时候从来没人询问胶皮摩擦系数的原因。也没有哪个胶皮厂商特意注明摩擦系数,因为大家生产的反胶都不打滑,所以没必要。

 

但标出胶皮硬度却是十分重要、必要的参数!!(本想发一篇相关的相关的帖子,手稿都写好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吧,还是往学术期刊上投稿更为合适。)

 

 

滑动摩擦力并非大约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而是永远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教科书原话)。

 

我在正文所持的观点并非首次提出。昨天刚刚检索了一下“中国学术期刊网”(全国只有部分科研院校可以登录),不少学者早已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有条件的话,你可以登录下载参考。

 

人与人观点意见不同太正常了,我非常喜欢和你交流。

你连拉球主要依靠是啥摩擦都没搞清楚,还说啥呢...既然假设不打滑,那当然你默认是静摩擦,后面又说滑动摩擦,这有个球的关系,而且不同胶皮最大静摩擦力不同,最大静摩擦力直接限制了会不会打滑,你说我假设不打滑,那所有的胶皮都一样,那就同前面的球友让你拿着玻璃球拍拉球,最大静摩擦力小怎么可能不打滑?你的不打滑假设根部站不住脚!先想问问你打过球没有,理论不明白先不讨论,你难道没有体验过不同胶皮拉球旋转的不同?发现楼主是个自以为是的人...别人跟你解释半天,就是你假设不打滑是错误的,你这样的假设会得出玻璃,木头,胶皮,嘴巴,舌头,脑袋拉球的效果都一样,然后你说这些东西打球都一个效果...你不觉得很荒谬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16 9:51:0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enyz 2013-4-16 10:08:00

楼主提出一个新观点,正所谓破易立难,大伙儿不必忙着打压,至少措辞上应该有点礼貌。其实要确认胶皮打不打滑也不难,我昨晚看流言终结者,心想要是老外碰到这个问题,动手一做早明白了,胜过浪费无数口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yong72 楼主 2013-4-16 10:57:00
QUOTE:
以下是引用firedphoenix在2013-4-14 20:25:00的发言:
(1)在同一挥拍动作的前提下,只要球体在胶皮表面不打滑,所有的反胶对于球体产生的摩擦力和旋转都是一样的。
(2)在同一挥拍动作的前提下,只要球体在胶皮表面不打滑,不同的反胶区别仅在于对球体的正压力,我们熟称为反弹力。因此,我们在选择配备反胶时,仅仅考虑胶皮弹性、价格和使用寿命这三个因素足矣!!
(3)球速和旋转完全取决于摩擦轮的转速,与摩擦轮表面的材质无关(前提还是不打滑),与材质表面的摩擦系数无关。
————————————————————
楼主既然喜欢以科学的态度探讨器材,那么,一定能接受科学为人服务这样的观点。

1、首先,“只要球体在胶皮表面不打滑”,这个假设,是你理想分析的前提;但是我认为,你假定这个前提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个前提的存在和实现条件,至少,应该对它存在和实现的条件,做出一些基本统计或者分析。
在我看来,“球体在胶皮表面不打滑”,恰恰要求,胶皮与球体之间的正压力、摩擦系数都不能为0,或者说,正压力、摩擦系数越大,球体就越不容易打滑,越小,球体就越容易打滑。爱研究器材的或者每天泡器材版块儿的大侠们,大多了解,颗粒胶皮摩擦系数小、防弧胶皮表面摩擦系数小、有些利击打的反胶(如729-40S、F1、紫尼等)表面摩擦系数也小;摩擦系数小,意味着,其它情况相同时,要想胶皮对乒乓有相同的摩擦力,就必须加大正压力。F摩=U摩擦系数*N正压力(暂不考虑动、静摩擦系数的区别,这个瞬态过程以后定性分析)。
那么,对于不同摩擦系数的胶皮,是不是,用“同一挥拍动作”,“所有的反胶对于球体产生的摩擦力和旋转都是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同一挥拍动作”,不只包含着空间运动轨迹,亦包含着空间运行轨迹对时间的多重微分(即速度、加速度)。对于摩擦系数小的胶皮,比如利击打的一些反手胶皮,要达到同样的摩擦力来制造旋转或者止住乒乓原有旋转,须要更大的正压力,这意味着,挥拍迎球的动量相对大、或者加速度相对大;而摩擦系数大的胶皮,比如国产粘套,恰恰相反,不用太大的正压力,靠来球动量(速度)稍合上击球速度,它的粘性即阻止了乒乓原有旋转,并且,制造了新的旋转。
也就是说,“同一挥拍动作”,无法保证“球体在胶皮(不同摩擦系数的)表面不打滑”,楼主以为然否?
既然,你的两个前提条件都是矛盾的,其最终结论的正确与否,不言自明。

2、如果第一点关于摩擦系数的论证,楼主若能赞同,第二个结论,至少,缺少了一条“摩擦系数”。
另外呢,反弹力,这个概念的描述,缺少了时、空的参与,也远不够丰满。
拿基本的初中物理做说明:两个弹簧,弹性模量分别为K1>K2,在弹簧屈服极限内,一般挖有F==K*dx,dx为弹簧变形量。若要两个弹簧产生的F相等(在乒乓击球过程中,可近似理解为作用到乒乓球上的正压力),那么,会有dx1<dx2。
即,弹性小的胶皮与弹性大的胶皮相比,若要作用到乒乓球上同样的力,须要更多的击球空间或者说击球距离,这意味着,挥拍速度、加速度相同时,须更更多的击球时间。
那么,想达到同样的击球质量,不同弹性的胶皮,都用同样的“挥拍动作”,行吗?不言自明。

综合1、2两点,要在自己的力量、速度、加速度,包括喜欢旋转还是速度还是控制的基础之上,对不同性能的胶皮加以选择搭配(还要配合底板),才可能顺手。

3、对于楼主的第三点结论,更是莫名其妙了。前面的公式属于俺上学时的初中物理,F摩=U摩擦系数*N正压力——你若确定了不让它打滑,本质就确定了F摩足够大,因为只有F摩足够大时,摩擦轮瞬间的速度或者加速度才能让乒乓跟着旋转;从这个公式中,你认为乒乓不打滑,真得跟摩擦系数没关系,你把摩擦轮换成玻璃轮或者说一个轴承试试,看需要多大的正压力,才能保证在同样转速下,让乒乓与橡胶轮转速一样?
我觉得,你完全还可以把思路理得更清一点。

4、其实,乒乓与球板作用的瞬态过程,还比我们讨论的这些复杂。以前基本的中学物理,大多是在传统的经典物理基础之上,较多地从静态、整体、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大概现在的高中物理,把牛顿的微积分概率初步引入了,以便于分析瞬态过程,我觉得,楼主不妨除了用整体思维方式外,试试动态分析。

首先,谢谢你对我的关注,思考了这么多,表达了这么多,像你这样的朋友不多[em1038]

原打算用一句话回答你所有的问题——登录中国学术期刊网,检索一下体育领域的学术论文(最近我已经看过了,不知兄弟看过否?),里面早已发表过多篇与我观点一致的论文。因此,我十分有底气的对你的问题做出以下回答:

 

 

回答1: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有反胶在正常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都不打滑。除非是你刻意的薄摩擦或拉球动作失误,能听到刺耳的“吱~”的一声,除此之外都不打滑。F=uN仅在打滑的情况下适用(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复强调“不打滑”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个公式参合进去,否则会蒙圈的),教科书上说的很明确——u是滑动摩擦系数。既然反胶都不打滑,所以我们讨论u没有必要。顺便说一句,别看物理公式都很简单,但为什么难学?就是因为很多人容易混淆公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你说——也就是说,“同一挥拍动作”,无法保证“球体在胶皮(不同摩擦系数的)表面不打滑”,楼主以为然否?说实在的,我很想让你举个例子或发段视频,最好是你能演示一次,同一挥拍动作下(比如拉球吧),摩擦系数大的胶皮可以不打滑,系数小的胶皮打滑,也算是让我开开眼界。

 

回答2:我在“1”中明确了两点:(1)不打滑是前提条件(2)u仅在滑动摩擦情况下适用。因此,(1)与(2)不可能同时存在。还有,正文中我说的很明确,此文只针对摩擦力进行探讨,不研究弹力。所以,兄弟你的问题“2”我没什么可回答的。

 

回答3:或许现在的物理教材改了,我直到高一才学到F=uN。我的观点是——在同一挥拍动作的前提下,只要球体在胶皮表面不打滑,所有的反胶对于球体产生的摩擦力是一样的。确切的说,两种反胶的摩擦系数虽然不同,但作用到球体的摩擦力没有区别。因为你手上施加的作用力是一样的,受力体所接受的作用力也是一样的。

 

这就好比,我和泰森以相同的力量去打一个人,尽管泰森的绝对力量比我大,但那个人所受到的疼痛感是相同的。因为施力=受力,与我俩的出场费、年龄、肤色、种族、绝对力量、名气、战绩统统无关。

 

如果我举这个例子你还没理解的话,我只能劝你去好好检索学术论文了。

 

回答4:感觉又有点扯远了,正文不涉及这些。所以我暂不作答。我这里只讨论——两种不同的反胶,同一挥拍、不打滑前提下,二者作用于球体摩擦力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