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发球绝招

luguoshen 楼主 2006-10-1 13:07:00

我发觉,很多人在发球的时候,有跺脚的习惯,就是连国手也一样,就是除了王皓没有跺脚.

到底,发球时,跺脚有什么用呢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1 12:56:00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1 12:57:00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1 12:31:00
发球是乒乓球诸多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干扰的主动性技术,与发抢结合,构成最为直接、最为主动的得分手段。所以要绞尽脑汁,在规则范围内,丰富内容,挖掘潜力,提高技巧和质量,使自己处于主动位置,球艺会上个新台阶。

在平时打球时,看到不少人发球时,张牙舞爪、咬牙洌嘴,球就是不转;而一些高手发球似蜻蜓点水,却极其旋转。要想发球有质量,上档次,手指、手腕的作用大为关键,也就是将重心、前臂的力量,运到手腕、手指上,在触球的一瞬间,集中发力摩擦,这种摩擦的距离感觉要长,摩擦的发力感觉要实,整个动作要迅速、连贯、紧凑。

正手逆旋转

正手逆旋转(简称逆旋)和反手侧旋转相似(右侧旋),但其长处在于:逆旋可摩擦到球的中下部,也可摩擦到中上部,而顺旋只能接触到中下部或中部,接触不到上部。出手隐蔽、难于判断,充分体现了旋转强、球性软、差异大、运行飘的特点,挑难以借力,摆容易冒高;其二,在正手发球又多了几种,正手就能有两种旋转的变化,迫使对手既要注意左侧旋又要注意右侧旋,能牵制对手的判断力,从而增加了对手接发球的难度,不象用左手发出来就知道只有单一的右侧旋。

逆旋转更宜于反手强和习惯两面上手强攻,又由于发球后走动取位方便,不乱阵脚,故也宜于正手侧身抢攻。

方法 :主要三步骤;1 向后抬高手臂(增加摩擦距离和加大由上而下的力量;与顺旋转并无区别)。2 手腕内旋(增加足够的摩擦空间);3 反向运动:手腕向外侧扬动;触球中下部,向下用力,为侧下旋;触球左侧部,向前用力,为侧上旋。

乒乓球是各种球类中最为细腻的,而发球又是其中最要手感的,需要许多时间练习,逆旋转需要极大的腕力,尤其是横板。所以建议球友们当你拿起球拍时,先去练发球。练发球不受别人牵制,买一百个练习球,一只脸盆,有桌子,挑一个角落,默默地发球去;没有桌子,把床当球桌;球往回跑,下旋;往前冲,上旋;不太走,不旋;向左向右,侧旋。发球去吧!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1 12:33:00

高手赠予三句话: 1.反手位首先要做到稳住,其后才是相持,落点与反攻.(注:他是打横板的!)

2.不会侧身就是不会打球,每打一球都是一个侧身!

3,球过来时它只属于你一个人,不必着急,你心慌什么?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2 09:51:00
在本次女子世界杯中,郭焱的发球让张怡宁多次吃发球,无论力量还是速度都不错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小桥流水48 2006-10-5 20:23:00
很好的帖子,须慢慢地拜读,细细地品读学习,有一个问题,冒昧提出: (3)第一跳的反射角小的是上旋,大的是上旋。这句话中,是不是有笔误啊
luguoshen 楼主 2006-10-4 12:32:00

发球训练

大家知道,发球是乒乓球运动中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技术。

因为发球不仅可以直接得分,而且可以组织起自己进攻的战术,通过发球创造机会,抢先上手,先发制人,争取主动。

发球同时也是乒乓球技术中最具特色的一项技术。之所以具有特色:

第一,发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需要对练的技术,全靠自己掌握,任何人不能帮你。当然这只仅仅指发球技术本身,而不包括发球后的技、战术练习。

第二,发球是运动员最具个性和创新能力的技术练习。你可以尝试去练习各种各样的发球,从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你的发球、你发得最好的球和你必须要掌握的发球。同时,你还可以有创造性的去研究新的发球技术,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形成自己在发球技术上的独有风格。

一般来说,教练员在训练计划中对发球练习的安排应该是有相对的密度保证,越临近比赛,时间安排的比重就越大,并且是通过多球的形式进行。运动员必须通过很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来掌握某项发球的技术,不可能在短时间就一蹴而就。这样安排,首先要求运动员要理解发球技术的重要性,克服发球练习单调、枯燥所带来的浮躁心理,明确自己的具体目标。要懂得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带来质的飞跃。当一种发球技术熟练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可能稳定质量,投入实战。只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才会使自己的发球技术独具特色,有惊人之处。

那么怎样才能练好发球呢?

1)明白产生旋转的基本原理和抓住发球练习的关键。

从理论上谈,除了运动的三个基本轴外,乒乓球还有专项上的一些力学分析,主要是球拍击球的形式和用力方向。训练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就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对运动员进行详细的诠释,究竟讲解到什么程度,要取决于运动员的知识水平。但是,旋转的产生及方式无论如何要成为教学的重点。讲解时主要围绕下旋、上旋、侧转(侧上、侧下)、不转等几种球的旋转进行。要把击球的方式做为技术教学中的难点,教会队员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摩擦球。

实践过程中,主要从技术层面进行具体的指导。比如发球时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手臂的动作特点、用力顺序、手指的特殊作用、身体重心的移动与还原;再比如,球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击球的部位、击球的方式(重点在摩擦)、用力的大小、球拍运行的轨迹以及击球的节奏等。

要知道,发球训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队员一开始可能离教练员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要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队员就能掌握很好的发球技术。相对于其它技术而言,发球技术掌握的难度要大得多。

作为运动员来说,练习发球要避免急于求成和蜻蜓点水,学习的要点在于首先领会如何才能制造球的旋转和怎样去制造球的旋转。先从击球的一瞬间学起,等掌握旋转制造的方法之后,再逐步过渡到整个发球动作的练习。

我们往往看到运动员在练习发球时,首先是模仿别人的动作,但却忽略了击球一瞬间的关键技术,结果是发球动作有型,但发球的质量却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发球技术看上去容易,要真正掌握是很难的事情,要形成自己的发球特点和树立发球的优势,就更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了。

2)发球技术要全面,特长要突出。

所谓全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个方面是指球的旋转,也就是要具备制造各种旋转球的能力和技术;另一方面是指发球的种类。这都是实战的需要,于对手而言,接发球的水平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接上旋球好,接下旋球差;有的接出台球好,接台内球差,反之亦然。有的对转与不转的判断容易失误,有的对侧转球不太适应等。这就要求队员通过训练,尽可能掌握多种发球的种类和制造各种程度不同、差别较大的旋转,只有这样,在遇到各路对手时,才有选择的可能,也才能够创造更多机会主动上手。否则,由于发球不能占先,而使技术的发挥受到制约,使比赛功亏一篑。

在全面的基础上要建立起自己的发球优势,这就是指发球特长了。我们可以审视一下,目前世界上的优秀选手,在发球技术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发球技术更是精湛。发球技术上的优势,对比赛的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凡是在前三板球当中能主动上手的运动员,都是发球技术上胜人一筹的队员。

3)发球要与特长技术结合,与战术配套。

光有好的发球还不能证明你是最强的选手,只有当你的发球与你的特长技术紧密衔接,才能发挥出它的更大威力。因此,在练好发球的基础上,教练员往往会安排一定比例的前三板的训练。作为运动员自己要明白,如何使发球与自己的进攻性技术结合起来,对对方形成比发球本身更大的威胁。从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队员一旦拿到球权,就有获胜的把握。原因就在于发球已经成了他们能发起强攻的前提。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得到,有些队员把发球的优势与进攻的优势都联系在了一起,尤其在关键时刻,成为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人们通常称之为杀手锏

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发球都能成为你的杀手锏。运动员在练习时会有选择的形成自己的杀着。这主要看你使用技术的能力和习惯。但不管是什么发球,都应该把它同自己的各种进攻技术结合起来,同发抢的战术结合起来。只有当这种结合越紧密,你的优势就会越明显。

比如,什么发球有利于你正手拉的技术发挥出来;什么发球能使你的反手技术显示充分;通过什么发球能够控制对方的抢攻等。

发球训练是运动员自主训练的过程,强调的是队员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也与运动员的乒乓球意识有关。

忽视发球训练的队员,不是一个成熟的运动员,不重视发球训练的教练员,同样也是个不称职的教练员。

这样的结论我想是能够站得住脚的,因为比赛是从发球开始,围绕发球展开的较量双方各占50%,这样的机遇你不去研究、把握和珍惜,还谈得上什么是训练吗?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4 12:34:00
乒乓球多球训练 多球训练是乒乓球训练中普遍采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球训练,不仅能够增加单位时间内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加快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进程,提高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迅速提高技术水平,而且还能够改善身体状况,使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结合在一起,对提高人体各个系统,尤其是运动系统和器官的生理水平,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多球训练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人—人多球训练,即由教练或队员供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这种形式在训练中最为常见。它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强:即目的性、操作性、可变性和可控性强。根据训练需要,人—人多球训练又可以分为多个多球训练和单个多球训练。多个多球训练是练习者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单方面的一种连续击球的训练方式,每次的击球都是由教练员或队员供给,这种连续击球可以是几十个,也可以上百个,练习者击球的方法由训练的目的而定,可以是单个技术,也可以是结合技术,这是多球训练中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单个多球训练是在两个队员之间进行的,由第三者供球,双方按照技术或战术的要求,从实战出发,按照比赛规则完成合法的击球,如此反复,队员自己不需要检球,一个球打完后接着进行下一个球的练习。这种练习对抗性很强,主要用于实战技术的练习和综合线路及战术的训练。一般在已经有技术基础并且水平相当的队员之间进行,赛前集训也应用较多。 第二类是人—机多球训练,目前市面上有多种不同档次和功能的乒乓球发球机可供选择,但尽管发球机在设计上不断进行改善,可以对击球的角度、力量、旋转、节奏上进行不同的调整,但它终究还是机器,其调整的程度是有限的,还不能达到人—人多球训练的效果。它的特点是练习者可以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单独练习,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适用于乒乓球初学者和乒乓球爱好者。

值得指出的是,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多球训练,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那么,通过多球训练可以达到那些目的呢? 一、学会新的技术动作 新手上路,离不开多球训练。在技术训练的初期阶段,应该采用多个多球训练的形式,让初学者尽快的学会和初步掌握单个的技术动作,比如正手攻球、拉球,反手攻球、推挡等,实践证明,多球训练能更大程度的帮助初学者建立起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强化记忆功能,加快学习的进度,使技术动作尽快的定型。

二、巩固和熟练各项技术 多球训练过程是一个强化训练的过程,尤其表现在训练的密度上,可以更大限度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效率。对于技术动作基本定型后的队员,通过多球训练,能使他们的技术迅速的得到巩固和提高,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学习和掌握高难度技术 乒乓球是一项技术复杂、技巧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许多高难度技术的练习在对练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由于技术水平的差距根本就无法练上手,比如,台内短球的拉、打,一长一短的还击、追身球、反手连续弹击以及复杂技术的组合练习等,这就必须通过多球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多球训练可以增加击球的难度,使平时在对练中很难上手的难度技术能通过供球的形式反复出现,集中的、突出的、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并加以解决。 四、学习和熟练的掌握各种步法 多球训练是学习和提高步法的最有效的途径。任何步法的训练都可以通过多球来进行,并且使之与手法紧密结合。练习时,可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的步法练习过渡到综合的步法练习。 五、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练习时,供球者可以用比实战速度、节奏都要快的多的球来让练习者还击,这不仅对练习者掌握技术有好处,还对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尤其是身体重心的交换与还原)、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和步法的灵活性有很大的帮助。适应了多球训练,在战时,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去作战术上的调整和线路上的变化。 多球训练具有很大的运动强度,连续不断的供球,加大了身体的负荷,使原本属于有氧训练的过程转向了无氧训练,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身体素质层面,都有利于形成超量恢复的状态。 在进行多球训练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 1、快与慢的关系。 开始进行多球训练时,要注意掌握好供球的速度,由慢到快,循序渐进,要根据练习者的技术状况和身体条件,来安排训练的进度,过快则欲速不达,衡量的标准是技术动作的质量是否能达到预想的要求,没有质量作为前提的多球训练不仅对掌握技术动作无利,相反,一旦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定型,将会对今后的训练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快与慢应当建立在完成技术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在初学阶段,应首先从慢开始,这种慢是相对比赛中球实际的运行状态而言。对初学者的供球,无论从球速上还是节奏上都与比赛时要慢,以便于他们领会动作要点,改进技术动作,这种慢是为了今后的快,随着技术不断熟练,供球的速度也不断的加快。 一般来说,多球训练要比实战中球的速度和节奏要快,但这种快,不是没有限度的,多球训练的快,本身有着内在的律动,这种律动是与当前练习者的训练水平和技术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练习的内容不无关系,它必须与运动本身的节律相匹配、相融合,尽管球的速度和节奏加快,也要在加快后的运动中保持一种新的与之相适应的速度和节奏。任何破坏这种运动固有的内在结构,都将使多球训练失去意义。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保证供球者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训练水平,能够较好的把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多球训练中还应当注意速度与节奏上的调整,在一堂训练课中,不要以一种速度或节奏来安排训练,以避免练习者形成单一的击球速度与节奏。如在安排摆速练习时,穿插进行一些与摆速练习速度与节奏不同的练习等。 2、难与易的关系。 多球训练应该从最基本的技术动作开始,在基本的技术动作里面又从进攻性的技术开始。首先是正手攻球的技术练习,让初学者模仿正确的击球动作,先体会小臂的挥拍,然后小臂带动大臂,形成正确的动作框架,在动作基本成型后,再要求手臂与身体的整体配合,同时,对手腕、手指的运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任何技术动作的多球训练都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难与易还表现在单个技术和结合技术的训练上,结合技术是在单个技术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单个技术作为基础,结合技术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单个技术到结合技术,也体现了从易到难这样一个基本的训练规律。有了结合技术,就有了战术训练的基础,由结合技术到战术训练,又形成了新一轮由易到难的轮回。如此反复,从低级阶段向高一级阶段转化,技术水平便会节节升高。 3、质与量的关系。 对质的要求,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有不同的标准。初学阶段,质的概念是建立合理的技术动作,没有质的标准,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技术动作形成后,质的含义指向了比赛,换句话说,就是比赛中的实用技术、得分技术将成为衡量质的新的标准。但是,要想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除了动作的基本结构符合运动特点,适应提高的需要之外,还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把初学时生硬的技术动作练习得十分熟练,达到轻松、自如的境界,这种反复练习,就是量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也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训练过程,就是一个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而实现这种转变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即量的因素。我们通常说的对技术“精益求精”,主要是针对质而言的,“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中,三从(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主要也是多指质方面的要求,一大(大运动量训练)则说的是量。多球训练中的量主要指一次训练课中练习时间、持续时间、间歇时间、练习次数、练习组数、运动方式、对抗形式和技术的难易程度等涉及运动密度与强度方面的因素。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量的控制上要十分注意,不能是越大越好,量的程度,应当与练习者本身的身体发育、素质基础和技术状况性适应,尤其是要注意每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和技术的难易上要适度调控,既要收到超量恢复的训练效果,又不能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 总之,多球训练不仅仅只是一种训练的手段,而且更多的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我们要在多球训练的过程中积累一些资料和数据,包括进步的幅度、练习的内容、技术之间的组合等,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也可以将比赛中技术、战术运用的情况作为参照,不断总结多球训练的实际效果,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多球训练的认识,更好的把握多球训练的方法和规律,使多球训练在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4 12:36:00

基础训练的观念创新问题

不管是什么项目,任何规则的修改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比赛中的一些变化,而是创新。它包括训练观念的创新和技术、战术的创新,涉及到训练的方方面面,影响到训练的全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训练是优秀运动员登顶世界最高峰必须经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无疑,新规则的执行,对基础训练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执行新规则后,基础训练阶段应当如何面对呢?

总起来说,应当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创新训练观念, 必须调整训练内容, 必须变革训练手段和方法。

这里首先谈谈必须创新训练观念的问题(关于后两个必须,将在今后给予介绍)。在三个必须中,训练观念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观念上的创新,就不可能有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训练方法上的创新。

新规则之所以使比赛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是因为规则的修订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比赛的制胜因素,或者说,使比赛处于一种新的对抗状态下。要适应这种新的规则,就必须透视这些新的变化,理清思路,审时度势,来研究新的制胜规律,并用它来指导训练。当前,就基础训练来说,应当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把视点集中在训练过程中相应的薄弱环节上,从战略思维的角度,进一步更新训练观念,对传统的训练作一些必要的调整。 1改稳为凶,以力量为主,强化主动发力是制胜基础的观念。

无论是哪种进攻技术,衡量其技术质量的标准,都应把力量放在首位。没有力量,就没有速度,没有旋转;也就没有威胁,没有优势。尤其是在反手和台内球方面(包括接发球),要弱化过渡球的观念,减少过渡性技术,强调抢先上手,主动发力。 2 能近能远,以中远台为主,强化相持搏杀是制胜关键的观念。

要改变越快越好,越近越好的观点,克服只重视近台技术,而忽视中远台技术的倾向,加大中远台技术的练习比重。使近台技术(前三板)和中远台技术紧密结合,增加进攻的层面,消除技术上的死角,加强相持中搏杀技术和战术的运用。

3 变练为战,以对抗为主,强化一切从实战出发的观念。

对抗是乒乓球比赛的本质属性,任何训练都是比赛的过渡,即以提高临场的实战能力为目的。因此,要把对练变成对抗,使对抗性的原则贯穿于训练的始终,要树立没有对抗的训练是无效训练的观点,变革训练手段和方法,培养队员快速进入状态和保持对抗状态的能力,把提高训练质量落到实处。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