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板叟 楼主 2012-10-10 22:07:00

      辨宝路线图78
      辨宝趋向实质29---- 读腰三部曲 3

      “腰论”与科学发力原理不相符合,表现在一些什么地方?3

 

      我们先来看看,所谓“腰控臂”这一论点所牵涉到的种种相关发力认知问题。

 

      毋庸赘言,发力一定是要有相关条件的。乒乓球运动发力的具体相关条件中,首先需要运动员有一个完全可以胜任打乒乓球的健康体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硬条件。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这样两个方面的条件,需要我们确切认知,一是主观方面,二是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有五个构成部分:
      1. 对人体发力原理的正确认知;
      2. 对人体自身发力结构的正确认知;
      3. 对人体自身发力结构运作程序的正确认知;
      4. 完全按照人体自有发力结构运作程序的自然发力方法;
      5. 完全符合乒乓球运动竞技规则需要的特定发力技术方法。

 

      客观方面很简单,就一条:
      加速距离,相对理想的加速距离,相对最大的加速距离。

 

      我们先从主观方面的五大构成开始,一条一条看。
      1. 对人体发力原理的正确认知,主要就是必须明确:是大脑指挥,通过肌肉神经传达信息驱使肌肉收放做功,从而得以驱动人体运动、发力。要想进行大的发力,就必须要动用大肌肉群的参与做功才能得以实现。
      2. 对人体自身发力结构的正确认知,这主要是由肌肉驱动肌体,并在各关节的全程配合下进行工作。其中,肌肉负责驱动肌体,关节负责转向,以支持肌体朝目标方向运动。在这里,肌体、肌肉、关节三者打锣卖糖、各管一行,各有专攻,不容窜岗。
      3. 对人体自身发力结构运作程序的正确认知,人体每一次大的发力,都是由支点启动从脚开始加速。如果该次发力是需要用手去作用目标的话,这一过程中,相关的人体每一部位,都以关节为环节前后传承逐节加速直至手作用端最终迸发作用。
      4. 完全按照人体自有发力结构运作程序的自然发力方法,发力动作全程由大脑设定,肌肉负责全程驱动,每一部分肌体只管做好本部位该做好的向目标运动的这一段工作,每一处关节只管支持配合上下直接相关部位肌体的方向转动需要。肌体关节,各负其责,协调一致。依序运作。
      5. 完全符合乒乓球运动竞技规则需要的特定发力技术方法,相比一般的发力方法,乒乓球技术的发力方法另有两大特点:1、转动转移身体重心、与后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的方法;2、力臂摩擦击球的方法。该两大特点在前面已作叙述,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我们再来看看吴敬平先生们的“腰论”----
      1. “用腰控臂”,腰能控臂吗?是腰在控制手臂的肌肉收放做功吗?这话显然对我们人体发力原理、对我们人体自身发力结构缺乏正确认知。腰与臂的关系虽然八竿子打得着,但腰与臂之间决无控与被控的关系。这纯属曲解。
      2. 是腰把身体与手臂控成了一个整体吗?这话显然对我们人体发力原理、对我们人体自身发力结构的运作程序缺乏正确认知。人体动作、包括发力动作的整体性、协调性,由千百万年人类进化而来,与腰控不控臂毫无干系。
      3. 腰是带动全身各关节肌肉协调用力的轴心?这说的是人腰吗?人的腰只能被上体、被下体带动,它哪有带动别人的动能?所以,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上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腰,你也根本就不知道这说的是一种什么动物的腰。
      4. 最令人瞠目的当属“腰控臂是专业所必须走的路线”,什么生理科学?什么发力原理?我是专业教练,我们专业教练就认腰控臂,必须的!毫无科学依据,却是气壮如牛,真所谓无知者真无畏。牛!
      “腰论”如此之牛,你还来谈什么实质性不实质性?背离不背离?太迂腐了,他们眼里根本就不鸟你什么原理,什么生理。我们许多专业教练的发力认知硬得很----
      紧抱小蛮“腰”,科学脑后抛。“必须腰控臂”,原理算个屁!

 

      下面,我们再看相关的客观条件----加速距离,大家来看看这个“腰”地不地道?

 

                                                                                          2012/1010

 

 

 (辨宝路线图第一至第七十篇总目录(2011/9/1----2012/5/8)第一篇始于第30页299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11-16 23:02:00

      辨宝路线图85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4----聊聊h51860朋友的话题4

 

      女线正手普遍发力不好的情况是不是问题?

 

      路线图84期,我向h51860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乒坛女线绝大多数运动员正手普遍发力不好这一长盛不衰的情况是不是一个问题”?我觉得,大轮廓答案只有两个:1、是问题;2、不是问题。本期,接着这个话题我们继续聊。

 

      1. 女线绝大多数运动员正手普遍发力不好,这是不是一个问题?
      2. 如果不是问题,它的理由在哪里?
      3. 如果是问题,它的问题在哪里?

 

      我的观点很鲜明,我觉得这是个问题。什么问题?首先是发力动作有问题。如果动作正确,那她的发力自然就好;既然发力不好,就说明这动作一定有问题,是不是?
      这又有一个问题了,运动员的发力动作有问题,一定就是运动员自己的事吗?

 

      1. 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高低、成绩如何,这一定主要是运动员自己天资足不足的事,流汗够不够的事。
      2. 运动员的基础技术动作问题,这无可推诿一定主要是教练的问题,是教练的指导到位与否、教练的发力方法正确与否的问题。
     

 

      所以,确认了运动员发力不好是因为发力动作问题,我们就可以基本确定:运动员的发力动作不好,根子主要在教练,是教练没有好好教,或者就是教练教的发力方法不对。那么,究竟是教练没有好好教的问题,还是发力方法的问题呢?
      如果是没有好好教,那只是教练没有尽到责任,那就问题不大,加强责任感就行了。可是,这说法很难说得通。我们想想,如果只是教练没有尽到责任,一个两个教练没好好教可以理解,如此众多的运动员被教成这样,那不就是说同样有如此众多的教练都缺乏责任感?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大家都知道,除了发力问题,中国运动员其它各方面的专业技术在国际上那都是最棒的。如果没有一个特别敬业,责任感特别强的高水平教练群体,那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对不对?难道说,教练教其它方面的技术都认真负责,唯独教发力的时候就马马虎虎特不负责?这不可能。所以,认为是教练没有好好教的看法不成立,可以排除。
      教练想教好发力,运动员想学好发力,最后的效果是运动员发不好力。排除教练的不尽力,排除运动员的不努力,那还剩下什么?那就只有考虑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相授受的东西,就只能考虑教练手上的发力方法本身好不好的问题了。发力方法好,肯定发力就好。发力方法不好,当然就发力不好,这是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对不对?所以我认为:中国乒坛如此众多的女运动员正手发力普遍不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说明教练所教的不是一个好发力方法。往直了说就是:我们这些教练手上,还并没有一个正确的好发力方法。
      很简单的事,如果我们教练手上确实是一个正确的好发力方法,那还会教得这么多运动员的正手发不出力?还会营造出这么一个宏大壮观的女线普遍正手发力不好非正常现象?

 

      1. 如果非要说“我们教练手上掌握的确实是一个正确的好发力方法”,那这么多女运动员发不出力的动作是谁教出来的?经是好经,被和尚给念歪了?那也还是被教练和尚给念歪的呀!对不对?
      2. 如果非要说“我们教练手上掌握的确实是一个正确的好发力方法”,那女线普遍正手发力不好的现象怎么解释?方法是好方法,只是没教好?那不是更尴尬了!我们这么多教练,拿着好方法都教不好发力。这把我们的教练都贬成什么样儿了?这不等于是在说:我们的教练都成了混饭的南郭先生?
      3. 如果还非要说“我们教练手上掌握的确实是一个正确的好发力方法”,那这么多女运动员发不出力的动作,女线普遍正手发力不好的现象,就只剩下一个解释了,回到那个说法原点:是她们运动员自己的问题。
      4. 如果还非要说“我们教练手上掌握的确实是一个正确的好发力方法”,非要坚持认为这么多女运动员发不出力的动作,女线普遍正手发力不好的现象,都是她们女运动员自己的问题。那好,既然理直,当该气壮,这样的教练应该站出来,把这话明确说一遍,说一说他的分析与理由。

 

      H51860朋友,如果你认为教练手上的发力方法正确,没有问题。认为这么多女运动员发不出力的动作,女线普遍正手发力不好的现象与教练的发力方法没有关系,都是她们女运动员自己的问题。那就请说一说你的分析与理由,好不好?

 

                                                                                                                   2012/11/16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八十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1-16 22:25:00

      辨宝路线图98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7----聊聊h51860朋友的话题17

 

      h51860朋友的“有力武器”,一块“乌龙砖”  5

 

      第三点,对力量与技术、力量与打法都各是什么关系的认识几乎为零 3

 

      力量与打法是什么关系? 1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打法?我认为:所谓打法,就是在教练指导帮助下,为运动员制定的如何训练、如何发展的技术系统化方向性规划。也是运动员以期籍此最大化获得、集中、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争取实现自己运动事业生命理想,到赛场上去拿分、去赢球的制胜宝典。
      中国有句老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打法,就是运动员事业成功欲望驱动下产生的前瞻性技术战略措施。简单地说,打法----就是运动员为争取赢得比赛而系统准备的打球办法。
      说起来,尽管乒乓球各种技术打法多种多样,非常复杂。但万变归宗,说破天,无论什么打法打来打去最后归结到一起也就是五个字:进攻与防守。为什么就是这五个字?双方比赛,甲想战胜乙,乙同样想战胜甲,都想赢,谁输呀?没人会说:奶奶的,你想打死我?哼,我死给你看!有这样比赛的吗?应该没有。对方想要打死你的时候,这就必然要防守。不防守就得死!对吧?当面对机会球、面对大好进攻机会的时候,谁又会突然温文尔雅,谦和恭让地小心翼翼把球托过去:哼!我才不进攻呐,我就是要防守!有这样的运动员吗?这是神经病!对不对?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防守,都一定是在面临死球威胁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对不对?一定得活着呀!只要活下来,就还有机会,就还存在柳暗花明变被动为主动的机会,返身进攻的机会:奶奶的,你想打死我?哼,我让你死给我看!就是这样,因为比赛双方、每个人都想赢,都不愿输,所以,就都要进攻,还都要防守。
      虽说进攻与防守对于运动员都非常重要,但二者对运动员的意义完全不同。进攻是直奔克敌制胜主题,防守则首先是为了当下活着,以争取后面的可能进攻机会。所以,进攻对于每个运动员永远都是第一性的东西,是死理,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是硬道理”。
      为了赢球,于是,怎样进攻?怎样致胜?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战术与整体技术打法。这里我们应该看到,虽然乒坛上百花齐放,打法众多,但以进攻为核心思想的打法,已成为越来越多现代乒乓球运动员的打法首选,已几乎呈现乒坛全覆盖、全垄断趋势。我们国内目前还坚持保留着一些削球打法,这一方面当然是出于保留传承需要,但另一方面我看主要还是为了对外需要。因为国际乒坛上还活跃着为数不少经验丰富的高龄削球手,我们中国乒乓球还是那条原则----国际上有的我们都要有。要是没有的话,就碰不上,就生疏,就没数,万一哪天什么比赛碰上个难缠的削主儿,手上没数就可能会虚,就可能出麻烦。不然的话,以今天中国乒乓实力现状,削球打法也很可能早成过去时了。防守,天生永远是第二性的东西,当运动员的谁愿意二呢!对不对?再说,削球也并不是最好的防守办法,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最好的防守还是进攻。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你不是要聊力量与打法是什么关系吗?怎么在这里穷侃什么进攻呢?

 

      对呀!正因为是聊力量与打法的关系,当然要确切强调进攻。到赛场上怎么去打这个球、怎么去争取胜利?这是制定任何一种打法的核心思想。既然任何一种打法都是应赢球的思想需要而生,想赢球怎么可能离得开进攻呢?进攻----天生就是任何一种打法的核心技术手段,对吧?所以,不谈进攻,打法就无从谈起,谈打法,就一定要重点谈进攻。
      好,如果我们认同每一种打法的核心思想都是想赢球,那怎么去赢这个球呢?毫无疑问,要赢球的主要技术手段就是要多进攻,这也是死理。那么,运动员在进攻的时候,特别是对于机会球、到位的球、没什么难度的球、在手上的球、算准了的球,在打这些球的时候,是随意温良恭谦让有杀伤力,还是力量越大越有杀伤力呢?是一般杀伤力得分几率大,还是强杀伤力得分的几率更大呢?这应该都是废话,应该是杀伤力越大,得分的机率越大,对吧?所以说,杀伤力杀伤力,要想得到杀伤效果,就必须要有足够实现杀伤的作用力,对不对?这个作用力一定得有量,一定还得有力量,对不对?那么,是不是问题就明显了?力量与打法是不是关系重大?
      当然,进攻,并不一定说就非得是暴打暴冲板板发死力。搓、切、推、挤、挑、撇、撕、带,你任何一板主观上意欲制敌于死地,并在客观上确能主动对敌形成致命威胁的球,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攻。但必须要承认,在所有进攻技术手段中,发力进攻,特别是极致发力进攻,毋庸置疑一定还是最为有效的制敌得分手段,对不对?再说,就算你用搓、切、推、挤、挑、撇、撕、带等其它技术手段进攻,那力量大一点的球,也肯定比力量小一点的球更有威胁、更有杀伤力,这应该不存在疑问吧?
      那么我们想想,力量与打法之间,是不是有着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呢?我想说,这里用“非常重要”一词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远远未及本质。那么,力量与打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些严酷的现实。
    

      (未完)

 

                                                                                                        2013/1/16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九十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1-13 11:31:00

      辨宝路线图97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6----聊聊h51860朋友的话题16

 

      h51860朋友的“有力武器”,一块“乌龙砖”4

 

      第三点,对力量与技术、力量与打法都各是什么关系的认识几乎为零1

 

      “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她力量型(郭跃),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速度型(刘诗雯)或旋转型(李晓霞)甚至防守型(丁宁)”。

 

      对h51860朋友的这段话,我觉得有这样几点是需要问一问的:
      1. 乒乓球项目的技术打法中,有专门的“力量型”打法吗?所谓“力量型”,是独立于“速度型”、“旋转型”、“防守型”之外的一种打法吗!
      2. 除去“力量型(郭跃)”,其它“速度型”、“旋转型”、“防守型”等,都是可以不需要“先天的爆发力条件”就能够打好的打法吗?
      3. 对力量与技术、力量与打法都各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力量在其中有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你h51860朋友有一点点认知吗?

 

      乒乓球项目的类型打法中,有专门的“力量型”?

 

      大家都知道,乒乓球主流打法类型主要有两种,进攻型与防守型。细分下去,进攻型又分别有弧快型、快弧型、颗粒胶快攻型等。防守型方面,过去那种一味死守,只是偶尔进攻的防守型基本上已被淘汰了。现在主要有以守为主辅以进攻、或多或少但一定会有进攻的守攻结合型、和两面不同胶皮性能变化的攻守结合型等等。
      刘诗雯是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的快弧打法,李晓霞是以弧圈为主、结合快攻的弧快打法,丁宁是以粘球为主、辅以进攻的守攻结合打法。h51860朋友分别把她们说成是速度型、旋转型、防守型,这都基本对头,没什么大错。但他说郭跃是什么“力量型”打法,这是不是太雷人了?!
      郭跃,横拍两面反胶,动作舒展、球路大气、拼抢凶狠、上手积极,是女线中少有的、典型的男子化弧快打法。郭跃的球,从风格上论,可以算得上是个 “实力型”,但无论如何也与“力量型”扯不上什么关系呀!
      乒乓球运动是一个技术性、技巧性特别特别强的竞技体育项目。只要你技术掌握好,技术用得巧,你就有可能赢球。而并不是说你力量大、你每一板球都一定很暴力才能赢球,是不是?摆短你也发力?挂半出台你也发力?那球还不都飞了!只是一些机会球、该上手发力的球、加了力这个质量就会更好的球、你想要一击毙敌一板过的球,对这样一些球你才会发力,才会极致发力,对不对?
      除去死守打法,其它任何一种类型打法,想赢球的话都需要进攻,都需要杀伤力,这是死理。但力量因素,一定只是相溶在技术中发挥作用,而决不可能单独单独成为一个“力量型”类型打法。像h51860朋友,仅仅因为郭跃发力好,或是力量大,就把她称为“力量型”,这显然是一个曲解。
      我们强调力量因素的重要性,是说你技术好、打得巧的同时,而且在进攻方面又发力好、力量大,那肯定赢球的机率就更大,是这样一个意思。“力量”怎么能单独成为一个打法类型呢?别说郭跃,就是王励勤、陈屺、张继科,就算他们的击球力量都特强大,这力量也都一定是相溶在他们的进攻技术当中,是一定要通过技术来显示力量的作用,对不对?所以,他们的打法,在技术上可称为弧圈打法、或弧快打法。在风格类型上,他们都可以称为实力型,王励勤是典型的打实力、陈屺比较凶狠、张继科则属于强悍。但总的来说,他们首先还都是以技术立足,技术才是他们实力的根本。力量大,杀伤力强,这只是有效增强他们的技术实力,使得他们的进攻技术因为力量大、杀伤力强,而显得比别人质量更高,更有实力,这才是力量的重要性所在,对不对?仅仅因为一个人发力较好,杀伤力较强,就拿腔拿调的把他她的打法冠之为“力量型”?把增强进攻技术质量的一个元素(尽管是最重要的元素)拿出来单独立项,这是典型的主宾倒置以偏概全。稍懂一点技术与力量是什么关系的人,决不会这么离谱。
      h51860朋友,还特别煞有介事地提出一个什么“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她力量型(郭跃)”,特别强调要把郭跃“培养”成“力量型”?郭跃现在的球,就是被你们培养成的“力量型”吗?郭跃的球力量最大吗?郭跃不是以技术立足,而一直是以力量立足吗?是不是太搞笑了?!

 

      乒乓球技术打法中不可能成立“力量型”打法一说,这是由项目特性所决定的,别说你一个区区什么h51860朋友,你就时光隧道上天入地古今中外搬什么样儿的权威泰斗来也说不通,这是死理。当然,如果h51860朋友“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她力量型(郭跃)”这句话只是在搞笑,那倒无伤大雅,板叟也愿意呵呵呵作陪同乐。而如果h51860朋友真要想单独搞一个什么“力量型”说法,那恐怕你还必须要拿出能证明、证明乒乓球项目也像举重项目一样,“只要力量练到了家,就一定可以所向无敌决战决胜”的确凿理论依据来才行。是这道理吧?
      (未完)

 

                                                                                                                    2013/1/13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九十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1-13 11:33:00

      辨宝路线图97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6----聊聊h51860朋友的话题16

 

      h51860朋友的“有力武器”,一块“乌龙砖”4

 

      第三点,对力量与技术、力量与打法都各是什么关系的认识几乎为零1

 

      “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她力量型(郭跃),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速度型(刘诗雯)或旋转型(李晓霞)甚至防守型(丁宁)”。

 

      对h51860朋友的这段话,我觉得有这样几点是需要问一问的:
      1. 乒乓球项目的技术打法中,有专门的“力量型”打法吗?所谓“力量型”,是独立于“速度型”、“旋转型”、“防守型”之外的一种打法吗!
      2. 除去“力量型(郭跃)”,其它“速度型”、“旋转型”、“防守型”等,都是可以不需要“先天的爆发力条件”就能够打好的打法吗?
      3. 对力量与技术、力量与打法都各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力量在其中有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你h51860朋友有一点点认知吗?

 

      乒乓球项目的类型打法中,有专门的“力量型”?

 

      大家都知道,乒乓球主流打法类型主要有两种,进攻型与防守型。细分下去,进攻型又分别有弧快型、快弧型、颗粒胶快攻型等。防守型方面,过去那种一味死守,只是偶尔进攻的防守型基本上已被淘汰了。现在主要有以守为主辅以进攻、或多或少但一定会有进攻的守攻结合型、和两面不同胶皮性能变化的攻守结合型等等。
      刘诗雯是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的快弧打法,李晓霞是以弧圈为主、结合快攻的弧快打法,丁宁是以粘球为主、辅以进攻的守攻结合打法。h51860朋友分别把她们说成是速度型、旋转型、防守型,这都基本对头,没什么大错。但他说郭跃是什么“力量型”打法,这是不是太雷人了?!
      郭跃,横拍两面反胶,动作舒展、球路大气、拼抢凶狠、上手积极,是女线中少有的、典型的男子化弧快打法。郭跃的球,从风格上论,可以算得上是个 “实力型”,但无论如何也与“力量型”扯不上什么关系呀!
      乒乓球运动是一个技术性、技巧性特别特别强的竞技体育项目。只要你技术掌握好,技术用得巧,你就有可能赢球。而并不是说你力量大、你每一板球都一定很暴力才能赢球,是不是?摆短你也发力?挂半出台你也发力?那球还不都飞了!只是一些机会球、该上手发力的球、加了力这个质量就会更好的球、你想要一击毙敌一板过的球,对这样一些球你才会发力,才会极致发力,对不对?
      除去死守打法,其它任何一种类型打法,想赢球的话都需要进攻,都需要杀伤力,这是死理。但力量因素,一定只是相溶在技术中发挥作用,而决不可能单独单独成为一个“力量型”类型打法。像h51860朋友,仅仅因为郭跃发力好,或是力量大,就把她称为“力量型”,这显然是一个曲解。
      我们强调力量因素的重要性,是说你技术好、打得巧的同时,而且在进攻方面又发力好、力量大,那肯定赢球的机率就更大,是这样一个意思。“力量”怎么能单独成为一个打法类型呢?别说郭跃,就是王励勤、陈屺、张继科,就算他们的击球力量都特强大,这力量也都一定是相溶在他们的进攻技术当中,是一定要通过技术来显示力量的作用,对不对?所以,他们的打法,在技术上可称为弧圈打法、或弧快打法。在风格类型上,他们都可以称为实力型,王励勤是典型的打实力、陈屺比较凶狠、张继科则属于强悍。但总的来说,他们首先还都是以技术立足,技术才是他们实力的根本。力量大,杀伤力强,这只是有效增强他们的技术实力,使得他们的进攻技术因为力量大、杀伤力强,而显得比别人质量更高,更有实力,这才是力量的重要性所在,对不对?仅仅因为一个人发力较好,杀伤力较强,就拿腔拿调的把他她的打法冠之为“力量型”?把增强进攻技术质量的一个元素(尽管是最重要的元素)拿出来单独立项,这是典型的主宾倒置以偏概全。稍懂一点技术与力量是什么关系的人,决不会这么离谱。
      h51860朋友,还特别煞有介事地提出一个什么“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她力量型(郭跃)”,特别强调要把郭跃“培养”成“力量型”?郭跃现在的球,就是被你们培养成的“力量型”吗?郭跃的球力量最大吗?郭跃不是以技术立足,而一直是以力量立足吗?是不是太搞笑了?!

 

      乒乓球技术打法中不可能成立“力量型”打法一说,这是由项目特性所决定的,别说你一个区区什么h51860朋友,你就时光隧道上天入地古今中外搬什么样儿的权威泰斗来也说不通,这是死理。当然,如果h51860朋友“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她力量型(郭跃)”这句话只是在搞笑,那倒无伤大雅,板叟也愿意呵呵呵作陪同乐。而如果h51860朋友真要想单独搞一个什么“力量型”说法,那恐怕你还必须要拿出能证明、证明乒乓球项目也像举重项目一样,“只要力量练到了家,就一定可以所向无敌决战决胜”的确凿理论依据来才行。是这道理吧?
      (未完)

 

                                                                                                                    2013/1/13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九十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血の承诺 2013-1-22 15:38:00
啥啊 这是 难道我研究这么久都是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1-20 15:10:00

      辨宝路线图99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8----聊聊h51860朋友的话题18

 

      h51860朋友的“有力武器”,一块“乌龙砖”  6

 

      第三点,对力量与技术、力量与打法都各是什么关系的认识几乎为零 3

 

      力量与打法是什么关系? 2

 

      我们再来看看这样几个严酷的现实。在乒坛顶尖层----

 

      一、直板正胶小快灵打法,是中国乒乓打出一片江山,奠定中国乒乓王国世纪辉煌的至尊荣耀打法。可今天呢?在国家队还找得到直拍正胶运动员吗?各省级队加在一起还能找到有几名直拍正胶运动员吗?全中国各级体校加在一起还能找到有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比例的直拍正胶小运动员吗?找不到吧?为什么?为什么当初像成吉思汗那么强悍霸道的一个快速凶狠打法,今天会几乎销声匿迹,几乎都可以考虑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呢?其中虽然原因众多,但杀伤力有限、常常被动无奈,无疑是最大问题,对吧?这不是我板叟要判它的极刑,在竞争中,没有杀伤力就没有生命力,这是竞争法则所致。也许,从物以稀为贵方面遐想一下,说不定过个几十年风水轮流转,国外都看不到正胶打法了,那时这一中国国粹非遗直板正胶打法又可能人无我有出奇制胜所向披靡再续辉煌也难说一定。但是,它在今天的赛场上没办法生存,所以它被今天绝大多数的运动员无情摒弃,濒临消亡,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吧?

 

      二、再来看削球打法,西多拿世界冠军,那是在中国直拍正胶打法崛起之前,是海绵胶皮覆盖物发明、兴起之初。西多之后,六七十多年了,还有谁拿过世界三大赛任何一个冠军?削球很好看,一拉一削一快一慢来来回回特具观赏性。但是,到了顶尖层次,到了顶尖赛事,到了一攻一守顶尖运动员的较劲比拼,那个结果,就好像中了邪符恶咒,就像被法律规定死了,束手被擒俯首称臣的就总是削球方。其中虽然原因众多,或许就像一些所谓“专业教练”所说的是因为他们这些打削球的运动员本身“没有先天的爆发力条件”?也或许就是因为庄则栋郄恩庭郭跃华江嘉良孔令辉刘国梁王励勤马琳王皓张继科,还有老瓦佩尔森施拉格刘南奎柳承敏这样一些“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运动员没有去打削球打法,因而使得削球打法没能获得顶尖优秀的运动员资源,所以削球打法才不能世界问鼎摘桂?无论怎么说,削球为主的打法总是不能称霸乒坛,选择削球打法的运动员微乎其微十难有一,这也是一个铁的事实。为什么?多的不说,没有杀伤力绝对是第一原因。像白俄罗斯那个男削球手削的那么死转,像朱世赫削得那么稳健,还又攻得那么好,又能怎样?没有杀伤力,就只能总在红花边儿上绿着!

 

      三、再来看直拍反胶快弧、弧快打法,自从郄恩庭直拍正胶改直拍反胶喜获世锦赛男单冠军以后,国内就渐渐兴起直拍反胶打法。可到了今天,在中国这样一个一向以拿筷子自诩的直拍王国,为什么选择直拍反胶打法的运动员倒越来越少了呢?难道现今中国绝大多数教练员运动员都见利忘义数典忘祖串通密谋弃直拥横叛华投欧聚众反水了?不是这个问题。这里面主要就是一个杀伤力问题,直拍的力量不及横拍大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有一次电视转播的比赛,马琳把自己手里的直拍换成横握来打机会高球,为什么?他就是想加大力量一板过,不让这球再回来,对吧?请相信,我肯定不会在这里胡说什么直拍反胶打法也会怎么样怎么样。但是,选择直拍打法的运动员越来越少,中国乒协也不再坚持规定团体赛必须上一名直拍打法的运动员,从最基层到最高层到处都一样横拍N多倍超过直拍,这些现象是不是都发出了同一个严峻的信号----直拍的生存空间已岌岌可危?!

 

      睁眼看看当下世界乒坛、中国乒坛,有哪种杀伤力不够强的技术打法还能笑傲江湖?

 

      h51860 朋友还特别聪明地说什么“刁转的技术风格可制约力量型的选手”,“最近的乒超联赛,郝帅战胜张继科就是明证”。郝帅的球刁,张继科的球就不刁?郝帅的球转,张继科的球就不转?国家队这些好手天天在一起,彼此那么熟悉,一般比赛一般状态下谁赢谁都完全正常本不足为奇,是不是?张继科刚拿大满贯,进攻型选手打的就是一个兴奋,处于大赛后的疲惫状态休整期输点球,这有什么可以大做文章的!你h51860 朋友为了卖弄一个只有在业余乒乓低档次才有市场的“这打法可以制约那打法”的无稽之谈,竟然抓住张继科输的这么一场球来说事,是不是太小儿科了!在当今乒坛,不管你什么运动员,不管你什么技术打法,打到顶尖层,凭的一定就是综合实力。只要功夫到了,只要实力到了,任你什么这打法那打法,通通都要把你打得满地找球一点都没办法!还什么“刁转的技术风格可制约力量型的选手”?就拉倒吧!马琳的球刁不刁?马琳的球转不转?他为什么就是拿不下大满贯?虽然说他有错失机会,还可能有其它这原那因,但绝对杀伤力稍弱,这不能不承认是一个主要原因。不错,郝帅的球确实也非常好,尽管你说他“刁转的技术风格可制约力量型的选手”,现在连张继科都能“制约”下来。可这么多年了,他为什么连一个大赛冠军也拿不下来?他不也主要就是欠缺强杀伤力,因而铸成了一个即将永远的“郝帅之痛”吗?再回过头看,张继科这么年轻,连郝帅都能把他给“制约”了的这么一个人,他却能眨巴眨巴眼的功夫就把马琳王皓王励勤也包括郝帅等许多许多乒乓球运动员拼熬多年企盼一生都无法企及的大满贯就给这么轻而易举的收在囊中了。他凭的什么?凭的就是综合能力再加上强杀伤力构成的超常实力。

 

      竞技乒乓球运动的要义在哪里?就在于竞争二字。如何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保障自身的生存,去夺取渴望得到的胜利?最主要的就是杀伤力。既然任何一种打法都是应赢球的欲望而生,那么,杀伤力当然就是打法的生存之道,王者之道,这也是一个不浴血的丛林法则。竞技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到满台已几乎没有发力盲点的今天,任何一种防守打法的空间都已经被缩小再缩小、挤压再挤压,已经到了一个穷极殆尽的生存尽头。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说明什么?就说明:有杀伤力的打法就有生命力,没有杀伤力的打法就没有生命力。所以板叟认为:对于任何一种技术打法,杀伤力就是生命力。杀伤力越大,这个生命力就越强。
      杀伤力的主要构成是什么?是力量。从这一实际意义出发,力量与打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不就很清楚了吗?力量就是打法的生存支柱。力量与打法的关系,当然就是一种生命力的关系。

 

      对力量与打法的关系完全零认知,任嘛不懂,就敢出来终端什么“刁转的技术风格可制约力量型的选手”。老天爷!这还真应了那句老话:真无知者真无畏!

 

      另外,在接下来的第100期、第101期都是具有里程意义的大期时。板叟特别决定用这两期来聊聊与科学发力认知更直接、更有意义的云老四话题:“飞机上发射导弹,走你!”。对于本第99期未尽的探讨,还有与h51860朋友对一些大事非分歧点的探讨,都将于第102期或之后紧接着继续进行,欢迎关注,欢迎参与!
      特此敬告!

 

                                                                                                                 2013/1/20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九十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6 15:19:3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1-7 09:09:00

      辨宝路线图95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4----聊聊h51860朋友的话题14

 

      h51860朋友的“有力武器”,一块“乌龙砖” 2

 

      h51860朋友“这两个论点正是驳斥板叟认为中国乒坛女线绝大多数运动员正手发力有问题的有力武器”的第二个武器----“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她力量型(郭跃),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速度型(刘诗雯)或旋转型(李晓霞)甚至防守型(丁宁)。当然这是在她们小时候培养,而不是现在”。

 

      这一段话,被h51860朋友在交流中反复使用了五、六次,这大概是h51860朋友对付板叟最最得意的“有力武器”了。其实,h51860朋友根本就自毁不觉,他最最自鸣得意的这一“有力武器”,其实是他自摆乌龙,给自己造了一块砸脚的大板儿砖。恰恰把他肚子里几斤几两的专业及发力认知,都悉数晒在了光天化日之下了。从他自吹自擂的这一“有力武器”里,我们可以看到
      1. h51860朋友口口声声这个“有先天的爆发力条件”,那个“没有先天的爆发力条件”。但究竟怎么看待运动员小时候与爆发力的关系,他的认知一片混沌。
      2. h51860朋友对于基础期的小孩,首先以其有没有“爆发力条件”来分类定型。这暴露出他并不知道乒乓球运动员小时候最最需要的是什么,带小孩的指导思想明显混乱失序。
      3. h51860朋友对力量与技术、力量与打法之间关系的认识几乎为零。

 

      第一点,运动员小时候就能定论有没有“爆发力条件”?

      照h51860朋友的说法,“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速度型(刘诗雯)或旋转型(李晓霞)甚至防守型(丁宁)”。难道,速度型打法、旋转型打法、防守型打法,这都是可以不需要“先天的爆发力条件”的打法吗?

 

      h51860朋友“先天的爆发力条件”是指什么?如果是指一个人的先天体能条件,这些优秀运动员都没有先天体能条件吗?她们的先天体能条件都比较差吗?就算刘诗雯个头儿长不高,这都被你们教练从小就看出来了?那李晓霞、丁宁的个头儿呢?你们教练怎么就看走眼了呢?如果你h51860朋友说她们体能条件较差的意思不是指个头,而是指体质。那么,板叟都问你h51860朋友好几次了,你也根本都回答不出她们的先天条件到底具体差在哪个方面。专业教练就可以像你这样毫无依据随意论断人家小孩吗?这算什么?我是不是可以怀疑:这会不会就是打着个“专业教练”的旗号,就是在糊弄小孩,糊弄老百姓呢?
      先天体能条件,再加上后天获得的专业技术以及发力能力,这是乒乓球运动任何一种技术打法的运动员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条件。现代竞技乒乓球赛场上,哪一种打法可以不需要进攻、可以放弃进攻?哪一种打法可以不需要突然启动、不需要随时突然转换、调整?这些都绝对需要体能条件、爆发力条件,对不 对?
h51860朋友你竟然会说什么“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速度型(刘诗雯)或旋转型(李晓霞)甚至防守型(丁宁)”,难道刘诗雯、李晓霞、丁宁等人的打法,都是不需要“先天的爆发力条件”的打法吗?没有一个很好的先天体能条件,她们能打进国家队一线、能成为国际女乒顶尖高手吗?

 

      对于打乒乓球,先天条件确实至关重要。但对于发力来说,条件是条件,爆发力是爆发力,爆发力条件并不等于就是爆发力。能不能产生好的爆发力,还必须要依靠有正确的发力方法和爆发力方法。打个比喻,爆发力条件像灯管,爆发力像灯光。但灯管是灯管,灯光是灯光。要灯管发出灯光,你得给电呀,而且你还得给足电压,对不对?像节能灯,你还一定得开到一段相当的时间,灯光才会越来越亮,直至亮到它的最大值,对不对?小孩刚学球,你才刚开始教人家打球,人家还没来得及长成器、练成器,人家的爆发力潜能,根本就还没来得及展现出来,你就按照小孩这时候弱小的体能及发力状况,就判决她们“没有先天的爆发力条件”?你这教练也太强大了吧!这么早就给人家小孩定性,这虽然谈不上草菅人命,但也太不拿人家小孩的发力技术空间、太不拿人家的运动生命当一回事了吧!

 

      1. 中国乒乓球专业教练都是这么带小孩的?
      2. 或者只有你h51860朋友一个专业教练是这么带小孩的?
      3. 或者你h51860朋友自己也根本就不是这样带小孩的。你之所以抛出这个将小孩按“有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来分类定型培养的说法,也就是为了编造出一个“有力武器”来驳斥、来吓唬板叟,是不是这样?

 

      h51860朋友你可千万别怪板叟胡说乱猜。你在运动员小时候,就以有没有“先天的爆发力条件”来给他她们分类定型,你这种做法太可怕了!一定会给小孩的将来埋下可以预见的隐患。
      (未完)

 

                                                                                                                       2013/1/7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九十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1-10 09:09:00

      辨宝路线图96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5----聊聊h51860朋友的话题15

 

      h51860朋友的“有力武器”,一块“乌龙砖”3

 

      第二点,带小孩的指导思想混乱失序

 

       h51860朋友说:“在甄选小孩的时候及平时训练的观察中,教练员就已经心中有数了。谁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她力量型(郭跃),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速度型(刘诗雯)或旋转型(李晓霞)甚至防守型(丁宁)。这幺浅显的道理你都看不透,你就別在這談發力求。其实不可探讨的问题恰恰是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运动员,你还要执意去练发力。是费力不讨好之事”。
      “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她力量型(郭跃),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速度型(刘诗雯)或旋转型(李晓霞)甚至防守型(丁宁)。当然这是在她们小时候培养,而不是现在”。

 

      乍一看:哎呀妈呀!这教练太有水平了!对小孩的工作做得这么细致,因材施教,有条有理。可是,真要对乒乓球育才有点了解的话,这样的教练能让你瞠目大愕:哎呀妈呀!咋这样呢?

 

      “小时候”?什么概念?大家都知道,这是乒乓球运动员最为重要的基础期。
      一棵树能不能长成材,能成多大的材?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苗期的培护打理,对不对?一个乒乓球运动员能不能成材,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这当然首先天资是前提,但他她在乒乓之路上能走多远?这里最为关键的一点也同样是在基础期,就像人们常说的“第一口奶”最重要,对不对?这个“第一口奶”的喂养,那就看教练的。
      都知道,对于小孩学球,懂业务、有素质的教练也可以说一定都是有教无类,打、拉、推、搓,以及步法等各项基本功都决不偏废,一样一样都会扎扎实实的教给你。只是在小孩对必须要掌握的各项基本功都基本掌握到了,在这逐渐成长期间,不同的小孩在天资方面各自显现出不同优势特长的时候,教练才会因势利导,才会依据他她那方面所凸显出来的天资优势,针对性地给与刻意雕凿,给与特别打造,在这时才会给不同先天优势的人作出不同打法的定向塑型,对不对?
      可是,h51860朋友却说:“在甄选小孩的时候及平时训练的观察中,教练员就已经心中有数了。谁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她力量型(郭跃),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就培养速度型(刘诗雯)或旋转型(李晓霞)甚至防守型(丁宁)”。事实上,除去削球打法之外,h51860朋友这里所谓的什么“力量型”、“速度型”、旋转型”,还有丁宁的“防守型”等等各种打法,一定都是在小孩把各项基本技术、动作都掌握到了,逐渐向运动员过渡成形之时,才可能会去考虑这一定型定向的事,对不对?可h51860朋友却偏要特别强调“当然这是在她们小时候培养”。h51860朋友你自己说说,你这还有点儿乒乓球专业教练的业务常识吗?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乒乓前辈们就对培养乒乓球运动员提出了“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没有明显漏洞”这样一个十四字方针。对于这样一个生产、培养乒乓后备人才的科学指导方针,如果你确实是一名现代乒乓球专业教练,h51860朋友
      1. 你不可能不知道这十四个字吧?
      2. 你应该知道“技术全面”是对每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最基本的要求吧?
      3. 你应该知道首先一定要做到“技术全面”,尔后才可能设想谋求“特长突出”,是不是?首先一定要学会怎样打球,尔后才可能谈得上怎样去把球打好,对吧?
      4. 你“技术全面”的基本功底子都还没来得及给小孩扎实打好,就先急着给人家小孩定型偏科。你这样教出来的小孩,他她们将来还怎么可能做到“没有明显漏洞”呢?会不会将来“到处都有漏洞”呢?

 

      “技术全面”这样一个必须要在“小时候”完成的基础底子都还没夯实打好,你就敢先给小孩定型?先给小孩偏科?就再也不做你所谓的那个“硬要拉牛上树”的“费力不讨好之事”,再也不给被你判决为“没有先天的爆发力条件”的小孩在发力方面任何帮助?像h51860朋友你这样一个专业认知,你这样一个职业态度,稍微了解一点乒乓球的人,谁敢把小孩交给你!
      (未完)

 

                                                                                                                 2013/1/10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九十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均 2013-1-10 11:44:00
如果能再分析得深入一些,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