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767436778 2012-11-22 23:34:00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nbuzhao 2012-11-23 03:29:00

也许吴敬平说的存在逻辑上的不全面不准确,但是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们应该要学习专业的长处,对于不很准确的地方知道就行了,过多的争论对自己无益。

 

另外就是h1860所说的,乒乓球有很多要素,发力只是其中的一项,而且根据德瑞克日记里所说的,在初期最好不要发力,而是动作正确全面流畅为主,业余的即使到一定阶段也要以稳定性为主,而不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大力拼杀。业余的主要问题是练习不全面不流畅,比赛中很多球不会应对措施,或者回球非常匆忙没准备好,而非力量不够极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2-11-22 23:41:00

      辨宝路线图86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5----聊聊h51860朋友的话题5

 

      h51860朋友不用急,慢慢聊。

 

      h51860朋友说:中国乒坛女线绝大多数运动员正手普遍发力没有问题。请看看他的这一论断:

 

      中国乒坛女线绝大多数运动员正手普遍发力没有问题,大家看看国家队有多少人是爆发力特强的,很少。男线就张继科、王励勤;女线就郭跃和郭焱。他们为什么比其它人强,是他(她)的启蒙阶段、提高阶段、攀登阶段、国家队教练技高一筹吗?非也,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不能培养出下一个男线的章继科、黄励勤;女线的李跃、李焱?因为人的爆发力素质是有个性差异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庸者(不管你怎么练都很难达到张继科、王励勤、郭跃和郭焱的高度),只有少数人才有爆发力特强的素质。这就是“个人特点”(天生爆发力特强)。

 

      从h51860朋友的这个表述里,我们看到:
      1. 他也承认国家队女线确实存在正手普遍发力不好这一事实。
      2. 但他否认女线正手普遍发力不好的原因是动作问题。他认为女线正手普遍发力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庸者”。
      3. 我理解,他这个“大多数人都是平庸者”的意思就是:是她们自己这方面的条件“平庸”,所以她们发力不好。
      4. 他特别强调:“只有少数人才有爆发力特强的素质”。而属于“大多数”的运动员,“天生”“都是平庸者”,天生这方面条件差。所以,无论“启蒙阶段、提高阶段、攀登阶段”,“不管你怎么练都很难达到张继科、王励勤、郭跃和郭焱的高度”。
      5. 因此,当然的教练只是教技术,教练不可能改变运动员本身的天生条件。
      6. 因此,虽然他也认同中国乒坛存在女线正手普遍发力不好的事实,但他否认是因为教练没有把发力动作教好。他认为其中根本没有教练的任何问题,全都是运动员自己的原因,是运动员自己的天资问题。
      7. 因为发力方面是运动员自己先天条件决定了的事,所以,“大多数……平庸者”发力不好是属正常现象。
      8. 因为这不是动作的问题,而是因为她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者”的天资。运动员的天资是不可逆转的,这不在教练的职责范围,所以也就不存在教练的问题。据此,h51860朋友论定:中国乒坛女线绝大多数运动员正手普遍发力没有问题。

 

      h51860朋友的这一论断表述,首先给了板叟一个强烈感受:h51860朋友因为急于想撇清教练在运动员正手普遍发力不好问题中的责任,急于把问题全都归到运动员自己头上,甚至都急得说出这样的话了:
      “男线就张继科、王励勤;女线就郭跃和郭焱。他们为什么比其它人强,是他(她)的启蒙阶段、提高阶段、攀登阶段、国家队教练技高一筹吗?非也,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不能培养出下一个男线的章继科、黄励勤;女线的李跃、李焱”?
      h51860朋友这话显然不事实。带出了世界冠军的教练还不算是技高一筹的教练?世界冠军的教练,对这些世界冠军的发力技术没有帮助,没有给与过有用的发力指导?动作好,就能够充分发力。动作不好,你天生条件再怎么好也不能够充分发力。对不对?这些世界冠军从娘胎里就带来了乒乓球项目的发力击球技术动作?非也(我也学一句拽拽)!一定要承认,带出了世界冠军的教练,一定都有一些比一般教练技高一筹的宝贵东东,对这些冠军运动员的崛起起到了相当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主要的帮助作用。当然首先要肯定,个人的先天条件是前提,但一定还得遇上个好教练才更是成才的关键。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一块好料,必须还要仰仗巧夺天工的精细雕凿,而后才可能惊人艳世,风华尽显,是不是?
      h51860朋友既然懂得运动员的先天有优秀与平庸之差,无疑也应该知道教练员的先天也有优秀与平庸之别,是不是?可为什么要在这里断然否认教出世界冠军的教练的优秀点,非要说他她们并非比一般教练“技高一筹”呢?我们都知道,带出了世界冠军的教练一定是极少数,没带出过世界冠军的教练一定占大多数。如果带出了世界冠军的“极少数”教练还不算技高一筹,难道说,没带出过世界冠军的“大多数”教练才真正是技高一筹吗?
      我知道h51860朋友是专业教练,但我不知道h51860朋友是否带出过世界冠军。可是,无论h51860朋友是否带出过世界冠军,他说的这话肯定是一个失误。我猜测,否认少数优秀冠军教练的优秀点,这绝非h51860朋友的本意。而只是因为他急于想驳倒板叟、急于想把教练在中国乒坛女线正手普遍发力不好这一问题中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急于想完全否认这里面实实在在存在有动作问题。因为,把动作原因撇得干干净净了,女线正手普遍发力的不好就与教练没有关系,这个发力不好就名正言顺的全都是运动员自己的事了,板叟的“腰问”也就不存在事实依据了,釜底断薪,板叟就得缄口趴倒负罪认栽了。所以h51860朋友才急不择言,顾此失彼,才产生出了这样一个原本不该有的低级失误。

 

      从真诚探讨出发,我不会把这当成是h51860朋友的真实发力认知来驳斥,不会把这作为一个问题来展开海聊,我会忽略不计。如果h51860朋友的人缘、运气够的话,我觉得相关优秀教练们也能考虑h51860朋友彼时的急切心态,同样也能对此忽略不计。我现在把这个事提出来,目的就是想提请h51860朋友,是不是需要注意一下自己的情绪呢?探讨问题时平心静气,坚决以事实、客观为前提来督导自己。这样才可能进行比较理想的有效探讨,或者才可能有利于你h51860朋友举出更好、更强有力的论据来驳斥板叟,是不是这样呢?所以,我特此友情提醒h51860朋友:不着急,慢慢聊。

 

      下面板叟将进入正题,我们来共同探讨----
      h51860朋友的“因为人的爆发力素质是有个性差异的”,与“不管你怎么练都很难达到张继科、王励勤、郭跃和郭焱的高度”这一观点,是不是偷换了主题概念?

 

                                                                                                              2012/11/22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八十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1-26 15:17:00

      辨宝路线图100  里程篇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19----云老四话题  “飞机上发射导弹  走你!” 1

 

      发力击球动作两步走

 

      “转腰虽然加大了挥臂的半径,但俺到是觉得转腰可以为手臂提供更大的初速度,就像在高速飞行战斗机上发射导弹,导弹可以更快达到最高速”。

 

      这是云老四朋友,在看了我和风雨欲来朋友关于转腰加大了挥臂半径问题交流后所说的一段话。我觉得,他这个表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如何科学认知发力的问题。所以,我当时就决定要把《辨宝路线图》第100期这个值得纪念的大期时拿出来,特别聊一下云老四朋友这段话带来的话题:飞机上发射导弹,走你!

 

      在聊这个话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解析一下与我们要聊的话题直接相关的、所谓“转腰”字面下的本来事实。
      所谓“转腰”,是一种民间口头式的会意表述,并不是生理科学层面人体发力的确切解读。在前面辨宝路线图中我已多次阐述过,这个“转腰”,实际上是在前面整个身体已经转动基础上的上体继续转动。这个上体继续转动,在每一个后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大发力击球动作中都会出现两次。
      1. 第一次上体继续转动,出现在整个这一发力击球动作的前半部分,在往后下方引拍的时候。这一次的上体继续转动,并不是直接为了加大发力。而只是沿循双腿交换支撑重心,身体往后下方转动的轨迹继续转动。这一上体继续转动的目的,只是要加大身体的转动幅度。因为,加大了身体的转动幅度,实际上就扩大了挥臂的半径,也就为后面的加速发力击球扩大了加速距离,创造了更好的加速条件。
      2. 第二次上体继续转动,出现在整个这一发力击球动作的后半部分,是在引拍完成后折返迎球的时候。这一次虽然也是上体继续转动,但与第一次不一样。因为这次是利用前半部分向后引拍动作,后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包括上体继续转动所共同创造的加速条件,来实施加大发力击球。所以,这个沿循身体折返迎球转动轨迹的第二次上体继续转动,是一次上体再加速继续转动,直接就是加大发力。

 

      通过这一解析,我们可以知道----
      1. “转体”与所谓“转腰”是两个概念:“转体”是指整个儿身体的转动,所谓“转腰”是指这一转动身体后期的上体沿循前轨迹继续转动。
      2. 引拍时身体向后下方转动的目的,是为此次加大发力击球扩大加速距离,创造加速条件。
      3. 沿循整个儿身体向后下方转动的轨迹,并与之无痕衔接的上体继续转动,也就是所谓“转腰”,是为了再扩大这一段加速距离,以创造更好的加速条件。
      4. 引拍结束,利用引拍时向后下方“转体”、所谓“转腰”所创造的加速条件,转动身体加速折返迎球,
      5. 转动身体折返迎球,在转动转移身体重心所产生的动能基础上,无痕衔接上体再加速继续转动(也就是所谓的‘转腰’)。
      6. 在这一上体再加速继续转动的势能上,展开并挥动执拍手臂,划出一个尽可能大的半径加速迎球(这就是所谓的‘以腰控臂’、‘腰上发力’)。
      7. 由于增加了上体继续转动(所谓‘转腰)所扩大的这一段加速距离,所以这个加速条件就更优越了。
      8. 由于增加了上体再加速继续转动(所谓‘以腰控臂‘、’腰上发力)这一个加速度,所以,整个儿这一半径挥臂击球所发出的力量当然就更大、更有杀伤力了!

 

      风雨欲来朋友说的“我以为转腰的目的,为的是最大限度让胳膊轮开来,横向朝击球方向使劲”,这个“为的是最大限度让胳膊轮开来”,就是指引拍时上体继续转动(也就是所谓的‘转腰‘),是在为后面的挥臂发力创造更大的加速距离。
      云老四朋友说的“转腰虽然加大了挥臂的半径,但俺到是觉得转腰可以为手臂提供更大的初速度,就像在高速飞行战斗机上发射导弹,导弹可以更快达到最高速”,这个“就像在高速飞行战斗机上发射导弹”,就是指在折返迎球加速转动转移身体重心的势能上,上体再加速继续转动,这实际上就是在已经形成的速度基础上再加码继续加速。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肯定比巨人更高一样,这个速度肯定更快,这个动能发力肯定更大。
      风雨欲来朋友的“我认为”,和云老四朋友的“俺到是觉得”并不矛盾。一个重点体会到的是这一发力击球动作前半部分的上体继续转动,一个重点体会到的是这一发力击球动作后半部分的上体再加速继续转动。他们二人的“我认为”、“俺到是觉得”两个体会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努力扩大加速距离并积极利用加速距离的、既完整又完美的的发力体会,是不是这样?

 

      我为什么一看到云老四朋友的飞机上发射导弹论,立即就说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好的问题?就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一个真实反映后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这一极致发力击球动作的科学发力因素认知。特别可贵的是,这是他们自己的真实感觉,而并不是拾人牙秽、从茶楼酒肆后门边捡来的些个赝体会。

 

                                                                                                        2013/1/26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一百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庄周迷蝶 2013-1-27 15:34:00
都是些拾人牙慧,捡来的赝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enyuanli6 2013-1-29 14:48:00
不好,不要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enyuanli6 2013-1-29 14:48:00
说实话,对楼主的观点实在不敢恭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心旷神怡987 2013-1-29 13:48: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烧过斯蒂卡枫木7、玫瑰7、黑檀7、dynapower wood;cl、clcc\\班达cl 阿瓦拉P700;NP777,班达eg, 现有斯蒂卡cl-cr qq:120198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1-29 10:43:00

      辨宝路线图101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20----云老四话题  “飞机上发射导弹  走你!”

 

      发力击球动作的真面目----累进加速

 

      “转腰虽然加大了挥臂的半径,但俺到是觉得转腰可以为手臂提供更大的初速度,就像在高速飞行战斗机上发射导弹,导弹可以更快达到最高速”。云老四朋友这段话,其中很好的体现了一个发力认知点,我把它称作:累进加速。
      辨宝路线图第100期里我已经说过:“这个‘就像在高速飞行战斗机上发射导弹’,就是指在引拍结束折返迎球加速转动转移身体重心的势能上,上体再加速继续转动,这实际上就是在已经形成的速度基础上再加码继续加速”,这就是累进加速。
      转动身体,紧接着无痕衔接再加速继续转动上体,而后又在这基础上再加速挥动手臂,这就形成了加速,加速,再加速。这样节节加速,不断加速,这就把人体全部肌肉做功的动能都协调依序积累递进到执拍手这个最终作用端击球作用。当然这个最后击球时的作用力,用到的就是全身的力量,也就是最大力量。这就是累进加速的作用,
      如果没有前面的转动身体,或者没有无痕衔接再加速继续转动上体,击球的时候光知道用手臂发力,这个动能、这个击球作用力量是不可能大得了的,或者说一定是有限的,对不对?“飞机上发射导弹”,体现的就是累进加速的一个作用点,对吧?

 

      但是,云老四朋友“转腰可以为手臂提供更大的初速度”这句话里还有一个小问题,
      1. 手臂“可以更快达到最高速”,就是从“转腰”这里得到了“初速度”吗?
      2. 换个问法:这一发力击球的动作,是从所谓“转腰”开始的吗?

 

      云老四朋友把高速飞行的飞机比作“转腰”,但又说“转腰”是“为手臂提供了更大的初速度”。那么,这个“转腰”究竟是处于高速还是初速呢?从我们人体生理情况看,显然这个“转腰”并不是初速度。我们的腰,上有胸背,下有臀胯,上下都被夹着,它怎么可能转得动自己呢?再说,腰上就那么几两肉,哪条腿的肌肉都比它高出N多倍,腰怎么可能具有把整个人体都转动起来的巨大做功动能呢?除了犯抽搐,其它任何正常情况下,只有上体动,或者下体动,我们的腰才可能会转动,对不对?当然这个“转腰”也就不可能是初速度。这一发力击球动作,也决不是从这个所谓“转腰”开始启动的。对不对?
      当然,我这样问,并不是因为云老四朋友把高速飞行的飞机比作“转腰”,就抓住这句话抠字眼,要来追究应该把这个“转腰”说成高速正确,还是说成低速正确?没这个意思,更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这个“转腰”在这里无论是高速还是初速,总之是已经有了速度,这是事实。之所以要确认这个问题,是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更准确的认知体现在这里的累进加速过程,这才是问题的出发点所在。

 

      这里,我们再来参考一下云老四朋友说的“高速飞行战斗机上发射导弹”这句话。这个飞机的“高速”是哪来的呢?它最初一定是从地面上由动能启动,然后有初速,加速滑行,加速升空,再又不断加速才形成的高速,对吧?同样,
      1. 我们可以确认,这个“转腰”决不是起动点,也不是初速。
      2. 说明这个起动点、以及初速一定是发生在“转腰”之前。
      3. 正因为这个“转腰”的前面有速度基础,为这个“转腰”提供了加速势能。所以,这个“转腰”、这个上体再加速继续转动,就又发展生成了一个更快的速度势能。
      4. 这个“转腰”,既承继了前面初速的势能,又融进了自身加速生成的动能,从而使得这一动能得到累进、扩大。但是,由于这个“腰”本身并不是击球的作用端,击球的作用端是执拍的手。所以,这个“转腰”又必然地把自己承继过来并发展扩大的加速势能,继续向执拍手作用端递进。
      5. 得到这样一个“转腰”的加速势能作为自己的起点,接下来递进加速的执拍手挥臂击球,就获得了一个最理想的加速条件,当然这个挥臂的速度就更快,这个力量就更大。也就如云老四朋友所说的“就像在高速飞行战斗机上发射导弹,导弹可以更快达到最高速”。
      6. 这中间,这个“转腰”、这个上体再加速继续转动,究竟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实事求是,所谓“转腰”在这一发力击球动作过程中,确实是起到了承接加速、继续加速、并向下一环节递进势能的重大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肯定,这个所谓的“转腰”、这个上体再加速继续转动,它是整个双腿交换支撑,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发力击球动作过程当中,一个承继并扩大加速的、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
      7. 但是,我们还一定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这个“转腰”并不是这一发力击球动作的作用端,执拍手才是最终的击球作用端,“转腰”,只是这一累进加速发力击球动作当中的一个环节。所以,尽管这个“转腰”非常非常重要,但它与其它各部位环节,如跨步转换重心支撑腿、展开大臂、迎球甩出前臂等环节一样,它们都是这一累进加速链当中有机相连、又各有专职各有担当的一个中间环节。

 

      那么,云老四朋友“飞机上发射导弹”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究竟是一条怎样不断加速、累进加速的加速链呢?在下篇辨宝路线图102期,我们进一步轻轻撩开它的面纱,这个“走你!”的庐山真面目,一定会更具体、更清晰了。

 

                                                                                                          2013/1/29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一百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2-1 11:17:00

      辨宝路线图102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21----云老四话题  “飞机上发射导弹  走你!”

 

      发大力击球动作、累进加速的具体过程

 

      包括所谓“转腰”在内的这一发力击球动作里,究竟是一条怎样不断加速、累进加速的加速链呢?我在一楼主帖第五章“自然发力之一条通道、六个要点”中,已经把这一发力击球动作的整个加速过程,概括为“一条通道”。
      “这条通道的起点在脚,通过转动转移身体重心,画一个半径,再往回折返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利用展开的手臂再画一个大加速半径,终点在击球。
      从开始引拍,到折返迎球,到击球作用,这整个过程要的就是拉开加速距离,制造加速空间,利用加速空间,加速击球作用。
      这条通道有一个核心词: ‘加速’,它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加速条件,实现加速击球”。

 

      现在,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双腿交换支撑后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引拍结束,转体折返挥臂迎球这一发力击球动作的具体加速过程。这个起点从脚开始----
      1. 脚起动,生成初速。
      2. 在趾、踝、膝关节的配合支持下,双腿交换支撑转动转移身体重心,开始加速。
      3. 在双腿交换支撑转动转移身体重心的势能基础上,在髋关节的配合支持下,无痕衔接臀胯部转动再加速。
      4. 在双腿交换支撑转动转移身体重心、臀胯部转动所产生的势能基础上,并在腰关节的配合支持下,无痕衔接上体继续转动再加速。
      5. 在双腿交换支撑转动转移身体重心、臀胯部转动、上体继续转动,所共同产生的势能基础上,并在肩关节的配合支持下,无痕衔接展开执拍手臂,延循身体转动轨迹,迎球挥去划出一个最大半径再加速。
      6. 将要击球时,在前面转动整个身体、包括挥动大臂累进环环加速所共同生成的势能基础上,并在肘关节的配合支持下,前臂再加速迎球挥去。
      7. 击球瞬间,在前面转动整个身体、包括挥动大臂、再加速挥动前臂,累进环环加速所共同完成的大半径加速势能基础上,并在腕关节的配合支持下,猛地甩动执拍手再加速击球作用。
      8. 至此,整个双腿交换支撑,后跨步转动转移身体重心这一发力击球动作,从起动到加速全程直至击球作用,全部完成。

 

      从起动点开始,协调依序把相关发力各部位肌肉做功的动能,都聚积累进到执拍手这个作用端,最终实现理想击球作用,这就是乒乓球项目加大发力击球技术动作的庐山真面目。
      从起动点至作用端,在趾、踝、膝、髋、椎(含腰)肩、肘、腕、指各相关关节全程配合下,通过脚、腿、臀、上体、大臂、小臂、手、以及手指等各相关部位全部肌肉协调做功,不断加速、累进加速,直至最终于作用端实现理想击球作用。这就是按照乒乓球项目发力击球技术特定需要的,一个不断加速、累进加速的加速链完整运作过程。

 

      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云老四朋友的“高速飞机上发射导弹”说,本意是想强调“转腰”的重要性,以彰佐“以腰控臂”理论的正确性。我知道,“腰论”一统乒坛数十年之久了,在“专业理论”的影响下,喜爱乒乓的人,无论专业业余,谁脑子里没进过“腰”?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谈发力必拜“腰”。只是后来才不断的感觉到:“以腰控臂”?不通呀!不管是什么顶级专家、什么顶级权威,尽管他们言辞凿凿,侃侃而谈,但他们这个“腰”究竟是怎么实施“控臂”的?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道得明。为什么说不清道不明?就是因为它是一个臆想玄说,没道理。以致乒乓球项目的加大发力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专业教练不还是在摸、在猜,在云山雾罩之中蹒跚前行。碰上不负责任的教练,甚至干脆就“既然××等等没有先天的爆发力条件,教练为什么硬要拉牛上树呢?”一句话就给打发了。而且还歪理十足:“没有先天爆发力条件的运动员,你还要执意去练发力。是费力不讨好之事”。

 

      板叟从来都没有轻视过所谓“转腰”的重要作用。板叟坚决否定的只是“以腰控臂”为典型代表的“腰论”。关于这一点,我在一楼主帖第三章“‘腰论’之妖”里已经说过:
      “虽说‘转腰发力’等说法不够准确,但国人口语中,习惯把上体的前倾、后仰都说成‘弯腰’,把一些转动身体的动作都说成‘转腰’,所以可以理解 ‘一定要用腰’、‘用腰发力’、‘转腰发力’等说法,都是针对只知道用手发力,忽略了用整个身体协调发力的非正确发力方法而言。具体地说,就是告诉人们一定要用身体打球。因此必须肯定,这些观点论述在当年、在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史上,都是了不起的卓越贡献。
      但口语是口语,论述是论述。转腰只是转动腰部,转体才含指整个身体的协调转动,……本来,发现转动身体越大就发力越大的奥秘,已经摸到了科学发力的大门,……可惜,这个探索在科学门前突然拐了个弯,……原本只是口语上的‘用腰’、‘转腰’,非常意外地就衍变成了‘以腰控臂’,就这样……离开了科学之门,并渐行渐远……”

 

      现在,籍云老四朋友“飞机上发射导弹”这一话题,我做了一点必然的纵深延展,把我所解读的,乒乓球项目发大力击球动作这样一个不断加速、累进加速的有机加速链运作过程呈现在此,请云老四朋友和各位朋友看看:
      1. 乒乓球的加大发力击球动作,是不是这么回事?
      2. 迄今为止乒坛所有权威、所有教练、各色专家相关乒乓球加大发力的,最著名、最主流、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理论观点及说法所隐含的本真亮点,是不是全部都归纳进来了?

 

      不着急,请云老四朋友,各位朋友多帮我琢磨琢磨,看看板叟哪里说得不对?还有哪里没有说到?请千万不吝赐教,板叟在此真诚致谢!

 

      因为前面第99期h51860朋友的“乌龙砖”还没有聊完。云老四朋友“飞机上发射导弹”的话题就先聊到这。下篇,我们接着聊因h51860朋友带来的话题:力量与技术的关系。
 

 

                                                                                                                 2013/2/1

 

      《辨宝路线图总目录》 第一至第一百篇2011/9/1----2012/10/19 位于第30页第299楼。

      《辨宝路线图》第一篇始于2011/9/1 第14页第137楼,特此敬告,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