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chen_6f 2013-8-25 11:41:00
不好,不要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8-31 11:10:00

      辨宝路线图116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34---- 中国乒乓球队的辉煌与发力认知有多大关系?

 

      无奈的题外话6

 

      第三点,这样一个“极少”,是业界的追求吗?

 

      我们相信,中国乒乓业界一定愿意让自己大多数运动员都拥有好正手,那才水平更高,那才实力更强,对不对?但是,现实就这么蹊跷,全国绝大绝大多数运动员,竟然全都被教练教得正手不如反手。这就把人给弄糊涂了!难道,这是业界的治军宏略?有意只培养“极少”,有意将绝大绝大多数运动员都安排在“极少”门外?这是业界的追求吗?

 

      我们来梳理一下:

 

      1. 打乒乓球,谁都想有一个随心所欲打球,酣畅淋漓发力的好正手。
      2. 中国乒乓业界一定愿意让自己大多数运动员都拥有好正手。
      3. 都想有好正手,但现实蹊跷诡异,业界教出来的正手几乎全都弱于反手。
      4. 从利弊关系考虑,应该可以排除业界的主观故意。可以将梳理思路圈定在客观范畴。
      5. 从客观上讲,好正手是谁想有就能有得了的?不是。从想有到拥有,一定得有一个正确的方法。
      6. 正确的方法从何而来?一定得先有正确认知,而后才可能有正确的方法。
      7. 想要但够不着,就说明是没有方法,或者说一定是没有正确的方法。
      8. 在方法问题上,运动员依靠教练,教练凭籍自己的发力认知来教导运动员。
      9. 教练的发力认知,大致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源自业界主流发力认知,还有一部分是本人从业后的心得体会。其中,业界主流发力认知是教练发力认知的根本。
      10. 因而,业界主流发力认知正不正确?是这一“极少”问题的症结所在。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业界主流发力认知究竟正不正确呢?

 

      我们都知道,凡正确认知,一定是准确解读、准确揭示了事物本来面目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认知。正由于它准确解读、揭示了事物本来面目及其内在规律,就为该事物的复制提供了依据与可能性。是科学的就一定能复制,不能复制的就不可能是科学,或者就是还没有真正被认知掌握、还处在过程之中,这是一个死道理。所以,中国乒乓业界的主流发力认知科不科学,正不正确?是有客观效果自己会说话的。

 

      1. 想让自己的运动员都有最高水平、最强实力,但一直不能帮助他她们获得好正手。
      2. 同时,并不是主动追求的反手强于正手的情况,却一直在普遍发展并无穷尽复制着。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现实?想追求的一直得不到,不想要的,却不尽长江滚滚来,雨后春笋遍地生!完全不能自控,完全身陷无奈。试想,如果业界掌握有正确发力认知,还会发生、并长期滋养此种尴尬吗?如果业界掌握有正确发力认知,那毫无疑问,这个“极少”,就应该可以得到复制。同理,如果这个“极少”可以复制,就必然可以普遍复制,无穷复制,也就决不至于形成现在这样一个“极少”!对不对?

 

      正确的发力认知干嘛用的?它就应该阳光普照,应该让业界所有运动员都来沐浴这一科学的阳光,都来成为这一正确发力认知的受益者,对不对?可业界为什么要将这么好的、科学的东西只密授给“极少”的人?为什么要对那么庞大的一个运动员主体予以舍弃?掌握了科学、正确的发力认知,却执意不向人间、不向自己赖以生存的乒乓众生普洒甘露,更催繁荣。你相信我们的教练、我们的乒乓世界会做这样子一种给自己拆台毁庙自断香火的傻事吗?不可能的!我坚信,中国乒乓业界对所有学球的人都绝对是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决不会留私房养宠幸藏着掖着正确发力认知这样的好东西对本国乒乓业界生命主体绝大绝大多数运动员实行封锁,这绝不可能!那么,又为什么会发生绝大绝大多数运动员在发力方面都得不到科学的阳光这一非正常现象呢?首先,毫无疑义可以排除业界的主观故意。其次,如果一定要找原因的话,我认为这只可能就是因为正确发力知识这一科学的阳光,还没能照亮业界教练的心扉。
      所以,无论从利弊角度、职业道德角度、还是天地良心角度看,这个“极少”都绝不可能是业界的追求。这一运动员的正手被教得还不如反手的状况,也绝不可能是业界有意为之。最本真的情况应该是,业界确确实实是不知道如何把运动员的正手教得像反手一样好,或是比反手更好,所以才会产生“极少”现象,所以才会产生这一正手都被教得还不如反手的窘况。此种尴尬,应该是情非得已,所以,莫嗔教练吝玫瑰,确无芳香赐后生。

 

      科学这颗太阳,是确凿存在的。正确发力知识这一抹灿烂的阳光,总也照射不进中国乒乓业界的发力思维天宇,这恐怕才是“极少”现象带给我们的正当思考吧……

 

      (待续)

 

                                                                                                                    2013/8/31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苍狼白鹿 2013-8-31 16:50:00
耐着性子看完,绕来绕去,把“猫”叫了个“咪咪”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柯 2013-9-3 10:54:00
[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3-9-15 11:49:00

      辨宝路线图117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35---- 中国乒乓球队的辉煌与发力认知有多大关系?
      无奈的题外话7  “极少”的可能成因? 
 

 

      第四点,这样一个“极少”的可能成因?

 

      在聊这一问题之前,我有个观点要说在前头:要说全世界数中国乒乓搞得最好,这绝对货真价实,毫无虚妄之嫌。而要说有“极少”,就说明中国乒乓业界一定掌握了正确发力认知,这你把光绪说活了我也不信!我倒要问问:这个正确的发力认知在哪?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乒坛出了一本书,《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作者好像有邱钟惠、庄家富、徐寅生、李富荣等十到十一个人左右。这是中国乒乓第一部系统技术理论研究的标志性划时代大作。这本书的开创性、敏锐性、准确性、深刻性,为中国乒乓长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堪为中国乒乓万世垂范之师表。在这本书里,有专门章节谈击球力量。到现在我都还记得,书里谈到击球力量方面有三原则,大致是:半径加速距离越长力量越大,击球点离半径轴心越远力量越大,加速度越快力量越大。同时,还谈到了击球的爆发力等等。只可惜,在发力方法方面,像怎样发好力,怎样发出击球的爆发力等问题,这个研究没能继续深入下去。究竟击球的爆发力是怎样产生的呢?看不到,看来看去最后又转回了原点,还是那四个字----加大发力。虽然这方面稍有遗憾。但它对相关击球力量的研究,都已经非常明确地走在了科学认知的正确道路上。

 

      2009年,中国乒坛又出了一本书----《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以下简称〈实践〉)。这也不是一般的书,这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乒乓科研成果专著。这本书在乒乓研究的方方面面都更细致、更详尽,甚至许多问题上还给与了原理论证、还给与了数据化。可见,《实践》一书,也像是抱有承前启后,集中国乒乓奥秘大成之志的一部标志性经典佳作。

 

      从《研究》到《实践》,27年了。既然《实践》是一本国字号专事研究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成果巨著,按说,对此前《研究》未及深入的发力方法问题、击球的爆发力问题,到《实践》这里,应该有一个较清晰的科学解读,应该得到正确解决了吧?可是,全书3篇75章节,我们仍然看不到有任何对发力方法,对击球爆发力给与研究或解读的文字。

 

      《研究》一书成于小球时代。那时的球,主要就讲一个“快”字,有速度就有优势,速度要素比力量要素更抢人眼球。谁要能在速度上再加一点力,那球就锦上添花更加出彩。再者,乒乓球项目制胜因素特别丰富多元,力量只是其中因素之一。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小球时代,发力方法问题并不燃眉,所以这本书在发力方法探讨方面的任何欠完美都可以理解。可2009年,大球时代都N年了,现在的顶尖高手相逢巅峰决战时,击球力量的重要性,就像以克为单位的天平上最后那根稻草往哪边放一般陡然凸显。这时的力量什么概念?说力量就是质量一点都不牵强。力量足了你就霸道,你就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该拿下的球就能一板拍死。要是力量不足,这球就缺质量,就疲软,就是给你机会球你也很难打死,而且你该次机会球的进攻,还可能反过来成了给对方创造把你打死的机会。像本月5日鞍山第12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许昕对王皓0比3落败这场球,后面许昕的发抢侧身大斜线,几乎板板都让王皓从容轻松打回头,而且是想回斜线回斜线,想回直线回直线,这许昕还怎么打?当然,这个球有王皓发挥神勇因素,有许昕进攻点太死因素,其中许昕发力能力问题无疑也是一大因素吧?缺力量就难穿透,缺力量就没威胁,就等于给对方送机会,这是死道理。

 

      击球力量,是业界公认的五大制胜要素之一。发力方法,是保障力量要素实现制胜目的基础手段。
      尤其大球时代,缺力量绝对低人一头。
      据传又可能要改打无缝球了,这对力量的要求又该更高了吧?
      或者将来还会有加高球网,加宽桌面等考虑,那无疑更加大对力量要素的倚重吧?
      再考虑到以后乒乓球项目的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朝着让人不容易很快把球打死这样一个明确目标而去的必然趋势发展,击球力量要素肩负的担子肯定会越往将来就越重吧?
      这一切都必然要求: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无论自身先天体质条件如何,都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自身全部力量潜能,要能做到理想发力。
      一个人要做到能理想发力,要能打出自己的最大力量,就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发力方法。这也是死道理。

 

      对此,端了一辈子乒乓球研究饭碗的吴焕群、张晓蓬二位先生会毫无知觉?

 

      我相信,如果吴焕群先生、张晓蓬先生已经研究、掌握了正确的发力方法,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这一心血结晶编入国字号科研成果专著《实践》。而决不会把私下另取蹊径把这拿去兑房子、兑车子、兑女子、兑票子,对不对?现在,《实践》中对发力问题的不着点墨这一事实,应该可以说明:中国国家体育局资料库里没有,吴焕群、张晓蓬二位先生也没有研究出、也没有掌握到可以经得起科学论证的正确发力认知与正确发力方法。

 

      吴焕群、张晓蓬二位先生,是中国本土相关乒乓理论研究方面的最优势先生。他们有最及时、最丰富地接触并掌握国内,以及国际乒坛已有各种技术资料及相关信息与动态的最优势条件。如果中国国家体育局,吴焕群先生、张晓蓬先生这里都没有乒乓球的正确发力认知与正确发力方法。那,中国乒乓业界哪旮旯还有这劳什子呢?

 

      (待续)

 

                                                                                                   2013/9/15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epwater213 2013-9-19 23:17:00
点评一个错误点,许昕,郝帅,波尔,水谷,丹孝羽西都不是天生左手,所以他们大臂以下的速度和力量都很小。。。这个是先天问题,和如何发力无关,练到老死,发力也不会提高了。。应为只有那么点速度和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epwater213 2013-9-19 23:18:00
如果你们不信,就改成左手打球,打个三年,发现很多问题都和这些假左手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epwater213 2013-9-19 23:19:00
这就是左手的大赛冠军到现在就只有刘南奎一人。。。发力好的也就只有陈玘和闫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南郊真人 2013-9-20 01:16:00
楼主的思路很有意思,很好,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平子 2013-9-22 08:59:00

hw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