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乒乓日记(连载)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8-1-23 22:31:00

     (263)点滴体会

07.12.22       周日      阴有雨

    很多天没有写日记了。实在忙不过来。今天总算有一点时间,赶紧写一点。

    前段时间打球也是打游击。工行的球室在装修,听弟弟说,好像还要吊顶,已经整整十天了,还没弄好。我只好到处找地方打球。

    在供电局,和林师傅练球。自然全是计分练习,并且总体感觉输多赢少。不过,还是有很大的收获。因为自己仍然吃定了不靠发球取胜,所以基本不用长胶奔球,而是练习正手发略带左侧转的长短球,然后等着抢攻。但是反手失误太多,所以输得多。收获就在于,反手如果不一味起板,而是看情形采用不同的技术,赢球的概率立即提高。特别是使用长胶“拱”球,我看到了拱球的效果:有两次,拱过去的球明显显示起初速度快,但过网后速度变慢,并且直线下落,不往前走。一次,林师傅没有打到球,一次,林师傅以为球要出界,可是那球却直线下落,就擦边了。

    在电大,和老高一练球。只练基本功,三项:正手对攻,反手他攻我守,或推挡或磕球;发球抢攻和搓球起板。也有一个发现:正手反胶接对方正手位近网下转短球,在球的上升期用拍子摩擦球的侧面,往对方正手位大角度送球,效果好极了。

    前几天,在小鱼儿网的技术版读到一份帖子《三短的区别》,觉得很好,就写了跟帖,谈自己的体会,也录在这儿:

    三短的区别

    搓短----回击下旋球时使用;在上升前期击球(出手比摆短要快);须自发力;可以制造强烈的旋转,这一点是关键,错过击球时间,容易下网;属快搓范畴。

    摆短----回击近网不转或弱下旋球时使用;在上升后期或高点前期击球(出手比搓短略慢一点点);仅利用球的反弹力,基本不发力;轻托过网的球,自然基本不转。

    吸短----应该比搓短和摆短更难。用于高弧线的上旋来球;借上旋球的反弹特性用“卸力”的手法回球过网;属推挡范畴。

    想起来了,有一个吸短的例子:马琳在打高球时,常常使用吸短的手法:在高球过来后弹起的一刹那,应该是上升初期,球拍以一个适当的角度碰撞来球(应该压拍),当球碰撞拍子的一刹那,迅速将拍子抽回,卸去来球的力量。这样回出的球,又短又低又快,对方无法接招。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8-1-24 20:06:00

(264)07年年会暨乒乓知识讨论会
 

07.12.28       周四      阴天

   今天下午在老年体协会议室,乒乓分会的会员们欢聚一堂,回顾2007年,展望2008年,讨论乒乓知识和技战术,气氛热烈、轻松、快乐。

   我到会议室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了。阿香和小杨坐在门口收费顺便发一些瓜果零食,好像是炒花生、砂糖桔、芝麻片各一小包。自从五一节府西社区邀请赛之后,没了集中练球的场地,大家都难得见面,如今聚在一起,话语就特多,会议室里唧唧咋咋人声沸腾。有人和我打招呼,原来是阿佩,我走过去,互相说着qq留言的事。她的旁边是阿芬,我们又说了一会儿阿芬脚崴伤的事。那边,阿菁在喊我,她那儿有空位子,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就走过去坐了下来。大约两点钟,会议才开始。
    赵老师主持。主席台上坐着老年体协的主席和市体育局干部、市乒乓协会秘书长、乒乓教练王老师。分会主席裴老师首先发言。他回顾了分会在2007年开展的活动,总结了分会的工作,并谈了2008年的工作设想和大致的安排。接着赵老师宣布分会委员会在12月13日会议上作的几个决定,主要是2008年收费和成立分会乒乓球队的决定。之后分会的会计报告了2007年分会资金的收支情况。
    第三个发言的是老年体协主席吴同志,据说他是前任市委书记,说起话来,官腔官调。不过,他对市老年体协的工作的介绍,还是蛮精炼的。他把工作概括为普及和提高四个字。所谓普及,他说今年老年体协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老年体育活动正在向农村延伸,而向农村延伸,应该是最大的普及。至于提高,他只谈了两件事:1、本市老年柔力球队代表杭州市参加省老年比赛,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本市的青年柔力球队参加全国比赛,在西安,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感觉真是很好,本市的老年体育活动就是开展得好啊。
    然后就是乒乓知识讨论。分会早就通知我,请我先发言,以引起大家的讨论。我的发言稿在三月份就写好了,这次稍作补充,主要是对攻防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点补充。意思是无论攻和防都不是绝对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为了更浅显通俗,我举了搓球能把对方搓垮的例子。向王教练提了两个问题:1、什么是长胶的拱、磕、挤、切?2、请点评我的十六字口诀。
我发言时,会场上纪律不错,大家听得还比较认真,我看到前排阿佩、阿珍、阿菁都很专心,后排的老李,远远的点头示意我。我自己感觉不错。
    之后就是王教练发言,他根据我的发言、老裴提出的问题,或肯定,或解释,从本地讲到外地,甚至讲到他出国考察,会场上的气氛很好。
    可是,等王老师宣布讲话结束,请大家提问时,有点冷场,好长时间没有人提问。我赶紧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提个问题,王老师,怎么区分来球的转和不转啊?王老师从球触拍的部位来说明,我急了,没打招呼就大声说:来不及看啊。听我这么一说,王老师笑了,大家也笑了。这时,阿芬开口了,她说可以看球上的黑色小字,看见黑色小字在转就是转球,不转就是不转球。我记得凉思老师也这么说过的。不过,王老师和阿芬差不多同时说,年纪大了,还是会看不见的。我看阿芬,因为发言,脸色菲红,哈,阿芬还有点难为情啊。这么想着,阿芬又开始讲话了。她说判断转与不转,她有三点经验:1、看球与拍子的接触部位,接触拍子上方,不转,反之就转;2、听球触拍子的声音,响亮为不转,反之为转;3、看来球的速度,快为不转,反之为转。大家都听得很认真,老杨在一边应和着阿芬,说比赛时阿芬就是这样指导他们的。
    会场上讨论的气氛热烈起来,人们就近互相讨论着。这时,柴老师站起来大声地说,我能不能提个建议啊。赵老师赶紧回答,当然可以啊。原来,柴老师的意思,既然分会组成球队,是不是也能将球打得不好的会员们组成一个班呢,球打得差的也要提高啊。
    柴老师这么一说啊,就像扔了个炸弹,分会的头儿老裴一个劲地解释,说这是个老问题,说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等等等等,底下的老年朋友们则轰轰轰的使劲响应柴老师。一下子,会场上有点乱,好像也很难使大家静下来。
    我知道,大家想提高,可是分会又很难,场地没有,人们的观念也各自不同,不容易。我想了想,决定讲几句。于是,我站起来,拍拍手,说我来说几句,会场一下子就静了下来。我谈了两点:1、有的朋友打球就是为了出一身汗,锻炼身体,只要出了汗,就满意了。这是我们打球能达到的第一个层次。这样的目标,这样的追求,虽然是第一个层次,但也是很好的,绝对没有错误,没有问题。但是,这样的目的,你的球技就很难有提高,因为你自己不想提高。这是观念问题。我这么说这,大家都会意的笑着,不少人还点头表示同意。我接着说地二点:要想提高球技,我的意见,就要在练球时多练单线,对攻,或一推一攻,或对搓,或打斜线,或打直线,等等。不要总想着一板打死对方,一板打死对方,不就没得练了吗?要把球送到对方最舒服的位置,让对方也能把球送到你好打的位置,使球的来回次数逐渐增加,这个过程,就是你提高技术的过程。因为我是站在位置上讲话,就不断地环顾四周,我发现大家都很赞成我的意见,王教练笑眯眯的,见到我回视他,就点头示意我。老杨在位置上大声地说,这个办法好,也可以搞比赛的。赵老师在主席台上,激动地站起来举例说明单线联系的好处。
    趁着如此热烈的气氛,老裴问大家,还有意见吗?没有意见了,大家回答着,站了起来,赵老师于是大声宣布:年会到此结束,祝大家新年快乐!
    很好的活动,有一点遗憾:如果能在球桌旁讨论,那就更好了,可以现场示范表演,对大家的帮助会更大。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8-1-29 15:51:00
 

      (265)乒乓声中过元旦

08.01.01     周二    晴

    今天元旦,08年的第一天。天气很冷,蔬菜上结有薄冰,手很冷。但是我决定打球。

    大家都休息,老高一一定有时间,所以昨天我们就约好了到电大打球。

    见面时,我们连互问新年好都忘了。老高一担心今天会不出汗,因为天冷。我说不会,一会儿就出汗。不过正手对攻,他不行,老也对不好击球点,我说肯定是手僵着,没有活动开。我还觉得,直握拍不如横握拍,横握拍更快暖和。这么说着,老高一就改削球了。我很久没有和削球手练习拉球了。今天感觉还不错,侧面摩擦球,到台率比较高。台内球快速扣杀,好像也不错。老高一削球比较稳,但仍然削不死我的,何况我们都努力争取到台率,并不刁难对方。所以,很快,就热起来,将外衣脱掉了。

    于是改成正手对攻。直到到感觉疲倦,老高一主动改打反手。他的反手,现在很了得,不但能台内轻挑,还能反手弹击,力道足,速度快,弧线极低。前几次和他对练,这个球我基本没有办法。但今天不一样了。我有了体会。弹击过来的球,我得发力顶回去,过来的球力道越大,我回击的力量也要越大,否则球就不会过网。当然,自己要盯球,对来球的线路和落点有准确的判断,否则也是不能成功回击的。特别是线路很长的球,回击特别困难,到目前为止,对那线路很长的球,在反手位,我仍然基本没有办法。主要的原因是判断不够及时,自己的站位偏近,没有时间后退。自己觉得需要依赖准确的判断。

    老高一好像不太要练侧身起板,只侧身几次,就一味和我练习推挡和弹击。我想到自己自从改打横拍,给自己制定“站位中间,左右起板,调动对方,伺机扣杀”的十六字方针后,一直不练反手位侧身起板,今天何不试试?于是,我就练了一段时间的反手位侧身起板。情况还不错,命中率较高,连续性也好。问题是,力量不够,如果不是偷袭,很容易被人推直线逼死。这也是我一直不练反手位侧身起板的原因。不过,我想不必如此死板,在有机可乘时,还是可以用一用的。

    感觉比较明显的进步,在于反手推直线。我们练习的最后一个项目,是发球抢攻。老高一发球变化比较多,有左侧上下转和右侧上转。我的接发球还不太行,大约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但比先前已经有进步。最大的进步是接发球挑起来形成相持后,我现在能比较迅速比较成功的推对方直线。老高一有时会放松,我推直线,他就死了。反手推挡,现在能变线了,比较自如的变线,相持。我发球,主要是正手反胶左侧转到他的反手位,有时在中路。其间夹一个不转球到他的反手位近网短球。如果我的球发出台了,甚至没有出台,他都能挑起来,我就练习反手顶回去形成相持。如果我发的球近网不出台很明显,他就摆短到我的正手位近网。我呢,就练习跳起来拍他的正手位,就像国球手们那样(呵呵,有点不自量力哦)。可是,起初成功的很少,大多出界。现在命中率高起来了,但得分率不高。因为拍过去的球大多在他的正手位,他就在那里等着往回打,而我则来不及回身。一定是我的力量不够大,角度不够刁,速度不够快。后来,我就设法打他的反手位。哈,打他的反手位,我就容易得分了。不过,我还是想拍他的正手位,又试了试,或者出界,或者被他顶回来,嗨,我还要练,直练到自如!

    他发右侧上转球,总是发到我的正手位,还告诉我,他打比赛,就靠这个球得分,发了以后在正手位等着起板,总能如愿。起初,我都将球拉到他的正手位,希望他会对不上击球点。可是,出乎意料,他每次都把球反抽回来,我却没有办法了。后来,我就把球拉到他的反手位,哈,这样我就主动了,因为他没注意自己的反手位。所以,他后来还补充,说比赛时,那些对手大多不会拉直线球。不过,最后我发现,这个球是可以直接打的,试了几个,个个都成功,他还很难打回头,因为速度变得快的多了。

    和老高一练球,很不错,既练基本功,又练发球抢攻,还有相持,感觉比较全面。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8-2-1 22:55:00

      (266)在新球室打球

08.01.07      周一     晴

    工行的球室终于装修完毕,今天就和弟弟在工行练球了。   

    哈,真是太好了。地板上铺了一层皮质的材料,绿色,悦目,且一点也不打滑,真是妙极(后来知道那是专用塑胶)。桌子嘛,全新的,桌面的边沿上写着:2003、2004、2005世乒赛专用球桌,就是电视中国际大赛用的那种球桌了,看着就觉得爽啊。上桌打起来,那感觉真是非同一般,弹性特好,手感也就特好,连跑动都很自然,仿佛个个都能踩在线上。

    和弟弟练了一个多小时,自然我的感觉好于弟弟的感觉。一则他已整整半个月没有打球了,我却是基本每周都打五次球。最主要的,是今天心情好,再加上前段时间和老高一练球,反手推挡封堵的练习十分有效,在和老高一对练的过程中就有感觉。那天,还和老高一打了一局,反手顶重板相持变守为攻就有好几次,推直线也很有效果。最后,11:9胜了老高一。今天和弟弟打了两局,2:0,每局比分11:7、11:8。有两点印象很深,一是不但没有吃发球,而且回击左侧转球十分成功,一共有三个左侧转球,一个对搓出界了,一个正手快扣得分,一个正手提拉得分。二是送直线球直接得分,有推直线也有搓直线,最高兴的是顶重板推直线,哈,太令人兴奋了。我如果把反手练好了,相信自己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回家的路上,碰到从前在老干部活动室经常碰到的小王,告诉我他和阿勇每周二周四的晚上在物质大楼打球,我想好了,这段时间晚上还可以有时间,要想办法去打几次球,向他们学习。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8-2-12 23:10:00

     (267)反手有了进步

08.01.08    周二    多云

    昨天下午,老高一发短信邀我去电大打球,我回他“不行了,工行球室装修一新,打起球来爽极了”。说给办公室的宋老师听,宋老师说,为什么不邀他一起打球啊?哈,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赶紧再发短信邀请他。可是,短信没来得及发出,老高一却又发来短信了:那我也来凑个数?哎呀,真是不好意思了。我连忙补发:欢迎欢迎!明早等我电话。这不,今天早上,我早早地和弟弟联系,又给老高一打电话,结果老高一得慢一点到,因为他要去学校拿球拍。

    不过,等我全身发热,把外套都脱了时,老高一也到工行大门口了,我把他迎到球室。然后就让他和弟弟练习。

    俩也就练习正手对攻,我想提意打计分练习,但觉得他们练习时提出来不好,就没有说。大家一边打球,一边说着小时候的事情,也很有情味。直到弟弟满头大汗,需要休息了,他就让我和老高一练习。我们练了两个内容:正手对攻和反手推挡。今天的反手推挡,感觉自己失误较少,老高一失误倒是不少。接着,我就提议计分练习。

    我一共打了8局。第一轮和老高一打了2局,2:0我胜,第二轮和老高一打了3局,2:1我胜。和弟弟打了2局,2:0我胜。无论和谁计分,胜都胜在两点上。这是延续了昨天的成绩:1、反手封堵有效,并且不是那种被动的防守。有一个球我的印象很深,那是和弟弟打计分时,他侧身发力猛攻我的反手,球在空中划出漂亮的低弧线,压着球网冲着我的反手位飞过来,我快速出手推挡将球送回对方的正手位。对面,弟弟还傻站着,看到球又飞回去了,他大笑,说还以为我铁定回不过去呢。还有一次,我发侧转短球到弟弟的反手位,他快速侧身正手起板将球挑起来送到我的反手位,又被我快速推挡送回到他的正手位,他又在那边感叹:我正庆幸好不容易拉起来一个球呢,又被你推死了。和老高一对练时,也有这样的情形,如果不能封堵,我的反手就不行了,只能等死。2、反手送直线成功率大大提高,得分率同时提高。无论和谁计分,直线球送得好,胜率就高,很明显。现在送直线,无论推挡还是搓球,失误少了,即便对方扑救成功,我还可以反手封堵,再伺机反击,所以得分率高了。

    以上两点,昨天就有感觉。今天还有一点心得体会,不知道对不对。最近我都坚持踩住来球的线路回击,脚步的移动与之前略有不同,就是始终保持微调,没有完全静止的时候,即使角度大的正手位来球,只要可能,全都并步踩住来球线路,然后发力回击。今天和老高一计分时,在相持了几个来回后,我在反手位将来球送到他的反手位,而他却在反手位送来一个直线,球飞向我的正手位的边线,角度好大,球向右边侧飞出去,我也觉得这个球好像不行了,不过,一则我从不肯放弃,再则也许是这几天练习踩线回击,我竟然扑救成功,伸出手臂将球挂了过去,球飞向对方的反手位,并且擦网落在了台面上。老高一自然没能成功接住这个球,他完全没有想到我能回击成功的啊。还有一个球,也是和老高一计分时,是最后一个球,仍然是相持了几个来回,最后,我在中路成功起板打他中路,他又将球推到我的正手位。这一次,角度不太大,但是也得并步将身子移到右边以顺利踩住来球的线路,接着屈身引拍脚踝发力,口中不由自主喊出:嗨!同时挥拍将球击向对方右边的台面,成功了!

    不知自己的这些感觉,是不是真的因为踩线回击引起的。

    至于今天输掉的两局球,和弟弟打时,送直线球失误多了,另外就是接正手近网下转球时,提拉手腕没有发力,吃不住球,连续失误好几个。和老高一打时,有两个问题,一是接正手不转短球没有把握好,明知道不转还是送出界了。二是对他的反手起板有些没辙。老高一的反手起板,命中率不高,但打中的却也厉害,既有速度又有力量,落点还不那么好预判,所以不大有办法。今天胜出,很大程度还因为老高一反手起板失误太多。有一次,他反手起板球打在我的中路,我在忙乱中胡乱的挡了一下球,结果球飞起老高,落在对方球桌的底线,谁知老高一没有准备,竟然没能成功回击。像这样的没有想到,没有准备,在弟弟和老高一身上都时有发生。他们会想当然的认为我不能回击了,结果弄到他们自己来不及,以致失误。这也是很要不得的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8-2-15 15:42:00

     (268)输球是好事

08.01.11     周五    多云转小雨

    昨天和弟弟练球,惨输两局:4:11、7:11,0:2!不过,今天又赢回来了,也是2:0,11:9、11:6,小分还是不轻松。

    自然,昨天输球之后,我想了不少,最重要的是,觉得输球对自己很有好处。前几天,天天赢球,自己就觉得进步多了,有些得意洋洋,碰到小王(以前在机关会堂常一起打球的高手),就很想去物质大楼和阿勇小王较一高低,认为自己有了取胜他们的本钱。昨天输给弟弟,好比又给自己敲了一次警钟:你还早呢!

    我仔细分析了输球的原因,有几点:1、送直线球还十分不稳,两局球丢了五分,直接送出界了。2、技战术运用太不灵活。弟弟已经熟悉了我的打法,吃准了我的落点,在那等着我的球打回头,弄得我手忙脚乱来不及。3、接发球也还有很多问题。一是侧转球,判断上下转还有困难,接发球就有含糊之处,以致直接失分;二是手法太过单调。其实,手法还是有,但思路有时会很呆板,练习某种打法,就会忘记使用别的手法。昨天,就只知用回搓的方法接正手短球,弄得自己十分被动。

    今天和弟弟打计分,我就有了改变。先是在练习时就有意识练了快速扣杀接正手短球,命中率比较高,因为速度快,弟弟就措手不及。接着在计分练习中注意了进攻意识、接发球、线路落点变化、接发球快速扣杀近网短球等问题,感觉很好,一切都在自己的预想中。总之,要不断变化,才能胜利多多。

    决定周六的晚上去会会阿勇和小王,不知能否碰到阿华,届时可以试试自己的反手推挡和多种方法接发球,特别是接发球快速扣杀近网短球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8-2-18 20:56:00
谢谢老师,多提意见啊。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8-2-18 20:57:00

   (269)软球慢球还是难缠

08.01.14    周一     多云

    是弟弟说要再休息一天,工行就去不成了;再是赵老师电话关机,林师傅在超市买东西,没人陪我去供电局打球了。这时,已经八点半多,如果去老年活动中心,路上又得丢掉二十几分钟,那儿人多,还不知能轮到几局球呢。可是,再耽搁早上可就没时间打球了。最后决定去交通局老年活动室,小杨老杨都在那里打球,他们一定欢迎我。

    马上行动,快步奔向交通局。哈,小杨和阿梅在打计分,见到我就让我准备上场。这样,等我换好装束立刻就开始练球了。

    先是和阿梅练习,如今他们都知道和我练单线。但阿梅的球有点飘,不太借得到力量。并且,她的球还往左变滑,对攻的效果不太好。我努力适应她,力图来回球次数最多。所以,阿梅还是打得很开心。然后,是小杨和我对练。也是正手对攻,但不太练得起来。小杨正手攻球弧线很低,几乎没有弧线,力量大,速度快,似乎打的是上升前期,并且常常出乎意料的角度很大,因此我有些防不胜防。起初似乎全是我失误告终。后来,我就不再回抽,而是正手推挡,才能勉强挡住几个球。适应之后,我又改对攻,只是更注意盯球,以提早判断,情况才略好一些。

    最后和小杨打了三局,2:1险胜,5:11、11:6、12:10。感觉不好,一是没有进攻的机会(怎么会没有进攻的机会?郁闷);二是经常挨打。最大的问题,在于接发球,第一局一上来,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小杨先发球,发我正反手各一个,全都回出界了。貌似下转,其实不转甚至有点上转。一局球中吃了好几个,即使没有直接失分,回球质量不高,就被对方侧身打直线致死。台内小球过渡,或我推挡她却回搓,来球全都软绵绵无力气,我的反手击球就对不上击球点,或者击球出界,所以第一局球只得了五分。第二局,接发球注意拍形也注意前送,正反手情况都有好转,对方击球失误增多。11:6扳回一局。第三局,小比分领先,9:7,又被对方发球侧身抢攻打直线丢了两分,9:9。换我发球,但只得了一分,10:10,最后还是对方进攻连续失误,才12:10赢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台内小球处理,没有能及时转换为进攻,而在反手击球时,由于来球软而慢,以致频频失误。感觉必须上前半步,否则身子离球太远,因为软而慢的球不向前走,我借不到力,击球就找不好击球点且容易失误。和弟弟老高一打惯了冲球,一时又不适应软慢飘球了。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8-2-19 15:24:00
老师说得很对,感觉自己反应特慢。很多时候,当时都感觉不到,或感觉到了却不能及时纠正,或想不到用别的方式,总之是临场应变大大的不行。真的,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时间不够用,精力不够分配!非把自己当成十几岁才行,不然就只有哀叹得分了。
小桥流水48 楼主 2008-2-19 15:27:00
(270)顶重板绝不能后退

08.01.15      周二     阴天

    今天弟弟答应打球了。我和他说,如果觉得累,我们就每周一、二、四、五打球,周三和周末休息,他自然答应的。我呢,也有一点小算盘,周三休息,我可以去交通局打球,也可以约赵老师林师傅打球。

    现在总想练习拉球的上升期,但有点失望。一是总觉得来不及,来不及引拍,来不及扭身,来不及发力,所以,过去的球旋转平平,第二弧线侧拐几乎看不到。如果拉球的下降期,情况就好得多。但是,我还是要练习拉球的上升期。反手长胶推挡侧身打斜线,好像还可以,不知对方推我直线会怎样。

    发球抢攻的练习,我俩都以发下转和不转球练习接发球抢攻为主。我也结合着发对方正手位短球,当然是动作不变,连眼睛都不看过去,造成突然性。但是命中率很低,常常失误。计分练习时,三局球,发球直接失误就有五次,全都是练发此种突然性短长球。我感觉这球练好了,还是很有作用的,和发对方反手位近网短球相结合,在关键时刻一定能直接得分。除了发球直接丢分外,还有就是发这个球被对方直接拍死,当然是球的质量不高造成的了。不过,好在今天接发球没有造成太大失误,正手短球快速扣杀还直接得了几分。再就是弟弟进攻的命中率还是不高,如果他的无谓失误降低,赢他就难了。要接受的教训是,今天好几次顶重板后退,结果反手推不到球了。只是要特别提醒自己的:顶重板决不后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