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M=F×L原理

hyc80268 楼主 2005-7-4 12:35:00

这次版主分析,我看了就觉得舒服。

你全面地把整个打磨过程都讲了,我只是分析第二阶段,因为我要分析的是转的问题。

你的第一阶段是蓄能,我用来球反弹分力F2表示;你的打球者的后续发力,我用主动击球分力F1表示;“第二个阶段,打球者迅速调节挥拍发力的方向,转向切向摩擦(也就是sinΦ约等于1)。”,你也没有说明sinΦ到底要等于多少,只表明约等于1。我在前面说了,因为没有资料参考,我才用估计sinΦ等于0.95,因为我认为这的确象一网友所说的那样计算是很复杂的。

而你举例进行定量分析也是没有理论依据,球半径20mm,海绵4mm,加上球拍形变,到底什么时候是蓄能最大?我是不清楚!当然我是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是指蓄能所产生的好处远大于力臂的损失。

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打了那么多年的球,见过很多精彩的场面,所以才会有业余与专业没得打的看法,也就象版主所说的那样很多技术我们是做不到!但不等于我们不要求进步,我们会去学习,会去思考,我们会去找平手交流,找高手指教,或是去研读一些理论来指导,我们会去做很多我们想做的一切!我们也就在这一切的当中流失了我们的时光,从年小无知,到满头白发;我们也流失了很多金钱,从国产到进口,从木拍到各种碳,有的还搞到钛上去。我们失去那么多做什么,不就是为了快乐吗?

原来我是从来不上网的,因为我认为这是年轻爱做的事,都在讲假话,什么QQ,网恋等,不一定适合我。后来我发现网络也有好的地方,不懂的东西可以查找,什么都有,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来精英买东西,也才会来此放出第一滴水。但我万万没想到版主的语气会让人那么的不高兴,所以我就想跟版主牛一下,结果到现在还没结束。

不过我现在的心态和其中的一位网友所说的那样,结果还是好的,大家通过争论还是把一些东西搞清楚(但不一定做得到O!)。

一拳一拳的打出全是那一招“黑虎偷心”,每发一拳,都将鸠摩智逼退半尺,就是这么半尺之差,鸠摩智种种神妙的招数,便都不能及身。顷刻之间,鸠摩智又连使十六门少林绝技,少林群僧只看得目眩神驰,均想:“此人自称一身兼通本派七十二绝技,果非大言虚语。”但虚竹用以应付的,却只一门“罗汉掌”,而且在对方迅若闪电的急攻之下,心中手上全无变招的余裕,打出一招“黑虎偷心”,又是一招“黑虎偷心”,来来去去,便只依样葫芦的一招“黑虎偷心”,拳法之笨拙,纵然是市井武师,也不免为之失笑。

------------------------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

gong_chen 2005-7-4 10:18:00

“估计sinΦ=0.95时,m最大值,这种情况就是打磨式” ----------- 又一个想当然的推断。

先来看看什么是打摩发力拉弧圈吧。我们把拉弧圈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来看:一是球接触球拍开始,到球陷入胶皮达到最大值;二是从球陷入胶皮最大值开始,到球即将脱离球拍。

打摩发力的要求是这样的:第一个阶段,先以接近打的动作(也就是sinΦ约等于0)触球,并使球深深撞入,达到最大值,此时胶皮和海绵,包括底板的形变,达到最大值,储存能量也达到最大;第二个阶段,打球者迅速调节挥拍发力的方向,转向切向摩擦(也就是sinΦ约等于1)。此过程中,第一阶段储存的能量释放,并和打球者的后续发力一起对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产生加强作用。

换句话说,假设Φ一直不变,是不行的。

我们来做一点定量的分析,更能说明问题。在打摩发力的前提下,当吃球深度从2mm变大到3mm的时候,L从18mm变为17mm(乒乓球半径是20mm),只减少了1/18而已。而F变了多少了?如果胶皮和海绵能达到完全的弹性形变的话(就是说象弹簧一样弹力和变形量成正比),F将变为原来的1.5倍。即使这里只增加50%,变为原来的1.25倍,也远远大于L的减小。M会变大还是变小,就很清楚了。

不过,打摩发力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打球者的技术能力,或者说手感问题。要能在吃球达到最大值,能迅速转换到切向摩擦发力,是非常困难的。一旦转换慢了,就变成只打不摩,球不会转的。转换早了,吃球还不够深,就变成类似单纯的摩擦发力了。事实上,业余球友中,掌握这个技术的人还比较少,因此,用摩擦发力方式更容易掌握些。而对于专业队员来说,这方面不是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东店朋友有所提及,就是胶皮的问题。出于习惯以及价格的问题,我们业余球友大量使用的是国产的粘性胶皮。当采用打摩发力的时候,球陷入胶皮很深,接触面积很大,粘着力很大。在球即将离开球拍时,粘着力对球反而有一个阻碍的作用,会减弱球的速度和旋转。所以,用粘性胶皮来做打摩发力,很难体现打摩发力的优点。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jldx 2005-7-5 02:48:00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阿光1手机认证 2005-7-4 19:48:00
高高高!高处不剩寒,我躲!!!
直板横打门派,底板马软碳,正面狂3反面G666
okwwyy 2005-7-4 18:16:00

这几天忙得很,虽然一直看到有这个贴子,可从题目上没看明白,一直没进来看,没想到这个贴子越来越热。今天居然有6页了。一时好奇进来一年,不得了!长知识了,长了大知识了!对论坛各位高人到底如何高有了新的概念!早看这个贴子的话,昨晚都不敢发那个什么“我对前冲和高吊的区分”的那个贴子了。但世上没有后悔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看了楼主和版主的话,一页一页看,看得我脸一会红一会白,脑子里一会清楚一会糊涂,仿佛武林人物看到记录绝世武功的宝典一样,马上就要走火入魔,心不有了东方不败挥刀自宫来练葵花宝典前的感觉。两位高手好似华山论剑,你一招我一式无不经妙绝纶,引经据典,嘻怒笑骂于无形之中,有时刀光剑影时却是点到为止,而往往波澜惊之际却隐藏极大的杀气,简直到了杀人不见血,剑下一点红的境界。我辈普通人物实是无法望其项背啊!

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要砸了球拍,踩瘪了球,踹了台子,扔了背包,拜两位为师,追随两位高人左右,哪怕能学个皮毛,也应该可以独步江湖了!你们是人中龙凤,更象高居生物链最顶端的雄鹰一样,天空任你随意飞,背负青天如此眷恋沃野,枝盖大地这般向往苍穹,我只要抓着你们一根翎子,当可以翱游天下。看尽世间风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在两位高人身上真是恰到好处。你们目光如矩,已经看穿了过去未来,相信人世间乃至整个宇宙甚至宇宙之外一切未解之迷不久都将豁然开朗,对二位神人一说,世界不奇妙,一看就知道,世界这么小,不够二位跑。二位好比伏龙凤雏,若得其一,可安天下,何况这个普通的乒乓球论坛了,我看到了这个论坛即将辉煌的未来了!

对二位的佩服好比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二位一个是电,一个是光,一起组成惟一的神话,你们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you all my super star!今天我万分感谢上苍没让我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日子,能够目睹二位绝世高人决战紫禁城之颠,但我还是希望能继续看到二位的惊世对决,为了你们的下一次华山论剑,我可以付出无尽的等候,如果非要给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一万年。

星使 2005-7-4 19:04:00
F=MAKEXLOVE,哈哈,开个玩笑,大家别太累了,轻松点。
人的舌头是舔不到自己肘尖的,不信你试试。
迷乒华 2005-7-5 17:21:00

我晕!

不懂!

我不是物理学家!

我不是国乒教练!

我不敢牛!

我不配在此发帖!

我不敢骂人!

我------

世人皆各有所好,我自迷乒不自拔。“糙”常发挥超常少,胜败都付一哈哈。
okwwyy 2005-7-5 17:44:00

两大高手一直在互相对视。空气越来越凝重,一种无形的压力开始增长,一些功力差一点的人已经有些呼吸困难了。hyc80268 已经等不及了,他准备出手了。他非常清楚,对方功力深不可测,自己只有一次机会,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破绽,否则将不会有机会再见到明天的太阳。他心里非常恐惧,虽然他知道这个时候恐惧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但恐惧还是一点一滴地侵蚀着他的心灵。他并不害怕死,一个曾经身经百战,无数次与死亡零距离触过的人根本不会把死亡放在心上,但这次不同,因为自己一生中刚刚找到真爱,但所爱的人却正受着极重的内伤,只身躺在黑暗的石墓阵中,生命正象秋风中落叶一样慢慢凋零。他必须尽快解决gongchen这个敌人,才能取到世上惟一的一枚冰魄来解救她,他终于拔剑在手,仿佛一道电光划破长空。一出手就是自己毕生一直没机会用过的最强的剑法,独弧九剑中的最精妙一招——天河倒泻,剑光笼罩gongchen周围二丈见方的空间,gongchen并没有动,hyc80268 知道自己这一招没有丝毫的破绽,他相信敌人不会有反击和抵抗的机会。剑光开始逼近对方身前三尺的地方,gongchen仍然没有动,或许是他根本无法抵抗而放弃了?剑光离gongchen只有一尺了,hyc80268 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手中的剑却不由自主地在颤动。难道对方竞然会早已失传了的绝学——静力场?也只有这种神功才能使自己无法控制手中长剑。但招数用到这份上,收招等于自杀,不容他选择,长剑继续刺向对方当胸。眼看就要得手,突然“啪”的一声,长剑断成几截,hyc80268 隐约看到gongchen冷笑一下,眼前一花,倒在敌人而前。朦胧中似乎看到自己的爱人钟欣桐微笑着向自己招手,接着就什么都感觉不到了。

不知什么时候,他醒了,竞然听到钟欣桐中轻声低唱“论坛翩翩众少侠,意气风发好年华。感时不觉心已老,多情应笑生华发.........”难道这一切都是梦么,他睁开双眼,眼前的一切让他无法相信........

gong_chen 2005-7-5 14:32:00

“但我万万没想到版主的语气会让人那么的不高兴,所以我就想跟版主牛一下,结果到现在还没结束。”

你要是拿一个正确的结论来牛,我没什么话好多说。这样一个帖子,本来对大家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但讨论气氛变成这样。。。。。。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gong_chen 2005-7-5 12:15:00

打摩发力已经存在多年,当时的单面弧圈王,韩国选手金泽洙就是杰出代表。但在小球时代,这种发力并没有受到特别突出的重视。因为那个时候,摩擦发力的球已经有足够的威力了。

但是,当乒乓球直径从38mm改到40mm以后,引起了一场技术和器材的小小变革。按我们国家体育科研单位所公布的数据,改大球以后,弧圈球速度下降17%,旋转下降24%。各国的器材开发,乒乓球训练和研究,都开始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

时至今日,我们无从了解器材厂商,体育科研机构进行了什么样的试验和研究,我也无法自己做试验,所以我不能提供很精确的数据来说明问题。

但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变化。各国顶尖球员使用的套胶海绵厚度,从小球时代常见的2.1mm,变成2.2,2.3甚至2.4mm;胶皮的粘性不是在增加,而是在降低(但涩性胶皮的摩擦系数其实还是很大,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很小);为了使球更容易吃透套胶,胶水的使用量也在变本加厉的增长;打摩发力成为强力对抗的主要技术手段;等等。

我说的都是顶尖选手,他们代表着最转,最快,最强。所以当我们讨论“如何才能让球最转”时,我们当然毫无疑问以他们的技术为基础来讨论。业余球友的跟进是需要时间的,因为以前养成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我们手里的银子也不允许我们那样做(一张bryce套胶400多rmb,多数人用不起)。所以,我们在期待国产产品的研发可以跟进,让我们能用上价廉物美的,适合打摩发力的器材。

这些可能扯远了。不过,我希望楼主能认识到,乒乓球技术和器材都是在发展中的。当初我学球的时候,老师还说“转球不响,响球不转”,我也曾当作真理来看。但去年,我遇到一个上海市少体校教练的时候,他告诉我,现在基本都以打摩发力为标准来教学。

或许,若干年以后,当我大说特说打摩发力如何如何好的时候,有新的理论会来和我辩论,乃至将我驳倒,这也很正常,不是吗?

好的器材只能给你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能代替你发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