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以腰控臂”论是一个谬误 应该摒弃—— 诚呈一个新思维“自然发力方法”

板叟 楼主 2015-11-23 20:51:44
      辨宝路线图178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96----聊聊中国乒乓球权威教科书里的发力认知 41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22
      “教材方法”专业技术含量几许? 12


      如果,“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只是个孤立情况,也就罢了。似是而非没边没影儿偏要煞有介事的样子可劲儿拽,这现象社会上常见,用不着拿它当事儿。可问题是,“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是一个孤立的事儿吗?我们接着看。

      《辨宝路线图》第170期,梳理了一下“教材方法”第三、第四条所强调的那些个点。
      “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是其中第5点,我们再看紧接着的第6点:
      “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很明确,这里讲的是利用全身发力。这里是整个“教材方法”讲授增大击球力量方法当中,唯一讲到利用全身各部位共同发力的地方,是这样吧?可我们大家想想,真要按照“教材方法”的这一教导做动作,我们能如初衷理想实现增大击球力量的诉求吗?实事求是地说,我认为绝不可能。

      利用全身发力,有一条最最基本的原则:一定要讲协调。
      全身整体发力,多个部位、不同位置,但又是朝着一个目标的共同行动,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整体行动。像这样一个有着多个环节共同构成的、比较复杂的整体行动,应该怎样做才能得到协调呢?这就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一定要做到有序。
      有序,就是需要协调的各相关部位、相关环节的运作,一定要讲究先后有序,依序运作;具体到利用全身整体发力这样一个动作结构上,那就是各部位、各环节的谁先谁后,一定要按照人体运动系统运作规律的先后秩序,一定要依序运作。
      协调的前提是有序、并且依序。有序、依序才能协调;无序、失序就不可能得到协调,就会失去协调。
      得不到协调,没有协调,这种所谓的利用全身整体发力,就纯属一句空话,这应该毫无疑义,对吧?

      乒乓球运动增大击球力量的动作从哪开始的?从脚开始的。先是下肢,接着是躯干,再就是上肢,最后由执拍手挥拍击球。这是运动员增大发力击球完整动作的、全身各部位应该依序运作的一个正常排序。
      可“教材方法”这里给大家讲的全身整体发力,它给了各部位怎样一个排序呢?它的排序是:“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
      上臂、前臂、手腕是人体的什么部位?是上肢;
      腰部是什么?是躯干部分;
      腿部是什么?是下肢。
      明明,这一全身增大发力动作的各部位正常[排序是先下肢、再躯干、最后是上肢。可“教材方法”的排序却是先上肢、再躯干、最后才是下肢。它跟正常运作排序完全相反,完全是拧着来的。
      按照这样一个与正常部位排序完全相反的错序运作,你觉得还有可能实现增大击球力量的诉求吗?所以,我认为绝不可能。想都不要想!
      发力这事儿吧,主要就在动作。无论你前面怎样掰原理、讲注意、说千道万,最终还一定是落实到运动员如何利用全身各部位各尽其力、又协调一致的具体动作实施上,对不对?所以,你整个儿“教材方法”这个唯一讲全身发力各部位具体运作的第6点,才真正是你整个儿这一增大击球力量方法主题的题眼所在、法门所在、根本所在,是这样吧?
      你看你“教材方法”,峨冠博带、声色俱庄,
      又是什么“尽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
      又是什么“从生物学的观点看,人体的理论来源于肌肉的收缩”,
      又是什么“还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又是什么“配合转体要使用腰力”,
      费老鼻子劲了。临了临了,就在最最需要給力、最最较劲的时候,你最后就憋出这么一通破玩儿:“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大家想想,讲全身整体发力,连最基本的协调原则、依序运作都不要,你还怎么可能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这还是国部级专业权威技术教科书?
      这还上哪儿谈什么专业技术含量?
      “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这吭不啷当一通大勺乱搅,东北乱炖吧?

      (上述几个又是什么中的‘保持’问题,请参阅本‘辨宝’第141、142期;‘肌肉的收缩’问题请参阅本‘辨宝’第143、144期;‘挥拍加速度’问题请参阅本“辨宝”第170期;‘腰力’问题请参阅本“辨宝”第173至177期。)
      (<辨宝路线图>第148至151期,对“教材方法”这一乱序作了一些探讨,可请参阅。)

      (待续)
                                                                                                                                 2015/11/23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oolsnake手机认证 2015-11-27 23:47:06
仅仅是描述方式与所用词汇不同而已吧

成年人大多应不会对“以腰控臂”一词在理解上有困难或产生歧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5-12-2 14:55:59
太长了,懒得看,一句话腰自己发力很少的,主要靠蹬腿带起来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醒醒 2015-12-23 14:53:29
不仅对作者的精神和文采大赞,更赞同他的发力方法。因为本人在自学打球的过程中,从教学片、网络视频、文字材料等中,发现当前各级教练的一些认识理论错误,而现实中这些理论或认识错误确实因多方原因,害人不浅。当然,这也不是他们的错,也不代表他们有意误人了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5-12-31 11:46:42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5-12-31 11:51 编辑

      辨宝路线图179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97----聊聊中国乒乓球权威教科书里的发力认知 42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23
      “教材方法”为什么做这样的事?



      你能说你“教材方法”不知道,不知道乒乓球增大击球力量的全身整体动作,是从脚起动,先下肢、再躯干、最后上肢这样一个运作程序,最终还是要靠执拍手来挥拍击球的吗?不可能不知道,对吧?
      你敢说你“教材方法”是因为在编撰教材时苟且以对,随随便便马马虎虎没在意,顺嘴说说推出的“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这样一个排序吗?这也应该不能够,对吧?



      乒乓球击球追求的最大化发力方法,就体现在身体各部位依序运作的严谨性上,这还存在第二种解释吗?你这“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算怎么回事?没有严谨的各部位依序运作,你这还怎么可能理想发力,还怎么可能成其为发力方法?就你这破玩儿,就敢把它当作唯一发力宝典编成中国乒乓专业最高权威教材?难道,你“教材方法”存心要贻害乒乓后人?就是要拿乒乓后人逗闷子找乐子?教科书不带这么玩儿的,对吧?


      如果不是存心害人,不是拿全国基层教练、拿千万乒乓后人逗闷子找乐子,还是什么呢?从非褒贬角度推理,那恐怕只剩一种可能了,只可能说明你“教材方法”真不懂得
      1. 全身整体发力一定要讲协调;
      2. 协调,一定是构建在人体各部位依序运作的基础之上;
      3. 一定要全身协调、依序运作,才能够充分发力、理想发力。



      依据你“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这样一个错乱排序事实,我们可以认定你“教材方法”
      1. 确实对乒乓发力问题没做任何正向科学研究;
      2. 确实对乒乓发力问题缺乏最基本的科学认知。
      这一认定,应该事实确凿、不存疑义了吧?



      话要说回来,对事物未及作正向研究,尚缺乏科学认知,这都不是事儿。世界之大,社会之奥,就是圣贤也不可能事事洞明,件件把握。所以,如果你“教材方法”仅仅是缺乏知识,研究不够到位,这都可以理解、谅解。但是,这远远不能解释你的乱序行为。


      1. 你这《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 乒乓球》教科书的编撰班子,聚集了中国当代乒乓业界最高泰斗、权威,以及一大批最高层次的教练,最著名的乒乓学者。你们谁敢说,你们当中没一个人知道这一点----打乒乓球利用全身整体发力的各部位运作程序是先下肢、再躯干、最后上肢?说实话,你就是谁敢这么说,我也不敢信,是不是?你“教材方法”无疑都知道这里的正常排序是下肢、躯干,再上肢。可是,你们在教材里却偏要把这排序说成是上肢、躯干,再下肢。你们这样一个做法,与“缺乏知识、研究不够到位”有什么直接的因果关系?明明知道正确程序是“下、中、上”,还言词凿凿地对人说那是“上、中、下”。生生地把殷殷求学者往错误方向带,这种行为还是缺知识吗?是缺德!对吧?
      2. 请看骆正显方法在这一问题上的阐述:“要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使挥臂达到最快的速度。为此,应按照以躯干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发力次序进行加速,以利更好地发挥各个支点的加速作用”。骆正显方法这里,
      a、 精准提出了触球瞬间要使挥臂达到最大加速度的确切技术方法诉求,
      b、还清晰阐述了为实现这一诉求,各部位应如何运作的的正确排序,
      c、还明确阐述了各相关部位间的关系,
      d、并且还特别揭示了发挥各个支点加速作用的科学道理。



      再看你“教材方法”:“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你这里,能看清
      a、各相关部位该是怎样一个运作程序?
      b、各部位间谁谁什么关系?
      c、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
      d、这让人怎么操作?这怎么可能让人把力量都“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稍有职业操守,稍有良知,你“教材方法”编撰班子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对此一目了然:骆正显方法与你“教材方法”这之间,专业上明显天壤之别、道义上更是良莠是非之别。骆正显方法指给人科学方向,教给人正确方法;你“教材方法”,则是直接将人往歧路引,把人往沟里带,让人越学越黑瞎。你就用你这样一个坑害人的破玩儿,来取代益于人、利于事的骆正显方法。这还是一般的缺德吗?这是泯灭良知,是无良,对吧?


      真不明白,你“教材方法”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不齿之事!


      (待续)



                                                                                                                                 2015/12/31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eterku 2016-1-11 16:30:08
奇怪, 從没見過這樣的文章. 要試一下. 可能要有小孩的心才能嘗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晓旭的哥 2016-1-13 16:27:15
高人。但是作为业余爱好者想要做到化有形为自然发力,是需要稳固的基本功做铺垫的,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就自然肯定会走形,欲速则不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白瓦特城手机认证 2016-1-15 17:06:48
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1-22 15:36:28
本帖最后由 板叟 于 2016-1-22 15:57 编辑

      辨宝路线图180
      直面中国乒坛发力认知现状98----聊聊中国乒乓球权威教科书里的发力认知 43


      骆正显方法与“教材方法”整体比较 24
      “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 1

   
      要了解“教材方法”的问题在哪儿?得先理一理“教材方法”与骆正显方法的关系,


      1977年,《中国体育科技》第20期,刊发骆正显“怎样提高打乒乓球的击球爆发力”文章,骆正显方法问世。
      1982年,邱钟惠、庄家富,还包括徐寅生、李富荣等8人编著的《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一书出版。骆正显方法被引用,名为“增大击球力量(爆发力)的一般方法。
      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编撰出版系列《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其中,《乒乓球》项目教材“提高击球力量的一般方法”(即‘教材方法’),其总体框架结构,一些具体段落,都与骆正显方法高度相似。甚至有些语句,直接就是一字不差地从骆正显方法照搬过来。尽管如此,但《教材》并没有说明该“教材方法”是改自骆正显方法,也没有注明是引自、或部分引自骆正显方法,甚至连“部分参考了骆正显方法”这样一类说明也只字不见。给人感觉,好像该“教材方法”与骆正显方法毫无关系,“教材方法”就是该《教材》完全自创作品。


      不过,无论《教材》是怎样一个表现,怎样矢口不提“教材方法”与骆正显方法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但是,历史事实会因为不提就乌有、就不存在了吗?
      依据骆正显方法是唯一得到当时中国乒坛高层共同认可的发力方法文字作品这一事实;
      依据“教材方法”是当代中国乒坛顶层向全国基层教练推出的发力方法教材这一事实;
      依据骆正显方法被业界认可在前,“教材方法”的推出在后这一事实;
      依据“教材方法”高度相似骆正显方法这一事实。
      我们是不是可以推论:“教材方法”极可能就是渊源于、改自于骆正显方法?甚至,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教材方法”的成篇全过程,它案头摆在第一位的资料,它一直瞄着的、盯着的、脑子里叽哩咕噜转着的,就是骆正显方法?


      用人家的东西,却匿去该著作人姓名。这是不是构成抄袭、剽窃之类侵权?当然,“教材方法”侵没侵权,这事自有天理、人心,道义、法律,与我的探讨没直接关系。之所以聊到这里,是因为“教材方法”这里表现出来的发力认知、职业态度和科学态度,与骆正显方法天壤迥异;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科书主旨更是相去甚远。同是发力方法,为什么会南辕北辙如此不同?要弄清这一同于不同问题,必然就要捋一捋两个方法的渊源关系。

      关于“教材方法”与骆正显方法存在渊源关系,我只是据理推论。如果“教材方法”坚持认为自己与骆正显方法决无渊源关系,很简单,可以拿证据来说话。
      关于“教材方法”与骆正显方法的同于不同,显而易见,同,是因为基本照搬;不同,是因为没有完全照搬。

      为什么对骆正显方法基本照搬,但又不完全照搬呢?我觉得可能是这样:

      基本照搬,是因为实在找不到比骆正显方法更好的乒乓发力方法研究文字作品,自己也实在写不出比骆正显方法更好的乒乓发力方法文字。所以,不得不基本照搬。
      不完全照搬,是因为要表现“教材方法”是本《教材》完全自主编创。当然要张扬自己的发力认知、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对骆正显方法进行改造,自然就与骆正显方法有所不同。
      是不是这样?


      沿着前人的脚步继续努力,这是后人的使命。从这一意义上讲,对骆正显方法进行改动,或者刻意要让自己的“教材方法”与骆正显方法不同。这本身都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你“教材方法”的这一不同,是不是在沿着前人的脚步继续前进走着呢?
      照常情,对已经获得业界权威、高层认可、并公开向业内外全社会推介的骆正显方法进行改动,那一定是有着充分积极意义的改动理由。这改动一定是比骆正显方法
      更加有利于中国乒乓业界对发力问题的科学认知,
      更加有利于提升全国基层乒乓业教练员的发力教学能力,
      更加有利于千千万万乒乓后来人学好、掌握好科学发力技术,
      更加有利于现代乒乓球运动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可实际上,“教材方法”刻意对骆正显方法所作的一些不同改变,具有上述任何一个“更加有利于”理由吗?是与上述任何一个“更加有利于”相向而行的吗?

      我们不妨再花点时间,再来盘点一下“教材方法”对骆正显方法刻意所作的主要不同。

      (待续)
                                                                                                                                       2015/1/22

《辨宝路线图》 第1至第100篇总目录位于第30页第299楼,2011/9/1----2012/10/19。第1篇位于第14页第137楼2011/9/1。
《辨宝路线图》 第101至第110篇总目录位于第49页第482楼,2012/10/19----2013/6/16。第101篇位于第45页第446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叟 楼主 2016-2-7 17:46: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