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灌水]一个菜鸟GET FUN of乒乓球的经历(连载中)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3-20 21:43:00

许多次挑打都不成,上周出差回来,去球馆打了半天。在与一位老头开局时,正手连续挑了好几个都挑不上,一旁观战的一位教练说话了“上右腿”;俺看了这么久的比赛,居然都不知道人家挑球都是上右腿,自己老是习惯性地上左腿,真是够笨的。于是上右腿,居然,就连续挑成功了好几个。

 

原来,有些事情做不到,可能是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只是旁观者清,自己身处其中,怎么都不明白。也许是太个性,自以为是,不够认真地阅读技术概念、不认真观察高手们的动作特点。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3-20 21:24:00

玩了一年乒乓,今天终于找到用身体击球的感觉。

 

手臂几乎不用力,只靠腿蹬身体转,击球控制得非常稳定。与一位直板选手对练正手,他拉得非常稳定有节奏,俺也就索性练习用身体打球,居然比他的稳定性差不太多。这许久以来,如果不反拉,我的手臂动作都很小,甚至多是“碰”回去,虽然不发力,但很稳定。按一般高手的标准,俺现在终于有所进步,但发力拉时失误还很多;看来,发力拉也需要专门练习才会有高稳定性。

 

前段时间忙工作,忙出差,打得少。记得思考过反手弧圈与握拍方式的问题,俺虽然握拍、击球都不够标准,但居然反手能用弧圈起下旋,能反拉;今天与市里面老年组冠军甚至全国都拿到过冠军的一位正生反长的老头,试了几次反手,他削俺拉,虽然对长胶节奏不适应,俺成功率不很高,但不止一次俺一拉,他就削飞;俺正手反倒接不好他生胶拉过来的球,十多个球过去还老是下网。——一般常规教学,握拍较深,正、反手不换握,因此,反手击球大多非常生硬很“楞”很“死”,而且教练们都不允许学生动手腕,反手若不用腕,再不蹬转,如何才能有空间摩擦球呢?自然,大多数听话的好面子的学生们,反手只有拨、弹、攻、带,难有一手好弧圈了。而俺从来不谓人言,自己理解自己练,正、反手不但换握,反手尤其常用手腕,握拍松浅也拧球都偶尔能在比赛一用,自然击球时可软可硬,有击打的空间也有摩擦的空间,不成想,这反手弧圈就勉强是算练会了。

由于比赛时大多数人都送俺反手球,因此,俺反手进攻、得分的概率都远高于正手,不用侧身,就已经解决了问题。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4-8 07:09:00

虽然最近又是常出差,刚回来玩球时正手仍然是老漏球,打了两天,手感稍好起来,不那么随意漏。

 

前两天与一位左手,他发俺正手大角度侧下,俺发他正手纯下旋,居然,俺基本上就能用正手搓接了,玩儿了一年球,才会正手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有了正手搓的体会,昨天晚上,五打三胜,居然,就把另外那个发球特好的左撇子老头,头一次打败了。但奇怪的是,俺有了正手搓的体会,正、反手起板的准确率都降低了一截儿,——不够果断

 

看来还要多体会多锻炼才成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ees 2011-4-10 11:49:00
和楼主打球习惯很像。能去杭州的话,一定陪楼主练球。
左手横拍 两面弧圈快攻 MC2(有点神经质的板子)+狂飙3+729-5(习惯了硬硬的反手) 偶尔回忆一下直拍的感觉 J-1日直+CJ8000 (实在受不了谜印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4-10 09:07:00

由于俺的OC胶皮一直没找到心怡手感,这段时间以来一直主用奥洽。奥洽拍子七夹,比OC较硬挺,弧线平、长,用俺的小动作打拉弧圈时,都是啪啪作响,很是好听,有点越来越喜欢用这个七夹板了——正手CJ8000长效弧圈,反手铂金,但是反手用外套以来,一直没找到高准确率的弧圈手感,而且反手弹击使用率大增,弧圈动作越来越小甚至只用手腕加转。

 

OC正手40度狂3,算是没灌胶吧,击打手感发木,拉球不透只能靠胶面粘住球,俺打拉的手法还好一点,纯摩擦恐怕更不容易拉。反手BARACUDA。俺希望给OC找到更沉重的胶皮,以增加OC的球质。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4-10 08:45:00

昨天狠打了3个小时左右,过了把瘾。

 

开局时,仍然是起板失误太多,居然一局起5、6板,几乎无一能中。自杀就损了一半分数,看来抢先进攻准确率太低了。手上没有好的感觉,与正手搓接有关,也可能与这一个多月打球很少有关。三天不练手生,象俺这样基本功差不扎实,练习技术又太博杂的,更是有几天不打,手感都会找不到。

 

昨天与一位右手直板玩长球好长时间,两个人虽然功力不深,球速与旋转一般都不很强,但居然也能发力对拉上几板,很有趣。一般是先让对手拉起来,等他发上力拉的时候,俺再反拉,正手反拉的感觉越来越好。俺大部分是中远台打拉结合的拉法,自己感觉,一速较一般人明显快一点,但二速大多不太够,也就是摩擦不足,与俺动作小有直接关系,以后要试着调整打摩比例,看怎样能把球速打到最佳配置。

 

昨天也向另一个直板请教了一下他的拉球动作,他说他拉球,会将右手挥到左耳附近,并且小臂不太用力收,主要用大臂,球才会更快更转。俺自己多是小动作收小臂的拉法,因此,就不管小臂动作,有意试着加大拉球动作幅度,尽量做得充分,居然,有一个球拉得又低、又快、又冲,从速度上超出俺自己学习拉弧圈以来任何一个弧圈球,快得对手毫无反应。自我感觉,与我见到其“高手”那些大幅度拉出高质量球非常接近。击打声音小,主要是摩擦吃球后,大臂大行程快速带动球向前,这样的做法,居然一速也很快,二速更快,唯一的不好是,大动作还原一定困难……

 

毕竟,能大动作摩擦拉出高质量球,也是一个进步。

 

仅一个弧圈技术,就有太多练法,这是乒乓的魅力所在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4-12 22:00:00

谢楼上,若有缘的话,与楼上学习。

 

这两天虽没打球,思考之后有点新体会。

 

一个是软板与硬板、软胶与硬胶,正如以前坛子里有人说过,有它固有的频率,而击球时,挥拍节奏需要与板子的固有频率合上拍,与板子的变形、复原的时间合上拍,球质才可能最好。经常自己挥拍触到球后,就发现没合上球的速度、没合上板子的节奏,因而球飞了,或者用很大的力球却很慢。

 

还有一个……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pperking手机认证 2011-4-12 22:10:00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红双喜9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6-1 07:20:00

以前似乎看过王励勤与张继科的一次对阵,发现张继科中远台拉的球,有许多弧线非常高。开始的时候我不明所以,以为他们是在假球或者是表演。后来,看到在关键实战中,张继科也经常这样去拉。才突然想起,近台要拉前冲,远台要拉高吊。

 

双方都远台时,拉前冲,不但拉不死对手,还会给对手借力的机会;拉高吊,因为弧线高,并且球下降期下坠速度高于前冲,前进速度低于前冲,同样处在远台的对手不容易借力反拉,若要冲拉,就必须向前,而向前抢冲,面临前失误和被对手反冲。

 

昨天试验了一下,让对手拉高吊,自己在远台,果真不好发力,近台才容易抢上。但是自己现在高吊反而远没有前冲拉得好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5-25 21:32:00

一个多月打球较少,最近才连续打了几天。

 

一直觊觎着波尔或者VIS芳碳板,但一直也很理性地认为尝试芳碳板也不会很快提高多少技术,无非试试芳碳名板的手感而已,获得心理的满足感而已。当然,用不同的板子,容易练习不同的技术,这个倒是不假。

 

但口袋瘪瘪,最后一狠心,把去年老婆给买的729成品拍2060拿出来,把原来各用3个月左右的OC与奥洽尘封,坚定地多在比赛时练习搓球。仍然是用原来的老办法,无论输多少球,都尽量不起板,坚决地贯彻输球战略。粗略估计,俺目前的水平,与球馆里“中级”左右的水平差3、4个球左右,而一局中我自认为搓接中无谓失误自杀或者不该冒高的球基本上都有3个左右。现在由于搓接不熟练,起板与搓接整合不好,起板再失误1、2个。所以基本上自己一局中送分约5分左右,对手自己主动拿6分基本就能把我搞定。自己的得分主要靠发球和对手失误了。

 

在赢那左撇子老头几次之后,最近决心练一段时间的搓接,不起板,继续输给他。

————————————————————————————————————————————————

 

拉球有意地学习了几次放开大臂甩拉下降期,前天甩得手指发胀,虽然因为不适应动作常拉漏,但一旦拉上,对手的确常常直接就飞掉。这样的球在实战中确实很难防,但俺也真得还原不了,无法连续拉——这个以后还要找原因。不过俺自己与别人做比较,对于同样防守不错的球友,俺原来以小臂为主高点定点冲拉死他们的概率似乎比一般拉球手稍高一点点。

 

不管怎样说,以摩擦为主,下降期大臂一抡的弧圈方式,有机会还是应该熟练掌握的。

 

——————————————————————————————————————————————————

 

今天最新的体会是,右肩位反面砍式发球突然找到感觉了,不再象过去那样生硬不可控。下一步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地反面砍上、下旋,砍长砍短砍快砍慢砍落点——正面砍基本上已经做到这一点了;反面才刚开始。以后看看这两面砍式发球,究竟有多大威力。至少,现在吃我正面砍发的人还真不少。砍式发球旋转极强烈是主要特点之一,尤其是侧向旋转,若不加控制,发球后的两板甚至到三板都有可能受到第一发的影响。如果对手不求质量地把球“垫”过来,球往往都突然拐走,自己起板再不果断,就要吃自己的发球了。

所以,砍式发球者,判断对手接发后来球的旋向,应该是一个重要课题。

 

最近一段时间里,自己的正手常规侧上下旋发球,似乎常有高手吃那么一两次。可能主要原因是自己做到了薄薄的摩擦,发过去,高手们常说“球真转”,并且,有时俺常可以发得球4、5跳都不出台。以短、转为主。但是俺看自己发球的弧线,总比不上高手们发球拐,尤其比不上直板发的拐。于是请教高手,他们都说,直板摩擦地空间比横板大,所以会更转。目前自己还无法找到根本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怎么发,常规正手短侧旋,从落台落地后的旋转来看,都远远比不上砍发的旋转速度。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