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发球绝招

qiao41060 2006-10-11 15:13:00
谢谢赐教
luguoshen 楼主 2006-10-11 17:11:00
横板发球的技巧与应用

站立姿势(即发球的预备姿势)(我所讲的所有动作均以球案的底线为基准)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我是右手横握球拍)身体稍稍右转,这样有利于在以后的发球当中很好的运用腰部力量。左手将球置于掌心,右手手腕稍微回收,有利于手腕的发力,一切准备停当,下面就是发球的重头戏了,你的发球质量如何,就看以下的环节了。

  一、身体重心下沉,两膝关节稍微弯曲,便于发出各种不同的旋转的球。左肩稍比右肩靠后,目的是便于从前向后收身体,在向前发力。身体稍稍有点弓。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将球向上抛起,同时整个身体舒展开,持拍手从身后由上至下用力挥下。

  三、在球拍触及球的同时,可以发出各种不同旋转的球,也可以发出不同速度的球。(这是我发球的奥秘之所在)

  我的发球的动作有时很大,有时很小,也是为了迷惑对方,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有很多的业余选手,是看你的动作,而不是同过你的来球方向和来球速度,所以这正好给了你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在球拍触及到球的同时,同样的一个动作可以发出不同的球,这是各位都知道的,但是当你在发球的时候,你的球的出去的时间差将是你制胜的关键。有时早,有是晚,对方将很难从你的动作中看出你是什么时候发的球。

  发下旋球,你可以在球落到你的胸前的位置时,用球拍的正面去摩擦球的正底部,这是发出的球的旋转最强,但是对方却通过你的动作和你的出球时间,认为你所发的是不转的或是上旋”——这是我惯用的招式

  发上旋球,你在球下落到快接近案子的时候,用拍子的上方去摩擦球的后上部(以球拍面与地面垂直为基准)这时的动作看上去象下旋球,但是它所发出的是上旋球,而且是旋转比较强的上旋,对手即便是对此球有所判断,也不会很果断的回击,因为他不会认为是上旋。这是我得分的重要手段。

  发奔球--你用球拍的背面正对对方,在球下落时,利用球拍的粘性和球的下落速度。将球击出,击出的球速开始不是很快,但是在接触到对方的案子时,会突然的向上拱,所以很多人对付此球总是感到措手不及,但是此球不能一直使用,因为比较明显。与此球同样的动作还有一种下旋球,也是这样的动作,但是在击球的时候,拍子稍微向下磕一下,速度一样,却可以发出下旋球,在对手吃了第一个奔球后,紧跟着使用,比较有效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12 15:48:00
一种动作多次反复练习和用力接触旋转体会,便成绝招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9 08:00:00
灵活多变才是发球的真谛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8 15:50:00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8 15:37:00
< 横板 >  * 发球--瓦尔德内尔   直板发球时比横板发球手腕的运动幅度大,有利于增加球的旋转 和速度。 瓦尔德内尔第一个想出了把横板变为接近直板的握法进行发 球的办法,他充分发挥了直板运动员发球手腕用力的特点,成功地开 发出了具有与直板发球高手相差无几的正手侧上、下旋中高抛发球, 成为世界上横板发球的第一人。 其-在比赛中的威力让对手不寒而栗, 再加上变化多端,每场比赛光发球就能让对手直接吃10多个。  * 正手拉--蔡振华   在第36届世乒赛的决赛中,手持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中国队主力 运动员,现为中国队总教练的蔡振华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横板运动员强 有力的正手拉弧圈球,给欧洲人很好地上了一课。 蔡振华的正手拉球,在继承了欧洲人以摩擦为主制造上旋的基础上,揉合进了中国传统直板拉球的特点,一改欧洲人靠大臂发力的方法,变为更多地注重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强调击球点高,出手速度快,充分体现出弧圈球 除旋转外的速度特征。  * 接发球--瓦尔德内尔   90年代初,以瑞典为代表的欧洲球员改善了台内接发球技术,发 明了正反手的“晃搓”、“晃挑”和“晃撇”技术,一度使中国队传 统特长失去了往日的威力。   在中国以0比5输给瑞典的第40届团体决赛中,中国队的发球抢攻 平均得分率只达到58.5%,而瑞典队为65%,中国队的前三板优势 转向了瑞典队。其中,瓦尔德内尔率先运用了侧身正手晃接斜线的技 术,配合以挑、搓直线等近10种接发球手段,死死盯住亚洲人的反手 漏洞,掌握了绝大多数接发球的主动权,突破了亚洲人以短球见长的 防线。 * 步法--孔令辉   在横拍运动员中,孔令辉的步法算是比较典型的,属于横拍快攻 结合弧圈球的步法。 身材不高的孔令辉经常能拉出意想不到的高质量 球,拉得轻松而具有威力。其主要原因是他能把上肢动作与重心的交 换、步法的运用,很好地协调起来,从而合理地运用身体各部位的力 量。  * 正手攻--滕毅   北京人,18岁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击败世界名将郭跃华而成 名。其右手横握球拍,步法灵活,临场拼劲十足,尤其正手和侧身攻 球的功夫十分了得,有“重炮手”之称。其采用正手用正胶,反手用 反胶的球拍,别具一格。 并吸取了直拍快攻的特长,形成了横拍直打 的新路子。其凭借极具威力的一身左拨右扣配合侧身抢攻的高超球艺 ,成为我国第一个作为团体赛主力参赛并做出重大贡献的横拍快攻选 手。  * 心理素质--瓦尔德内尔   瓦尔德内尔是保持良好竞技状态最长的运动员。他作为主力运动 员参加了与中国队的8届决赛,奉陪过从蔡振华到江加良再到刘国梁 的几代球员。除了出色的技术实力外,坚强的意志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是关键的因素。   老瓦对胜负的平和态度和遇惊不乱的非凡气质得到了包括中国人 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乒乓球人士的敬佩和认同。 成功和失败的巨大 反差丝毫没有动摇老瓦继续进取的决心,正是凭着非凡的心理稳定性 使他又一次在刚刚结束的第45届世乒赛上再立新功,使瑞典队梦想成 真。  * 战术意识--瓦尔德内尔   中国队的一位教练曾经就瓦尔德内尔一场比赛的总体战术思路的 变化情况进行过计算。 所得结果是,在这场争夺非常激烈艰苦的比赛 中,他共进行了六次各种战术的变化选择进行尝试,从中筛选出富有 针对性的有效战术,应对出现的各种复杂多变的场上形势,最终取得 胜利。   这在乒乓球的大赛中是很少见的。瓦尔德内尔以打球的节奏感强 ,击球的轻重掌握合理、技战术变化刁钻驰骋国际乒坛多年而不衰。 由此可见,中国人送给他的“乒乓游击队长”的称号极为形象地描述 了瓦尔德内尔打球的战术意识,可谓是一针见血。直板正手攻   < 直板 >  * 战术意识--徐寅生   在退役和现役的世界乒坛男子名将中,最富有战术意识的要数20 世纪60年代中国乒坛名将徐寅生了。当时正值弱冠之年的徐寅生就以 打球善于动脑、讲究战术而著称,有“智多星”的美誉。 在中国乒乓球队即将出征第28届世乒赛前夕,还是队员的他曾给女乒队员作过题为《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 正手攻--江加良   江加良广东人氏,身材瘦长,眉清目秀。右手直握球拍,看家本 领为近台快攻打法。 公认为中国式传统打法的代表者。为了对付欧洲 弧圈球的流派打法,从发球、接发球和相持球上,不仅继承和发展了 直板快攻的打法,并求索出以近台快攻压住弧圈球并以小上旋球来掌 握比赛主动权的对付欧洲弧圈球的打法。在第37届世乒赛,初出茅庐 的江加良力斩瓦尔德内尔、欧洲冠军阿佩伊伦,一战成名。 由于在国际比赛中胜多负少,但在国内负多胜少,故有“外战内行,内战外行”之说。 * 发球--刘国梁   用直板正胶发出旋转变化极强的球的中国队奥运冠军刘国梁是直 板运动员发球创新的排头兵。他是第一个采用直板正手反面发球的运 动员,是把正手左右侧上、下旋在发球中完美结合的第一人。其发球 的旋转强度在中国队名列前茅,正胶的正手侧下旋发长球的旋转每秒 钟可达73.5转,高出中国队当时60转/秒的平均值10多转。 在对欧亚诸强手的比赛中发挥出了无穷威力,在第45届团体赛中每场比赛让 对手直接吃发球都在10分以上,并且为自己的下一板抢攻创造了极佳 的条件,这可从刘国梁发抢段平均得分率在70%上下的技术指标中得 到充分的体现。直板心理素质直板战术意识  * 心理素质--刘国梁   表现心理素质作用的经典之战是第45届单打决赛刘国梁对马琳的 决赛。当时,坐在比赛场地外观看比赛的中国队教练和运动员均认为 ,在那种技战术都比较下风并多次出现进攻失误的情况下,刘国梁可 能会产生保守的倾向,而战机将转向马琳。刘国梁在关键时刻大胆连 续进攻,把保守的包袱扔给了对方,最终以令人惊心动魄的几板正手 扣杀夺得世界冠军。  * 接发球--刘国梁   擅长用筷子的中国人自然地选择了用拿筷子的方法来握乒乓球拍 。直板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充分发挥手腕前臂的运动幅度,进行变化 多样的接发球。刘国梁是这方面最为出色的一名运动员。 根据统计, 他接发球技术在10种以上,除人们常用的搓、摆、挑及正反手攻拉, 还有具有本人特色的正反手反面拉、反手“拧”等独特技术,为他能 够在一贯被认为被动的接发球环节上争取了主动。  * 步法--金泽洙   由于日韩朝选手的单面拉打法要以一面进攻对付欧洲人的两面进 攻,步法的使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当今世界乒坛,无论从步法移动 的范围、移动的速度、移动的方法、手脚发力的配合程度,当属水平 处于世界一流强队的韩国直板单面拉运动员。 而在他们中间表现最为 出色的,无疑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直板超一流选手。 * 反手推挡--郗恩庭   河北人氏,以三手绝技著称:“发球、推挡和弧圈球”。反手推 挡更是他的绝招,在推挡中,他的手腕和手指加力,落点刁钻,速度 奇快,在防守中,暗藏杀机。 这手绝活使欧洲弧圈球选手胆战心惊。 他从正胶打法改为反胶打法,使其反手发力、减力推挡球的技术,更 加日臻成熟。独步乒坛没有对手,在第32届世乒赛上终于成为了男单 的霸主。  * 正手拉--金泽洙   当今世界乒坛的正手弧圈球的第一人非韩国金泽洙莫属。他击球 力量大,旋转强,尤以发力的前冲弧圈球见长,杀伤力和得分率均高 于其它直板反胶弧圈球手。   在刚刚结束的第45届世乒赛团体赛上与马琳的比赛中,金泽洙正 手得分率已达到64%,直接得分超过马琳。金泽洙充分发挥了长方形 球板击球时力臂长,易于发力的特点,把自己的爆发力与武器有机地 结合起来,辅以非常合理的发力技术,产生了高出其它运动员的旋转 和速度。金泽洙的拉球是当今世界乒坛较为流行的“打摩”式拉球的 典范,值得中国相同打法的运动员借鉴。   < 天下无敌之独门绝技 >  * 削中有攻--丁松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用这句诗来形容丁松手中那把神出鬼没的横拍,一点也不为过。 由于他性格孤寂、坚韧,形单影只,总是独来独往,更像一个冷面的 独行侠。而他独特的独门绝技和他独特的性格相得益彰。   丁松右手横拍,正面反胶、反面正胶。丁松的削球技术虽然算不 上炉火纯青,但与其他削球手不同的是,丁松以攻球作为主要得分手 段。 他的反手突击球和正手抢攻总是让对手防不胜防。这种进可攻退 可守,削中带攻的打法,在削球技术中算是“旁门左道”了,在世界 乒坛也可谓是独树一帜。   丁松作为中国乒乓球队打翻身仗的“秘密武器”,出现在第43届 世乒赛上,施展了他削中带攻的独门绝技,在经过绵里藏针的过度之 后,猛打猛冲,使凭借弧圈球而不可一视的欧洲各路好手在惊异和莫 名中退下阵来,徒有一脸的无奈和沮丧. 这位不苟言笑的冷面少年为中国队重夺世界霸主地位立下了奇攻。 * 直拍横打--刘国粱   在成都举行的1992年中国乒乓球大奖赛男团比赛中,一名年仅16 岁的少年出现在中国男团二队的阵中,并被委以重任担当了第一主力 。在团体赛上,这位少年利用一手独门绝技相继轻松杀败了瓦尔德内 尔、金泽洙和李根相等世界一流强手,从此一鸣惊人。   这位少年英侠便是刘国粱,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直拍快攻的打法。 与其他直拍选手不同的是,他的球拍的两面分别是正胶和反胶,还练 就了一手直拍横打的绝技--在传统的左推右攻的基础上增加反手提拉 弧圈球的技术。这手绝技使刘国粱的反手一改以往直拍选手只能推不 能拉的弱点,而是靠反手反胶的刹时发力,拉出比正手更快、更强旋 转的弧圈球,弥补了直拍反手的破绽。   雄踞世界乒坛霸主地位20余年的中国乒乓球队,自89年第40届世 乒赛惨遭“滑铁卢”后,终于看到了希望。  * 直拍反手攻—庄则栋   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乒坛出现了一个改变世界乒坛实力格局的人 物,他就是有“小老虎”之称的中国名将庄则栋。   庄则栋依靠他的“杀手锏”--直拍近台两面攻的独门绝技,笑傲 世界男子乒坛数年之久,在中国乒坛历史上破天荒地三次获得了世乒 赛男子单打冠军。他的直拍近台两面攻打法是受名将王传耀“远台两 面攻”的启示,苦心孤诣创造的,两面攻把直拍反手的弱点变成了一 招制敌的武器。   在此基础上,庄则栋又结合了他“加速制动”的绝技,缩短了挥 拍击球的距离,使他的近台两面攻的打法不仅动作姿势优美而且具有 很强的杀伤力。这种打法主要依靠手腕和小臂的爆发力来完成的,尤 其是在对付当时日本的弧圈球时更显威力。在庄则栋的两面攻面前, 日本人的一只手在两只手面前难以招架。   庄则栋这样评价他的这个独门绝技:“左推右攻,难免被动;两 面快攻,八面威风”...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8 15:41:00
八个注意

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 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和磨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⑵用螺旋线引拍,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磨擦球,会产生不同旋转。下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下螺旋;上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发力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旋转:如果是弹击发力,则不太转,如果是上螺旋线形摩擦发力,则是上螺旋式旋转; ⑷适当增加海绵厚度,增强球拍粘性,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特别是在使用大球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时间和距离:如在发加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右侧的部位摩擦球;如在发不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左侧的部位摩擦球; ⑹ 动作适当加大,加快摆速,并切得薄:这样在摆速方向远离球心的条件下,摆速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

⒎ 注意发球的变化: 发球变化莫测,常使对方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常会看到:在比赛中,包括一些大赛中,有些运动员,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或二种发球。发球单调,落点也单调,常使对方较快就适应,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多准备几套发球,如正手、反手、侧身发球、上螺旋、下螺旋、长螺旋、短螺旋等等,充分发挥发球阶段主动时机,努力做到:六结合+组合,并在发球时就准备好几套发球抢攻的路线,常会使我们处于不败之地!

⒏ 注意发球的创新: 不断提高发球质量,不断创造新的发球,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是乒乓球运动富有生命活力的体现。在一种高质量新的发球面前,由于对方对它陌生,头脑中尚未建立条件反射。因此在击球时,感到不协调、不顺手,甚至束手无策,这样就导致发球直接得分,或间接得分,这就充分显示了新发球的巨大威力。最近,笔者研究发一种“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加力、加速、加螺旋,从本方左中端线,发到对方左边线,在对付横拍,特别是对付直拍和直拍长胶及削球手,收到很好的效果。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10 23:39:00
平时训练时需加力发球,体会用力效果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16 17:03:00
波尔发逆旋转球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luguoshen 楼主 2006-10-17 13:11:00

四代奥运女皇全方位大比拼

一、发球:

陈静:发球多变,尤其是她的正手高抛发球发得很好,擅长发对方正手长球让对手拉起来之后进行弹压,这一招在88年和96年奥运女单决赛都曾给李惠芬和邓亚萍很大得压力。

邓亚萍:比较平淡,有时容易出台,质量不算太高。

王楠:不错,质量比较高。

张怡宁:比较平淡。

PK:陈静>王楠>张怡宁>邓亚萍

二、接发球

陈静:手段比较多且质量高。

邓亚萍:办法也比较多,尤其是她经常敢于接发球抢拉,还能用反手进行切、拱和挑。不过93年世乒赛输给井俊弘的比赛主要是由于接发球出问题。

王楠:比较稳,控制质量高,但变化比较少。悉尼奥运赛后就曾被蔡振华批评接发球胆量太小,手段太单一。不过不来梅对阵柳絮飞第三、四局的关键时候两个接发球抢攻还是令人相当振奋。

张怡宁:胆量比较大,但摆短质量不是很高。

PK:陈静>邓亚萍>王楠>张怡宁

三、发抢

陈静:正手抢攻不算太积极,第一板抢攻主要*反手生胶先弹起来。

邓亚萍:虽然发球不算最棒,但她的发抢确实最凶且命中率最高的。

王楠:平时不算很积极主动,但经常在关键时候采用这个战术,而且侧身速度非常快。

张怡宁:也不算很积极,发球之后两边照顾的意识比较强但抢攻意识一般。

PK:邓亚萍>王楠>陈静>张怡宁

四、正手

陈静:能拉能打,与很多反手生胶的横拍选手比起来,她的正手相当不错,尤其是一板爆冲在96年奥运打了邓亚萍很多个措手不及。

邓亚萍:正手快攻的能力至今无人能比,速度快、角度大、力量足,不过拉球能力稍逊。

王楠:旋转很强,角度很刁钻,但力量不足。

张怡宁:比较全面,其鞭打动作很有男子味道,力量虽然不算很大,相持能力却是四人中最强的。

PK:邓亚萍>张怡宁>陈静>王楠

五、反手

陈静:反手为生胶,弹击力量比较大,但稳定性不是很好。

邓亚萍:反手采用755长胶,能攻善守,变化比较多,把长胶的运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不足之处是一旦被对手熟悉,反手便成为对手重点攻击的目标。

王楠:善于制造旋转和节奏,并利用左手之便拉开角度创造机会。

张怡宁:防御能力天下第一,还善于利用落点变化和旋转变化调动对手。

PK:张怡宁>王楠>邓亚萍>陈静

六、手感

陈静:从她精湛的前三板技术来看,她的手感应该非常好,不过她的借力球没有其余三位好。

邓亚萍:她的早期更多的是以自己的主动发力进攻为得分手段;后期随着李菊王楠等人的弧圈球打法的冲击,她开始增加了以两面封堵的打法,用她良好的手感来控制对手的弧圈球的施展。虽然台内控制能力没有陈静好,但她的假动作却是四人中最多的,效果非常好。

王楠:没有良好的手感,她的这种以旋转和节奏变化为主的打法就很难发挥。表面上看私没有什么力量,但实际上她的球却是四人中最转的,这就是手感的功力。

张怡宁:看似被动的防守能够把对手调动起来,这说明她手上的感觉也非常好。

PK:邓亚萍>王楠>陈静>张怡宁

七、攻防转换

陈静:虽然她是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但我感觉她的快攻主要体现在她的力量与控制之上,受身高影响,她摆速不算很快,攻防转换有点慢。

邓亚萍:摆速很快且步伐好,因此虽然她的防守能力不是很好,但比赛中对攻防转换的感觉很出色,因此被动转主动的能力也很强。92年奥运女单决赛对阵乔红的最后一个球就给我非常深的印象,当时乔红正手弧圈冲她的反手出了高球,乔红一板没有杀死,却被她很快地发力反攻而得分。

王楠:虽然速度不快,但她的反手借力和减力的能力很强,善于利用旋转和节奏化被动为主动。

张怡宁:凭借出色的防御能力和两面摆速,她在比赛中常常后发制人,在对手先发起进攻的情况下把对手调动得疲于奔命。

PK:张怡宁>王楠>邓亚萍>陈静

八、心理素质

陈静:当年的一张选票把自己送上了奥运会,可以看出陈静的胆量和气魄,而她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比赛就获得女单奥运冠军说明她有非常过硬的心理素质。不过,在退出国家队之后,03年队玄静和、06年队邓亚萍的比赛中她还是显示出她在登顶的关键比赛中有咬不住的情况出现。

邓亚萍:一个意志和求胜欲望非常强的选手,不管大小比赛都非常认真对待,越是关键时刻越敢于出手,落后的时候永不言败。最为明显的就是96年奥运女双对陈静/陈秋丹以及决赛对刘伟/乔云萍的比赛,多次大比分落后仍能反败为胜。不过,她最大的问题是有时自视太高,把太多的压力往自己身上压,这也是造成她在91、93和94年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她的后期有了很大的改善。

王楠:大家对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悉尼奥运对阵李佳薇的比赛了,大家都以为她要输的比赛,她却很平静地赢了回来。她就是这样的:表面上看总是微笑,其实内心很坚强;对胜负看得比较开,但关键时刻总能大胆出手。

张怡宁:刚刚出道的她没能夺冠主要就是心理素质太毛躁,不过现在改善了许多,多年媳妇之后终于熬成了婆。代表作是05年全运会赢王楠的这场球。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九、双打能力

陈静:与焦智敏(同样是左手横拍)合作获汉城奥运亚军,与胡小新合作获89年世乒赛女双亚军,与陈秋丹合作在96年给邓亚/萍乔红制造了一轮恐慌。由于她的前三板和台内控制能力很强,所以其实她的双打能力应该不错,可惜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邓亚萍:与乔红合作获两届世乒赛、两届奥运女双冠军,与杨影合作获一届世乒赛女双冠军,还跟孔令辉合作获两届世乒赛混双亚军、两届亚运混双冠军(其中一届与韦晴光合作)。由于她速度快,善于在近台快攻,而且手感、台内球都很好,步伐快,战术意识强(很多时候同伴都听她的指挥),所以是很好的双打选手,比较适合跟很多选手合作。

王楠:分别与李菊、张怡宁合作各获两届世乒赛和一届奥运会女双冠军,还跟马琳合作获得世乒赛混双冠军。台内控球能力和防守能力都很好,善于给同伴制造机会。不过步伐太慢。

张怡宁:与王楠合作获两届世乒赛和一届奥运女双冠军。由于发接发和台内控制能力在不算很出色,所以初期她的双打成绩不好,直到跟王楠合作,王楠能够为她制造进攻和相持的机会,成绩才好了起来。

PK:邓亚萍>王楠>陈静>张怡宁

十、战绩

陈静:她的前期是一个战国七雄的时期,她、焦智敏、何智丽、戴丽丽、李惠芬等队友,加上梁英子、玄静和、李粉姬等,没有一个能够一统天下,她自己也没有做到。88年的奥运女单金牌其实有点运气的成分,假如没有87年的让球风波、假如没有她自己的毛遂自荐、假如没有教练的大胆一搏、假如没有焦智敏半决赛的让球,最后这块金牌花落谁家还真是难说。她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分别代表两个协会获得女单的冠亚季军,跨度达12年之久,这目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她又是四人中获得冠军次数最少的,仅获得两届世锦赛女团冠军和一届奥运女单冠军。从对外战绩来看,89年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和93年女单决赛完败于李粉姬、玄静和使她的运动生涯黯淡了许多。

邓亚萍:她是90年至97年国际乒坛的绝对统治者。在这段时间里面,她除了失手于93年的井俊弘和94年的小山智丽之外,包揽了所有国际大赛的女单冠军。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统治不仅仅在于大赛,国际公开赛、国内比赛她都很少丢掉冠军,尤其是缺少国内新手参加的国际公开赛上她几乎都是大包大揽地一次次夺冠。个别国内新手可以在国内比赛中赢她一两次,但在国际大赛的赛场上她从来没有输给这些小师妹。外国协会的选手能够赢她的只有几个,朝鲜的李粉姬(89年世乒赛女单四分之一)、余顺福(91年世乒赛女团决赛),新加坡的井俊弘(93年世乒赛女单),日本的小山智丽(94年亚运女单决赛,香港的齐宝华(90亚运女团半决赛)、陈丹蕾(94年亚运女团决赛),匈牙利的巴托菲与瑞典的斯文森,(都是公开赛),而且她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跟邓亚萍碰头的时候赢之后就再也没有赢过了。从这点来说,邓亚萍确实征服了对手、征服了乒坛,成为无可争议的女皇。

王楠:邓亚萍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王楠比她还多一个;邓亚萍没有取得过世乒赛混双和亚运女双冠军,王楠几乎所有冠军都取得过;邓亚萍的世锦赛女单三冠王不是三连冠,但王楠获得了国际乒联办法的女单奖杯复制品。从这点来说,王楠比邓亚萍更成功。但是,王楠在她出道的年份里,先被邓亚萍压了三年左右才因邓的退役而当上主力;然后跟李菊相持了两年左右才占据了上风;接着张怡宁的横空出世差点让她丢掉自己的第一个女单世界冠军;张怡宁彻底成熟之后她交出了女队领军人物的宝座。然而,王楠的低调内敛正是她的高明之处。她接班的时候被指责没有杀球,却凭借自己的微笑取得女单三连冠、奥运双冠和一系列的大赛冠军。国际大赛成绩丝毫不输给邓亚萍。不过,从国际上的对手来说,这个时期的朝、韩已经没有了90年代初的实力和杀气,海外乒团的实力也因陈静、小山智丽的老化而显得整体不错、尖子不尖,客观上给她创造自己的时代制造了条件。即使在最颠峰的几年,王楠在国内比赛和一些国际公开赛中失手已经不是什么很大的新闻,从这个层面来说,王楠没有从根本上征服对手和乒坛。

张怡宁:从99年的大好局面被翻盘到03年追平之后却在决胜局晚节不保,张怡宁在她参加的前三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都输给同一个人,那就是王楠。04年奥运和05年世乒赛女单冠军是她开始自己的时代的标志。虽然在国内赛场上还远远没有到达邓亚萍当年的胜率,但她至今在国际大赛女单比赛中还没有失手于外协会选手的记录。仅仅2000年吉隆坡上的徐竞、04年多哈的梅村礼以及02年釜山的李恩实石恩美让张怡宁有大赛输球的记忆,05年更是创造了只丢一个公开赛女单冠军的好成绩,今年目前也仅输过给中国香港姜华珺一场。不过,张怡宁还年轻,她的乒乓生涯还只是处于最颠峰的时候,还没有到走下坡路的程度,所以,队她的评述还有点为时过早。她能否把自己的颠峰时期尽量延长,我们奖拭目以待。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综合战斗力:

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 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一个人的胸怀
123456789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广告招商 TEL :15227572288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