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灌水]一个菜鸟GET FUN of乒乓球的经历(连载中)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5-25 22:00:00

对于复合发球的动作,俺算稍有一点的入门。比较熟悉的主要是正手常规下旋然后上带,在与比俺层次高不止一个台阶的球友对战时,不止一次地用带出来的弱上旋,让对手直接搓飞。但非常类似的动作,下砍然后上带,也能发出来很强烈的下旋。发球原则是,即使上带摩擦,下旋摩擦一定要有;即使努力砍下旋,上带摩擦也一定要有——这样球的运行与跳动轨迹才会相似。即,下旋球也会向前拱,上旋球也会显得飘。

 

不知道,这算不算合力击球。

 

昨天试验正手位常规顺旋站位不用向外甩手腕的逆旋转,即,从球右下向左前挥击,这样的球可能不很转,但球却是逆旋。这个逆旋并不重要,重要的时,发完球后上带。如果发得好,也仍然可以同样的动作发出下旋和上旋来。对这个动作虽然和常规下旋接近,但俺几乎很少练习,昨天蒙上一个上旋,对手一拉上手,结果球就高飞远走。

 

也是昨天,俺常规反手发球的逆旋,又让同一位练习发接发的球友吃了一次。他对我的反手常规动作引拍逆旋是早就清楚的,但这一次,我发得边线出台,角度很大,反手发球发出正手顺旋发球效果,他也是直接一愣失误掉。看来,发球的质量还是很重要的,否则,球再突然、再怪异,对手至少还能轻轻给挑回来。

 

再一个体会,俺反手站位偷袭对方正手位的不转或者稍上旋的奔球,以前一直是顺旋,这几天对逆旋才有体会。顺旋球内拐,效果不好,逆旋球外拐,加大对手回击难度。这个球对喜欢侧身攻,并对反手信心不足的人有较大威胁。俺的发球质量还不够好,需要把正手常规逆旋再加上带的上旋练好,才能加强这个奔球的效果。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5-25 22:10:00

正反手转换是一大课题,最近尝试拇指扣住拍柄头部,尝试拍肩对虎口。扣拍柄的方式,反手还不错,但是正手击球不畅。

 

还是稍浅松握,虎口正对拍肩稍好一点,正手基本顺畅,反手如果不在抬内强拉,没什么大问题。由于自己习惯了很长时间的反、反手弧圈,现在改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好在自己正、反手都只是胡拉,本就不够稳定,现在改,还有可能性、可塑性——只要一直尝试,只要不定型,就永远可塑。就永远是个臭手,呵呵。

 

 

用成品拍的手感与自粘拍,就是不一样。最主要的是,击球时那种震动感,无法清晰地传到手指手掌上。看来,人们所谓“手感清晰”“发木”“透板”的感觉,也就在于此了。许多东西,不自己尝试,真得是不够清楚。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6-23 23:16:00

反面砍虽然仍有较大失误,但成功率也上来了,实战应用时,对手直接吃球或冒高的比例非常高。只是俺最近没练习起板,正反砍发后的抢攻是必须要练习的,因为强烈的侧旋,一般对手回球变线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正手目前基本可以砍全台路线,反手可以有效控制半台路线,而且反手侧上、侧下都已经比较容易地发出。目前仍然需要提高稳定性,提高球的软、硬长短控制。将来也需要练习左肩位的砍发,以增加变化。否则右肩位反面砍的路线稍有困难,若主要考虑了路线,发球正与反的隐蔽、突然性又打了折扣。

 

铲式发球有了一些提高。铲式的逆旋原来只能发长,现在能发短,但旋转还不够强烈,需要找到更薄的摩擦手感。

 

尝试了拍先球后的加转弧圈,对手果真很容易吃转,因为大部分对手都以为进攻方可能会拉冲,不敢迎上来在高点以前击球。所以,即使对手接上来,也是机会球。可见这是实战中的一个绝佳套路,偶尔冲一下,偶尔拍先球后吊一下,对手一定找不到北。变化是终点。

 

最近正手练习直接攻打弧圈多,前几天反手试练习新握法的弧圈,感觉球的力量比正手大,再加上又看了某篇文章。想起自己以前的正手弧圈,绝大多数都是内弧的发力,好控制是没问题的,但是球质较软较正,球有力但不顶不贼。公司新来的同事也就是那么一拉,但他的挥拍基本上直线,内外都不划弧,球非常顶。想想自己新换的反手,在不用腕加转时,对手接失误的概率居然高于接我正手的弧圈,自己新用的反手恰恰基本是直线挥拍。看来,自己的正、反手还是要再多练习近台击打,在自己正手劈长练得基本及格之后,再回来重新提高弧圈技术。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6-17 21:47:00

最近一直坚持搓球,尤其是正手搓。在同事的发球机上试练了一下搓推,比劈的速度快没劈得转,感觉由于搓球普遍慢,在搓中融入推,节奏变化非常突然,对业余选手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有待继续练习与试验。

 

对于重下旋,劈的难度似乎比弧圈、挑打还难,因为没有弧线……

 

有了劈长,才能更安全地将台内球打长;有了搓控,才更能从容地找机会起板而不是被动或者不得不起板。

 

搓控技术练习一段之后,再返回来把换握法之后的正反手起板、相持练一练,相信水平可以在综合练习一段时间之后,真正地上一截了。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6-18 06:52:00

昨天也试练了一下反面砍发的侧上和侧下,并尝试一下发不同路线和落点,因为有正面砍的体会,侧上侧上很快有了感觉,但路线还控制不好。

 

另外,砍发出软转不出台球,俺还不太容易,大部分比较硬,以后还要学会控制旋转、速度的强弱。纯粹的强旋转只是万般发球中的一种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乒王 2011-7-12 14:34:00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uru 2011-6-24 15:50:00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7-6 22:58:00

反手想追求更大的力量,换BAR为JO PLATIN,结果仍然是悲剧。

 

第一是搓球易冒高,第二是拉球老拉飞,第三是反手攻打时老是无意识地用手腕,为什么用手腕?它是无意识地,似乎用手腕好发力,能合上胶皮的回弹速度。而用BAR的时候,我的手腕不会随便地去弹击。

 

所以,俺的反手真得不适合用JO PLATIN。反手还要改回来。

 

用什么板、什么胶,就长什么技术,真得是一点没错。

————————————————————————————————————————————

 

今天发球,突然有点明白马琳的发球特点了。俺的反手下旋然后向上带起这种复合动作,有时候发出球,自己从运动轨迹上都判断不出上、下旋,对手也判断不出。就是那种既拱,又下旋的球,此球的下旋程度非常难以判断。对手有时以为下旋不强,直接推,往往扎网;有时想搓一板,又容易有一点的高,高出那一点,足够我起板攻击了。

 

正手也尝试这样的动作,但上旋(不转)与下旋的运动状态还是相对容易区分。

 

马琳发球大部分都看起来有点拱,但是想起板又绝没那么容易。这是发球的另一种境界。不是靠对手想象不到球转速太高,也不是靠对手高估球的旋转,而是让对手不趴在那里盯球,根本无法判断球的旋转。

 

这种发球的原则,一:球要快,二:发球的下砍上带动作要快,三:球尽量不出台或半出台。

 

以后精研之,自己的发球又会多出一种套路。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7-3 23:03:00

近来打球,近一个月基本都是搓球,半个月基本都是劈长,虽然对于强下旋劈长失误较多,但明显我劈出去的球,对手也以下旋回击时,大多人都是“抬”起来——因为速度快,下旋也较强,对手来不及完成较好的加转搓的动作。如果我控制路线控制得好,常有直接劈长得分的可能。但这一个月来,因为一直坚持练搓,与不同对手打球时,有时几乎不会、不敢起板了,甚至被有的人认为“没有进攻”,被人打得退了台,然后被认为是“放高球打法”,呵呵

 

前两天,把自己的成品拍转给了岳母,陪儿子玩儿球,于是把自己的OC拣了起来,扯掉了一直手感极差的狂三40度,正面粘了紫尼A、反面仍然是BARACUDA。今天刚上手,正手真是弹得控制不了,随便发几个不转球和对手练习都出界,但手感真得比原来配狂3的OC好太多了。我可以用这OC两面攻打,正手动作小用紫尼新粘得,有劲儿,BAR作反手,非常透板,即使OC是软板,由于透板,出球速度也不显太慢(因为没和俺的七夹奥洽相比,呵呵)。

 

先陪一个小时候练过横板的球友正反手练习,感觉自己两面失误率都没他高,当然,他发力多,我发力少,免得人家不愿意跟我玩儿——看看,臭手就只能这样忍气吞声地成长。然后陪一个正反反长的直板练习他的长胶,刚开始真得找不到北,根本摸不清长胶的旋转;后来打得熟了一些,好多了,我只发正反手纯下旋给他长胶,他磕或挡回来,我就直接起板打,但如果他长胶又防回来,我往往就又找不着北了,按理论来说,这球就应该稍加摩擦拉冲。因为和长胶打得极少,看来以后需要熟悉熟悉。

后来有几个直板高手来打,其中有一个市老年组的前三名。我很“谦虚”,让给他们互相打几局,后来没什么人打的时候,我陪其中一个曾经不愿意跟我练球的高手打了几局,1:3输掉,除了中间一局我的手紧心理有问题,连续控制、进攻主动失误之外,其它2局基本上都是2分之差输的。对手说“还挺难打”。俺心里想,难打得还在后头呢,俺才自修不到一年半,你们至少都打十来年了。——练习单项的时候俺当然要输球,但是单项练过一点,俺的综合实力就增加一点,会越来越强的。

 

前两天试着在垂直距台子3米外正反手大斜线来自抛拉球,发现自己的反手比较轻松地就拉到台上,甚至拉出台外;而正手用了6、7成力,居然拉不到台上。这才意识到,自己正手裹球太严重了,于是头两天有意识地试验外弧拉球方式,虽然失误还较多,但至少能感觉出对手对我不太用力的球都感觉顶和接球紧张。内弧拉球只是旋转较强、稳定性较好,但力量不足。因为刚练了一段劈长,技术整合还不稳定,更何况又刚换回OC板,暂时不考虑拉球的提高,以中近台攻打为主,拉球为辅。

 

OC板,被俺用来打两面快攻,而不是两面弧圈了,谁说软板不能打快攻?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redphoenix 楼主 2011-9-28 20:13:00
我想:横板正手握法,利于摩擦不利于击打,身体动作一般较大,参与击球的环节太多,而合适的击球点(与身体的相对位置)并不多,所以尤其难练。

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根本不要去想动作,只想着把球打转或者打快就成
红鸟正蓝省反敏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