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球道,快乐之道
快乐,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一种尤佳的心境状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无不以快乐为标尺,快乐是健康人生的表现。
沿袭、承传下来或新兴开发的体育项目,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质,即符合人性伦理,具有快乐的元素,乒乓球也不例外。
乒乓球是快乐的载体。这种快乐,不仅局限于运动带来的酣畅乐趣,也不仅仅是比赛所体验到的愉悦,更多的是项目渊源流长、日积月累所积淀起来的文化底蕴。内涵的、外延的,外在的、隐形的,实践的与体验的,身体的与心灵的,交织与融合在一起,都明证了一个命题:球道,快乐之道。
球道,快乐之道的根本原因,首先应该归结于“游戏”。从本质上说,游戏是一种人生境界。早在1878年,心理学家伍恩德就提出了“游戏与娱乐乃是人性的体现”,这种观点在当时不仅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而且对为什么有些体育项目能迅速推广并经久不衰给予了最好的注脚。卢梭也认为,“游戏是一种置身于其中的自由的、有乐趣的欢快的活动”。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从游戏与人的自由的关系上论证了游戏之人的价值,指出游戏比正经事更正经。荷兰文化史学家赫伊津哈则认为,游戏是文化的基础。历史上许多知名的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对游戏都做过研究,并一致给予了肯定,对确立以游戏为主要特征的体育项目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就乒乓球运动而言,除开竞技乒乓的功利性之外,作为余暇乒乓球形式存在所富有的个性化和自由化,则可以使任何人都徜徉其间,悠然自乐。乒乓球运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健身和娱乐的多种需求,还可以让人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大家在游戏中陶冶、陶醉,并不断完善着自我。
有的人会质疑:只要我们参与乒乓球运动,就不会不参加一些比赛,而只要一参加比赛,不就带有功利性的色彩了吗?仔细分析,竞技乒乓与大众乒乓尽管都要参加一些比赛,但比赛的性质是不尽相同的。竞技乒乓是胜者为王,而大众乒乓是胜负为乐。职业选手与爱好者之间,前者是以竞技为目的,后者则更多的是游戏。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大众乒乓球运动具有了独立的价值和真正的乐趣。球道,快乐之道,就在于使大家脱离功利性的约束去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心身乐趣,改变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并以此为媒介,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这正符合现代生活与文明发展的趋向。从这个意思上说,游戏是乒乓球得以普及的内在动力。
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乒乓球运动,同样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视觉和心理享受。现实中,人们不可能都参与乒乓球运动,但都能观摩乒乓球运动,并从中获取丰富的信息,体验到不同的感受,同时也能感悟到比赛和运动之外的东西,乒乓球运动的这种潜在功能同样在影响着人们的观念,甚至左右着人们的情绪,激荡着人们的思维,由此,人们可以广泛的联想,可以引申,可以演绎,受到感染和得到启迪。从这层意义上说,快乐不仅仅属于亲身实践者,而更多的是属于参与观摩和欣赏的人群。
球道,快乐之道,更重要的是一种预示。中国尽管是发展中国家,但不可阻挡的将进入“后工业社会”。托夫勒早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预言。今后社会新文明的特征是多样化、小型化和个人化。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新闻》就登载了一篇题目是“有关生活方式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文章,介绍了该国人们业余从事体育活动的个性时代已经由解除疲劳转向到了追求乐趣。世界范围来看,自20世纪末人们的工时大幅度减少,从原来的60小时缩短到了38小时。有些未来学家预测,到本世纪初,部分国家可能会发展为每周4天,每年休假在13周以上。瑞士学者阿里夫推断,在本世纪,发达国家可以实现一个人一生闲暇时间达到17万小时。在未来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解放,70%的人将赋闲,人的寿命增加,退休后的闲暇时间也大大延长。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时体力活动减少,精神高度紧张,生活富裕与营养过剩并存,“文明病”会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体育锻炼就尤显重要。法国尼斯大学埃尔·哥隆教授说:“今天我们面对这样的现实,由于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它已经成为生活所必需。”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国家对人民的体质健康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但大众体育的发展也仅仅只相当于发达国家60年代或70年代的水平。据2003年3月6日《中国体育报》载:深圳2002年国民体质测定结果表明,成年人心功能指数合格率仅为48.4%,中年人普遍“心累”,而小学生体重超重者占20.6%,这些都说明“文明病”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初露倪端。可以肯定,我国的休闲体育将会与经济发展同步,经济的飞跃将会给我国的闲暇运动注入强劲的活力。我们坚信,乒乓球这项老少皆宜并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运动,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将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乒乓球这项健身活动中来,乒乓的快乐之道将更加令人神往、光彩夺目。
球道,快乐之道,是我们传播乒乓球,普及乒乓球的基本口号,是我们推进全民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一个基本策略,也是我们乒乓球专业人士为之努力的基本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通过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第二条(体育运动是全面教育体制内的一种必要的终生教育因素)第一款指出:“体育运动作为教育与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必须培养每个人作为与社会完全结合的成员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必须由一项全球性的、民主化的终生教育制度来保证体育活动与运动实践得以贯彻于每个人的一生。”2002年10月,世界休闲与娱乐协会教育委员会在香港召开的“世界体育科学大会”,会议主题是“健康促进健身与休闲——搞质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委员会主席Hill Ruskin教授提出,“当今发达社会面临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如何使一个公民自由选择最佳健身方式,获得满意的健康生活以参与到社会和文化中”,“明智的利用休闲时间,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技能、知识、理解力和价值观,这就需要学校和社区教育组织体系发挥作用,使人们形成良好行为方式促进身体健康。”目前,作为乒乓球俱乐部也好,场馆也好,无一例外,都应该把自己当成对人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机构或者形式,都应该把自己纳入到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轨道。广大乒乓球工作者应当以推进群众性乒乓球活动,普及乒乓球知识,提高大众乒乓球技术水平为己任,加强对业余乒乓球活动的指导,使更多的乒乓球爱好者行进在乒乓球的快乐之道,享受到乒乓球带来的更大的乐趣。在传授乒乓球知识与技术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享受着成功与快乐。
球道,快乐之道,你怎么样来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