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台湾一乒乓球论坛,从这两篇帖子我们不得不深思人家为什么发达强大,他们对器材才真的算的上是研究,有充分的论证,论据,而不是主观臆断。这是一种态度,一种治学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学习!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我们的精英所做出的贡献。
ANDRO PLASMA 再進化--ROXON 500 PRO max. 450 max.
終於拿到這張roxon 500 pro max了. 以帳面上andro的原廠數據來看roxon 500 pro可謂 [ 戰力驚人 ]. 但事實是如此嗎? 一切. 又要從小弟的胡說八道開始. 將roxon 500 pro max 膠皮用一般膠水(注:1)黏在[ 水谷隼 ]上. 另一面是百年不變的plasma 470 max. 這張470使用一陣子了. 目前是彈性最好的時候(注:2). 這張舊的plasma 470 max黏在水谷隼上100公分可彈60公分. 對比之下新的roxon 500可彈59公分. 可能還要打個兩天讓這張roxon 500 pro鬆鬆筋骨. 退退藥癮(膠水). 以前同時在球拍上黏plasma 470max跟bryce speed 2.1. 剛黏的時候bryce speed受膠水影響彈性比plasma 470好. 但過一陣子 退膠後plasma 470 max彈性會變得比bryce speed好. 所以bryce speed張力未至最大限. 還會受到膠水影響. 由此可知bryce speed會比以往plasma[ 壽命長 ]. 這張roxon 500 pro壽命有待觀察. 但roxon面膠已不用貼保護膜. 看來已擺脫德製高張力膠皮易氧化困擾. 耐久性值得期待. 以第一次的接觸來看. roxon 500的100公分球落下彈高的彈性表現很好. 是目前高張力內鍵膠皮中的[ 最高峰 ]. 而這. 也實際的反映在實戰中. 倚天劍出手. 誰與爭鋒. 去球場跟一些老油條球友們打球. 有幾個耳朵尖的聽出一些端倪. 怎麼擊球音不一樣了. 球速也不同. 旋轉也跟他們想的不一樣. 竊竊私語開完小組會議之下喝令小弟繳械. 以供研究參考. 連旁邊教小朋友的教練都跑來[ 觀摩 ]. 並且把小弟拱上台去. 試看看膠皮威力. 小弟私下某方面威力不錯. 這方面恐怕不行. 勉為其難的拉個幾球. 擋的球友覺得球的質量更高. 更重. 更轉. -----高速威力有差. 但不會差很多. 大概真的是[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 高速威力真的只比plasma[ 進一步 ]而已. 這張roxon高速威力繼續向上挺進. 這可能跟它的[ 海綿硬度 ]有關. 海綿硬度約49-50度. 海綿更硬了. 所以這張膠皮是500 pro. 海綿加強的硬度讓他有更強的前衝弧圈旋轉跟海綿出球推力. 但加硬的海綿也反映在重量上. roxon的體重增加了.貼[ 水谷隼 ]重47公克. 跟donic jo gold一樣重. 雖一樣重. 但roxon跟 jo gold已不在同一水平上了. 不論是速度. 旋轉還有威力. (以往470約48度). 一樣50度的海綿. 47克的重量. roxon 500 pro max更快. 更轉. 更有威力且容易咬球-----這就是膠皮的進化.
另一方面. roxon的[ 低速威力 ]也向下延伸. 並不會只顧著加強海綿硬度而犧牲了搓接削發球的旋轉. roxon的[ 面膠 ]硬度降低了. 面膠硬度只有47度----以往plasma 470 max低速旋轉不夠的現象改善了. 以往海綿面膠約50度的jo gold, m2000, f1 hard[薄蘑擦 ]拉高吊弧圈易[ 打滑 ]就是面膠太硬球咬不進去. 摩擦面積不夠. 現在roxon 500 pro以柔軟47度面膠搭配50度硬海綿解決了[ 咬球 ]這個問題. 或許您要問: 為何以往這些面膠不做軟一些? ?? 拜託. 之前面膠那麼硬都會崩裂了. 做軟一些還得了. 而且面膠軟會影響球速. 海綿要很夠力.
在以往. 只要為了高速強打或男子威力至上的強攻猛殺而提高海棉硬度是大致上的作法. 而這會喪失了接發球搓球削球的台內球旋轉. 因為硬度提高後球比較難吃入面膠中. 摩擦面積不夠. 所以德系高張力膠皮都是硬海綿的高速轉. 也就是弧圈球轉. 而軟海綿的低速轉. 就是發球搓球等等比較轉. 這張roxon 500 pro約有plasma 430的發搓削球的旋轉質量. 如下圖:
================================================================= ================================================================= 這張roxon 500 pro以柔軟的面膠來咬球. 並製造發球搓球等的旋轉. 面膠比48度的plasma更軟. 而一些大陸球友說的[ 軟 ]是真的. 但這個[ 軟 ]為何而來?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跟以往面膠海綿都48度的plasma 470相比. 470的[ 咬球感 ]是線性的. 就是面膠跟海綿硬度一致. 可將其視為一個整體. 就是膠皮4mm厚度的咬球性是一致的. plasma 470球吃進面膠到撞板硬度的感覺一樣.
roxon 500 pro就不一樣了. 接觸球時會感到[ 柔軟的47度面膠咬住球. 然後接觸到50度海棉開始變硬. 手感非線性. 而是[ 先軟後硬 ]. 其實撞版還蠻硬蠻紮實的.
另外. 就是膠皮全厚度只有3.9mm. 以往plasma 470 max都是足4mm厚. 所以. 撞擊時的[ 行程縱深 ]感覺較淺. 只差0.1mm. 感覺就不一樣了. 只要擊球者力量能確實穿透海綿撞版. roxon 500 pro球如炸裂般脫拍而出. 強打威力驚人.
這張面膠的顆粒排列密度更低. 直排20顆跟橫排10顆是52mmx43mm. 以前plasma是51.5x42.5. 也就是顆粒排列更疏了. 球撞擊時面膠跟海綿中的顆粒夾層較稀疏. 支撐力較少. 所以雖然海綿更硬. 但擊球感會軟一些. 但會有[ 更多的球摩擦面積 ]. 球會吃的比較深. 台內球發球旋轉加強很多. 目前看來這是張高低速通通進步的膠皮. 但顆粒稀疏的膠皮一般來說都[ 彈力不足 ]. 因為撞擊時並沒有足夠的支撐來傳遞衝擊力入海棉. 所以要有如這張roxon 500 pro的彈性. 一定要有超高彈性海綿作為後盾.
這張roxon 500 pro max並[ 不容易 ]打透海綿. 但跟plasma 470 max相比卻[ 容易打穿 ]. 簡而言之. 現在拿到的roxon 500 pro雖都是max的. 但厚度只有約3.9mm. 扣掉面膠跟顆粒1.85mm. 海綿只有2.05mm厚. 目前看來是海棉的厚度引起的錯覺. 目前拿到的roxon 500是[ 試打膠皮 ]. 正式上市後不知道海綿厚度會如何變化. 但以目前的海綿厚度看來都是2.0mm的. 小弟反手台內[挑][擰]下旋球用470 max都可輕易透板. 每版都可ㄆㄧㄤ. ㄆㄧㄤ叫. 有金屬音.
roxon 500只能ㄆㄧㄚ.ㄆㄧㄚ叫. 聽起來是還沒有完全打透.
roxon 500 pro max並不是只有加硬海綿那麼簡單. 或者說. 不拿500來比. 比海棉47度的roxon 450 就知道了. 小弟會說[ 海綿比較打不透 ]是因為就算海綿硬度一樣. 但roxon的海綿[ 彈性較大 ]. 所以要更大的力氣才能打穿海綿. 目前大陸球友說的[ 軟 ]. 是因為: (1), 面膠的[ 膠質軟 ]. (2), 面膠底下[ 顆粒排列較疏 ]以及[ 顆粒較長 ]. 這就像[席夢思]彈簧床的[ 獨立筒]彈簧一樣. 球比較會在[ 撞擊 點 ]凹陷. 會有較大的吃球面積. (3), 海綿較薄. roxon 500 pro max海綿只有2.05mm. 以往plasma 470 max都有2.2-2.3mm.
roxon 500 pro的顆粒除了比plasma疏一些. 另外[ 顆粒長度 ]也長一點. 以往plasma顆粒長度是1mm.這張roxon顆粒長度為1.1mm.長一點. 顆粒較長也是手感軟的原因之一. 其他顆粒形狀跟面膠厚度都一樣.
在海綿以上plasma跟roxon的面膠皮厚度都是0.75mm. 但roxon顆粒長1.1mm. 在球撞入面膠接觸海棉前有約1.85mm的厚度來咬球. 顆粒又疏. 雖然海綿硬. 但面膠咬球的包覆性比plasma的面膠皮0.75+1mm顆粒長=1.75的包覆球感好.
(黑的是470.紅的是roxon. 只有顆粒長度不一樣. 並且可看出紅的roxon顆粒疏一些 )
顆力長又疏. 會比較[ 咬球並拉扯 ]. 這也造就roxon 500 pro在擁有終極速度的同時還有良好的[ 咬球 ]手感. 連續弧圈球攻擊動作不必太大. 只要手一勾就可挖起球帶高起板攻擊. 有更好的連續性.
以往的mark-v. 跟v-stage. 就是用軟面膠來咬球. 適合一般歐式男子漢弧圈打法. 但海綿不夠力. 脫板速不快. 軟趴趴.
roxon 500 pro有足夠的海綿彈性來支撐球的加速. 海綿彈性推力是目前所有膠皮中最高的. 這可讓面膠專心負責[ 咬球跟拉扯帶動 ]的功能. 似乎roxon 500 pro面膠[ 張力 ]更大. 起碼比plasma大.
------[ 甚麼是高張力 ]????????--------- 高張力就像是球友兄弟同胞們臉上長青春痘. 卡在肉裡. 緊繃著肌膚. 底下有張圖: 圖中有一大一小兩塊白色的[ 伸縮貼紙 ]就是在固定酸痛貼布的. 這兩塊伸縮貼紙本來一樣大. 但大的那塊有[ 張開 ]就是有[ 張力 ]. 可看到張開後[ 孔隙變大 ]. 在孔隙中植入微粒分子使其無法收縮. 它就只能永遠張在哪裡. --------高張力內鍵膠皮就像這樣將[ 鍵結在一起的橡膠分子 ]張開後以特殊微粒卡入其中. 使其永遠保持張緊力. 無法收縮為無張力自然狀態. 直至崩裂. 而一些對4g高張力內鍵膠皮灌膠的動作可視為[ 摧殘 ]. 本來就以保持在最大張緊力. 灌個膠超過張力反而會彈性下降. 而且更易崩裂. 所以剛刷過膠水的roxon跟plasma張緊力超過原廠預設值. 彈性反而會下降. 要讓他休息兩天喘口氣. [ 彈性疲乏 ]耳熟能詳. 張力越大. 越快疲乏. 所以一些日系的內鍵膠皮不太會崩裂. 是因為[ 張力未到最大限 ]. 還要靠[ 灌膠 ]讓橡膠分子膨脹來增加張緊力. 但新一代4g內能藉由橡膠硫化技術讓橡膠分子糾結的更緊. 比較不易崩裂. 卻有更大的張力. 張力大小. 直接影響弧圈球對決的勝負: 為何張力如此重要?[ 高張力 ]在擊球時如何決定勝負? ================================================================= ================================================================= ================================================================= 高張力跟[ 彈道 ]:
CHECK-1 球脫拍&咬球性 新世代高彈性的球脫拍速度快 傳統型高彈性的咬球性佳 新世代高彈性的球脫拍速度快。雖然新世代高彈性的海棉較軟,會咬住球,但因彈性高,咬球時間短。因此球脫拍速度快。 反之,咬球性以傳統型高彈性為優。
CHECK-2球的彈道 傳統型高彈性……呈弧線 新世代高彈性……呈直線 球脫拍速度快的新世代高彈性在使球體旋轉前,球容易飛出去,彈道容易呈直線。另一方面,傳統型高彈性因咬球性佳,使球體旋轉,彈道容易呈弧線。
(圖示說明) 直線彈道=新世代高彈性膠皮 呈弧線(彈道為山形)=傳統型高彈性膠皮.
這是[ 桌球王國 ]中對海綿硬度跟球飛行彈道的解釋. 這次圖示的主角是sriver跟hammond. 以往bryce小弟總說[ 不夠轉 ](沒灌膠). 而bryce也直言不諱形容bryce擊出的球有著[ 直線彈道 ]. 現在仔細看看. 上面的定律是適用所有膠皮的. 除了[ 高張力內鍵膠皮 ]. 以往正統派膠皮sriver跟新世代正統派hammond面膠都沒有[ 張力 ]. 要[ 灌膠 ]後膠皮膨脹了才會有張力. 所以hammond要有高度技巧才能同時擁有速度跟旋轉. 在沒有面膠張力的情況下[速度跟旋轉 ]是互扯後腿的. 而[ 德制高張力內鍵膠皮 ]在撞擊速度時可[ 附帶旋轉 ]. 再拉轉時可[ 附帶速度 ]. 就是能同時擁有速度跟旋轉. 現在. 您對廠商形容的[ 直線彈道 ]有何感想? 以往小弟說的[ 軟海綿進出膠皮快. 脫拍快. 高速旋轉差 ]受到質疑. 現在大概不會有疑問了. 下面有個圖. 請柳承敏出來示範一下:
相同的來球以同樣的擊球方法來反擊. 依使用的膠皮種類. 會有不同的差異. 其中最主要的差異就是[ 脫拍速度 ]. 像圖中小柳揮擊前衝弧圈. 在同樣的擊球點使用hammond這種膠皮會有脫拍快的特點. 膠皮雖咬住球. 但因為海綿軟又彈. 撞版後馬上噴出. 類似A點. [ 球帶不高所以彈道直 ]. 只有速度. 使用SRIVER就會在B點噴出. 因為球咬比較久. 會被[ 帶高 ]. 而咬比較久會有充分旋轉. 只要上旋轉夠. 球就會有[ 自然的弧線(拋物線)]. 但一般來說[ 球咬較久 ]代表的是 [ 海綿彈性較差. 速度略慢 ]. 而[ 直線彈道 ]表示的是[ 速度夠但旋轉差 ]. 這個旋轉差就主宰著弧圈球的弧線. 不管脫板多快. 彈道多直. 只要上旋轉夠球自然還會有弧線. 而這關係著組織進攻的流暢. 對方回球都很低. 要拉出快又有弧線的球是重點. 如果上旋轉夠. [ 直線彈道 ]的球過網後會自然下墬. 高張力膠皮的重點在這. 就像王建民的伸卡球一樣. 快又下拐. 一般只有高張力內建膠皮能同時擁有速度跟旋轉. 這張roxon 500 pro就有hammond的脫拍速跟sriver的彈道. =================================================================== =================================================================== 膠皮的張力:
以手邊有的膠皮分別裁切成1.5公分寬跟4公分寬. 然後以電子拉力計測量拉長一公分的回拉張力. BRYCE HARD 2.1 2699G. BRYCE 2.1 2293G. BRYCE SPEED 2.1 2230G BRYCE SPEED FX 2.1 2115G. ------------------------------------------------------------ JO GOLD MAX 2724G. M2000 2.0MM 2410G. F1 MAX 2153G. XTEND MAX 2215G. NARUCROSS MAX 2223G. ------------------------------------------------------------- 470 MAX 2894G. 470 2.0MM 2791G. 430 MAX 2230G. ------------------------------------------------------------- ROXON 500 PRO MAX 破表. 以圖片中的方法試這張roxon 500 pro的拖曳一公分膠皮張力. 很驚訝. 這張膠皮無法拖曳到一公分夾子就脫落. 此時電子拖拉力計已超過4000公克. 還未破表. 但夾子已夾不住. 張緊力驚人. 另一方面. 將同樣大小的膠皮[ 拉到斷(1.5x4cm) ].以往德製內建高張力約3500g就斷了. sriver跟bryce speed約4000g斷. 這張roxon 500 pro拉不太斷. 自己手上有膠皮殘邊的剪1.5cmx4cm試看看. 會發現日系的比以往德系的[ 耐拉抗斷 ]. 這張roxon 500 pro要非常出力才能拉斷. 比日系多一半的力量才能拉斷. 看來roxon是不太會有膠皮崩裂的狀況發生了. 不要懷疑. 自己試看看就知道了. 手邊有日系如sriver,bryce的又有roxon的膠皮殘邊的請試看看. 是不是同樣大小的膠皮roxon跟日系比要多花很多力才拉的斷. 現在看來. 以往日系內鍵高張力膠皮佔優勢的[ 壽命 ]可能已不保. 起碼目前roxon 500 pro在[ 壽命 ]與[ 抗破損 ]方面已超越日系高張力內鍵膠皮.
=================================================================== =================================================================== =================================================================== roxon 500 pro的[ 咬球 ]
海棉硬度 傳統型高彈性>新世代高彈性 一般新世代高彈性的海棉硬度比傳統型高彈性低,柔軟且具彈力。 (圖示說明) 傳統型高彈性(SRIVER) 新世代高彈性(HAMMOND) 左側傳統型高彈性海棉因顆粒陷入,海棉不易變形。 另一方面,新世代高彈性的海棉顆粒陷入,同時海棉本身變形有如波浪狀。這是因為海棉彈性高的緣故。
海棉硬度 高彈性>高張力內鍵系 比起高彈性平面膠皮,一般高張力內鍵平面膠皮的海棉硬度較低、柔軟且具彈力。因此高張力內鍵膠皮容易使球體深陷於海棉。 (圖示說明) 傳統型高彈性(SRIVER) 高張力內鍵系(Bryce?FX) 比起左側的傳統型高彈性膠皮,右側的高張力內鍵膠皮表層顆粒陷入海棉的同時,海棉本身亦發生變形,使球體深陷於海棉。
上面紅的是roxon 500 pro max. 黑的是plasma 470 max. 以虎頭鉗上下方同時夾緊. 這時兩張膠皮面受的力是一樣的. 這時可看出plasma 470的海綿型變大. 並且顆粒已全部插入海棉中並擠壓膠皮整體形變. 所以跟roxon 500比起來plasma 470很好控. 這時. 球還在roxon 500的表面. plasma 470擊球易透板. 並有良好方向控制性. 如下圖:
在以往plasma 470是集強大威力及弧圈球旋轉於一身的膠皮. 並有良好的方向控制. 這是高性能膠皮中的異數. 看看這張軟硬海綿吃球深度影響球噴出夾角. 並對比上面的roxon 500跟plasma 470的海綿硬度對比. roxon 500 類似上圖左邊硬海綿. 相同力量擊球時plasma 470球已吃進膠皮. 有較好的方向控制. 而roxon 500球還在面膠上面[ 晃 ]. 就可知這張新的roxon 500 pro[ 凶惡 ]多了. 既是[ roxon 500 pro ] .有這個[ pro ]當然要有[ 必要之惡 ]. 這是一張高手(pro)用的膠皮. 生手勿近. 所以在防守時的方向控制方面roxon 500 pro不及plasma 470. 但有更大的威力. 在攻擊時. 主動權操之在我. 該注重的是[ 攻擊的控制 ]. 這張roxon 500攻擊流暢. 尤其他的軟面膠適合[ 薄摩擦 ]的攻擊. 很好卦球. 面膠雖軟. 但強度. 張力. 韌性收縮力等都超過470. 但是. 台內小球的控制可能要加把勁來適應. 搓台內下旋這張roxon 500一咬到[ 面膠 ]就[ 拉扯帶動 ]噴走. 因為[ 面膠張力 ]更大. 就像一把張開的[ 弓 ]小小的一個接觸都會立刻反饋. 並將力量放大還回. 這也表示[ 搓接發球更轉了 ]. 問題不大. 也不在膠皮. 問題出在[ 個人的控制能力 ]. 什麼----台內球易冒高等等---. 一般剛換性能更高的膠皮都會有此現象. 如果能準確的控制[ 旋轉系 ]手法. 也就是發搓削球沒有撞擊音. 都吃在[ 面膠 ]就可控制的很好. 但只要一吃到海棉. 高彈性海綿的力量就有如萬馬奔騰彭派而出. 需要精準的控制能力. 膠皮不是打一天而已. 打幾天就習慣了. 這是一張[ 新 ]擊球感的膠皮. 以往的膠皮都是[ 面膠硬度大於或等於海棉 ]. 擊球時會先接觸到硬面膠然後才是海綿. 如bryce speed面膠50度. 海綿48度. 面膠比海棉硬的會吃到較大面積的海綿. 圖隨便畫畫. 不要笑. 如下:
圖2是面膠比海棉硬的像是bryce speed. 球垂直撞擊就像下雪時用[ 滑雪板 ]走在雪上. [ 面膠比海棉硬 ]的會帶較多面積的海綿下陷. 感到較硬. 擠壓到較多的海綿. 會有比較好的彈性跟脫拍速. 圖1就是roxon 500 pro. [面膠硬度小於海綿 ]就像一腳踩入泥巴裡. 第一感覺比較軟. 可壓縮到的海綿就只有球體撞擊點下的那些. 如果roxon 500以較少的海棉擠壓而要有上面bryce speed的彈性. 海棉彈性一定要比bryce speed大. 目前看來roxon 500海棉推力大於bryce speed. 以上說的是[ 海綿受擠壓回復原狀的'''推力''' ].
下面說的是[ 面膠受拉扯張開後縮回的'''拉力''']如下:
拉弧圈球靠的大多是[ 面膠張力 ]. 將對方強烈弧圈來球經過高張力面膠[ 拉扯帶動 ]後變成更強烈的弧圈球旋轉還給對手是[ 高張力內鍵膠皮 ]的強項. 如果中遠台能卯足全力拉弧圈當然都很轉. 但有時台內[ 擰 ]或[ 挑 ]呢?前面有張plasma系列的旋轉示意圖. 可看出在soft top-spin時380跟430比470轉. 就是在台內小球[ 擰 ]跟[ 挑 ]的時候軟海綿佔優勢. 而roxon 500以較軟的面膠也可擁有這功能. 前面有說到roxon 500球容易在[ 面膠上面'''晃''']. 小弟又隨便畫了個示意圖. 很簡陋. 請勿笑.:
圖三是[ 面膠軟於海棉 ]. 斜角度撞擊時球[ 比較不會 ]直接衝入海棉. 而是會[ 斜向 ]稍微順著海棉面滑開[ 拉扯帶動]膠皮伸張蓄能. 張的越開. 蓄能越強. 之後收縮. 強烈的旋轉就在[ 面膠收縮 ]時崩裂出來. 請注意. 高張力膠皮[ 面膠 ]負責大部分的[ 拉扯帶動的弧圈旋轉 ]. 如果海棉硬. 就比較不會陷入海綿. 傳入海棉的力量較少. 力量大多用在面膠的[ 斜角度拉扯 ]. roxon 500面膠張力驚人. 收縮力極大. 又柔軟. 目前又知道面膠很[ 強韌 ]. 軟度能保證確實咬住球. 可輕易拉出強烈旋轉的弧圈球. 目前roxon 500的新技術能做到以往做不到的事. (面膠如太硬咬不住球會打滑. 一切都空談 ). 圖四是一般[ 面膠硬於或等於海棉 ]的. 以往高張力內鍵膠皮面膠似乎不敢做太軟. 大力拉球很容易崩裂. 用硬面膠撞擊時吃到較多海綿力量. 分擔一些面膠崩裂的危機.
(注:1 這張roxon膠皮對膠水非常敏感. 最好能用[ 水性膠水 ]黏貼. 請勿用快速膠水. 用一般膨脹效果不明顯的膠水薄薄的刷一次在海綿上就好. 以免影響膠皮橡膠分子間的鍵結. 因橡膠分子間張力極大. 膠水為溶劑. 易造成橡膠分子鍵結斷層(就好像將一條繩子拉緊後中間一刀. 馬上斷裂. 張力的關係.). 造成起泡(顆粒跟海綿連接處斷裂). 也不耐重複刷膠水黏貼. 另外就是用水性膠水黏膠皮的彈性較好. 用有機膠水黏的roxon 500 pro球自100公分落下彈高58公分. 用水性膠水黏可彈60公分.
(注:2 plasma很奇怪. 剛黏在球拍上的時候彈性並不好. 要打幾天彈性才會達到最高峰. 可能是膠水的影響. 要[ 退膠 ]後彈性才完全發揮. 跟一般傳統膠皮[ 退膠 ]後彈性衰退剛好相反.)
以上转自http://www.ssttc.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8120&extra=page%3D2&page=1 还有精彩回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