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几天我发这个连载贴的过程中,已经有朋友在批评我了,说我在“卖关子”,为啥不一次性把10个要点全发出来。情况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琢磨出来的10个“要点”只是个框架,根本就没有底稿,我完全是“现写现发”,本来是想全部写完后作为一个帖子发出来,但是本着对各位朋友负责的态度,我每写一个帖子几乎都要耗费半个工作日的时间,更何况我是在利用上班时间偷偷干“地下工作”,所以就采取“写一个发一个”的办法。现在应各位朋友和版主的要求,我整理成一个帖子(后面5个要点还没写呢,准备下周把另5个要点写完作为第二个完整的帖子发出),此前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希望各位朋友体谅[em1003]。
(再次重申我的这个连载帖子只是谈及业余选手迅速提高水平该注意的“要点”,限于篇幅及本人水平有限,具体的训练方法就不详述了。比如光就“步法”中的单步、跨步、并步、跳步和交叉步这五种基本步法而言,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何况有这方面的教学书籍及视频以及此前各位高手也发表了不少很有借鉴价值的帖子。当然,有些我个人认为有用的小技巧我也会贯穿其中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很多球友一直以来有这么一个疑惑:为什么我的球龄十多年甚至高达二三十年,即便每天练球打球,但是碰到经过“正规训练”仅仅一年甚至半年的对手便输得一败涂地???而这同样是我自己随着打球时间越长就越感到困惑的地方。这一段时间我基本没打球,而是像武侠小说中“闭关修炼”一样独自一人冥思苦想,一个月时间下来通过反复观看比赛视频、教学视频,终于长啸一声“破关而出”:我想通了“业余”迈向“专业”的十多个要点(为了便于阐述,我浓缩成10个要点)!!!昨天到球馆打比赛(这是近一个月时间以来第一次正式打球),牛刀小试,结果发现虽然有段时间没打球,但是自己的球技突然间上了个档次,连赢几个此前我想都没想过能赢的球友。虽然是刚刚才“顿悟”,但是我有信心只要坚持按照这10个要点来要求自己,估计半年后迈入“业余”一流水平或是半“专业”水平肯定是没问题的。下面,我就将这10个要点逐一阐述,喜欢的朋友就帮忙捧个场:
1、握拍
看到这第一个要点,估计会有不少朋友不屑一顾:这谁不会呀!怎么舒服怎么握呗!很多高手也是这么说的呀。其实不然,很多老球友之所以多年以来水平止步不前,恰恰是忽略了这一点,从而带来以下弊端:手腕不固定,乱甩;发力不集中;动作随心所欲,难以定型。看到这些弊端,再想想自己是否也是如此呢?估计有心的朋友应该有所领悟了吧。好吧,下面我就从“手指”和“手腕”两方面具体说说如何“正确”握拍:
(1)手指
有这么一句话很流行:“大臂打球小学生,用小臂打球初中生,用手腕打球大学生,用手打球专业队,用手指打球国家队”,也就是说打球的最高境界是用“手指”打球。但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又有多少呢?我观察了不少业余选手握拍,有不少人是这样握拍的:
【原创】【整理】“业余”迈向“专业”的10个要点(上集:前5个要点)(申精)
【原创】【整理】“业余”迈向“专业”的10个要点(上集:前5个要点)(申精)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种握法的“大拇指”和“食指”纯粹就是个“摆设”!!!不知道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打球的人,他的球技永远别想迈入“专业”水平!!!
再看看拍柄和拍面连接处的这个斜槽,请问各位朋友:你可曾想过它的作用?
【原创】【整理】“业余”迈向“专业”的10个要点(上集:前5个要点)(申精)
如果你此前没想过,没关系,我来告诉你:它是便于大拇指抠住之后发力的!也就是说你的大拇指第一节要“弯下来”紧紧抠住斜槽(看看比赛视频中专业运动员,他们的大拇指就是“弯下来”抠住斜槽的,而不是抻直了像个“摆设”):
【原创】【整理】“业余”迈向“专业”的10个要点(上集:前5个要点)(申精)
除了大拇指外,食指的作用同样重要:把食指向拍柄方向移动,紧紧顶住拍面:
【原创】【整理】“业余”迈向“专业”的10个要点(上集:前5个要点)(申精)
注意了大拇指和食指的正确位置之后,你再试试看。怎么样?是不是感到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呀:拍型固定,不会再乱甩,而且更容易发力!
(2)手腕
要想迅速提升水平,手腕和手指一样重要,但是不少业余选手受“怎么舒服怎么握”说法的影响,很自然地采取了这种“勾腕”手法:
【原创】【整理】“业余”迈向“专业”的10个要点(上集:前5个要点)(申精)
正确的方法是“吊腕”(照相时角度没取好,我是一只手握拍,一只手拿相机,怎么看得有点象“勾腕”[em1004]):即前臂伸直后手腕下压,从而保证击球区和前臂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握拍方法的好处不言而喻:因为击球点和前臂在“一条直线”上,发力更集中,选手的自身发力能更好得传递到球上面。看看那些受过训练的小朋友,力量不大,但是打出来的球速度并不比大人差,其原因就是他的发力更集中,不分散!
【原创】【整理】“业余”迈向“专业”的10个要点(上集:前5个要点)(申精)
此外,拉弧圈球时还须“展腕”,看看比赛视频就知道了,专业运动员在大动作拉弧圈球时几乎都是采用了手腕外展的动作:
【原创】【整理】“业余”迈向“专业”的10个要点(上集:前5个要点)(申精)
2、站位
一句话:站位不退台!首先声明,这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持不同观点的朋友共同商榷。
我之所以认为这是一个“要点”,是因为通过反复观看比赛视频并倾听嘉宾解说,我才发现不仅仅是直拍,即便就横拍而言,中国选手也是能不退台尽量不退台。我再说详细点:中国横拍选手和欧洲横拍选手相比,呈现出不退台,动作小,速度快,重视前三板的特点(不过王励勤好像是个例外,他的打法类似于西方选手,但同时也融合了中国打法的一些特点)。前段时间在“先锋乒羽”频道看了江天一和波尔的比赛,解说就说江天一的打法基本和欧洲选手相同,动作大,离台远,但问题是对手本身就是欧洲超一流选手,再加上力量不如欧洲选手(王励勤是个例外,要不怎么人称“大力”呢),江天一这种打法自然就处于劣势。说到这,肯定有朋友持不同看法。实际上,我并不是说“远台对拉”不重要,因为我的帖子主要是这对想提高技战术的业余选手而言,而那种能够发大力远台对拉二三十个回合的高手另当别论,更何况国际比赛中远台对拉七八个回合以上就必定能获得满场观众的一片喝彩声。
当然,要辩证地看“站位不退台”,我的意思是能不退台尽量不退台,但是如果碰到高手被逼无奈退台时,还是要具备一定的防守和“远台对拉”功底的。说白了,“站位不退台”就是你必须具备一种“进攻”意识,尽量抢先上手,不有句名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吗?
3、发球
也是一句话:动作要小。具体而言就是注重“前臂”、“手腕”、“手指”和“腰部”的合理运用。
发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占据主动。关于这一点无需多言。重要性倒是知道了,但实际应用中又有多少人落实到实处?要么发球太随意,要么想发好球却往往质量不高,甚至造成无谓失误(君不见不少业余选手咬牙瞪眼拼命发球,动作大,不但隐蔽性差,而且质量不高,往往出台或下网)。说到底,高质量的发球无非就是“旋转”和“落点”:“旋转”是指又急又转,“落点”是指长球尽量靠近对方球台端线,短球是指第二跳不出台。一般而言,要想球“转”,球拍触球瞬间应最“薄”、速度最“快”,而长球在己方球台第一落点靠近底端,短球第一落点则靠近球网。要真正做到发一手好球,不是靠蛮力能练好的,而是要动脑筋,多领悟。这段时间通过观看老瓦的比赛视频,我终于领悟到发球的“真谛”:发球的动作不能大,大臂动作小,主要靠前臂带动手腕、手指发力,并用腰部力量控制球的落点。顺便说一下,老瓦真TMD是个天才!!![em1002] 当年他在乒坛上蹦跶的时候,中国国家队枕戈达旦,对这位天才人物从来就没放松过警惕,而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乒乓球技战术的发展,所以,老瓦对中国乒乓球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好了,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发好球的三个注意事项:
(1)发球的“力量”来源于前臂。发球需要“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只有有了足够的“力”,才能保证球拍触球瞬间有足够的“速度”,但各位朋友一定要牢记这个力量不象别的动作如拉弧圈球是靠腿、腰、大臂、前臂等等的“合力”,因为发球相对而言是个较为精细的动作,只靠前臂发力完全能够满足发球对“力量”的要求。如果用上了“合力”,反而会“物极必反”。为了防止大臂乱动,我的建议是这样:发球时有意识固定肘部(目的是为了不让大臂有大动作),并保证引拍时拍子高过肘部。
(2)发球的“旋转变化”来源于手腕和手指。回想一下我说的第一个“要点”,着重谈了“手指”和“手腕”的重要性,而这个“要点”在发球时同样适用。我现在的做法是这样:“大拇指”抠住斜槽,“食指”收回来抠住另一个斜槽,“中指”牢牢抵住拍柄。通过这样做,不但手腕灵活了,而且手指的力量在发球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自然发球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
(3)发球的“落点控制”来源于腰部力量的运用。除了“前臂”、“手腕”、“手指”的运用外,要想发一手好球,还必须合理运用“腰部力量”:发球瞬间腰部要有一个“收”的动作,从而保证短球第二跳不出台、长球不出台。
总之一句话:发球要靠“悟”。千万别使蛮力或玩花架子,我甚至见过连基本发球都不怎么样的业余选手为了赶时髦,也去学什么“下蹲砍式发球”,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4、接发球
树立一个意识:抢占先机。
如何接好对手的发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无论对于业余选手还是专业选手而言,都是必须牢牢掌握的。但是你可曾想过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对待接发球的态度上有何区别?我告诉你: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选手多了个“抢占先机”的意识,他是把接好发球当作赢得“主动”的手段,其重要性和发好球一样都是为了赢得主动,抢占先机;而业余选手恰恰是缺少了这种意识,他只是简单地认为接发球“不失误”就行,但是你可曾想过:你如此轻易地主动放弃“抢占先机”,实际上就是把机会“拱手相让”给了对手,其结果就是从对方发球一开始你就因为失去了先机而陷入被动,你说后面还有啥戏可唱?好了,在讲清楚树立“抢占先机”重要性的前提下,我再谈谈3点注意事项(至于接发球的具体技术手法有不少高手写的文章,希望各位朋友搜索参考一下,限于篇幅及本人水平有限,就不详细阐述了):
(1)根据来球情况和自身意图采用多种技术手法接发球,一定要有“变化”。此前拜读过“乒乓小匠”版主的一个帖子,他谈到专业选手在接发球时“短则摆,长则拉”,让我大受启发。根据这个思路,通过观看专业比赛视频,确实如此:专业选手在接发球时会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意图采用多种技术手法,诸如摆短、挑打、拉、攻、搓、撇、切、弹击等等,而大多数业余选手不管来球旋转如何、是否出台,采取“一招通吃”的办法:搓!当然相对而言“搓”是较稳定的一种接发球手法,最大好处是不容易失误,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对手完全可以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不动脑筋地在那等着你回过来的球,这样一来何谈“抢占先机”和“”变化?记住一条:让对手怎么难受你就怎么做!
(2)业余选手要想提高水平必须学会“摆短”。在我看来,“摆短”是迈向“专业”打法很重要的一点,是处理短球的一项必须掌握的技术。至于如何“摆短”,我个人认为要掌握这么几点:击球时间要早,一般是在来球的上升期;动作要快,千万不要拖泥带水;根据来球旋转调整拍型,一般而言短球的旋转不会太强烈,所以处理上旋和不转球时拍型基本竖立,而下旋球时可稍后仰。不管你如何“摆短”,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既别下网,也别冒高(否则就是个“菜球”了)。有高手提及摆短的最高境界是球在拍面上滑动,即触球后球在胶皮上从下往上有个“滑动”轨迹(直拍应该是从拍头向拍柄滑动),仔细想想也挺有道理,只是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极好的“手感”。实际上好的摆短都是建立在手感好的基础上,为了练习手感,我个人喜欢这么两个办法(只是小方法,如果高手觉得幼稚,就权当博大家一乐吧):一是对墙练习(我是横拍,用反面胶皮,直拍朋友可拍头向左横过来用正手胶皮),不是那种离墙几米开外练球,而是球拍离墙15至20厘米象拳击运动员练习快速击打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距离短,球速快,需要自己控制好拍型和力度,否则颠不了几下球就飞了;二是把球放在正手胶皮上迅速抖动手腕,保证球不离开胶皮,体会球在胶皮上“滑动”的感觉。
(3)落点也要有变化。“摆短”虽然是个不错的处理短球技术,但是一味地“摆短”就失去了“变化”,所以在“落点”上还得追求变化。即便是“搓”,不但可以搓“短”,也可搓“长”嘛。
5、步法
一句话:所有来球都要尽全力去接。
“步法”是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的一个重大区别,同时也是业余选手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一个“瓶颈”。究竟该怎么练习步法?相关的教材和文章有很多,但是总是感到不得要领(即便平时单独训练了,自以为深得要领了,但一到比赛中就抛到九霄云外了的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包括我自己。这段时间观看比赛录像,解说嘉宾(好像是王涛)的一句话启发了我。他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当年当运动员的时候在训练场上,教练的要求就是所有的来球,包括擦网球、擦边球,都要奋力去接。当听到这句话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步法的训练就是这么简单!!!
顺便我再补充一句:你现在接不到的球,如果你不努力去尝试接,那么你“永远”接不到这个球,你的步法也就永远不会长进;而倘若你从现在开始就坚定信念努力去接,最终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球并不难接,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的步法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进了。而这样得来的步法不同于通过专门训练的步法,因为它更实用,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步法”!
帖子的最后概括一下这5个要点:
1、握拍:重视“手腕”、“手指”的作用;
2、站位:不退台,要有“迎前”、“进攻”意识;
3、发球:重视“手腕”、“手指”、“前臂力量”和“腰部力量”的合理运用;
4、接发球: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让对手怎么难受就怎么做;
5、步法:尽全力去接所有来球,练就真正属于自己的步法。
好了,这10个要点就到此告一段落了,如果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就请帮忙顶一个,毕竟这个帖子耗费了我不少精力和时间[em1003]。
[此贴子已经被风刀霜剑于2009-12-11 12:13: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