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弧圈球打法的特点是什么?

小懒猫 2010-5-1 12:07:00

   弧圈球打法分为弧圈结合快攻(简称弧快)和快攻结合弧圈(简称快弧〕两大类。弧快打法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运动员使用反胶海绵球拍,是当前世界乒坛的主流打法。它的特点是旋转强、速度快、攻势猛、威胁大。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孔令辉、马林、王楠等世界优秀运动员均属此种打法。其中横板弧快打法站位中、近台,以弧圈球为主要的得分手段。该打法既有强烈的旋转,又有较快的速度,同时辅助以快攻技术。其战术思想是以弧圈球和扣杀来攻击对方,并利用发球、搓球、快拨、快撕等手段为拉弧圈球和扣杀创造条件。直拍弧快打法站位中、近台,以正手弧圈球进攻为主要得分手段,反手用推挡或横打技术作为辅助的进攻手段。其战术指导思想是以旋转变化来控制对方,并利用发球,搓球、推挡和反手横打技术为正手拉出强烈弧圈球创造条件。
  快弧打法运动员站位较近,把近合快攻技术与弧圈球技术结合在一起,通常使用反胶海绵拍或一面反胶,一面生胶海绵球拍。它的特点是速度快、旋转强、线路活、攻势猛。著名选手王涛、阎森、邓亚萍、陈静等属于该种打法。其中横拍快弧打法站位中、近台,反手以快攻为主,正手能拉能扣,有的以前冲弧圈球为主,有的则以快攻为主,弧圈球是用以进攻的一项重要技术,并在被动时用来相持和过渡。直拍快弧打法使用反胶球拍,把速度和旋转结合在一厄相辅相眈但仍以快为主。正手以前冲弧圈球为主要得分手段,反手则以推挡和横打技术作为辅助的进攻手段。
2
    得到前八一省队专业运动员指点的弧圈球动作要领
 
  自我感觉以下这段文字将对各位业余球友纠正动作,明确正确的拉球动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方便各位球友阅读,现将昨日本人写成的这段文字做些许修改发表如下:
    今天接识了一位前八一省队的女队员,她给咱讲了半个小时课,虽然没有上台试,但真是“与君一席话,胜打十年球”啊,不愧是专业球员,三言两语再加上徒手示范,叫咱如梦初醒啊。
    我有前打球时,过分强调动作的“小”,特别是在拉球时,害怕动作大了不能及时还原,动作不能放开,拉球时发力仅依靠转腰,向右后方引拍,转腰向前,大臂微向前摆,然后收缩小臂至左耳部,拉球动作结束时,大臂与身体的角度极小,大臂与小臂的角度也极小,整条手臂没有往前送出,这样拉出的球力量小,拉过去的球只转,不冲。自己捉摸过来捉摸过去也想不出个中原因,而本人的球友多为跟咱一样是打“野球”的,虽得他们指点,但仍不得其法,不胜烦恼。
    经这位“教练”的一番指导,我在理论上有了不小的收获,当然要掌握这套动作还需自己的修练了。她告诉我,不能只依靠收缩小臂来拉球,而要用上大臂!而我以前一直担心动作过大不好控制动作,因此一直不管动用大臂。她说,动作大是指不能较好控制自己的动作,而不是一味地把动作收小,这样力量当然就传接不上了!正确的拉球动作应当是(我请教的主要是手上动作,当然重心的交换也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她在指导我打球时一再叮嘱要“迎前”,身体重心要及时转移并跟上,要主动发力打球,不要等球):
    引拍时,大臂带动小臂向身体右后方引拍,必须克服后引过多的毛病,随着转腰交换重心,大臂在小臂带动下向前摆动迎球,挥拍时,肘部外侧做弧型运动,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磨擦球,小臂同时要收缩,并有一个较小的收腕动作。而我以前拉球时,大臂基本上不往前迎!我问到这样是否动作大了点,她的回答是:动作要适可而止,她讲,挥拍击球结束后,身体要正对球台,不要左移过多,以免力量不能集中朝前发出,大臂与小臂的夹角大约是150度,大臂与身体的夹角大约是80度,且大臂位于身体前方,手腕在眉心大约正前方,距离眉心大约是40厘米,不能把拍挥到左耳部去,要及时控制住挥拉结束时的动作。这个收尾动作比咱以前的收尾动作是要舒展多了啊,整条手臂有种用力向前甩出去的感觉。我说,我可能在初练这种拉球动作时不能在挥拍结束时控制好自己的动作,可能会挥拍到自己的头部左侧去了,她讲,“控制动作”就体现在要把收尾动作控制住啊,这个就看各自的修行了,照这种动作要领打一段时间,自然就习惯了。
知道咱听了这番话时的感受吗?简直如楚初醒啊!!!难怪咱以前总决觉着发不出力道来呀,干嘛把手臂收得那么紧张,放松了,摆开了,朝前了,控制住了,力量和旋转全都出来了!!!我试了一下,总体感觉这样发力更加容易,但因为咱是业余的, 领会动作要领虽快,但实际打起来,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不过咱已经知道了正确动作的要领,解决了认识上的重要障碍,剩下的就是按这种方法多加练习了,这难道还会有什么问题吗?
  专业球手打球有一个还原,判断和再启动的过程。而业余球手就比较少还原,动作的连续性以及衔接都比较差,技术繁杂就容易失误。在这种情况专业球手打球有一个还原,判断和再启动的过程。而业余球手就比较少还原,动作的连续性以及衔接都比较差,技术繁杂就容易失误。在这种情况
    我对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分解与合成、内在发力机制的浅见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2条评论

小余 2010-5-4 23:07:00
[em1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余 2010-5-13 00:17:00
[em1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