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个人体会:横板反手技术

mzm22 2005-7-4 16:53:00
乒乓球的发展趋势是在向“两面攻”方向发展,无论是横板还是直板(直板横打)都要顺应这种趋势。现在新生代的业余爱好者大多是打横板,还有不少爱好者已经直改横或者正准备改板。我想这主要是横板两面攻技术更成熟,更多样,更有力量。但是横板的反手技术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一直是难以越过的瓶颈。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对于横板反手技术大多都是自己琢磨,不是动作太正确,就是技术动作掌握不全面;二是,我国的横板技术一直受直板技术的影响,求稳不求狠,许多教练教学生自觉不自觉的不太强调反手的发力(我的教练现在还是这样教我)。

本人的反手技术在我们队中是最好的,下面谈谈个人对于一些反手进攻技术感悟:首先声明本人的反手拨技术不太正规,反手拨球磨擦多,有些冲。所以不谈反手拨。

一、反手拉高吊。这是反手起下旋的最主要的技术。我的反手高吊技术很有特点:一是成功率较高,实战能达到90%左右;二是回球有时向前有时向左侧旋侧拐,对手不好判断;三是动作小而突然,特别是吊直线很突然;四是手腕发力好,高吊球弧线不太高,向前窜得厉害。

动作要领:

强下旋出台来球,重心双腿间,左脚在前,右脚略后,收腹含胸,大臂向身体前支起,使肘部在右腰前面但不要贴着身体,曲腕引拍至双腿右大腿内侧(引拍一定要低),在来球下降期,蹬地挺胸腹,以肘为支撑带动小臂向上略前,然后小臂带动手腕,手腕再由曲变直,向右前上方发力磨擦球,动作一定要完成彻底。挥拍的弧线是两个弧的结合(向下的弧与向右的弧),控制球的旋转由这两条弧决定,如果向右的弧大一些,回球带侧旋。

弱下旋来球,重心可以高一点,引拍小一点(引到腹部就行,曲腕是必须的),利用小臂与手腕发力,向前的力量多一点,这样的回球很突然。

二、反手冲

这是对付一般出台下旋、不转、上旋球最好的进攻技术。我的反手冲的特点:一是力量大,旋转强;二是角度多变,能冲三条线(左、中、右)。

动作要领:左脚在前,右脚略后,重心不要太低,收腹含胸,向左压转身体将重心压在左腿上,引拍至左腰外侧,手腕略由曲(与高吊相比内曲程度要小),蹬左腿挺胸腹转体向右前略上方发力,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臂部与手腕发力的动作与高吊相似,只是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

冲球的线路变化是通过两方面的变化来完成:发力方向与脚的站位,发力多向前少向右,一般中路球较多,如果脚部站位平一些或者右脚略在前,就能冲直线。

对于冲下旋与冲上旋,主要是通过拍形变化、挥拍发力向前或者向上的变化加以区别。在大力冲球时,其实这种变化也不是非常明显。这个体会不好机械的描述,要大家亲自在实践中体会。

三、反手点挑台内球。这是接发球或者处理台内相持球的主要进攻技术。我的台内球点挑的特点:一是动作非常小,具有突然性;二是挑与点动作相似,有时能打出力量,有时点出旋转(一般不转或者上旋球是挑,下旋球是点);三是点直线球得分率很高(特别是对爱侧身进攻的对手)。

动作要领:上右脚到内下,同时重心跟进,持拍手伸至台内,小臂弯曲(我看我的动作一般在90度左右),手腕下吊,拍面略前倾,抢在来球的上升后期或者高点,手腕由曲变伸发力击球,小臂辅助发力,向右前略上方或者向前上方挥拍。

点与挑的区别就在于打磨的比例(我对于挑与点的个人看法,我的教练也是这样教的,不一定正确),击打的成份多就是挑打,磨擦多就是点。点或者挑直线主要是由手腕的变化及发力方向调节。

四、反手弹击。这是对付不转球,弧圈球,也可以是弱下旋来球的方法之一(正胶、长胶我不会打,所以对于正胶能弹击下旋来球我不敢发表观点)。本人的反手弹击技术一般,也没什么特点。

动作要领:上右脚到台前,大臂前支于身前,引拍至左肩或者左胸前(大概在这区域,不要太机械),手腕固定,拍头略向上斜一些,身体前迎,在来球上升后期或者高点期,小臂由曲到伸(象螳螂的爪子扑食一样),向右前方(对付不转,弱下旋来球),有时还要略向下方弹击来球(对付弧圈,特别是高吊弧圈球)。弹击回球一般有些下沉。

最后有一些关于反手的个人建议:一、横板握拍不能太深,不击球时不能抓拍太紧;二、要充分运用手腕的力量。

以上是本人体会,不对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本人也想听听高手的建议,以便提高自己。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31条评论

mzm22 楼主 2005-7-5 10:04:00
以下是引用ZJK在2005-7-5 7:35:00的发言:

与楼主商榷:

1、在谈反手拉高吊时,“使肘部在右腰前面但不要贴着身体,曲腕引拍至双腿右大腿内侧”,看样子楼主是右手执拍,动作技术好像是“拧”。“挥拍的弧线是两个弧的结合(向下的弧与向右的弧)”,其实楼主描述的就是一个弧线嘛,只不过弧线的形状不同而已。

2、在谈反手冲的技术动作时,“臂部与手腕发力的动作与高吊相似,只是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还能冲吗?“蹬左腿挺胸腹转体向右前略上方发力”,这是反手冲的动作吗?

3、我实在无法理解“左脚在前,右脚略后”的反手攻球的技术动作。

4、实在不好意思问一下您是哪一支球队,有机会想登门求教……

1、拧的动作是在台内,而我的反手高吊的动作是在台下。拧的动作是拍头向下,而我所描述的引拍动作是拍面向前倾;两个弧线之一是球拍在运行过程中不考虑上下运动的情况下,在左右方向,以肘为轴(引拍时由于向前肘部支起,肘是在球拍的前上方)由右大腿内侧开始顺时针方向的扇形运动,扇形运动的轨迹应该是弧线,这是向右的弧;弧线之二,就是我们平常正手拉球时,都有一个向下的内弧。

2、“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应该打成“挥拍路径的弧度很小”意思是:球拍运动轨迹弧度很小,而不是挥拍运动的距离短,其实反手冲的挥拍距离很长。

3、右手持拍者反手前冲的正规动作的确是“左脚在前,右脚略后”,不信你看看王励勤、陈杞的比赛。其实我说的是右脚略后,而不是与正手攻球时那样,右脚相对更靠后。这样的站位我认为是为了正反手能够快速转换。

4、本人现在一家私人俱乐部,有专职教练,首席教练是退役专业运动员,是那种为对付欧洲选手给直拍选手当陪练的,所以是在他这个年龄中打横拍最早的人之一。本人水平一般,对付一般爱好者还行,但与高手对决有些紧张。

谢谢大家参与讨论!有不同意见那是好事,我也可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okwwyy 2005-7-5 08:32:00

3。看看波儿的教学片反手冲动作他左手,确实是右脚在前,左脚略后的。应用到右手,就是左脚在前,右脚略后,]

1,他说的两个弧,向右的弧没说的,是以肘为轴左右的弧,第二个弧我理解指的就是我们说的内弧动作而已。但这个内弧一般人做得不明显。太明显了就拉不出冲了。一般都用先打后磨代替了。

2、“蹬左腿挺胸腹转体向右前略上方发力”,描述应该没什么问题。蹬左脚没问题,适当展腹发力也没问题。向右前略上方发力也没问题。反手冲挥拍向前多一些,别的动作发力确实和高吊相似。

ZJK 2005-7-5 07:35:00

与楼主商榷:

1、在谈反手拉高吊时,“使肘部在右腰前面但不要贴着身体,曲腕引拍至双腿右大腿内侧”,看样子楼主是右手执拍,动作技术好像是“拧”。“挥拍的弧线是两个弧的结合(向下的弧与向右的弧)”,其实楼主描述的就是一个弧线嘛,只不过弧线的形状不同而已。

2、在谈反手冲的技术动作时,“臂部与手腕发力的动作与高吊相似,只是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还能冲吗?“蹬左腿挺胸腹转体向右前略上方发力”,这是反手冲的动作吗?

3、我实在无法理解“左脚在前,右脚略后”的反手攻球的技术动作。

4、实在不好意思问一下您是哪一支球队,有机会想登门求教……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okwwyy 2005-7-4 23:58:00

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5 0:00:10编辑过]
风刀霜剑 2005-7-4 17:34:00
我把这套技术动作移植到直拍横拉上试试。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QQ:328795331
shipeizhen 2005-7-4 16:59:00
讲得有道理,本人慢慢体会运用!
星使 2005-7-4 18:39:00
楼主的反手技巧很精练啊,深得球理,是专业队出身吗。
人的舌头是舔不到自己肘尖的,不信你试试。
星使 2005-7-4 18:45:00
我只有一点不同,反手冲的时候,我也是放在左腰处,但我发力时候有时左脚向前略蹬一小步,借蹬向前的力发出转体的力量。不知道是否正确。
人的舌头是舔不到自己肘尖的,不信你试试。
ZJK 2005-7-4 22:33:00

“左脚在前,右脚略后”,搞不清楚,楼主是左手执拍吧?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