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拍推挡ABC(注:以下括号部分系编者注释)
1、一般站位及准备动作:根据运动员身材高矮的不同,站位离台约30-40厘米左右(近台30-50cm,即不超过两直拍25+25。因为过远则推挡使不上劲),大多站在球台左半台的13处,两脚开立,比肩略宽,右脚稍前,左脚稍候,相差半只脚左右,或两脚平行;上体稍前倾,身体重心在两脚间,两膝微屈;拍程半横状,拍面与球台平面约成90度;握拍时食指稍用力,拇指放松,上臂和肘部自然靠近身体右侧,上臂与前臂的角度约为100度左右,肩部放松。
2、快推(逆转):回球速度快,有斜、直变化。在对攻和相持中运用对推两大角或突击对方空挡,能争取时间,使对方左右应接不暇,造成直接失误或漏出机会为自己正手或侧身强攻创造条件。适用于对付旋转较弱的拉球、推挡球和中等力量的突击球。
⑴击球前上臂、前臂适当向后下方撤引拍(动作要小),球拍略低于台面。
⑵击球前手臂迅速迎前,在来球的上升期触球。
⑶触球的一刹那手腕外旋(这仅是对正胶而言的),使拍面触球的中上部,手臂主要向前稍微向上辅助发力。
3、加力推挡(逆转):回球力量,球速快,有落点变化,实战中常可迫使对方离台后退陷于被动防守的局面。与减力挡配合使用,能更有效的牵制对手,夺得主动。适用于对付速度较慢、旋转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较轻的攻球及推挡。
⑴击球前前臂必须提起,上臂后收,肘部贴近身体,拍离台面较高(便利形成由高向低的推压之势)。
⑵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击球。
⑶上臂、前臂、手腕向前迎推来球,配合运用伸髋和转腰作增大发力,并用中指顶住拍背向前用力。
⑷为加大推球力量和动作的稳定性,应善于运用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力量。
4、减力挡(逆转):回球弧线低、落点短、力量轻,一般在加力推或正手发力攻迫使对方离台后使用。在对攻相持中,当用加力推迫使对方离台防御或遇对方回过来力量不大、旋转较弱的球时,使用减力挡变化力量和落点来调动对方,使其前后奔跑,然后伺机用正手或侧身抢攻,易得主动。加力推与减力挡的配合运用,是对付中台两面拉弧圈打法的有效战术。
⑴击球前不用撤臂引拍,可稍屈前臂使球拍略为提高,拍面稍前倾。
⑵当球在台面弹起时,手臂向前迎球,同时身体重心略升高,球拍在上升期触球,整个动作用力很小。
⑶拍触球的刹那间,手臂和手腕要稍向后收(也称“后吸”),以减慢回球的速度。
5、推挤(侧切——避转):回球带侧下旋,弧线低,角度大。在对付弧圈球和回对攻球的争夺中,使用推挤改变球的旋转,变化角度和落点,能增大对方进攻的难度,从而为自己进攻创造有利条件。推挤虽然角度大、落点短,但速度较慢,必须与加力推和变线配合,才能较好的发挥起作用。
⑴在上升前期击球,球拍后引动作较小。推加转弧圈时,收必要先迎前。
⑵击球时拍触球的左侧中上部,向左前下方用力,并配合转腰、转髋辅助发力。
⑶变直线时手腕要内屈,拍面朝直线方向,触球的右侧中上部,向前发力。
6、下旋推挡(下切——顺转或逆转):回球落点长、弧线低、带下旋,落台后往前滑。在对攻中使用下旋推挡改变回求的旋转性能,能使对方攻、推下网,或使对方对推时不易发力而造成被动。但是,由于下旋推挡发力不能太大,且用它来对付上旋球有一定困难(顺转),故只能作为辅助技术使用,不能作为主要的推挡技术。适用于对付对方发过来的侧下旋球、用长胶和防弧胶皮拱过来的球(用防弧胶皮拱出的球,速度不很快,但球到对方台面后会有些下沉,对方不小心,容易接球下网)、带下旋的推挡球(下切此三种来球都为逆转)。
⑴前臂上提,球拍略高于台面,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
⑵击球时拍面竖直或稍后仰,触球的中下部,向前下方用力推球。切记,手腕不要转动。
⑶以前臂、上臂发力为主,手腕触球时可适当向前下切一下,以增大球的下旋。
7、直拍推挡中的常见问题 :
⑴推球前,手腕不会后撤引拍,击球距离太短,影响用力。
⑵上臂和肘部离开身体右侧,致使拍面过于垂直,影响推球的速度和用力,动作不稳定。
⑶上臂与身体夹德过紧,前臂过于靠近身体,导致向前加速距离太短,不易控制球和发力。
⑷站位过死,不会经常随来球位置的变化用小范围的移步来取得正确的击球位置。
⑸站位时,左脚过于靠前,难以运用腰、髋之力,影响了推挡的力量,也不利于回击左大角的来球。
⑹只有手臂动作,不会运用身体重心的力量,因而推挡中难于发大力,动作不协调,缺乏稳定性。
⑺推球时,不会用转腰来辅助发力。
⑻举拍位置过低,无法推压,易于形成自下向上的毛病,回球弧线高、速度慢、易吃加转弧圈球。
⑼手腕太活,拍面角度不稳定或手腕发力过早。
⑽手腕上翘或过分下吊,手腕与前臂动作部灵活,孔球能力低。
二、名将的推挡要领
(一)郗恩庭的推挡(直板反胶):
1、快推
⑴在快推前,先将上臂略为后引,前臂正对球台,球拍稍低于台面,球拍前倾约为40°,右脚稍前,左脚稍后(老式站位);
⑵球从台面弹起约0.1秒推拍,推拍到拍触球约为0.18秒,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
⑶击球时,拍面前倾约为45°,肘关节角度约为105°,这时,手臂用力向前推出,同时,腰随手臂的前推向左转动来增大推球的力量;
⑷当球推出后,手臂伸展,肘关节角度约为160°,身体成向左侧倾斜的姿势。
2、加力推
⑴当球从台面弹起时,首先曲臂提拍,同时控制拍型,保持较大的前倾角度;
⑵当来球接近高点期时,前臂用力向前下方推压,腰随手臂的伸展同时向左下方转动辅助发力;
⑶拍型前倾角度约为40°,球从台面弹起约0.15秒推拍,推拍到拍触球约为0.16秒,球拍以45°的前倾角度击球的中上部,击球时肘关节角度约为125°,在加力推的过程中,还应善于运用指力向前顶拍来增大推球的力量;
⑷加力推结束时,肘关节的角度约为165°,由于曲臂向后收拍的动作,使球拍的位置比推球时略为升高。
3、推下旋
推下旋一般是在来球上升期的后段进行的,其推法是:
⑴有意识地加强拇子压拍的力量;
⑵推球时,拍触球的中部偏下的部位;
⑶手臂向前下方用力,压低球的飞行弧线,并使球产生下旋。
(二)江加良的推挡(直板正胶):
1、快推
⑴快推时,站位左脚稍前(新式站位),持拍手上臂和肘关节内收;
⑵击球时,拍形前倾,击球的中上部;
⑶击球时间是在上升期,通过计算,球落台后约0.1秒时球拍触球;
⑷其快推动作是,球拍从引拍到击球,是向前上挥动(我认为是推成弧线)。
2、加力推
⑴加力推击球时间比快推稍晚一些,准备推挡时,前臂后收,使球拍稍微提高一些;
⑵根据来球高度调整拍形角度,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上部;
⑶加力推主要靠上臂带动前臂向前推压发力,击球时,拍形应固定,每次击球后要注意调整步伐,使重心还原。
3、减力挡(推弧圈)
⑴动作要点是,在上升期击球;
⑵击球前,先用球拍迎球,然后击球左侧的中上部(避转);
⑶触球时,紧握球拍,拍面稍向右,拍形相对固定,前倾角度较大;
⑷推弧圈球时,左脚在前,击球时间比快推还早,快推是在球反弹后0.1秒时击球,而推弧圈球则在球反弹后0.06秒时击球;
⑸击球点的高度约与球网高度相等。
4、推下旋
⑴推下旋的动作方法是,引拍稍高,前臂后收;
⑵拇指压拍,击球时间是在上升后期,击球中部或中下部;
⑶击球后,球拍向前下挥动。
三、《打好乒乓球》视频解说中的部分推挡要领
1、直板快推
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身体离球台约40厘米,球拍引至身体前,拍面稍前倾,保持半斜状,在来球的上升前期时,击球的中上部,前臂和手腕借来球的反弹力迅速向前上方推出,在推球的过程中,食指和中指紧紧夹注球拍,拇指保持放松以利于发力。
(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落点多变,速度快,能调动和压制对方,可为正手攻和侧身攻创造机会)
2、直板加力推
在推挡的过程中,引拍位置适当抬高,上臂尽量后收,肘部贴近身体,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上部,向前发力,在发力时,中指始终顶住球拍的背面,加强手腕发力,同时,还要借助身髋的力量,发力击球。
3、直板反手减力挡
身体重心稍升高,球拍迎前,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击球时手臂和手腕稍后收,以缓冲球撞拍的力量,产生一种吸球的感觉。
4、直板正手挡
在正手挡球过程中,身体重心略提高,前臂稍抬起,拇指用力,前臂略内旋,把球拍固定住,盖住来球右侧的中上部,球拍角度大约70度,正手挡球是小巧的过渡性技术,它不以力量取胜,常常以逸待劳,控制对手取得先机。
5、直板反手推挤(侧切)
用于对付高吊弧圈球和加转弧圈球效果非常好,因为球拍接触球的旋转轴越近,球和球拍的摩擦力越小。
要领:在看清来球的情况下,手臂稍迎前,球拍接触球的中上部,向左前下方摩擦,尤其要注意,球拍在接触球的时候,要有向侧面摩擦的力量。
6、直板反手推下旋
在推下旋时,球拍引至身前,拍面稍后仰,向前下方用力,在来球高点期,击球中下部,以上臂和前臂发力为主,向前下方用力推切摩擦,产生较强的下旋球。
注意,之所以能推出下旋球,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起始阶段,拍面要有后仰动作,这样才能击球的中下部,产生下旋的力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推挡“往下砸”就是下旋推挡。砸出去的球,二跳有飘忽感就有下旋)
四、创新型推挡
(一)“围”
吴敬平称:马林所运用的推挡已经不是传统的推挡技术,而是用“围”进行防守。传统的推挡技术在防弧圈和变直线时采用的是平挡或向前下方挤压,过去的球弧线往上走,容易被对方连续进攻。加力变线时容易下网或出界。而马林在第一板防弧圈时都采用了“围”的方法,效果很好。“围”的特点是能够借上对方的力往前带,过去的球弧线低而且往前拱,给对方的连续进攻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把“围”斜线的特点运用到变直线上。过去在防守第一板弧圈球时推挡不敢轻易变线,怕对方正手拉冲两条线防不住。而现在防守第一板弧圈球时,特别是对方反手拉起来的弧圈球用“围”的方法变线,稳定性强,过去的球速快,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关键时的相持球中也采用了“围”的方法,在比赛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用“围”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推挡,只是根据马林的特点进行的一些尝试。每个运动员的特点不同,是否用“围”代替推挡,应视情况而定。提出这种方法,只是供大家参考,多一种思路。另外推挡训练中还必须加强切的训练,增加节奏的变化。特别是对轻拉和轻轻快撕过来的球切一板,效果很好。
所谓“围”,借此机会给大家解释一下。
“围”,并无什么特别的含义,其实就是直板推挡中的一种手法。这个术语很早就有了,在与运动员的交谈中经常使用,只是在专业的文章中不常见。与直板推挡弧圈球常用的其他手法如平推(即借力挡)、推挤、加力推等相比,“围”的方法有些不同。“围”主要借对方弧圈球的旋转把球回过去,在动作细节上有其自己的特点。相通之处在于,平挡、推挤和围等均要求用腰控制手臂、手腕控制拍型的角度。不同之处在于,平挡是是借对方弧圈球的旋转把球挡过去;推挤是从侧面接触球,腰部辅助发力;加力推是直接主动发力推压来球;“围”则是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腕用点力往前带球,手臂也随之往前送。这几种方法接弧圈球,其回球是不一样的:平挡回球的稳定性较好,但没有威胁,很容易被对方连续进攻;推挤比平挡好,推过去的球带点下旋,但球速慢,对方也容易连续进攻,如果想加力推挤,稳定性就差些;加力推的威胁大,但失误也多,在关键时刻容易手软。“围”的好处在于接过去的弧圈球往前拱,过去的球速度快,弧线低,有时还带点拐弯,给对方的连续进攻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稳健性也较高。缺点是只能防守,不能进攻。
马琳称:我有时候练习也会走入误区,那就是在正手和反手的使用率协调上。反手练得多了,正手自然就少了,这两者的总量是一定的。对我来说,也不能全部用正手,如果为了正手全台拉,不要反手了,那我和韩国人没什么分别了,中国直拍的打法就体现不出来了,那不是我马琳的打法。所以,我必须从正反手兼顾的角度尽可能地突破自己的正手 ,这也是我今后发展的一条主要的道路。对于我自己的打法,我是这样看的:直板毕竟是直板,如果没有了推挡,一味用横打,那有点不实际,也不是我自己的特点所在。
(二)“拱”(适用于推下旋较弱的来球)
拱”这个名称是专门用在长胶打法中的,其它打法中没有这一术语。通常把长胶对下旋来球的发力推称作拱,尽管从动作的外形上很有点像正胶和反胶的推挡,但与推挡有很大差别。推挡技术一般是用来对付上旋球,而长胶的拱运用最多的是对付下旋球。由于整个技术是以自己发力为主,可以粗略地把它算作长胶的进攻型技术。
⑴推下旋球前,前臂后收,拍面稍后仰;
⑵在来球的上升期触球的左侧中下部(因为球拍接触球的旋转轴越近,球和球拍的摩擦力越小,即较不吃转和下网);
⑶在侧触球的刹那,手腕向前上方托起(高过球网的同时)并速向外旋将球侧切送出(注意借力,不要推力过大)。
总之,推球同拉弧圈球一样,应什么样的球都能推,并注意做到:推对方两个小三角的弱点变化,加、减力推的力量变化,侧、下切的旋转变化等。
作为直拍选手,由于受限于传统推挡不能进攻,很难直接得分的限制,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正手作为主要的得分手段。然而,大部分业余选手的正手并不强大到可以全台进攻的地步,并且越是依赖正手,越发显示出反手的薄弱,很容被对方死盯反手不放,强行侧身的话又暴露出正手的空档。这时,一个好的推挡在整个的技战术组合中就显示出了很重要的作用。
实战中,优劣情况的表现一般来说分为三种:进攻,防守和相持。
进攻一般来说是从各种旋转球开始。或接发球直接抢拉,或发球后的强攻,或在对搓当中寻找到机会上手,防守正好相反。
相持是在将球变成上旋之后的或近台,或中台或多种情况下的推攻之间的多回合较量。
细分之下相持又分为三种情况:主动相持,被动相持和势均力敌的相持。主动相持的获得一般来说又体现在主动进攻上,球在下旋时能抢先进攻起来,这样在推攻相持中就很容易获得连续发力的机会。被动相持相反。而势均力敌的相持一般是因为由于发球或搓球的控制使一方在抢拉时无法拉出很高的质量或防守一方第一板防守质量的提高形成的。
由于普遍的正手偏强而反手偏弱,我们在打比赛时自觉或不自觉的习惯从反手位打起,这时,一板好的反手推挡就能使自己在比赛中占到很大的便宜。下面就是我在比赛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推挡方面的技战术。
一:进攻方面
1:接发球抢推
一般是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或前三板进攻能力非常强的人比赛时使用。于熟人比赛时,由于对对方的旋转和落点变化比较熟悉,所以能推出比较高的质量来,以增加对方防守的难度,为自己的连续进攻创造机会。有些人经过专业队的训练进攻能力非常强。在接这种人的发球时无论将球搓到他的正反手他大都能将球拉起来,这时自己抢先上手的能力就非常重要。接发球时能直接将球推起来当然是最佳选择。如果对手比较陌生,推的质量可以降低些,以破坏对方的直接上手抢拉为主,但一定要有落点变化,并且还原要快,争取发力打第二板球。
2:搓球后的抢推和发球后的抢推
如果对方的发球强攻不是特别的凶或对对方发球旋转掌握不好的话,接发球时可以先搓一板过渡一下。以送到反手大角和正手近网为主,迫使对方只能搓球过渡,然后推他这一板。
从自己进攻命中率方面来说,这是比较保险的一种方法。
自己发球后的抢推和上面说的有些相似,都是推对方搓过来的这一板球。发球以下旋为主,要有落点变化,首先不能让对方直接上手。
3:抢推对方轻拉或轻挑的上旋球
如对方正反手进攻能力都非常强的时候(如直拍横打练的很好的直拍两面拉选手或横拍两面拉选手),自己发球后很难控制对方的抢攻,这时的问题是要控制住对方的抢攻质量。如发正手近网下旋和反手近网不转或反手底线的急下旋球,使对方只能轻点轻挑或因没有足够的引拍时间和距离拉不出很高质量的弧圈(发对方反手底线急下旋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可以有意识的发力推打这一板球,从而赢得主动。这已经超出了进攻下旋球的范围,扩大到对上旋球的进攻了。
无论是上面所说的哪种情况,推对方搓过来的下旋这一板是基础,只有这一板熟练掌握的情况下,才可以在接发球时推各种不同的旋转。而相持中的推挡一般是借力或借力发力,推下旋球却可以很好的练习主动发力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在推对方进攻质量不高的上旋球或在相持中赢得主动又非常重要。
二:相持方面
1:主动相持
可以说自己已经进攻在了前面。这时对方防过来的球质量一般来说不是太高。推挡不能多用,要有正手扣杀的意识和能力。但对方防到反手大角自己不能侧身的时候就要用推挡过渡一下了,这一板推挡一定要有发力,落点以推对方反手为主,迫使对方只能继续被动防守,争取自己下一板的正手扣杀。
2:势均力敌的相持
以快推为主。要有灵活的落点变化和快速发力的能力。灵活的落点变化使对方不能稳住重心打出很高质量的球,快速的发力能力争取自己发力推压在前,为自己正手进攻创造机会而过渡到主动相持方面。
三:被动相持和防守
之所以将它们放在一起,是因为都已经处在被动挨打的地步。这时的推挡以借力防守为主。要求有一定的防守能力,不能一挨就死,另外落点变化一定要快,逢斜变直,逢直变斜。不能两板球打在对方同一落点上面,使对方只能在不断的跑动中击球或转为反手过渡,从而使自己过渡为均势相持或主动相持方面。
无论如何,一定要有一板正手作为保障。能用反手能用正手的球以用正手为主。正手不能发力或身子侧不开的情况下用反手,接发球时可以多用反手。反手不能直接得分时要有为正手扣杀创造机会的意识。
反手进攻能力特别是进攻下旋球能力的提高,不仅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弱点,增加了增加进攻的点和面,并且为正手的使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极大的释放了正手的威力。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肯定会有一些不足和不确之处,还请各位高手指正。
1.碎步:经常用于身体重心的调整,是打球比较的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
2.跨步: 右脚单步向前跨出去,左脚顺势跟上;
3.并步:经常用于正、反手之间的快速移动;
4.交叉步:又分前交叉、后交叉,前者因为是从右腿的前面交叉过去,经常用于扑正手要点是向后侧扑而不是向右方直扑经常用于对正手的快球和大角度球,如果角度很大就右脚先移动一步再移动左脚;后者经常用于大幅度的侧身和对付追身球;
前后步法:上面的步法就有一些前后移动了要把打球更合理防守、进攻的击球点更好更要把如图6 步法用得非常稳才行。
对于我们练好这些,打一般的球友也就可以了,不过我想你也不甘心只达到比一般好一点的水平。要想提出水平除了要有高质量的进攻以外还有要好的防守水平才能再上一个档次。要想防守好就要有丰富的经验,能在瞬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站位比较重要。但对于我们来说步法转换速度慢需要进行腿部绝对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方能解决问题。以前打球时养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最难于纠正象追身球扭腰多步法少、跑动时重心起伏过大等等。经常是打着打着就成老动作了,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步法开始的时候宁愿打不到球也要把步法走对。所以我们业余选手一定不要放过任何和高手过招的机会从中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些步法从不熟练和甚至不会到徒手熟练的变换和在打球时能用得熟要分几个阶段,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碰到一些困难一定不要放弃而不断的找原因解决困难解决一个少一个,假以时日你也一定能成为一名高手。 弧圈球因其强烈旋转而表现出特有的球性:
1 速度:一般来说,球速是随着时间而逐渐变慢的;但弧圈球则不同。在弧圈球的上升段,球的运动方向是前上;旋转产生的空气动力学的力是向前下的,可以将它分解成向前和向下的力,因此球速在上升段因为向前的力而下降不明显,甚至有所增加!在下降段,球的运动方向是前下;旋转产生的力是向后下的,可以将它分解成向后和向下的力,因此球速在下降段因为向后的力而明显变慢!在着台后段,因为球的旋转使球台给予球向前的力,使球速又突然增加(相当于把一部分旋转转化为速度)。所以弧圈球的速度有“快慢快”的变化节奏。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迅速引拍,引拍动作要小,掌握引拍节奏与之对应。
2 弧线:除了旋转产生的向下的力使弧圈球更具弧线外;弧线和速度还有很大的关系:速度越快,弧线就越不明显;速度越慢,弧线就越明显。所以从弧圈球的“快慢快”的节奏来看,其弧线应该是在上升段不太明显,在下降段弧线最明显,在着台后弧线又变得不太明显。所以弧圈球的弧线表现为“平弯平”的特点。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调整击球点(球拍位置稍低),尽量击球高点期。
3 落点:落点主要和弧圈球的下降段弧线急剧弯曲有关,可以使落点相对偏前。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调整击球点(球拍适当靠前)。
4 力量:力量主要和弧圈球的着台后段球台给予球向前的力有关,突然增加了力量(相当于把一部分旋转转化为力量)。因此防守的时候要:反手屈收腕,基本固定,用前臂上臂甚至身体去控制。
5 旋转:因其强烈旋转,防守的时候要注意:前臂是上提而不后拉,尤其不能往下引拍;肘关节位置放低便于控制。
总的来说是:首先是要了解对方球的节奏,引拍与之相应;引拍是前臂上提;调整要保证前臂高于肘关节;控制要注意少用手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