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转帖]反手狐圈的重心

兵乓好友 2011-9-30 21:19:00
引用:
【反手弧圈之“领肘”】
    关于"领肘",应这样理解: 有部分球友为了突出手腕的作用以及对"以肘关节为支点"的认识不够全面,横板或"横打"反手拉球发力时,本来也应"锁肩"带肘关节向前迎球的这部分动作没有做,而是把基本没有向前运动的肘关节当成支点来直接打开小臂发力的,这样的结果是发力不足和触球突然,没有来得及摩擦、球就被"甩腕"动作给"撞"飞了。

    所谓"领肘",是反手发力的一种正确机制。和2/5发力一样,在迎球阶段,大、小臂及肘关节也应被肩"锁"住,与身体同步向前,即将瞬球时,小臂在手腕发力的配合下、以继续向前运动的肘关节为支点突然打开与大臂之间的夹角发力摩擦。其实这个动作也同样是二次加速发力的方式和方法,也会完合克服和避免只用小臂发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如同正手发力时过早收小臂一样,同样是拉球时错误的发力方法。由于击球瞬间,肘部是在"锁肩"及小臂二次加速两个力带动向前完成"支点"作用的,所以这二个力带"肘"向前的过程,形象地称为"领肘"。

   "在引拍的时候肘会向身体靠近",这是你的引拍有问题,拉下旋来球时,(左)斜身、沉肩拉手的同时,肘部应与身体有适当距离,这就需要相应地"架(支)肘"; 迎球阶段,"肘部、手臂与身体的相对距离不变"是在"将左斜的身体回正、下沉的肩抬起"过程中的; 这时虽然左脚在前,但重心是由左脚向右脚平移、是身体回正的过程,左脚前掌只是"踩实"、无"蹬地",外观看来只是弯腰、直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肩在"领肘"前迎; 即将触球时,手腕配合小臂在左脚"蹬地"的支持下突然瞬间集中发力后,拍应随球走一段、即随势挥拍及再引拍。

    笫一个问题:这个拉手是小臂带肩的,一定要沉肩,不然引拍会不到位,"支肘"也是必需的。第二个问题:可在徒手练习中仔细体会。引拍到位时,右膝关节朝左前才能保持低重心,这时右膝关节的"曲"虽然比左膝关节相对大一些,但重心是在左脚前掌的;身体基本要回正时,重心虽已渐移到右脚、却不完全,这时下肢是右膝支撑、左膝(脚)左蹬的"蓄势";在手腕配合小臂瞬间加速时,下肢的"蓄势"即会顺势发动。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 迎球即身体回正阶段是匀速的,触球瞬间是集中的。左足跟应离地、前掌向右侧发力,右脚内侧是向左"蹬住"的。"迎"、"发"分开试一下,迎球一定要匀速、发力一定要集中。

    补充:反手发力在引拍时,仍是将2/5随同转腰向前并同时适当的下沉右肩、将拍引向身体左侧,引拍时肘部要自然地与身体留有适当距离即稍支肘,手臂不要紧贴身体;发力时,随着左脚的蹬地、右转体、右肩带大臂的同时手腕外展迎球、吃球、并打开大小臂的夹角;就是说手腕的外展动作与肩的动作几乎是同步的,即"肩领肘、手腕领小臂",而主要的发力却是来自蹬地转体时的打开大、小臂的夹角时的发力;发力顺序是:左踝向予定落点蹬地发力→右髋带2/5向予定落点转体带肩→肩带肘→同时手腕外展带小臂→打开大、小臂夹角→随势挥拍至还原。以上的顺序希望您多做徒手练习加以体会,找到感觉后再持拍并加上姆指顶板的助力,再熟练后上台实际有球练习即可。实际上反手的发力仍然是2/5和小臂的二次加速的同一原理,只不过发力的方向和顺序有差异而己。

这段句中的"迎球阶段,"肘部、手臂与身体的相对距离不变"是在"将左斜的身体回正、下沉的肩抬起"过程中的; 这时虽然左脚在前,但重心是由左脚向右脚平移、是身体回正的过程,左脚前掌只是"踩实"、无"蹬地",外观看来只是弯腰、直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肩在"领肘"前迎"
  这重心的转换动力到底是什么,是脚还是腰,如果是脚的话,假设是右手持拍,左脚前右脚后的,那不是左脚要先回后运动向右脚平移,然后等领肘后左脚又要向前蹬地,这一前一后不是很矛盾,是我理解有误,还是作者表达不清楚,想请教内涵人.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条评论

liufuliang 2011-9-30 22:16:00
[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