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度,乒乓球对抗第一要素,由上面数据结论可知击球者的力量决定了水平速度,就可以在使用标准球拍大约85克,使用标准的水平发力就可以打出永远不出台、不低网的球了。当然地球不同地点、空气密度、阻力影响了球体着落时间,还有旋转的情况造成了许多复杂情况。
2. 击打球最小角度,66.78度,击打球的高度窗口也是在21-34cm之间,速度不能超过14m/s,及54公里的样子,所以击打球是不太好控制,要有一定的手感和角度。
3. 速度,击打球在21cm高度的最大水平速度14m/s,相当于50多公里时速,击打空间在21-34cm之间,超过34cm为大力杀球。采用上旋弧旋球可以 大大提高这个速度。最小速度5m/s,否则不能过网,按照球拍25倍的速度转换成球速,100g球拍要至少以0.2,m/s的速度击打球才可以过网。因此乒乓就需要旋转,特别上旋球可以极大的提高球水平速度,在地球上。
4. 流体力学和马格努斯效应,乒乓球在空气中飞行受到多种作用力影响,重力、粘滞阻力、压差阻力等,其中在运动矢量方向的垂直压力最大,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根据马哥内斯效应和流体连续方程、伯努利方程也是属于压差的一种方式,对球两侧有一定影响。比如右手正手上拉侧转,球拍击球右上,从理论上乒乓在右前方受到了压差阻力是和速度平方(2ω*r)^2*r以上,远大于马哥内斯的效应,所以要减少空气前部的阻力带来的压力差,需要将头部改成流线型。这个压差阻力是远大于这个马哥内斯效应产生的侧压力的因为这个力只和速度、角速度、半径成正比。所以球会向左侧偏转。长胶在球的上升期借力击球,回球基本可认为球为弱下转,所以球上漂(当然这样的球容易出界)后,旋转消失后就会立刻下沉了,而且长胶球通常飞不远,近台处理不然对手球容易出界。
5. 人类反应时间,0.25秒。
6. 板型,通常是指手拿拍子的起初位置。分前倾、直立、后仰、左右。这里是一个平面,不考虑手柄位置。乒乓球其实是一个上旋球的运动,其他旋转属于辅助旋转和变化旋转,当然这里的上旋不是纯平行于底线旋转轴的上选运动。所以板型需要前倾多些。
7. 手型,是指将球打出瞬间的拍型控制,可以理解为击球板型,良好的手型控制是高手的基础,是高质量回球的基础。
8. 击球拍位,就是球在拍面停留的最后位置,分为上下左右中,在手柄一条直线上的点位效率最高、力量最大。器材的材料、密度、甜区也是最优的地方。如果旋转轴和拍柄重合,击球也是效果最佳。
9. 转弯和弧度,根据流体力学的压差阻力可以知道,物体受到最大的阻力是正面阻力。在仅仅只有2.7克重的乒乓球高速自传就更容易受到空气气流的影响了。比如面对乒乓球对其施加一个在球右侧方的水平力,这时在球的右侧的阻力就大于左侧,所以球会向左侧偏转了。如果旋转增强就表示角速度增大,空气阻力也增大,相同的弧旋球就会产生更大的扭曲。下雨天、大球馆等气流密度较高的地方,球的轨迹会更加弯曲一些。
10. 受力,任何一个球体运动都可以分解成一个垂直、一个平行于拍面的两个分力,一个弹力了、一个是摩擦力。注意摩擦力是拍子的运动方向,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和拍子的运动速度,动态摩擦系数有关(拍子胶皮、海绵),弹力(反作用力)和底板有关。请注意一点旋转乒乓球的外延的线速度所产生的摩擦力是与线速度反向,所以只有相对球的旋转方向才可以有效地抗击转球。比如下转板体后仰、上旋板体前倾。否则你挥拍速度通常会小于乒乓球外延的线速度。有打球经验的人知道上旋从下面切会发生什么情况。而下旋拉球通常要很大手型、臂型的变化产生很大摩擦力和线速度来高吊弧旋。
11. 最高点,球从桌面弹起的水平位置离对方越近,回球的水平速度就要越慢,不然就是出界了。越慢当然对手反应时间长了,就没有威胁了,当然对付还会给你制造下旋球,一定要在球的最高点、高点期击打或摩擦球。当球低于球网(<21cm)的时候是不适合击打球的,只能摩擦球,这个时候的球的最高点肯定是在球台内了,水平速度要小于54km/h。最高点说明球已经没有向上的垂直速度了,所以选择最高点击球往往是第二击球要点。第一点往往是高于21cm的位置且一定要是上升前期,如果没有就只能选择最高点了,再接下来就是下降期了。
12. 高质量的回球,1.第一跳高度尽量的低且旋转,落点不出边线和底线,造成对方(高手)无法起板拉球。比如:暴挑、搓短。2.远离或紧贴对方重心位置的球且旋转,因为远离或紧贴对方不可能将脚步移动舒服位置来击球。比如:对方站位前,一定长球、劈长追身球。站位远,一个近网的搓短球。3.扣杀、暴冲、低弧度高吊弧旋。
13. "旋转轴,平行拍面这个平面直线,通常是平行乒乓手柄的旋转轴是发力最有效率旋转,如果垂直乒乓手柄,由于人手握拍的方式,发力效果不如平行方式,但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各种各样的奇怪手型造就不少变异的旋转轴,所以注意对方发球时一定要思想集中,养成盯球盯拍的好习惯。普通发球看手柄好了。
"
14. 被动摩擦力,由乒乓旋转产生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产生在球体和胶皮相切,乒乓球体外延的切线部位,方向相反。这个力不是本方选手产生的。被动摩擦是由对方强大的进攻造成的防守结果,令本方无法进行有效反攻手段情况下的使用。比如对方变线高吊弧旋,或其很低平,或是强烈的暴冲,这时候拍型一定要对着来球勾腕,正手反手均要前倾,增加球在拍面摩擦的时间,并且水平迎前,推板,迎前和推拍就增加我方的摩擦力和时间。
15. 主动摩擦力,乒乓拍用力方向切线相同,这个力由本方产生。比如来球是一个前冲球,如果你也能对拉到这个点这个摩擦力就是被动摩擦力+主动摩擦力了,所以旋转是相当客观的,难度极高啊!但对付过来的高吊弧旋,如果弧线不好的话,你是可以将对方直接干掉,因为说回去的旋转+速度相当厉害,因此高吊弧旋一定要有好的质量和落点啊!
16. 旋转,乒乓球的线速度=半径*角速度。通常乒乓球高速旋转造成的线速度大于挥拍的切向速度,所以造成拉下旋球较困难,拉球一定要用你最大身幅和快速的重心转换+向前上方的发力。
17. 旋转和旋转轴,越靠近旋转轴的两端的线速度越慢,造成摩擦力越小、旋转越小,在靠近旋转轴附近进行主动发力效果最好。这样你可以对球进行有效控制。比如:拧拉、侧撇、暴挑、削球。当然可以击打球的这个部位效果不错,但需球的高度和你的身位,不过情况很少。
18. 飘球,我的理解是受力不均,在空气中弱旋转停止和受到重力和马哥内斯效应的影响的结果。落台后形成弱上旋,只是落点、弹起高度和你看到的最高点不成比例对你心理造成的影响。
19. 被动旋转,比如一个前冲,如果你站位好,板型前倾小于67度(这个是击球的最大角度了),由于胶皮(反胶)的摩擦力回球一定是上旋,但是高度不一定很好了。长胶通常是在球的上升期借力、加力不改变原来球旋转方向制造弱旋转和飘球。
20. 主动旋转,是指由本方主动根据球的旋转来继续制造旋转,增加球的旋转性。来球前冲,在你不能采取再次前冲的时候,迎球保持板型(小于67度)前迎、前推,这时摩擦力增大了、弹力增加了、球板上的时间也延长了,如果通过手腕的左右调节选择落点,对手会转为被动。迎前是靠大臂从夹臂到前升的一个过程,动作较小,这个动作可以无形中可以增加你的控球时间和习惯,同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1. 迎前类型,迎前是乒乓中,我理解最为重要的一个技术细节,很多人不注意,对手也不容易注意的变化。迎前类似推,这里的迎前大臂、前臂、手腕都要一定直线轨迹运行,也不发大力,最后的发力由手腕、甚至手指瞬间发力。迎前最大的功能就是增加摩擦力和时间。迎前类型,可以分为水平迎前、向上迎前、侧迎前,它们分别的作用是上转、下转,侧转。可以混合使用,正手和反手迎前。迎前的作用是增加摩擦力和增加球在拍面停球时间。
臂展,通常物理中,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力矩是力臂和垂直作用力的乘积,我们人体可以提供最大力臂是什么,最大的力矩是什么?就是将手伸直,以肩为支点,手臂和桌面底线平行击打球所产生的力。这样的力就是我们人类在乒乓球中最大最有效的力了。可以想象这样的动作,就是侧身,张手臂,动作也是最大的动作了。稳定性和复原都不好,因为肩、肘、手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直线稳定差,发力后由于惯性的作用,前臂在肘的影响下回继续前行,影响复原动作,如果对方能回球,本方必然被动。所以我们见到优秀运动员在正手扣球时,通常以肩肘手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侧身肩手直线和底线平行,垂腕再勾手,击球,复原快,力量6-7成后,可以形成二、三次打击占据优势位置。王励勤为什么是大力王啊!力臂长啊!
22. 稳定性,摩擦制造旋转,旋转球提供了稳定性,一磨遮百丑就是这个道理。稳定性可以增加控制。任何自转的物理都较不自转的物体稳定很多。
23. 获得最大的摩擦力,还是需要在旋转轴垂直平面的最外延,及球旋转方向的切线位置。这个位置可以采用被动摩擦力,控制板型,即可让球在你的板子的胶皮上,产生最大的摩擦力,当然这个摩擦力是被动产生。所以球感好的人,在防守的时候往往,站位好就可以搞定回球了。当你需要再发力的时候就产生了主动摩擦力,就具有攻击力了。
24. 通常球体向前运动在有摩擦力桌面是上旋体现,乒乓球对攻属于上旋球和侧旋球,所以板子立一些、亮一点都是会造成上旋的结果。下旋属于控制和防守使用。
25. 变线,变幻球的线路需要更好的手感控制和球在球拍上的时间,通常变线球速度会慢一些。
26. 近台,是一种主动进攻的站位方式,可以简化球的线路,使其在上升初期和高点期进行攻击,其实最好的击球点就是高点期,这时球垂直速度接近0,利用水平速度可以通过板型进行主动或被动发力。
27. 退台,是一种延长自己处理来球时间的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方式、防守的方式,增加对手攻球的空间变化,会使自己处在被动位置,理论上死也要死在近台。回球一定要制造给对方不便,不然就已落后、被动了,且回球后人需要继续前扑、移前。
28. 反打,通常对方一个快球过来,这个时候按照对方的击球动作,在相同位置重新做一遍,如果变线,按照训练动作做反带、反撕或是反手弹击一遍吧。
29. 假动作,通常在发球中使用,尽量在发球时,用左手瞬间来遮挡水平位置右手球拍触球瞬间的动作,然后再使用假动作。或是在拥有较多控制时间的情况下,比如球较高,提供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来给你直线、中线、斜线的攻击条件等等方式。
30. 上旋,由于在球的上部受到的力大,会使球向下弯曲,造成球缩短距离,同样的方式也可以用来提高球速,增加攻击力。
31. 下旋,由于在球的下部受到的力大,压差阻力和马哥内斯效应会造成会使球向上弯曲,通常会使球飘得远。所以发力主要是在摩擦上,先摩擦再发力前送,而且力不能太大。劈长也是下旋,之所以不能太转就是因为容易出界。
32. 侧旋,通常右手正手发球,为左侧转,强烈的侧转会使球往接球者的左手偏转,右转同理。侧转会使球略微后退线路这点可以利用来强烈侧上旋。
33. "第一落点,由于桌面的摩擦力较小,受到拍面垂直的反作用力(弹力)影响较大,球沿该力方向影响大。
第二落点,主要是受旋转影响,旋转产生的摩擦力改变球的方向,但有一点就是,球的旋转轴基本不会较大改变,会有稍许改变。"
34. 前冲、暴冲,击球点就是球的最高点,板型倾斜,最低球的高度在21cm左右时,击打球 的中上部,垂直于球的旋转轴,此后球处于从高处一直往下运行,直到桌面。
35. 高吊弧旋,击球点低于该轨迹的最高点都叫高吊弧旋,只是有些胶皮硬且粘,弧线很平直,比如狂三,但还是叫高吊弧圈,如果用无缝球狂三就有点麻烦了。作为自己来防这样的低平的高吊弧圈,主动发力还是比较容易错杀对方的士气的。
36. 小三角区的强力侧转,这样的球通常高手才能制造出来,右手对手将球击打到你的右侧,左手对手则在左侧。防止这样球的出现只能提高自己前一板的质量,不出台,下旋。遇到这样的球通常只能调整步位,同样拉球了。一般人很难处理这样的球,防守的话即使你碰到球,也会从你左侧出界,这时你尽量的将拍子前倾,侧向右迎前。左侧强力侧旋,往左侧前迎前。
37. 收前臂,是肘关节为中心,在大臂主动发力中后期,在手臂伸直后具备一定线速度后,再进行收前臂的加速加力的方式。这样的挥臂具有更大的线速度。我们知道在牛顿定律中动能公式=1/2*m*V^2,所以提高挥拍速度,对提高球的动量具有更大的意义。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乒乓球可以获得球拍速度的25倍速度。
38. 引拍位置,一位教练告诉我引拍肩、肘、手和衣服侧边的线要在一条直线上不能再往后了(我看视频国家队主力选手是略过衣服侧边线),接下来就是转腰发力了,如果你再超过这个位置发力容易偏向。引拍要尽量的远,可能吗?因为你的手最远的距离就是伸直的长度了。要后退吗?这只是理想话的情况,还有就是大力杀球了。具体情况,引拍伸直手臂,手腕下沉拍头尽量下沉,略低与来球即可,用肩头找球在球的略左,转腰,挥臂,等快到球时,再加力收前臂,以提高线速度。
39. "上升期,可以借力,借就是借反作用力。
高点期,需要自己发力,当然可以借水平力,注意。
下降期,可以借力借的是重力。具有攻击倾向的方式是在上升早期,有借力,时间早,攻击意图不明显。当然高点期也可以用假动作、手型变化、勾腕、某个手指变化忽悠对方。上升前期,往往球的高度明显低于15cm,所以持拍必须较后仰,要注意推板的方向。"
40. 发球,一定要多使用具有两异性的手型、拍型,比如老瓦假动作铲式发球、波尔的逆旋转、马琳的铲式发球。通常具有较大威胁的发球是具有两异性侧短球,位置为对手远身位小三角区。观察一期,发球前,注意对手身位和 重心变化,观察二期,抛球过程中用眼睛余光感受对手的位置重心情况变化。这个是训练的结果。
41. 接发球,通常前进的乒乓球属于弱上旋球,如果在不采用向下切动作。所以当发球者板型稍立的时候,球会出现上旋 现象,同时观察球在拍面的位置和手柄的运动方向。当球在球拍的上缘,球接近上旋,中部受力较足,球和旋转轴运动方向同,在下缘是接近下旋。在下缘也可以发出奔球和强烈的下旋球。观察对手站位,准备姿势,挥臂,触球瞬间板型,球在球拍部位,拍柄,眼睛好可以尽量看商标是否看得见,上下侧转类型。下旋通常运拍击球的上升早期,上旋通常击球下降期,注意拍型和手型的控制,对对手假动作如果被骗过去,无法确认来球属性,可采用改变来球旋转轴的方式,侧戳一把到对方远端的位置。顺便说一句,拧、撇、拉都是改变旋转轴的方式。拧、拉是进攻方式,其他较前两种弱一些。
42. 标准球台,球在30cm处,弹球高度23cm,如果不是极度的上、下旋球,过网的球17cm,最高点不应小于17*23/30>=13cm。
43. "搓球,强的下转球正手接球,需要将板型较后仰,小于等于45度,以下搓为主,在来球上升期出手,短球为多,不能太往前多送,免得冒高、出界,如果采取撇球会高些,板向左,球往右,去对方反手近底线,此球经过加力必有强烈的侧下旋,反手冲、拉都是很难。强上旋板型前倾小于等于45度,以往边上撇一下,左边右边均可。
对于较弱下旋球,板型立,在球上升期后期,轻微后仰,在70-90度之间,以略加力推、送为主,将球送到对付底线附近,最好是追人走。
长球,直接侧身击打,注意球速,板型立,由上面公式结论,击打球速度不能太快,高度在21-34cm之间.当然54公里的时速确实挺快的。
"
44. 奔球,长球同名,可以是不转、长侧下或是侧上,多以上旋为主,此类球速快,两异性强,动作隐蔽。拍体较直或略带勾手,击球高度与网同高,用拍子下缘击球后,向前推送,第一跳离本端白线越近越好,这样的球第二跳会直去对方底线。使对方无法启板,当然这样的技术也可以练成奔而短的上旋球。为什么最快的奔球一定是强烈上旋的奔球,因为上旋可以制造快而短距离的球。同样往前快送的手型、板型和击球位置都可以根据熟练程度来配置,真的高手就是手上有球、心中无求了,呵呵。
45. 摩擦时间,底板变形时间短,摩擦力提供少。对于胶皮和海绵来说属于一个刚体,高速挥拍产生的力+底板的弹力+胶皮海绵的弹力,组成了一个反向的力。胶皮海绵的作用是让球在板上有一个停留的时间而已,如果套胶超过一定的厚度,根据公式mv=ft,这个t达到一定时间后,力就接近0了,这个力就是作用在底板的力了,你可以用这个时间来重新发力调整方向了。所以ittf规定,胶皮最厚只能是2.2mm了。所以知道粘性胶皮的重要性了吧!而涩性胶皮则在微观上在反胶胶皮上制造摩擦颗粒来制造摩擦缓冲,来增大球在拍子上停留的时间。当一个力击穿海绵阻挡后就作用在底板上了,底板也有变形,变形的时间同样在增加球留的时间,软底板就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用软的东西来防守了,因为你的时间多了,不过这样的时间都是用毫秒级来计算的,而且你要知道如何发力选择你的方向和力量了。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是可以让人提高这样的手感和对球控制的单位时间的。所以专业选手用硬皮软底板是将胶皮打穿力量再加上底板弹力,发力就是要在上升前期,高度超过21cm的位置。他们的发力好主要是他们可以将球击打到板的甜区中央位置,而且知道球会产生怎样的飞行结果和落点。不过离开地球他们也要重新来了,呵呵。摩擦时间就是球在板上的停留时间。增加摩擦时间,增加胶皮厚度,用底板要软。还有良好的手部动作,将球包起再扔出(不知道这个算不算犯规)。
46. 落点,这里描述的是攻击对方球台的位置,通常应该将球处理到远离对方远重心的位置或是即将移动重心位置的反向。比如,攻击对手的反手位后,对手有将重心往中间移动的倾向和趋势,为了弥补正手位 的空档,这时候你还可以继续将送到对手反手位,真真假假中要不断注意对手的重心,所以控制是必要的。
47. 重心,是乒乓球很重要的内容,我个人觉得乒乓球除了拉球、削球时重心要较低之外,其他时间尽量要和桌面持平、放松。这样利于快速 切换。
48. 切换、转换是快转慢、慢转快、长短互变、轻重结合,直斜交替这些是一个高级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大量的训练和教练的指导。
49. 直拍,一个字巧,中国人吃饭都是直握筷子,天天在练,食指和拇指操作都是灵活无比,且动作小,隐蔽性强。所以业余比赛直板冠军多啊!其实乒乓并不是某项技术最好、最优的,而是运用在最合理、最恰当地方,哪怕你会72变都不如36变得熟练,同样效果不好。
50. 横版,blade,横版要松握球拍+吸汗防滑胶带,这样的配置可以灵活手腕,控制板型,手上的力度可以通过胶带缓冲感受。反手是横版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定要练好。
51. 步伐和身位,步伐很多、太多,主要是要注意始终正面对住来球,这样才可以有效完成技术动作,其他太多了。如果手感、球感好,身位不好也可以回好球,但这需要球龄。
52. 高手,可以快速看出你问题,主动进攻并造成你失分,技术稳定,心理素质过关,有技战术修养的对手。防守好不算高手,如果是他的进攻也能直接干掉你。可以在你将对手可能攻击点位封住的情况下,改变线路攻击你另一侧,即使这样的角度非常的小还可以有超过80%的成功率和自信心。变线、滑板和大角度的运用是是高手经常使用的技巧,大角度可以让球直接被击打或拉到小三角附近。变线可以对左中右三条线进行较为随心所欲的控制落点。滑板,是具有欺骗性的假动作。主动发力进攻,和他们较量时,当你搓两板以上他们会觉得奇怪你为什么不拉球了。太多了,慢慢写。
53. 器材,球在板上停留的时间,理论上乒乓球在板上的停留时间越长越好,因为弹簧公式告诉我们这样可以容易控制方向和力的大小,好板配好皮是没有错的。业余选手由于力量和力量训练的问题,所以个人认为需要配置的结构是软胶皮、软海绵和轻型硬底板。需要寻求的胶皮。小球时,17-25cm高度时,乒乓球2.7克的情况下,胶皮的弹性要强、速度快,当到中、近远台时胶皮在垂直面受力要软、要容易变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包住球,其实是增加球和板接触面积和时间,这样器材就可以帮助我们发出很大力,时间的延长让我们可以做出足够多的攻击位置选择和假动作配置。同时,在胶皮侧向要有较强的张力,以提供强大扭力增加胶皮的摩擦力。到了远台,发挥作用的是底板了,所以底板的性能要具有在一定受力后的较大、较软的变形,而近台则变形小。这样球就可以拉打自如了性能就优越了。
54. 涩性胶皮,外套基本采用这种套胶,通常我认为粘性胶皮在处理近台出球会慢些,这是因为粘性在小力的情况下,并不能提供旋转而是滞待,所以粘性胶皮还有一定的抗转的作用,但过了一定力门限的时候就不行了。国套在海面和涩性胶皮的工艺不好,因为不认识那些生产厂商,所以了解不到真正的原因。如果外套有出狂三、狂二的粘性+t5(hexer-hd、baracura、acura-s1)胶皮韧性+优质蛋糕海面,或许这样的套胶也许就是弧旋之王了。速度和力量,外套只要调整板型(有一定倾角),猛击球的中上部必有高强转,这就是涩性胶皮。
55. 刚性,刚性是和器材厚度的立方成正比,为什么有的高端carbon底板只有5.4mm,因为设计理念认为中近台carbon可以搞定,到了远台板体整体变形,通过这样的变形可以延长时间和胶皮接触面积使得远台也理想化。这样设计可以认为是不错的,但是用了boll ZLC觉得震手啊!我现在用7mm的光微子。我觉得提高厚度来提高小球处理。由于速度在球类运动中的重要性,器材的轻质可以提高速度,但如果你选择的器材的工艺不好(或是不适合你的肌肉)同样会受到影响你的感觉。有时候不得而已在一定器材的基础上才建立你的手感。个人认为底板用惯了不要常换,而胶皮也是。
56. 胶水,不是什么太好的东西,但乒乓胶皮没有这个东西不行。具有一定毒性的胶水,一定是活跃 分子运动的化合物,海绵是吸收了该物质会受到一定影响,胶水挥发了大量的气体充实到海绵中,使海绵空间增加,弹性变好了!当这样的气体散走了,胶皮就恢复原来的弹性了。所以现在厂家开发出来的海绵物理特征直接就是大气孔海绵了。那种增能剂会确实改变海面的物理属性,直接记住它们直接影响胶皮的使用寿命。关键是你的选择是赢球还是锻炼身体。
57. 无缝的乒乓,有缝的球在微观上一定是椭圆形的球,这样更容易受空气、胶皮和底板的影响。长胶更是过分之极。看吧将来无缝球的使用从物理角度来 看,一定是旋转下降、粘性胶皮发力不畅、长胶痛苦万分下沉现象减少。
58. 心理,乒乓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高水平的人,是对这种不确定性有良好的球感、控制和心理承受,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输球不要紧、什么时候需要加劲,对每个球、每盘和整比赛需要不同的心理把握,比赛起初、比赛中间、比赛后期都是需要不同的战术运用。
59. 当你在了解以上的知识和常识后,就需要增加你乒乓这项运动的感觉了,多练习、多比赛、多交流是提高这项运动的爱好和兴趣的基本条件,这样在提高体质的情况下也增加了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和爱好,中国人较适合这项运动,灵巧、反应、力量要求不高、智慧。爱好乒乓不单要有追求,不单为了赢球,还要境界,这样球才越打、越过瘾、越有味道,有学问、有讲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