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准备更换器材,开始艰难选择,请各位高手提提意见

seamofloyd 2006-4-16 22:47:00
最近开始准备更换器材,开始了艰难的选择之路,已经锁定了一些产品,但还要进一步的过滤筛 选,请各位高手和斑竹们一起出出主意,提提意见。
    器材的选择主要参照以下几个方面[em01]
    一、预算,预算额度1300元左右
    二、自身习惯打法,横板,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自身发力大,会运用腰腿力量,比较类似欧洲打法。
     1.正手:正手习惯退至中台,打连续大力千冲弧圈(能拉出力量大,非常转的球),不太会打近台,即使在近台也是拉下降期的加转弧圈,远台的弧圈球能拉出一定质量,台内小球技术很一般,弧圈球比较依赖摩擦,板型前倾的略有点大
     2.反手:反手比正手弱,但近台能挡出比较好的落点,会借力,偶尔能打出很爆的抽打(模仿施拉格的动作),退台后以反面的弧圈球为主,也比较依赖摩擦,板型前倾的也略有点大,台内技术比正手好
     [em14]
    三、目前使用配置及体会
     1.底板:斯蒂卡 AE
     2.套胶:正手狂三2.2 40H  反手729英杰2.1 45H (从不灌胶)[em05]
     3.当前配置体会:正手拉球感觉套胶很硬,吃球感不太好(也不如从前正手用46度729那么转,总之一直不适应狂三),但速度还算满意,台内球手感不太清楚,反手有点偏软,觉得弹性不好,速度不满意(尤其在挡落点时),但中台拉起来很转
     四、对新板的期望值
     1.打法要比较好的沿袭,但也不怕重新适应和修正的过程。
     2.正手要求适合中远台,力量大、旋转强,吃球一定要好,能拉得起高吊加转,台内手感比较清楚,最好接发球容错性比较好
     3.反手要求推挡快速,落点能控制的比较精确,反手抽打要爆,中台反面拉能起比较好的旋转,台内手感比较清楚,力量传递比较灵敏
     4.对击球声音没什么特别要求
     5.套胶最好能比较耐用一些
     下面就说一下我目前圈定的几个配置,还在犹豫不决,大家帮我看看
     一、底板:锁定蝴蝶波尔碳素(30811)天津报价750 或蝴蝶维斯卡利亚(蝴蝶王)天津报价800,比较偏爱波尔(没有性能上的理由,只是太爱波尔的打法了)听说国内波尔只有FL柄的,是吗?要是能有ST的就太好了
     二、正手套胶:锁定进口套胶(比较想试试内能),考虑自身打法和习惯,最好选择略带粘性的外套,基本圈定以下几款:
     1.TIBHAR MAKSS 急速旋转(高能内含型)资料显示该套胶为粘性,内建快速胶水,高弹,42度左右 网上报价320
     2. TIBHAR Rapid d.tecs雷劈.萨姆内能型 资料显示该套胶为粘性,内能技术,高弹,45度左右 网上报价 280
     3.BUTTERFLY TACKIFIRE-C 资料显示该套胶为粘性,高弹,42度左右 网上报价280
     4.JOOLA MAMBO C 曼波C 资料显示该套胶为粘性,高弹,45度左右(另外有一款曼波H,资料说比曼波C更好,但不知是不是粘性)
     正手基本圈定这几款,其中比较倾向雷劈.萨姆内能和MAMBO C(性能决定),MAKSS属于典型的欧洲软,可能不太适应,TACKIFIRE-C看了织梦猫的评测觉得也不太合适,传统欧洲涩性套胶之所以没进入我的视野是由于我自认为我的正手还是比较倚赖一点粘性来拉高吊加转,此外可能也对先打后磨的技术掌握得不顺畅,此外挺拔雷劈软型虽然也是粘的,但太软了,40度,肯定没法适应,其他的进口粘性套胶由于名气都不够响(名气不响说明用的人不多,估计好不到哪去)所以就没选。
     二、反手套胶:也锁定进口套胶,而且一定要用内能,比较麻烦,可选择的太多了,基本圈定一下几款:
     1.DONIC F1或F2 内能、高弹 F1在42度左右 F2可能在40-41度左右(请专家看看我的打法更适合F1还是F2)网上报价190-210
     2.BRYCE-FX 大巴软型 内能、高弹 网上报价350
     3.JOOLA tango Extrem 顶级探戈 内能、高弹 45度左右 网上报价270
     4.当然也不排除把雷劈之类的在反手再贴一块的可能(可能性不大,好不容易攒点钱配拍子,正反手全一样不免丧失不少乐趣)
     反手基本圈定这几款,比较倾向顶级探戈和大巴软型,DONIC系列大家都说有点太娇气了,不太想选,其他内能套胶淘汰理由如下:挺拔鱼雷和大巴有点太爆了,估计驾驭不住。其实当初也挺想选SRIVER和JOOLA AIR或SAMBA,但考虑SRIVER要发挥性能可能要灌胶(而且也太娇气),AIR和SAMBA落选的原因只有一个,手感太柔软了(虽然弹性极佳,却都只有40度左右,适应不了)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人嫌我唠叨了,没办法,在这些配置里琢磨了好几天了,自己苦思瞑想终究是坐井观天,还是把这些写出来让大家帮我出出主意,在下先谢谢了。[em01][em06][em06]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一边怒吼一边疯狂挥舞我的AE,打球是发泄的方法之一

19条评论

织梦猫 2006-4-19 20:36:00
这样都可以发帖了
最接近神的人
CYH 2006-4-18 22:51:00
我好象没啥想要说的了
seamofloyd 楼主 2006-4-18 22:39:00
[em07]嘿嘿,废话有点太多了
一边怒吼一边疯狂挥舞我的AE,打球是发泄的方法之一
织梦猫 2006-4-18 20:31:00
14楼好长啊
最接近神的人
SAGA-QD 2006-4-17 17:17:00
正手套胶可以用尼塔库的M2000,口碑很好的暴力套胶
---------------------------------------------- 爱拍一:96克CYPRESS MAX+蝴蝶T05+C8长胶 爱拍二:96克铝牌小拍面特注+SINUS 阿尔法 爱拍三:重伤过的极品吕林 10.5MM
seamofloyd 楼主 2006-4-18 01:11:00
关于CYH版主的回帖,在GOOGLE上搜索以下关键字“挺拔套胶”,所有销售挺拔套胶的网上商户的商品介绍里TIBHAR Rapid D.Tecs都有这么一段描述“高粘快速易控”,看来是粘的,可这款套胶在精英商城里找不到,此外关于JOOLA MAMBO C见网址http://www.joola.com.tw/,这个应该是台湾优拉总代理建设的优拉官方网站,上面对MAMBO C的评价可是相当高,说是经典。TACKIFIRE-C之所以觉得不太合适也是因为太软,织梦猫说只有42度,要打出力量看来必须在近台而且板型更多的要立着打高点,张怡宁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张怡宁是快攻呀,快攻我可不会(我打球动作可大了,打快攻动作回不来),而且评测也说中远台弧圈不好用。 还有麻烦版主帮我看看,如果真的选了极品探戈,2.0适合我还是MAX的合适?大巴软型呢?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厚度可供选择?
一边怒吼一边疯狂挥舞我的AE,打球是发泄的方法之一
seamofloyd 楼主 2006-4-18 01:50:00
补充一点,想选择诸如雷劈、探戈这几款内能的套胶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资料介绍这几款套胶都不非常依赖快速胶水(说是涂快速胶水效果会更好,但不涂也能发挥一般快速胶水的性能),我觉得是不是代表这几款套胶不依赖灌?应该是更适合我这种从不灌胶的人吧?要是这么贵的套胶仍然非常依赖胶水才能发挥最佳性能的话,把他们放在我手里真是糟践了,不如不买。
一边怒吼一边疯狂挥舞我的AE,打球是发泄的方法之一
CYH 2006-4-17 23:34:00

2、正手套胶的选择

按楼主的正手特点,我觉得粘胶皮应该是不二的选择。如果不适应DHS套胶的手感,完全可以选择其他品牌的粘套胶。以下套胶均可以考虑:

729-40H——729粘套胶里最暴力的一款。原来有德绵和日绵的两种,据说现在只有日绵的了,德绵不生产了。我最近弄了一块正在用,和狂3相比手感柔和很多,弧线长,退台后的表现非常稳健,肯定比不灌胶的狂3手感好。完全值得考虑。

DONIC66GS77GS——中国粘胶皮、德国海绵的套胶。所使用的德国海绵和柔和的德套海绵不同,偏硬,很适合和粘胶皮搭配,是不错的选择。

不推荐楼主用内能的粘套胶,理由如下:所谓内能的套胶确实弹性大点、速度快点,但同时控制也差点,摩擦也不充分一点。既然楼主的正手力量很好,完全可以不采用内能,完全由自己的主动发力来冲出速度、力量。 今天喝了点酒,晕乎乎的,反手的套胶选择明天再继续

seamofloyd 楼主 2006-4-17 23:54:00

10楼的版主说的固然不错,你这种配置我也考虑过,但好像大家还不太理解我这样选择器材的想法,我准备换碳素底板及进口套胶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看来有必要把我决定这些配置的心路历程和大家念叨念叨。 关于套胶和底板发生重大变化后的适应性问题,我有十足的心理准备,而且也非常关心这些问题,关于器材所引起的手感变化我也曾经历了很多次,因为从初中起打球起(从高中开始入门,大学开始成瘾)这十五年球龄,前后经历了六七次比较大的器材变化(我不是器材发烧友,但也比较注意器材变化后那种新鲜带来的兴奋感),器材变化历程从红双喜(超硬)成品到729(超硬)成品到银河底板(五层木硬)配729套胶(一般44度左右)再到拍里奥碳素底板配729套胶(一般46度左右)再到现在用AE配40度狂三,这些器材最短也都陪伴了我一年多的时间,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样子,反正换来换去,除手感和动作随器材的改变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外,器材的变化从未改变过我的打法[em03]!!!我从十年前起就坚定不移地练习和模仿欧洲运动员的打法!!![em04]先是模仿塞弗、普里、小萨到现在喜欢波尔,我的技术基本是看欧洲运动员比赛成长起来的,追求最大力量的弧圈(可能就是大家说的“暴冲”吧?),追求高强的拉球旋转,追求中远台连续多板一直是我打球的乐趣源泉所在。

打法的坚定不变决定了我注定是一个能想尽一切办法适应新器材的人,从前选择器材不太懂打法和器材应该如何比较好的结合(当时整个一个器材盲),买板子是看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让店员根据自己预算拿一块了事,其他基本什么都不懂。在换板时也经历头一个星期怎么打怎么不灵的困惑,在新换银河时还有一次因为怎么拉都不上台气得摔过拍子,但不管怎么变,我对器材的适应过程都比较短(基本上没超过过一个多星期),看来我也需是个对器材适应力比较强的人也说不定呀

[em07][em07][em07] 自从发现精英论坛后,对器材的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最根本的转变就是从前是拿一块球拍然后去适应它,而现在是根据自己的打法去选择球拍,选择了现在的配置就是在论坛上潜水一段时间决定的,但目前的配置还是发现了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AE的过软,现在的新式欧洲打法仍然是以中台解决问题为主,但把传统中台的距离又向台边推近了10-15cm,在这个距离前冲弧圈不容易拉出很高的二速,这样,弧圈球制胜的因素就在于一速的质量(这个距离我用AE这种弧圈板根本拉不出令人满意的一速),不可否认AE制造旋转的能力强,但AE好的旋转都出现在慢球速的高吊加转和离台2米开外的前冲弧圈中,可大家也都知道,随着目前业余爱好者球力的增长,高吊加转只能作为过渡,而且落点和高度控制必须好,否则必被扣死,3-4米开外的弧圈大力冲业余的有几个能得分的呢?基本都是以被对手推挡4-5板后自己失误下网或是被对手一板刁钻的减力吸玩弄致死。所以越打越觉得AE不合适,主要原因就是中台速度上的不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AE这种软板所依赖的体能再逐渐下降(我觉得AE真的每板都要发大力),越发感觉心有余力不足。在论坛上看了很多评测和资料,再加上平时和球友换板子打的体会,分析的结果表明,七夹和传统碳素适合打近中台,五木适合打中远台,而在中台能提供相对稳定表现的基础上,力量和球速和旋转(再次注意啊,主要追求力量-球速-旋转,而不是P700那种对球的控制力)最好、参数搭配最均衡的应该就要数芳碳球板了(结论在中台芳碳比任何结构的球板都适合我),而且远台能力芳碳虽然不及纯五木球板,但比七夹应该又好出很多(结论在远台芳碳比任何七木都适合我),在我最适应的这两个区域就基本排除了五木和七木的底板,而近台则是我最不会打的区域,芳碳又正好提供了比五木更好的推挡速度和比碳素、七木更好的稳定性,也是比较合适的。 再谈谈套胶我为什么决定换外套,大家也许会说“你打了那么长时间的粘性国套,肯定不适应外套”,其实正好相反,现在我倒觉得越来越不适应国套了,主要是对海绵的不适应,狂三死硬死硬的,怎么感觉不出形变带来的弹性(我不灌胶,主要是没条件,没时间灌呀,撕呀的)力量总觉得传递不出去,729倒是弹性形变大一些,但发出的力量也总觉得和球速不太成正比(注意,这两种感觉都是在中远台得到的,再次强调我不会打近台),所以决定试试外套,先说海绵,大家都说进口套胶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海绵的弹性,用一分力出一分速,但很多高科技的外套为了达到吃球(吃球好则旋转强)和速度的完美平衡,把高弹性的海绵(高弹除了海绵弹以外还配合内能贴合)做的非常软(通常只有40-42度),软的海绵如果薄,一发力就透了底板,所以基本把海绵做的很厚(2.5-MAX),就出现了如CYH版主说的“大馅”效应,所以太软的外套应该不太好适应,所以.......考虑到一些更换外套的适应性,再有就是考虑旋转能力(太硬了旋转又不好了)所以就比较倾向45度左右的外套,再说胶皮,正手用粘性胶皮我倒是比较需要,因为要考虑发球和半出台的加转高吊,但粘性自我感觉根本不需要像国套那么强,因为在中远台拉弧圈时旋转主要出自胶面的摩擦系数和胶皮对球的正压力,和粘不粘基本没什么关系,涩性的摩擦系数很大呀,而外套海绵的形变好力量大又使得球被紧紧压在胶皮上,提供了非常好的正压力,只要适应了,应该旋转比粘性的国套绝不逊色,我认为粘性国套的作用主要是能在对球正压力比较小的情况下(台内小球)利用粘性的附着力打出多变的旋转(这也是传统中国打法的特长,我就没这种特长),而粘性胶皮产生的对球的吸附作用和粘性的强度绝对成正比,即越粘的胶越吸球,越吸球则能量损耗越大,能量损耗越大.........,可想而知了吧,而微粘的外套正好满足我一点点对粘性的需要,而又不会过多损耗击球能量,所以我在正手要选择微粘的进口套胶的缘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比较倾向45度硬度的TIBHAR Rapid D.Tecs的原因。再说说反手的选择,海绵的选择原则和正手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我反手在一般情况下发力小(除了有特别好的机会下能打出暴力的抽打),基本是以在近台用推挡落点作为过渡,伺机变正手拉起来,发力小的推挡就更不能用软海绵了呀(毕竟再弹的海绵你不给他力量他凭空也发不出力来呀,尤其是对软绵,软绵需要你给他力量,让球嵌进绵里,他再把球以极快的速度喷出去),想挡出好的速度,这就需要反手有一块对来球力量反映相当灵敏的套胶,我觉得需要45度以上的高弹内能套胶,此外,反手在中台拉怎么办呀,套胶力量太大肯定控制不住(反手的拉球的控制对我们业余的真的太难练了),控制不好的话加一点点力估计就飞了,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瞄准了43-44度左右的内能套胶,DONIC F1或F2 ,BRYCE-FX 及tango Extrem的入选也就顺理成章了。 嘻嘻,又开始烦人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理论推理得来的纸上谈兵,可这些器材真的也没有亲身试打的机会,用上去和想象中是不是一样呢?看来真要下下本钱了,可是攒钱不容易(其实我选这些高档的器材还有个小私心,好不容易攒出来的预算,不趁机体会一下顶级配置真有点可惜了,没办法这也是球迷的一种心态吧),一但选定,除了每年固定的耗材开销(我的预算是每年更换一次正反手套胶,只换一次,没那么多钱),底板应该是要用很长很长时间了,所以还请版主们给一点关于保养的指教。 再次感谢CYH版主和gong_chen版主的关心和指点,愿意和你们更多的交流打球的器材的体会。我的这些看法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教。

[em01][em07]
一边怒吼一边疯狂挥舞我的AE,打球是发泄的方法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