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讨论]怎样形象地理解先打后摩?

pp36 2014-6-4 17:56:00
拉球时,我的感觉是打和摩是一瞬间同时完成的

按照论坛里高手的解释,应该是先打后摩,即先把球吃进海绵里,再用小臂甩出去

好像我感觉的是一个动作,高手们解释的是两个动作,怎样才能找到感觉?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腕要虚,指要虚,正反无碍两面攻。(握拍) 手放松,臂放松,手臂弹射犹如弓。(发力) 身如礳,腿如簧,脚尖点地有轻功。(步法) 能预判,能抢先,快速还原疾如风。(意识) 有节奏,有变化,应付自如见真功。(控制) 重过程,轻结果,不断修炼成正宗。(心态)

24条评论

jacky_811 2014-6-4 18:50:00
 [em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pillar手机认证 2014-6-4 18:58:00

打磨紧密结合。

 

击球前球拍基本与地面垂直,击球前期是以击打为主,击球后期拍稍微前倾,利用手腕磨擦一下球,球拍顺势挥至头部左前位置。“打磨结合,又打又磨”

☆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 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pillar手机认证 2014-6-4 18:22:00
那一瞬间,打摩结合
☆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 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UHUHU 2014-6-4 19:29:00
楼上正解
Q 53464368 防弧一条路走到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pillar手机认证 2014-6-4 21:26:00
弧圈球的两种手法,撞摩式、摩撞式,前者砰砰响,速度快;后者吱吱叫,稳定性好
☆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 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弧圈小王子 2014-6-5 07:52:00
先打后摩是手感达到后的一种内心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乒乓的魅力尽在于此 ,不然就不需要胶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仙 2014-6-5 13:13:00
旁观角度,放慢动作,先大后磨;

自己操刀,正常速度,一次起爆。
凉思的马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pillar手机认证 2014-6-5 15:48:00
在打球吃住球的基础上快速摩擦
☆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 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老还童 2014-6-5 14:56:00
试着言传一下(仅作参考):前冲弧圈球
1、撞磨(打磨)的确是一瞬间的事;
2、击打触球时间t:数高速摄像机记录的帧数,击打时间约为0.07秒(日本人进行的试验,很早前的事情了,印象是?近期的测试数据没有);
3、击打吃球时间t/2:按照一半的击打吃球时间即从球接触胶皮到完全吃进胶皮的时间为0.035s,若球拍微微前倾70-80°撞击来球,再加上现在的套胶都较厚,吃球时间可能会有所增加,估计为0.05秒左右(纯属估计),此时弹性势能最大;
4、打磨中的击打吃球时间:暂定为0.05秒,球对球拍套胶的压力在0.05秒时最大,手臂及手腕放松时,是可以感觉到的。大臂及肘有后向前尽量平击来球,此时套胶对球的正压力最大,并可提供了最大的摩擦系数;
5、打磨中的吃球时间:在0.05秒后,球将从套胶中开始反弹出,球拍的弹性势能开始释放并对球做功,来球被反方向加速,此期间球被反向,球与拍之间相对速度很低,随着此时的腿、腰、大臂、小臂等继续迎前,完成对球的做功,但此时的摩擦力仍然保持最大(正压力还是最大即保证了摩擦力)。若在0.05秒时就开始收小臂摩擦球,可能会使撞击力量不够(这个时间太短了,可以说根本感觉不到,只可靠感觉了:吃住、吃实);
6、打磨中的摩擦时间:由于球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开始反弹,球顶球拍的力开始减小,此时应开始摩擦,迅速、加速、爆发式的收小臂,并随收小臂手腕内转,总体的加速度应与球在弹性势能作用产生的反向加速度基本相同,即在手腕转动过程中尽量保持对球的压力以保持摩擦力而无滑动摩擦。摩擦时间由小臂的加速度及拍型共同决定,若拍型由70°入球撞击到0°球脱板,小臂的收缩加速度越大,时间越短,球会越转;
7、球旋转的成因:若球脱拍子时的角度约45°,也就是说,从球拍70°左右倾角入球撞击到45°左右脱球,球约25°的转动角,在转动角一定时,小臂及手腕的加速度决定球的旋转度(旋转度=旋转角/时间),加速度越高,时间越小,球越转;若加速度一定,手腕调节吃球与脱球角度,即旋转角越大,旋转角越大球越转。

以上为一些随笔,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一些推测,供大家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