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一个关于中国乒乓球女队的神话"闲来无事话乒乓

bihai100123 2013-3-20 14:11:00
<p>邓亚萍是乒乓界的一个神话,她是正手反胶,反手长胶打法,反手的长胶是邓亚萍的一个"创新点",在她之前还没有人这种打法达到了世界冠军的高度,更不用说开创了一个时代,在她之后,这种打法也仅仅出现了朝鲜的金英姬这么一个高手,而且也没有像前辈那样打到世界冠军.<br/>  <br/>  邓亚萍严格说是靠正手打天下的,她的反手是特色,但是不是她的命根子,这一点和网球女皇格拉夫有些类似.由于长胶本身在主动进攻方面是存在不足的,所以邓的反手的拨,弹等主动发力进攻不多,大家看邓打球也会发现她是基本把正手完全空出来全台跑动正手攻,这和她反手胶皮有关,也和小时候的训练有关.邓的父亲的思想是与其招招鲜不如一招吃遍天,因此邓的初期训练没有反手,全是正手全台攻和全台跑动.在这里不得不说邓父的这种训练思维造就了邓凶狠泼辣无出其右者的球风.但是这里也不能说"招招鲜不如一招吃遍天"的思维就适用所有人,全台的正手强攻是需要一定的魄力的,这种魄力就得来自于对自己正手的强大自信,邓刚出道时在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决赛中遇到了在1989年世界锦标赛16进8的比赛中战胜过她的朝鲜小钢炮李粉姬,邓全台正手拍,拍的李粉姬没脾气,第一局20:11遥遥领先,但是接着拍丢了几个球之后手风忽然不顺,李顺势连扳几球把比分追成20平,这个时候一般人早蒙了,但邓仍是狠拍不疑,最后24:22胜出,第二局更是落花流水般拍出个21:9,这就是邓的典型球风--我就不相信我拍不死你.现在的横板快攻型包括直板颗粒快攻型的选手为什么成绩每况愈下?反叫弧圈打法的强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本身也没有具备邓的这种快攻手最应该具备的泼辣和自信.<br/>  <br/>邓的正手天下无人可敌,如同格拉夫是"正手小姐"一样(在这里没有贬低格拉夫的意思,她和海宁是我最喜欢的网球选手),格拉夫反手以削球为主,邓反手主要是长胶的磕,长胶虽然怪但是如果对方弧圈球尤其是高吊弧圈拉的比较有质量,长胶也是很难受的,那感觉是被"憋"住了,因为你完全发不上力,现在的弧圈发展的越来越变态,高吊弧圈拉起来逼住颗粒胶之后颗粒很难受很难受,更不用说主动发力去弹去拨了.<br/>  <br/>  邓的反手,相对于正手一直是个弱点,虽然长胶比较怪,但是进攻乏力的弱点即使是邓这种能吃大苦受大罪狠下血本的人也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邓反手的海绵厚度达到了1.3毫米,虽然进攻能力比一般长胶选手增强,但是怪性却降低了,为了保证自己的怪,她也不敢再增加海绵厚度。<br/>  在对方强烈的弧圈球逼住她反手的情况下邓还是显得有些被动,像匈牙利的巴托菲虽然没有赢过邓,但是她给邓造成的麻烦确实是同时期女选手中最大的,还有朝鲜的俞顺福,虽然是生胶打法,但是她的正手拉球比重很大,旋转很强,邓打起来也比较吃力,而技术实力比俞顺福强的李粉姬由于正手主要是打,基本上对邓亚萍没有什么威胁,所以邓打李很有把握.鲍罗斯刚出道的时候,96年底访欧比赛就把邓拖入了决胜局,也是拉球旋转比较强烈的,瑞典的斯文森是唯一一个赢过邓的欧洲人,也是以强烈旋转的弧圈球为主,邓对付这类打法总体上看有些吃力。<br/>  只是她的步伐,意志品质和关键时刻强大的自信弥补了她的这个弱点,再加上她超强的正手攻击能力,所以几次比赛都是有惊无险的过来了。 邓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1989年德国多特蒙德的世界锦标赛女双冠军,和乔红配合,赢的对手是湖北三剑客中的另外两位-陈静和胡小新.<br/>  <br/>  其实在那之前邓已经引起了张燮林的器重,15岁就被派去打亚洲杯,赢了汉城奥运会女单亚军李惠芬拿走冠军.如果更早一点说,邓少年时代也是相当的BH,1986年13岁打全国锦标赛,第一场球就把当时的世界冠军戴丽丽和耿丽娟杀的溃不成军,当时这两位还都处于运动生涯的黄金时期,13岁的邓打耿都能打出21:17,21:9这样的比分,足见她是多么的"嚣张".那年全国锦标赛邓还遇到了她后来乒乓生涯的两个很值得纪念的对手--乔红,陈静.<br/>  那次全国锦标赛团体决赛就在湖北和河南之间展开,邓由于前面的BH表现已经晋升第一主力,而陈静是铁打的湖北头号主力,结果前面两场邓胜乔,陈静也为本队拿下分,两个人在双打中也相遇,河南完胜,到了第四场就成了邓陈的第一次PK,结果邓凶悍无比,18:21告负首局后竟然21:18和21:15连夺两局,13岁的黄毛丫头领者一帮子非国家队的拿了全国冠军.<br/>  <br/>  这次全国锦标赛也是湖北三剑客开始崛起的时候,同样是1968年出生的乔红,陈静,胡小新开始慢慢走向国际赛场,尤其是个性十足球风泼辣的陈静,这个时候已经成了国家队的重点培养对象.<br/><br/>1989年世界锦标赛女双决赛,邓乔时代的开始<br/><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468745/12118522040631306036/A/1/m.jpg"/>&nbsp;</p>
<p>&nbsp;</p>
<p>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一个现象很有意思,那就是乒坛名将中,1968到1970年这几年出生的有很多很多.<br/>  <br/>  统计了一下,在这个年龄段中打到世界冠军级的选手有陈静,刘伟,乔云萍,乔红,玄静和,李粉姬,俞顺福,洪次玉,胡小新,金择洙,刘南奎,罗斯科夫,普里莫拉茨,高军,陈子荷,费茨纳尔等<br/>  没有打到世界冠军级但是也成绩斐然的选手有齐宝华,陈丹蕾,何千红,施捷,井浚泓,李跟相,金成熙等.<br/>  <br/>  这个年龄段的人才之多实属罕见,此后再也未在一个年龄段中涌现出如此之多的人才.</p>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