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乒乓球旋转的技巧

堇色素颜 2014-3-25 16:10:00
<div id="sina_keyword_ad_area2" class="articalContent  ">
<p><b>乒乓球旋转的技巧</b></p>
<p>&nbsp;<wbr></p>
<p>一、&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 旋转的原因。</p>
<p>三个基本轴产生六种基本旋转。这只是理论,实战中每次击出的球都带有旋转的性质,都是混合轴的旋转。这是旋转球的普遍性质。</p>
<p>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定律:流速越快,压力越小,流速越慢,压力越大。</p>
<p>1、上旋球在旋转时,带动球体周围的空气一起旋转。当球向前飞行时,球体上沿旋转着的气流受到迎面空气的阻力,因而降低流速;而球体下沿的气流与迎面空气阻力的方向相同,因而加快了流速。这样上旋球的上沿空气的压力强大,后沿压强小。因此在相同条件下的上旋球的飞行弧线要低要短,弧线曲度要大。飞行中快速下潜,很快着台,提高回球的速度。力量的提高使回球速度加快。由于球给台面一个向后的摩擦力,球着台后前冲速度加快。</p>
<p>&nbsp;<wbr> &nbsp;<wbr>2、下旋球相反,空气给球体一个浮举的升力。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打出的下旋球比不转球的弧线要高、要长,弧线曲度要小,飞行特点发飘,下降缓慢。着台后由于球给台面向前摩擦力的反作用,球会出现前冲速度减慢,甚至回旋。</p>
<p>&nbsp;<wbr> &nbsp;<wbr>3、左侧旋弧线向右,右侧旋弧线向左。</p>
<p>&nbsp;<wbr> &nbsp;<wbr>4、顺、逆旋球,(时针方向)飞行弧线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但实战中纯顺逆几乎没有,大多与侧旋相得益彰。将平躺的拍面稍微后仰一些,使拍面触球底部偏上一点的位置,并在由右向左或者由左向右用力的同时附加一定向前的力量,(有时可能是对方来球的反弹力),飞行时的弧线变化不大,落台后急速右(顺)、左(逆)跳,击球时球拍正好在球的旋转盲区,较难借助来球的反弹力。很多人不懂前后轴的顺逆旋转。如常把右逆上旋误认为是右侧上旋。实战中,现在采用顺逆旋结合上下旋的发球,比之采用左右侧旋结合上下旋的发球更为广泛。顺逆发球更接近球的底部,拍面后仰。</p>
<p>5、目前,还有一种将前后轴和左右或者上下轴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混合旋转,就是下蹲式发球(上手发球)。击球的中上部产生左右侧上下旋。与下手发的左右侧上下旋、右逆上下旋或左顺上下旋都不同。如发上手右侧上旋(实际是右顺上旋)要领,球拍触球中上部并向右上方转移,球就产生了右侧旋与顺旋相结合的旋转。和下手发球的右逆上旋正好相反。如果发右侧下旋(实际上是右顺下旋),触球中上部并向右下方转移,旋转轴的方向和旋转方向和下手发的右逆下旋也是相反的。</p>
<p>&nbsp;<wbr></p>
<p>二、发旋转球</p>
<p>实战中注意多种旋转球结合,旋转技术与击球节奏紧密相连。</p>
<p>1、增大力臂,球的旋转速度加快;适当增加正压力,可增加摩擦力,摩擦力则使球的旋转的速度加强。力臂和正压力的辩证统一。两者正好相反,成反比。向上力大向前就小。</p>
<p>(1)发下旋球要领。击球中下部向底部摩擦,尽量薄。拍形后仰接近水平。第一落点接近球网。手腕多做屈、伸、收、展等动作。</p>
<p>(2)反手高抛上旋要领。拍形几乎垂直,拍面朝左。球从高点下降到网高时击出。手腕内收。击球中部向右侧上方摩擦。加大上臂向右方挥摆的幅度。</p>
<p>(3)下蹲发球。右侧顺上旋球。高抛同时下蹲。拍面向左前倾斜。球至网高时击出,击球中部略上或偏上,从左向右上方挥动。右侧顺下旋。击球中上部向右侧下方摩擦,前臂由左向右前下方挥动。这种发球,拍给球的正压力较小,因此,击球时要注意不能摩擦得太薄,以致球在拍上打滑,造成落网。</p>
<p>2、无论发什么性质的球,首先力争能用上力,全力发球,能加上转。紧靠增加力臂和正压力是不够的。增加击球的作用力才是重中之重。挥拍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过近力不能发挥,过远力则消退。</p>
<p>3、用球拍合适的位置发球。</p>
<p>用线速度较大的球拍部位发球,上下。用摩擦球较长距离的部位发球,左右。加强旋转的正确位置是偏下,偏右。不转球相反,减少摩擦,稍加向前推球的力量,使作用力线接近于球心。这是发转与不转的基本原理。</p>
<p>发加转球的体会是拍能吃上劲,感觉球出手后或者着拍时特别沉,球被带上了转。反之感觉拍抓不住球,球一碰就跑,没使上劲。</p>
<p>4、球拍的摆动弧线采用向球内的运行轨迹发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但优秀选手发球转与不转摆动弧线一致,不是采用向球心外的摆动弧线制造不转,用力不协调,容易被识破。而是靠球拍的不同部位击球来发布转球。</p>
<p>要注意不要因为摆动弧线而影响球拍的摆速。</p>
<p>5、增加发球时的作用时间。</p>
<p>6、借助重力加速度的作用。</p>
<p>&nbsp;<wbr></p>
<p>三、击旋转球。</p>
<p>1、高点前打击球中上部偏上。</p>
<p>2、拉球,手臂内旋几乎伸直,引至右后略下方。腰部发力,上臂带动前臂加速向前挥动为主,略向上发力为辅,肘关节内收。高点或下降前期击球中上部稍上。球触拍的下沿右侧。(假弧圈接触中部偏左侧)先练真后练假,实战中亦真亦假。</p>
<p>3、带,在上升期,用反拉弧圈球回击,“反拉能带上旋”。球触拍后的反弹力与球拍击球时的作用力方向一致。二力同向合力增加,拍与球的作用时间因二力同向,而减少,故也能使旋转强度减小。(球过早出手)其难度排在兵乓球技术中的第二位。</p>
<p>4、搓球不能太薄,反而不转了。</p>
<p>注意:上旋来球应早回击,下旋来球应稍晚回击,侧旋来球高点回击。上下旋在体前击,侧旋在体侧击</p>
<p>来球上旋越强,回击时的拍形前倾角度越大。球拍前伸,身体前探,重心前移、下降。击球后放松及时、彻底。</p>
<p>&nbsp;<wbr></p>
<p>四、回接旋转球(难度第一)</p>
<p>1、判断法</p>
<p>(1)看</p>
<p>看击球瞬间拍形角度,前倾、后仰。</p>
<p>看击球瞬间拍面方向,左、右。</p>
<p>看击球瞬间用力的方向,拍面方向并不一定就是用力方向,如拍面朝左,而用力朝右;拍形后仰,而用力方向不是朝下,而是借助来球的力量向左顺时针用力,或向右侧逆时针用力。</p>
<p>以上三点只能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质。旋转强度还得看击球瞬间的触球的部位(上中下、薄厚)、触球的方式(打、摩擦)、用力大小、球触拍的部位(线速度、摩擦距离)。</p>
<p>摆臂的幅度来判断来球落点远近。</p>
<p>对方的站位,远近、正反手,接近对角线站位。</p>
<p>(2)听</p>
<p>击球声音强度大小、声音性质清脆短促或含混低长。音色。</p>
<p>(3)判断</p>
<p>来球的速度快慢。弧线特点上旋曲度大(拱),弧长短(距离近),下潜快;下旋曲度小(平直),弧长长(距离远),上飘;侧旋那种侧旋来球空中就向那面偏拐;顺逆来球飞行几乎正常。</p>
<p>着台后反弹飞行弧线特点了。主要是顺逆球。</p>
<p>判断来球飞行弧线异常。如发下旋对方回球却很高。有经验的运动员会说刚才的球反旋转了。原因是摆速太快,而摩擦力未能使球的旋转速度赶上摆速。即打滑现象。这是众多弧圈球选手在对付正胶或生胶快攻型选手时,感觉到他们挡回来的弧圈球特别沉的原因。还会出现不转现象。即来球的旋转强度和还击的旋转强度趋近于相等。造成对搓中出现高球,或回球出界,对拉弧圈球时回球下网。</p>
<p>(4)分析(提前 猜)</p>
<p>对手的习惯动作、配套技术、对关键球的处理。(技术、战术、心理)</p>
<p>2、移动法</p>
<p>基本站位尽可能抢占近台侧身。</p>
<p>步法有单步侧身、跨步侧身、交叉步、跳步侧身(移位时有腾空转身动作,幅度大动作慢)。</p>
<p>3、回接法</p>
<p>(1)点</p>
<p>主要靠前臂和手腕的鞭打动作。动作小、速度快、在台内、突击性强的在台内就发动的进攻。重心在右脚,回击下旋拍形要垂直,在高点期击球中部。自然放松,抖动强烈。</p>
<p>利用拍与球作用时间短,球很难在拍上发挥旋转效力,可以减少吃转。利用回球速度快,鞭打使击球的爆发力很大,遏制来球的旋转强度。缩短击球的间隙,未等来球充分旋转。上升期。用力不必过大,但速度要快,突然性要强。</p>
<p>(2)拨</p>
<p>反手快拨。动作小、球速快、线路活,当来球为上旋且力量较大时,借来球的反弹力还击。使对手措不及防。注意上臂和肘部不能高。击球瞬间,拍面前倾,前臂加速外旋,手腕申和外展。</p>
<p>(3)避转法</p>
<p>强、弱、次转区。触击弱转区。挥拍方向与来球的旋转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即不成平行方向时,就改变了来球的旋转轴,既能避转。</p>
<p>(4)攻</p>
<p>反手快攻,注意上臂和肘关节挥出过多,用肘关节的杠杆作用攻球,不是用肩轴,不是推球。</p>
<p>正手突击,爆发用力,并有制动动作,手臂同时做外展。击上旋球的中上部,击下旋球的中部略上。</p>
<p>(5)拉</p>
<p>有加转、前冲、挂(不得已的过渡手段)、撕(指反手近台快拉对方挑过来的上旋球,强调较早的击球时间和主动发力)。</p>
<p>手腕外展,前臂和手腕发力最后有个鞭打加速的动作。</p>
<p>反手拉球,手臂自然下沉,以肘关节为轴向下内收,前臂加速向上发力(略前),手腕外展。</p>
<p>(6)搓</p>
<p>搓别挤(挤是击上旋球的中上部,借力挤出)。摆短在击球的时间上比快搓更早一点,回球更短一些,用力程度更小一些,高难技术。还有拧、晃、撇。</p>
<p>(7)滑板,手腕外展,拍面朝右,击球的中部向左侧摩擦。</p></div>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9条评论

勤凤 2014-3-25 22:18:00
患得患失 &nbsp;唉~什么都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勤凤 2014-3-25 22:19:00
找准一个 &nbsp;做好了 &nbsp;再去做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勤凤 2014-3-25 22:22:00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勤凤 2014-3-25 22:22:00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勤凤 2014-3-25 22:22:00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俊俊 2014-3-25 22:26:00
今天又到了我们相聚的日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俊俊 2014-3-25 22:33:00
你们还好吧,乡亲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勤凤 2014-3-25 22:33:00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佛家的说法,很有道理的。</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勤凤 2014-3-25 22:35:00
<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今天的这天气有点热啊!</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