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观察视频,可以发现:王皓发球,马龙接发球挑正手,王皓正手拉直线(马龙反手位),马龙回挡至中路。然后,对拉开始。
这次对拉共9个回合:
第1回合:
王皓发球至中路偏正手(偏高)——马龙(跨步上前)接发球挑斜线
第2回合(第1板):
王皓(大跳步到正手位)正手拉直线——马龙(跳至中路又跳回)反手回挡至中路
第3回合(第2板)
王皓(三小跳步到中路)反手拉中路——马龙(侧身)正手拉中路偏反手
第4回合(第3板)
王皓(原地过渡)正手拉中路——马龙(侧身)正手拉反手位
第5回合(第4板)
王皓(跳至反手位)反手拉中路——马龙(侧身)正手拉反手位
第6回合(第5板)
王皓(原地)正手拉直线——马龙(扑跳至正手位)正手拉中路
第7回合(第6板)
王皓(跳至中路)正手拉斜线——马龙(原地)正手拉中路
第8回合(第7板)
王皓(移至正手)反手拉中路(假象)——马龙(跳至反手位)正手拉中路偏反手位
第9回合(第8板)
王皓(移至中路)反手拉直线——马龙扑正手扑空。
统计:
王皓总共拉了8板,正反手使用情况、落点变化情况及步伐调整情况分别为:
正反手:正-反-正-反-正-正-反-反;
落点:反-中-中-中-正-正-中-正;
步伐:正-中-中-反-反-中-正-中。
马龙总共拉了6板,正反手使用情况、落点变化情况及步伐调整情况分别为:
正反手:正-正-正-正-正-正;
落点:反-反-反-中-中-中;
步伐:反-反-反-正-正-中。
战术:
第1至第2回合,马龙挑正手,王皓拉直线(没有拉常规的斜线),造成马龙判断失误——跳至中路又跳回,被动中回挡至中路;
第3至第4回合,王皓反手拉中路,被马龙侧身反拉至中路偏反手位(没有拉常规的正手位),造成王皓判断失误被动中正手侧身回防,马龙继续正手强攻反手位;
第5回合,王皓跳至反手位,以反手拉中路应对。此时,马龙继续原地强攻反手位;
第6回合,王皓换正手拉直线,马龙扑跳到正手位,仍然拉中路;
第7回合,王皓用正手拉斜线,马龙正手位拉中路;
第8回合,王皓移至正手位用反手拉中路,马龙反拉中路(跳至反手位);
第9回合,王皓移至中路用反手拉直线(正手位),马龙判断失误,扑正手扑空。
分析:
在这9个回合中,王皓出现一次判断失误,马龙出现两次判断失误——最后一次直接造成丢分。前4个回合,双方各判断失误一次,势均力敌。从第5回合果断跳至反手位开始,王皓占上风并控制节奏。王皓先是反手拉中路过渡一板,然后正手分别拉直线和斜线,将线路和落点打开,造成马龙被动应对。接着,用反手拉中路(变线)迷惑马龙,诱使马龙跳至反手位。最后,反手拉正手位(直线)造成马龙抢扑失败。
马龙在第5回合王皓已经跳至反手位的情况下,没有抓住机会变换线路和落点,仍然坚持压王皓反手,是坐失良机。在第6和第7回合王皓正手强攻中路和正手位的情况下,疲于应付,落点和线路没有大的变化,为王皓提供了机会。第8回合王皓移动到中路准备发起总攻,先以反手拉中路,此时的马龙依然顾我,又错误地将球回至中路并错误地判断王皓会进攻反手而跳至反手位,造成自己抢扑王皓反手直线落空失分。
马龙这个球败在对战术执行不彻底上。他只压反而不打正,为王皓提供了调动自己的机会;另外,也没有抓住王皓在第4回合判断失误的机会。王皓则充分利用自已正反手两面拉的专长,不仅交替上手、变换线路,而且坚决果断,掌控了局面。从正反手使用上说,马龙的6板拉球全部使用正手,而王皓的8板拉球则正反手交替,以变化取胜;从落点变化上说,马龙的落点集中在中路和反手位,王皓集中在中路和正手位,但王皓是正反手交替拉球,威胁大于马龙;从步伐上来说,马龙在反手位侧身拉了三板,然后跳至正手位拉了两板,最后在中路拉了一板,王皓先在正手位拉了一板,然后移至中路拉了两板,接着跳至反手位拉了两板,又跳到中路拉了一板、跳至正手位拉了一板,最后回到中路拉了一板,可见王皓的步伐比马龙的更灵活,这也是为适应两面拉必须多进行的调整。
结论:
战术执行必须彻底,围绕战术调整技术;
机会必须及时把握,积极控制而不应付;
线路落点时时求变,步伐调整快中求稳;
由于王皓自身两面拉的打法,决定了他在左、中、右任何一个位置上,都能够交替使用正反手拉球,加之灵活的步伐和技术实力作保障,变化很多。而且,由于两面都能拉,所以在对拉过程中的平均站位能够保持居中,进而可以避免左右大幅跨越造成的时间损失。马龙在这个球中的打法单一,反手没有使用,由于判断失误造成的步伐调整不到位是导致失利的关键所在。
原文链接:http://www.cn-cuckoo.com/2008/02/19/the-analytics-about-sophisticated-counterlooping-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