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读"流氓是这样炼成的――我的乒乓历程"有感

老刀 2007-1-25 10:37:00

  看到这篇“自传体”式的文章,很有兴趣。我这样年纪的人,知之乒乓球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那时没有电视,只有广播,我记得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他们的大名是从小学体育老师听说的。后来在看一次世乒赛记录片的时候,终于知道乒乓球比赛是那么好看!当时的感觉就是惊奇,玄妙,崇拜.....并且幻想着自己也能象他们那样打球!事实证明,的确是幻想。但是从那时开始就喜欢乒乓球了。由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使我们根本没有学球的机会。我记得小学时,下课后大家抢板擦在讲台上打了起来。有一次将几个书桌对起来打了一会儿被老师训了一次,再也不敢了。

  我也不知怎么回事,那时打乒乓球的机会特别少,中小学的体育活动主要是踢足球,打篮球什么的。对初中时的印象深了些,只记得打了一次乒乓球,还是由于下雨的缘故。当时只觉得打的很开心。由于太喜欢乒乓球了,在一年的寒假,背着父母在我家的一间小黑屋里,用床板搭了一个球桌,表面坑坑洼洼的,当中放了一排砖,开始打起来了!呵,过瘾!同院的小孩都去玩儿。后来出现了问题,首先是乒乓球的问题,我记得当时买的5分钱一个彩色乒乓球,很容易打坏,用橡皮膏贴来贴去也用不了几天。大家别笑话,5分钱,在上世纪60年代的孩子手里是可以炫耀的本钱了!加之家长的参与介入,家庭乒乓球就算结束了。

  自己没机会打乒乓球,总是想专业运动员怎么培养的呢?于是对自己崇拜的运动员的经历感兴趣了。后来知道了他们多是从少年宫,业体校打出来的。直到目前我所知道的乒乓球运动员自传体的文章很少。这几年一直想买庄则栋的书,去年找到一本“佐佐木墩子”的那本,那本“闯与创”怎么也找不到。

        再说说“深谷幽蓝”的文章,象他这样的业余高手,在打球的道路上也有一番有趣的,不寻常的经历。首先我感觉小时侯能想到去打乒乓球,一定是一个生性好动的孩子,还得感谢你奶奶她老人家啊!问几个问题,当时教你打球的那个教练应该说是你的启蒙教练吧?现在还能知道他的情况吗?你最初用的拍子还在吗?那最初一个半月的训练对你今后的影响大吗?

  刚看了两集,有了些感想,以后随看随“感”吧。愿“深谷幽蓝”继续下去。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13条评论

海狼 2007-1-25 12:53:00

好帖子,顶! “闯与创”我也见过,好像是上大学从图书馆借的?对这个书名印象很深,不过内容基本忘了。。。

我开始打球也在家用床板打过,哈!而且家里的床板也是那种很不平还有缺损的,经常出现“地雷”球蹦飞。

深谷幽蓝 2007-1-25 13:44:00

谢谢老刀的鼓励^_^

其实这个连载早在04年就开始动笔了,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多,之后由于一些原因未能继续下去。

俺在性格上是属于好静的人,不过对运动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启蒙教练应该是俺老爹,正规的启蒙教练是刘振维,原先河东的,曾经在天津青年队呆过,现在是天津二中的副校长。

最初用的拍子早就不知所踪了,呵呵。

最初一个半月的训练,很简单,很基础,不能算是正规训练,对我来说,更大的作用在于提高兴趣。

生活就犹如被强奸 如果无力反抗 倒不如闭上眼好好去享受........ 谁也无法预测明天 所以 珍惜今天吧,让自己没有后悔的理由
自由骑士 2007-1-26 10:31:00
恩,回忆前半生。。。
精英-银河·天津乒友俱乐部
老刀 楼主 2007-1-26 10:56:00

呵呵,“海狼”也有用床板打球的经历啊?!咱得握握手了!

“石头他爹”也回忆了小时候一些情节,挺好。我觉得,回忆也是总结吧?

又看了两集,觉得你的父亲对你的影响很大。因为他不仅是简单的督促,而且陪你打球,估计当时是想让你走专业的道路吧?你当时进入的“河北区队”是类似于业体校那样半专业性质的吗?

我想起在1986年,当时我还在内蒙呼和浩特工作。那几年我们承担了一项水利工程,地点在东北通辽地区(属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乡镇。我们六、七个人每年在那要呆半年时间。有一次到市里办事,在那个单位偶然打了一次乒乓球,回到镇里就在办公室用两个办公桌搭起了一个球台打了起来,挺过瘾的。把当时项目小组的负责人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他批准做一个球台。我们找到镇上一个木工厂,人家说“只要有尺寸,我们就能做。”于是我们就到镇上一个小学校的仓库里找到一张破球台,用皮尺量了尺寸。尺寸是有了,另一个问题是用什么材质做。当时我们也不知道用什么木头做,征求了木工意见后,选用了一种比较软的木头,可能是柳木吧?因为当时木匠师傅说用硬木做,球会比较“贼”。几天时间就做好了,印象是花了180元钱吧。抬回去后,很兴奋,又去市里的体育用品商店买了球拍,记得是“红双喜”成品拍,20多元钱。当时的感觉球拍分量较大,弹性较好,胶皮是那种涩性的反胶。我当时用的是横板。以后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打乒乓球。应该说自那年夏天开始就经常打乒乓球了。算起来20年了,怎么还是这么低的水平呢?我觉得原因是“瞎打”,并且和年龄有关。据我个人的观察和了解,只要是在小时侯有一些系统训练的经历,哪怕他十几年不打球,再捡起来时,也比一个从二、三十岁再开始打球的人强的多。

  
古狗 2007-1-26 11:07:00
小时候,经常带着球拍到河西体育馆那打球,当时6毛一个小时,一般我带1块钱,自己去。看谁打得好,就凑时间一起玩,现在想想真幸福呀。。
深谷幽蓝 2007-1-26 14:4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刀在2007-1-26 10:56:28的发言:

呵呵,“海狼”也有用床板打球的经历啊?!咱得握握手了!

“石头他爹”也回忆了小时候一些情节,挺好。我觉得,回忆也是总结吧?

又看了两集,觉得你的父亲对你的影响很大。因为他不仅是简单的督促,而且陪你打球,估计当时是想让你走专业的道路吧?你当时进入的“河北区队”是类似于业体校那样半专业性质的吗?

我想起在1986年,当时我还在内蒙呼和浩特工作。那几年我们承担了一项水利工程,地点在东北通辽地区(属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乡镇。我们六、七个人每年在那要呆半年时间。有一次到市里办事,在那个单位偶然打了一次乒乓球,回到镇里就在办公室用两个办公桌搭起了一个球台打了起来,挺过瘾的。把当时项目小组的负责人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他批准做一个球台。我们找到镇上一个木工厂,人家说“只要有尺寸,我们就能做。”于是我们就到镇上一个小学校的仓库里找到一张破球台,用皮尺量了尺寸。尺寸是有了,另一个问题是用什么材质做。当时我们也不知道用什么木头做,征求了木工意见后,选用了一种比较软的木头,可能是柳木吧?因为当时木匠师傅说用硬木做,球会比较“贼”。几天时间就做好了,印象是花了180元钱吧。抬回去后,很兴奋,又去市里的体育用品商店买了球拍,记得是“红双喜”成品拍,20多元钱。当时的感觉球拍分量较大,弹性较好,胶皮是那种涩性的反胶。我当时用的是横板。以后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打乒乓球。应该说自那年夏天开始就经常打乒乓球了。算起来20年了,怎么还是这么低的水平呢?我觉得原因是“瞎打”,并且和年龄有关。据我个人的观察和了解,只要是在小时侯有一些系统训练的经历,哪怕他十几年不打球,再捡起来时,也比一个从二、三十岁再开始打球的人强的多。

小时候俺也在家拿床板打过,嘿嘿。

我当时进的是河北区队,在河北区少年宫训练,等级相当于区体校。

生活就犹如被强奸 如果无力反抗 倒不如闭上眼好好去享受........ 谁也无法预测明天 所以 珍惜今天吧,让自己没有后悔的理由
老刀 楼主 2007-1-29 15:35:00

看了第四回以后的内容,知道了体育界选拔人才的一些内幕,更了解了“深谷幽蓝”打专业的那几年的经历。文中提到侯英超,他是不是从你们那样的专业经历中打到国家队的?另外,我不太清楚,我们国家“专业”队的性质是怎样确定的,我知道现在的国家一队,国家二队,乒超联赛中各个俱乐部不同梯队的球员,代表省市一级参加全国比赛都是专业队。是不是进入了上面提到的那些组织中才真正算专业了吧?

看了“深谷幽蓝”从小学到中学打球的经历,明白了“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实际上就和我们每个人学的某一门专业一样,都要经过对某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严格的要求和考核后,才能对某一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专业的理解,你的基础越好,训练越刻苦,实践越多,天赋越好,自然对某项技能的理解越深,越能达到较高的层次和水平。

回想起我本人打球的经历,无非是推推挡挡,搓搓削削,碰到高球,胡抡一板。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术指导,加之所处的打球群体都是本人这样的水平,所以即便是具有20年的球龄,技术上不过如此也就不足为怪了。

给“深谷幽蓝”提个建议,在自己打球的经历中,是否将个人认为某次比较典型的比赛,从技术角度上较详细的介绍一下,至少我本人认为对业余爱好者是有帮助的。另外,在俱乐部中象“深谷幽蓝”这样的高手们是否适当的给球友们支两招,再总结出一些业余球友们在技术上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方面帮助了大家,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自己的文章。说不定还真能出一本书呢!

不好意思,提出了这么多无理的要求,仅供“深谷幽蓝”参考。若无对这方面没有兴趣,只当我随便说说而已吧。总之,我觉得“深谷幽蓝”的自传很有实践意义,还是希望继续下去。岁数大了,罗里罗嗦的,请大家见谅。

 

  
自由骑士 2007-1-29 15:54:00

   老刀说的很好,小样是个话不太多的人(只要开口就是离了歪斜的,职业第一个逃跑。。。)但正是有小样这样的同志带动咱们业余爱好者,这个群体才有现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

精英-银河·天津乒友俱乐部
自由骑士 2007-1-29 15:59:00

   老刀说的很好,小样是个话不太多的人(只要开口就是离了歪斜的,职业第一个逃跑。。。)但正是有小样这样的同志带动咱们业余爱好者,这个群体才有现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

精英-银河·天津乒友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